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鑫
中藥湯劑具有原料豐富、品種較多、適用性強等特點,能否合理地使用中藥湯劑,直接關(guān)系到中藥的治療效果。本文總結(jié)了七個關(guān)于中藥湯劑的常見問題,包括服用時間、煎煮方法、飲食禁忌等,希望能為大家正確使用中藥湯劑提供一些幫助。
問題一:中藥湯劑服用時間有何講究?
中藥湯劑的服用時間需要根據(jù)兩點來決定:①病情;②藥性。
(1)根據(jù)病情來決定:如果疾病發(fā)生在胃部以下(如肝病、腎病等)位置,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用于治療胃部以上位置(如心、肺、胸膈等)的疾病,最好在飯后15~30分鐘服用。
(2)根據(jù)藥性來決定:健胃藥或?qū)ξ改c道有刺激的湯藥,飯后服用較好;清熱解毒藥、潤腸瀉下藥、補益藥,宜空腹服;驅(qū)蟲藥(如烏梅丸)應(yīng)隔夜服(睡前服用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時再服用1次),以利于藥物充分吸收,將寄生蟲殺死并排出體外;瀉下藥宜在下午服用,避免損傷人體陽氣,注意大便后須立即停服;安神藥應(yīng)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內(nèi)服用;調(diào)經(jīng)藥一般于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服用。
問題二:中藥湯劑服用溫度如何掌握?
一般來說,中藥湯劑宜溫服,即將煎好的藥液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服用。但是,用于解表、祛寒和活血通脈的藥液應(yīng)趁熱服下,以達到發(fā)汗、祛寒活血的目的;治療熱性病的清熱解毒藥和止吐類藥,則需待藥液冷卻后服用。
問題三:煎煮中藥湯劑需要用多少水?
關(guān)于煎煮用水多少的計算,主要包括以下兩步:
(1)將藥材置于砂鍋內(nèi)(忌用鐵鍋、銅鍋),先加水浸泡,保證水面高于藥材一橫指即可,一般浸泡30分鐘。對于解表藥,通常只需浸泡20分鐘,因為其多來自植物的花、莖、葉,相對容易吃水;有些塊狀、片狀的補益藥則需浸泡更長時間,比如生地、熟地、黃精等需要浸泡1小時或更久。另外,注明“先煎”“后下”的藥物需要單獨浸泡,“包煎”藥物則不需要單獨浸泡。
(2)充分浸泡后,加水高出一橫指(500~600 mL)進行第一次煎煮,時間通常為30分鐘。開始第二次煎煮前,加水至剛沒過藥物(約400 mL)即可,一般煎煮15分鐘。煎煮過程中,可以用勺子將藥材從下至上輕輕翻攪一次。與浸泡相同,解表藥可縮短煎煮時長;補益藥則需延長煎煮時間:一煎可延長至50分鐘,二煎30分鐘。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一煎還是二煎,加水時要足量,不要在煎煮途中加水—此時再加水會稀釋藥液,導(dǎo)致藥效降低。
服藥時,將一煎藥液和二煎混合均勻,分次服用。一般以每次150~200 mL為宜。發(fā)熱患者服清熱解毒藥時,藥液可稍多些;兒童和危重病人,服藥量應(yīng)少些。
問題四:中藥湯劑每天應(yīng)該服用幾次?
一般來說,中藥湯劑需要每日2次服用,即將一煎和二煎的藥汁混合均勻后,早晚服用。清熱解毒藥可每日服用3~4次;感冒高燒不退者可每4小時(不分晝夜)服用1次發(fā)汗解表藥。
問題五:患者在服藥期間有哪些忌口?
患者服用中藥湯劑期間,飲食方面忌生、冷、黏膩、辛辣的食品。服藥前后一小時內(nèi)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jié){,以免中藥成分與茶中的鞣質(zhì)、咖啡因及蛋白質(zhì)等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影響藥效。
對于感冒發(fā)熱的患者,推薦清淡飲食,可選擇米粥、藕粉等;慢性腹瀉患者,推薦食用山藥、蓮子、薏苡仁等健脾胃的食品,忌服生菜瓜果和生冷食品;肝膽疾病患者,忌油膩;皮膚病患者,忌海鮮、辛辣等食物。服安神藥時,不要飲茶水、咖啡;服人參、黃芪等補藥時,不宜吃山楂、蘿卜;服化痰止咳藥物時,要少吃糖和辛辣食物;月經(jīng)期,忌生冷食物及飲酒。
問題六:煎煮好的藥液里可以加糖嗎?
為了掩蓋湯藥難以下咽的苦味,有些患者—尤其是患兒的家長可能會向湯藥里加糖;但是,藥師建議不要這樣做,主要原因包括:
(1)白糖性涼、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溫?zé)崴幹校虬鸭t糖加入寒涼藥中,會減弱藥性,影響療效。
(2)紅糖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zhì)和鞣質(zhì)等成分結(jié)合,產(chǎn)生沉淀,影響藥效,危害健康。
(3)有些藥—比如黃連—就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腺而發(fā)揮治療效果的,如果加糖,便失去了這種治療效果。
問題七:湯藥里的沉淀物服下還是倒掉?
煎好的中藥湯劑可以用一層粗紗布或漏網(wǎng)過濾。湯藥放溫后,藥碗底常會出現(xiàn)沉淀物,為了確保藥效,最好還是將沉淀物盡可能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