熊妍
【摘要】東漢時期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統(tǒng)辨音、析形、解義的字書。本文從《說文解字》石部字入手,對其字形與字義兩方面進行詳細分析,探究其中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石”部字;文化信息
【中圖分類號】H12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47-012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7.037
一、《說文解字》與“石”部字概說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種書”。由東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許慎編纂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許慎開創(chuàng)了部首檢字法的先河,根據(jù)“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jù)形系聯(lián)”的原則,以字形為綱,因形立訓,將漢字中相同的形旁作為分類的基準,從“一”部到“亥”部共540個部首。其中同部的第一個字就是該部的部首?!墩f文》共十五卷,一至十四卷是文字解說,十五卷則為敘目。每卷皆分上下兩篇,實際為三十卷。共收字頭9353個,重文1163個?!墩f文》為漢字建立了理論體系,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及至今日使用的漢語字典、詞典仍使用部首檢字法編排。現(xiàn)代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周祖謨評價:“《說文解字》是中國最古老、最有權(quán)威的一部古文字字典,對后代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形音義和文字發(fā)展的歷史貢獻極大?!?/p>
《說文》石部位于第九卷下,上承危部,下接長部,共收錄58個字,部屬之字皆與石有關(guān)。分別為石、磺、碭、碝、砮、礜、碣、磏、碬、礫、?、磧、碑、?、磒、?、硞、硠、礐、硈、磕、硻、磿、磛、礹、礊、確、磽、硪、碞、磬、礙、硩、硟、碎、破、礱、研、?、?、碓、碓、磻、 、硯、砭、?、砢、磊、礪、碏、磯、碌、砧、砌、礩、礎(chǔ)、硾。其中正文中包括49個,重文(即異體字)包括9個。
二、“石”部字字形分析
《說文》從字音、字形、字義三個部分說解漢字,其中主要以六書理論為框架來分析字形?!傲鶗弊钤绯霈F(xiàn)在《周禮·地官·保氏》,但并未明確指出何為“六書”。東漢班固在其《漢書·藝文志》中明確指出了“六書”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許慎則在《說文·序》中對其做了詳細的說明,但使用的名稱和次序與前人不同,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其中前四個屬于造字之法,后兩個為用字之法。后世講“六書”皆沿用了許慎的名稱和定義。
根據(jù)《說文》中的“六書”理論對“石”部字的字形進行分類,58個漢字中涵蓋了象形、會意、形聲三種造字法。其中象形字共2個,占3.45%;會意字共2個,占3.45%;形聲字共54個,占93.1%。具體分類見下表:
象形 石、磬
會意 碞、磊
形聲 磺、碭、碝、砮、礜、碣、磏、碬、礫、?、磧、碑、?、磒、?、硞、硠、礐、硈、磕、硻、磿、磛、礹、礊、確、磽、硪、礙、硩、硟、碎、破、礱、研、?、磑、碓、?、磻、、硯、砭、?、砢、礪、碏、磯、碌、砧、砌、礩、礎(chǔ)、硾
(一)象形字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币鉃榘凑帐挛锏妮喞嫵銎湫螤???梢娤笮尉褪侵苯用枥L事物的形狀,接近于畫圖的方式。
石:山石也。在廠之下;囗,象形?!笆弊殖跷氖家娪诩坠俏?。甲骨文之“石”有二例,一為? ,一為? ,像山石形,表示從山崖上掉落的石頭。
磬:樂石也。從石、殸。象縣虡之形。“磬”甲骨文為? ,
表示手持小棒敲擊懸掛著的石頭。本義指懸掛著可敲擊的石樂器。
(二)會意字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睍庵赣脙蓚€或幾個部件合成一個字,新字的意義是由這些部件的意義合成的。分為異體會意字和同體會意字。
