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學做合一”,糾正數(shù)學認知偏差的應然選擇

2023-12-25 13:42王琴芳
小學教學參考(數(shù)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實踐探究

王琴芳

[摘 要]“教學做合一”屬于具身認知領域,是小學數(shù)學概念立體建構的有效手段。在實踐活動中,兒童“全身心”“多感官”參與,使主體與概念發(fā)生聯(lián)結,從而在參與活動積累經(jīng)驗及動態(tài)生成過程中認識數(shù)學本質,糾正學生的認知偏差,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最終實現(xiàn)正確完善的認知結構建構。

[關鍵詞]互動討論;實境辨析;實踐探究;具身想象;化歸抽象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9-0087-03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是一體的,其中“做”是核心,主張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提出從“做”中學的思想,強調身體在認知中的價值,他認為,認知的過程是通過大腦、身體、環(huán)境相互連接在一起的。具身認知的理論強調學生應全身心參與數(shù)學活動,多感官體驗,身心融合,促進身體與思維的相互關聯(lián),發(fā)揮身體在認知發(fā)展、增進兒童智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他們受生活實際及知識基礎的影響,對數(shù)學知識的認知往往會有偏差。而教師就是要及時捕捉他們的認知偏差,并通過對真實情境的模擬與重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多維度體驗、多元化感悟,借助體驗式實踐來辨析,從而去偽存真,正確建構數(shù)學概念。

一、互動式討論,糾文本理解之偏差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數(shù)學概念的學習往往停留在具體的情境中,而對于數(shù)學問題的文字的敘述會自行做不必要的補充,從而產(chǎn)生認知偏差。

【教學案例1】蘇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認識分數(shù)”

問題:下面選項中,(? ?)是正確的。

A.一個西瓜切成3塊,吃了2塊,吃了這個西瓜的三分之二。

B.有兩個杯子,各裝了半杯水,把兩個半杯倒在一起就是一杯水。

C.把一張正方形紙連續(xù)折兩次,每份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三里有5個三分之一。

生1:我覺得這道題出錯了,應該是選錯誤的,因為只有一個錯誤的選項。

(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同樣質疑。)

師:你們覺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生2:只有D選項是錯誤的,其余都是對的。

師:認為A選項正確的同學說說理由。

生3:將西瓜分成了3塊,2塊就是三分之二。

生4:我反對,如果我分的不是相等的3塊,就不對了。

生5:老師,B選項的這兩個杯子一樣大嗎?

師:題目中有沒有說是同樣大的杯子呢?

生6:這兩個杯子有可能一個大,一個小。

生7:C也不正確呀,連續(xù)折兩次,不一定每份一樣大呀!

(生7拿出一張正方形紙示范起來,先沿對角線對折一次,再沿著側邊折一次,果然沒有將紙平均分成4份。)

師:你們覺得呢?

生8:這樣不是對折。

以上案例中,學生受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默認分物品時都要平均分,要想糾正這種認知偏差,在新授課時就要通過反例強化分數(shù)的意義;在學生產(chǎn)生爭論時,提供實踐的演示與圖例的說明,讓錯方深刻認識到錯誤的原因,從而達成糾錯的目的。

二、實境式辨析,糾負面遷移之偏差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而知識的遷移則是學好數(shù)學的重要路徑。但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在知識點之間產(chǎn)生負遷移,從而產(chǎn)生錯誤。

“間隔排列”的教學通常是從情境圖入手,讓學生觀察圖上物品的擺放特點,從而找出規(guī)律,在練習中有相應的圖示作為習題的范例,因此很少有學生會出錯。但當問題只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時,學生的認知偏差就產(chǎn)生了。比如問題“24名男生站1排,每2名男生之間站1名女生,一共要站幾名女生?”,有學生答24÷2=12(人)。究其原因,他是受除法含義的影響,看到“每2名男生”就以為是將每2人分成1份,選擇用除法計算,這是由已有知識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負遷移。怎樣讓學生理解“每2名男生之間站1名女生”?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境模擬,讓男生站1排,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位置上站女生”。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每2名男生之間”就是“第一名男生和第二名男生之間站1名女生,第二名男生與第三名男生之間站1名女生……”,而非“隔2名男生站1名女生”,也就不存在“每2人分1份”這一說法。

上述案例中,學生由于對除法含義理解不透徹產(chǎn)生負遷移,誤認為只要看到“每幾個”就是平均分,不自覺地將“間隔排列”的規(guī)律與除法勾連起來,選擇用除法來解決問題。在糾錯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思維外顯,即通過實境模擬或者畫圖表示出題目的含義,再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間隔排列”的規(guī)律與除法含義有無關聯(lián),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其次,針對不同的圖例表達,要引導學生對照條件,突破理解題意之難點;最后,還要讓學生進行必要的變式練習。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在實境中充分感知,加強對比與辨析,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數(shù)學的本質,從而糾正負遷移產(chǎn)生的認知偏差。

三、實踐式探究,糾順向推理之偏差

數(shù)學學習離不開推理,而學生對論證方法的運用有限,得到的推論并不完全正確。作為教師既要鼓勵學生大膽推理,又要提醒他們小心求證。

【教學案例2】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

(學生通過計算熟悉的直角三角尺的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之和引發(fā)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師: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不同圖形,拼成圖形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

生1:如圖1所示,我拼成了平行四邊形,內角和是360°。

生2:如圖2所示,我拼成了長方形,內角和也是360°。

生3:如圖3所示,我拼成了正方形,內角和也是360°。

生4:我覺得不管拼成什么圖形,內角和總是360°,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2個三角形拼成的圖形,內角和就是180°×2=360°。

師:大家拼的圖形內角和都是360°嗎?