異體會意字即由不同的部件構(gòu)成,如:碞,磛嵒也。從石、品。由“石”“品”兩個部件組成,表示高峻的石山。
同體會意字即由相同的部件構(gòu)成,如:磊,眾石也。從三石。由三個“石”構(gòu)成,“三”表示數(shù)量多,意為很多石頭堆在一起。
(三)形聲字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毙温曌钟蓛蓚€部件構(gòu)成,一部件表示字義,另一部件則表示字音?!笆辈孔种械?4個形聲字皆以“石”為義符,選用不同的部件作為聲符。同時“石”部字中還分為左形右聲、下形上聲、內(nèi)形外聲三種形旁和聲旁的關(guān)系,如:
左形右聲 磺、碭、碝、碣、磏、碬、礫、磧、碑、?、磒、?、硞、硠、硈、磕、礹、確、磽、硪、礙、硟、碎、破、研、?、磑、碓、?、磻、、硯、砭、?、砢、礪、碏、磯、碌、砧、砌、礩、礎(chǔ)、硾
下形上聲 砮、礜、?、礐、硻、磛、礊、硩、礱
內(nèi)形外聲 磿
1.有44個字為左形右聲,即形旁在左,聲旁在右。如:
磺,從石黃聲,讀作huáng;碭,從石昜聲,讀作dàng;
碝,從石耎聲,讀作ruǎn;碣,從石曷聲,讀作jié;
磏,從石兼聲,讀作lián;碬,從石叚聲,讀作xiá;
碌,從石錄聲,讀作lù;碑,從石卑聲,讀作bēi。
2.有9個字為下形上聲,即形旁在下,聲旁在上。如:
砮,從石奴聲,讀作nǔ;礜,從石與聲,讀作yù;
?,從石鞏聲,讀作gǒng;礱,從石龍聲,讀作lóng;
磛,從石斬聲,讀作chán;礊,從石毄聲,讀作kè。
3.只有1個為內(nèi)形外聲,即“磿”,該字形旁在內(nèi),聲旁在外。如:
磿,從石厤聲,讀作lì。
4.此外形聲字中還有省聲的情況。如:
礐:從石,學省聲。聲旁“學”省去了“子”,讀作què。
硻:從石,堅省聲。聲旁“堅”省寫成“臤”,讀作kēng。
三、“石”部字字義分類
“石”的本義即巖石,指構(gòu)成地殼的礦物硬塊。在原始人類時就開始使用經(jīng)過加工制作的石器,這意味著人類已經(jīng)進行有意識的生產(chǎn)勞動,開始主動地改造自然。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甚至一直到銅器出現(xiàn)之前,人們依舊在大量使用著石器。由此可見,石器對人類有著重要意義。根據(jù)對58個“石”部字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其字義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與石的本體狀態(tài)有關(guān);二是與石有關(guān)的動作;三是用石制成的相關(guān)用具。
(一)石的本體狀態(tài)
1.存在位置
石所在的位置包括兩個,一是山上的石頭;二是水邊的石頭。
石:山石也。指山上的石頭?!夺屆分袑懙溃骸吧襟w曰石?!薄对姟ば⊙拧Q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敝竸e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雕琢玉器。
?:在水邊的石頭?!洞呵飩鳌吩唬骸瓣I?之甲?!?/p>
磧:水陼有石者。指淺水中的沙石,也可指不生草木的沙石地?!度假x》:“玩其磧礫而不窺玉淵者,未知驪龍之所蟠也?!币鉃橹煌尜p淺水沙石而未見玉出深淵的人,不知黑龍盤居的地方。
2.內(nèi)部構(gòu)成
石的內(nèi)部構(gòu)成是指內(nèi)部含有可提取的成分或者本身具有可被利用的能力。
磺:銅鐵樸石也。從石黃聲,讀若穬。卝,古文礦。卝人即掌金玉錫石之地。因此指含有銅鐵等金屬元素的石頭,即礦石。古意指金屬礦石,讀作kuàng,后被“礦”替代?,F(xiàn)專指硫磺,一種黃色晶體,也用于指含有硫化合物的名稱,如磺胺、磺酸等。
碝:石次玉者,即質(zhì)量比玉較差的石頭。碝磩,意為似玉的美石。司馬相如《子虛賦》:“碝石碔玞。”碝石、碔玞皆指石之次玉者。
礜:毒石也,即含有毒性的石頭。礜石磨成粉末,可用來毒老鼠?!痘茨献印ふf林》:“人食礜石而死,蟲食而不饑?!薄渡胶=?jīng)》:“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p>
3.外部形態(tài)
石的外部形態(tài)指石的外形、質(zhì)地、光滑程度等。帶花紋如“碭”,質(zhì)地堅硬如“硈”,表面光滑如“硯”。
碭:文石也,表示有帶有花紋的石頭?!都崱ぬ祈崱罚骸按X,石之有文者?!苯癜不帐∷拗菔写X山縣因其地出文石,故取此名。
碏:石雜色,指帶有雜色的石頭。褚載《移石》:“浪浸多年苔色在,洗采今日碏痕深。”
碑:豎石也,指豎立的石頭。本義指古時宮廟門前用以模擬太陽,觀測日影,指示時刻的豎石。后作為紀念物或標記,并在石上刻文字,秦時稱“刻石”,漢以后稱為“碑”。
硯:石滑也,指表面光滑的石頭。因其光滑特性,用作寫字文具,供研墨、調(diào)墨之用,即硯臺。
硈、硻、礊:指質(zhì)地堅硬的石頭,讀作qià、kēng、kè。
礹、磛、碞:指由眾多石頭堆疊而成的山。其中,碞可指高俊的積山。
?:石也。惡也。指十分貧瘠的石質(zhì)土地。
磽:礊石也。指堅硬的石頭地面。
確:礊石也。指堅硬的石頭。徐鍇:“所謂磽確之地?!币鉃楸姸嗍瘔K組成的較為貧瘠的地面。《淮南子》:“昔舜耕于歷山,期年而田者爭處墝埆,以封壤肥饒相讓?!币郧八从H自在歷山耕種,一年后,耕田者皆爭著要耕種貧瘠的土地,卻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他人。
4.大小數(shù)量
石亦有體積大小,數(shù)量多少之分。
碣:特立之石。指高大的巖石,《說文》:“東海有碣石山?!焙笾赣糜谟涊d人物事跡或頌揚功德,刻有文字的圓形石碑。
磯:大石激水也。指受到水沖擊的突出江邊的巖石或小石山。
礫:小石也。指體積較小的石頭,本義為小石或碎石。
磊:眾石也。由三個“石”構(gòu)成,指眾多石塊堆積在一起。《段注》:“石三為磊,猶人三為眾?!崩诔`,意為眾多委積的石頭,司馬相如《上林賦》:“水玉磊砢。”磊磊意為山石很多的樣子,《楚辭》:“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碌:石皃。指石青色的小石?!奥德怠币鉃槎嗍臉幼??!稄V韻》:“碌,多石貌。”指小石眾多的樣子。《道德經(jīng)》:“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5.聲音
?:碎石磒聲。意為碎石墜落的聲音。
硞:石聲。一讀作què,意為石聲,有堅固之意;一讀作kè,指水激石險峻不平的樣子;一讀作kù,指石不平的樣子。
硠:石聲。從石良聲。指石旋轉(zhuǎn)相互撞擊之聲。
礐:石聲。從石,學省聲。指疾風激水撞擊石頭而發(fā)出的聲音。
磕:石聲。從石盍聲。指兩塊石頭相互撞擊的聲音。
磿:石聲也。從石厤聲。指石頭發(fā)出的較小的聲音。
(二)與石有關(guān)的動作
與石有關(guān)的動作有因引力而自然產(chǎn)生的下墜,如“?、磒”,亦有與外物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的摩擦與碾壓,如“硟、碎、研、硾”等。
?:陖也。動詞,意為落下。徐楷:“今作墜?!?/p>
磒:落也。動詞,意為墜落。《春秋傳》曰:“磒石于宋五。”即從天上墜落五顆隕石到了宋國。
礙:止也。動詞,意為阻擋。
硩:上摘巖空青、珊瑚墮之。意為上山采摘山崖上的空青石、珊瑚石,讓它墜落下來。
硟:以石捍繒也。意為用石器碾壓繒帛,使之平展有光澤。亦可指用以碾壓繒帛的石制工具。
碎:?也。動詞,意為碾碎,使完整的東西呈不完整的散零塊狀。
破:石碎也。動詞,意為石頭開裂,不完整。
研:?也。動詞,意為細細打磨,后引申為反復、仔細地分析琢磨如研究、專研。
?:舂已,復擣之曰?。動詞,意為初次舂完后,又再次舂搗。
硾:擣也。動詞,一讀“chuí”,意為敲打;一讀“zhuì”,同“縋”,拴上重物而沉下去。
(三)用石制成的相關(guān)用具
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石頭也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將其制成的工具應用于各個場景中,并對其進行加工與改進。因此“石”部字中有許多與生產(chǎn)生活、醫(yī)療、農(nóng)業(yè)、軍事等方面相關(guān)的漢字。
1.生活用具
磏:厲石也。指紅色的磨刀石,也泛指帶有棱角的石塊。后引申為激勵,磨練,如“磏勇”。
碬:厲石也。指磨刀石。
礪:?也。從石厲聲。指較粗的磨刀石。《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陰山多礪石?!?/p>
硪:石巖也。指用以砸地基或打樁等用的一種工具。一般為圓形石頭,并在石頭周圍系著幾根繩子。“硪筑”即指用石硪夯筑。
砧:石柎也。一指搗衣石。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薄罢梃啤奔磽v衣石和棒槌,“砧聲”即搗衣聲。一指捶、砸或切東西的時候,墊在底下的器具,“砧幾”即砧板,“砧臼”即砧板和石臼。后引申為古代用于斬首或腰斬的刑具,犯人伏于其上而受刑,“砧斧”即砧板與斧鉞,是古代殺人刑具。