生5:我拼成的是三角形,內角和不是360°。

師:大家也來試著拼三角形,看看內角和到底是多少度?

(學生拼成的三角形如圖4、圖5、圖6所示。)

生6:圖4的內角和為60°+60°+30°+30°=180°。

生7:圖5的內角和為30°+30°+60°+60°=180°。

生8:圖6的內角和為45°+45°+45°+45°=180°。

(學生對拼成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前面拼成長方形、正方形的內角和不同而產(chǎn)生了認知沖突。)

師:仔細觀察比較,拼成三角形與拼成四邊形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生9:拼成三角形時2塊三角板的2個直角都被拼掉了,只有4個銳角成了新的三角形的角。因此,內角和是360°-90°-90°=180°。而拼成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時,由于內角都未被拼掉,所以內角和就是180°+180°=360°。

在上述案例中,學生的認知偏差源于順向推理,當有例子是正確的時,學生就大膽猜想所有例子都正確。教師借助特例組織學生共同研究,讓學生用實驗的方式得到結論,再用動手實踐的方式來探究兩類圖形的區(qū)別。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交流、數(shù)學推理能力,還發(fā)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更為他們將來探究數(shù)學本質明確了路徑。

四、具身式想象,糾視覺空間之偏差

數(shù)學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學生思維又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受視覺的影響,產(chǎn)生認知上的偏差。

【教學案例3】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練習

師(出示圖7):在圖中里添一個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至少畫3種。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很快出現(xiàn)了3種畫法,如圖8、圖9、圖10所示。)

(也有學生提出,把正方形添在右下側,如圖11所示,還特意畫出了對稱軸。)

師:大家想想,這樣的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

生1:不是,因為它對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生2:可是它兩邊的圖形是完全相同的呀!

師:剛剛有同學說兩邊的圖形明明就是完全相同的,怎么就不是軸對稱圖形呢?

生3:雖然兩邊圖形完全相同,但它們對折后并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4:軸對稱圖形不是看兩邊是否完全相同,而是應該看對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上述案例,如果教師僅僅強調它是錯的,而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那么就無法觸及學生的錯誤認知,也無法幫助他們區(qū)分“完全相同”與“對折后完全重合”之間的區(qū)別。只有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通過討論、交流、具身想象,學生才能辨析其正誤,糾正存在于腦中的認知偏差,從而對數(shù)學概念有準確的把握。

五、化歸式抽象,糾概念混淆之偏差

數(shù)學概念之間相互關聯(lián),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在教學中,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但缺少必要的化歸,導致在知識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張冠李戴、概念混淆的現(xiàn)象。

【教學案例4】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師(出示圖12):求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不少學生選擇了用15×12=180(平方分米)來計算。學生是套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這一公式。顯然,此類錯誤是因為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中的底與高的關系不清晰。)

師:大家實踐操作,用不同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學生找到的方法如圖14所示。)

師:觀察不同轉化方法,有什么共同點?

生1:通過觀察與比較,我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沿著與底對應的高剪下后都可以拼成長方形。

師:剛才你們不約而同想到了沿著與水平方向的底對應的高來剪,然后拼成長方形,那還可以怎樣剪拼呢?

生2:還可以沿著另一組底對應的高來剪,然后拼成長方形。

師(引導觀察思考):這些不同的轉化方法又有什么共同點?與前一類的轉化方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上述案例中,學生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認知偏差,是因為只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底與高的乘積,沒有理解為什么,對平行四邊形中底與高的概念沒有清晰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展示轉化的過程,引導學生借助觀察、討論、比較,進行化歸式抽象,得出底與高是對應關系,是相互垂直的一組線段,從而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學生經(jīng)歷了兩種不同的轉化過程,獲取了轉化的直觀感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的本質,理解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本質。在教學中,概念、公式等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都應該讓學生有充分感悟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在直觀表象的支撐下抽象出數(shù)學的本質,即尋找共同屬性,排除非本質屬性的干擾。

小學數(shù)學概念認知偏差的糾正依賴于學生具身參與,是一種多感官參與、多維度體驗、多方位關聯(lián)的活動,不僅能發(fā)展學生動手操作、空間想象、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更是溝通學生身體與思維的橋梁。學生身心融合,主動參與實踐,抽象出數(shù)學本質,方能讓數(shù)學概念的認知偏差得以糾正,建立網(wǎng)狀的認知結構,實現(xiàn)數(shù)學思維的進階。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傳森.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學做合一”的實施策略探究[C].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chuàng)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二),2019.

[2] 莊思緒.“教學做合一”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思考[J].數(shù)學大世界(中旬),2019(8):95-96.

(責編 楊偲培)

猜你喜歡
教學做合一實踐探究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合作學習實踐探究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研究
以分層考核法為基礎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探索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yōu)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探究式科學活動的組織策略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職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實踐研究
淺談如何有效指導幼兒的沙藝活動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實踐探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