2.醫(yī)療用具
砭:以石刺病也。從石,乏聲。指一種帶有尖頭的石刀,古代用以排膿、放血。運用砭石治病的醫(yī)術(shù)稱為砭術(shù),砭術(shù)是中醫(yī)的六大醫(yī)術(shù)之一,其余五種為針、灸、藥、按蹺和導引。
3.農(nóng)業(yè)用具
?:石磑也,從石靡聲。指石磨。
磑:?也,從石豈聲?!柏M”為鱗片狀,意為表面密布鱗片狀凹坑的石磨,可以除去谷物的外皮。
礱:?也。指用來去除稻殼的農(nóng)具,形狀似磨。宋應星《天工開物》:“凡稻去殼用礱。”
碓:舂也。指搗米的器具,“碓房”即舂米的作坊。該器具是用腳驅(qū)動的,落下時砸在石臼中,以此去除稻谷的殼。后出現(xiàn)水碓,用水力代替人力。
:斫也。指斫地時所用的石制石頭,即石鋤,是遠古時的耕地用具。
4.軍事用具
砮:石,可以為矢鏃。指可以制作成箭頭的石頭。唐代李善注:“砮可作箭鏃,禹貢梁州厥貢砮石?!?/p>
磻:以石箸隿也。指系在絲線上的石頭??勺鞴糯澍B時所用的,拴在絲繩上的石箭鏃。
5.建筑用具
砌:階甃也。本義指臺階。纂書形體像山崖下有塊石頭,表示臺階用石頭砌成。李煜:“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p>
礩:柱下石也。指房屋柱子下用于墊柱的石墩子。
礎(chǔ):礩也。指柱腳石,墊在房屋柱子下的石頭,后引申為事物的根基。
6.樂器
磬:樂石也。甲骨文似人一只手拿著錘子去敲打用繩子系著并懸掛著的樂器。后篆文加“石”,指古代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據(jù)說古時母句氏創(chuàng)造了磬。由石或玉雕刻而成,形狀似曲尺,懸掛在架上,敲之則鳴。早在商代就出現(xiàn)了單個的磬,及周朝出現(xiàn)了按大小不同及音律依次排列的編磬?;实奂漓胩斓刈嫦葧r演奏的稱為“特磬”,作為信號樂器;宮廷宴會中則使用“編磬”,多與編鐘合奏。《詩經(jīng)·小雅》:“鼓瑟鼓琴,笙磬同音?!?/p>
四、結(jié)語
人類最早使用的生產(chǎn)工具便是以石頭為原料制成的工具。在考古學上,把以使用石器為生產(chǎn)工具的時代稱為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中石器及新石器三個階段,對石器的使用從原始簡陋到精致復雜。石器的使用是人類文明史的開端,可以說正是石頭孕育了人類文明,它在方方面面影響著人類?!墩f文》中“石”部字共收錄58個漢字,本文從字形構(gòu)造方法、字義分類兩方面對其進行分析。在字形構(gòu)造方面,分為象形、會意、形聲三類,其中形聲字占比最多。在字義方面,可分為與石的本體狀態(tài)有關(guān),與石有關(guān)的動作,以及用石制成的相關(guān)用具三個大類。大類下又可細分為多個小類,如相關(guān)用具方面可分為生活用具、農(nóng)業(yè)用具、醫(yī)療用具等五類。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記錄了文化發(fā)展的軌跡,文字的產(chǎn)生標志著社會文明有了劃時代的進步。而漢字則記載了中國文化,每一個漢字的誕生都蘊含了特有的文化。通過分析《說文》中與石相關(guān)的漢字,可以了解與石相關(guān)的知識,以此窺探古代勞動人民對石的認識與利用,深入探究石文化。
參考文獻:
[1]程裕楨.中國文化要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3]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
[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范珊珊.《說文解字》中的“犬”文化管窺[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2):69-72.
[6]馬芳.從《說文解字》石部字義簡論華夏石文化[J].新余學院學報,2012,17(05):77-79.
[7]張碩勤.《說文解字》石部字及其文化內(nèi)涵闡釋[J]. 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9,35(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