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遠觀到近取:漢學研究的一種進步

2023-12-23 16:16任大援
國際漢學 2023年4期
關(guān)鍵詞:拉丁文西文學術(shù)史

任大援

本期特約欄目“儒學早期西傳研究”,發(fā)表了三篇文章,圍繞著一個主題,就是比利時傳教士 柏 應(yīng) 理(Philiррe Couрlet,1623—1693)1687年在巴黎用拉丁文出版《中國哲學家孔夫子》的中文譯本。1687 年正值康熙二十六年,“大清國”如日中天,這時歐洲學界已開始從思想理念層面認識中國,此事未可輕覷。問題是,這部拉丁文著作怎樣向歐洲和世界譯介,并被西方人看作“中國圣經(jīng)”(包括“四書”中的前三部)的經(jīng)典?三百余年來,中國人得到的都是片段消息,直到前不久,我們終于看到了完整的中文回譯本,這是中外學者長期合作的一個結(jié)晶,在當代學術(shù)史上值得書寫一筆。

追溯漢學的學術(shù)發(fā)展,從馬可波羅的中國游記到傳教士乘桴浮于海而至中國,西方人實現(xiàn)了對古老東方的“從遠觀到近取”。但在基于“一神論”宗教背景的修會漢學家內(nèi)部,對基于“天人合一”本體論的中國哲學的看法,卻產(chǎn)生了重大分歧,于是乎發(fā)生禮儀之爭。隨著傳教士被迫離開中國,大量中國書籍被帶往歐洲,禮儀之爭的學術(shù)戰(zhàn)場也隨之轉(zhuǎn)向歐洲,成為推動修會漢學轉(zhuǎn)向?qū)W院漢學①所謂“修會漢學”和“學院漢學”分別指早期由傳教士身份的學者開始的漢學研究和19 世紀初期漢學研究進入大學研究的領(lǐng)域。也有人稱之為“傳教士漢學”和“專業(yè)漢學”。的一個重要事件和推動力。

傳教士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中國文化,有識之士用大量精力通過翻譯核心經(jīng)典來認識中國,《中國哲學家孔夫子》由此應(yīng)運而生。另一部值得注意而且更加完備的儒家經(jīng)典譯作,是由耶穌會士衛(wèi)方濟(Fran?ois No?l,1651—1729)在1711 年發(fā)表的《中華帝國六經(jīng)》(其中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孝經(jīng)》和朱熹的《小學》),這是繼《中國哲學家孔夫子》之后,歐洲人翻譯中國經(jīng)典的最優(yōu)秀成果。衛(wèi)方濟同樣是禮儀之爭中的重要人物,他生命的最后20 年無緣再前往中國,便全力投入儒家經(jīng)典的翻譯與研究。他通過翻譯途徑實現(xiàn)完整地認知中國儒家經(jīng)典、理解中國文化,在方法論上有巨大功勞和示范意義,對后人也有重要啟發(fā)。遺憾的是,這部600 多頁的拉丁文譯著,至今仍沒有回譯成中文,這對于即使能用中英雙語工作的中國學者,也只能“遠觀”而不能“近取”,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②據(jù)悉這部拉丁文譯著的回譯工作已經(jīng)在進行中,令人欣慰。

漢學學術(shù)史中的這種情況,至少十年前就已有人提出,例如美國漢學家夏伯嘉教授說過,“這個學術(shù)領(lǐng)域之中,西文文獻所占的位置,仍占絕大多數(shù)。很多題目,沒有西文文獻,是很難以入手的”③夏伯嘉:《自明末至清中葉天主教西文文獻中的中國:文獻分布與應(yīng)用討論》,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西文文獻中的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第11 頁。。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的這種情況開始有較大的改觀,這真是漢學研究的一種進步。

這種進步有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其一,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從事漢學研究的青年學者努力學習拉丁文和非通用語種,已經(jīng)開始能勝任回譯工作,同時與海外的漢學家結(jié)合成研究團隊;其二,西方漢學家的變化——他們已從“他者”轉(zhuǎn)變?yōu)椤熬謨?nèi)人”。如,上文提到的《中國哲學家孔夫子》回譯團隊的領(lǐng)導者之一的法國漢學家梅謙立(Thierry Meynard)先生。這種現(xiàn)象很值得注意。

從漢學學術(shù)史發(fā)展的角度看,這種情況主要發(fā)生在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近十年來,但有其遠源,這就是清朝康熙皇帝身邊的一些法國傳教士,①這些人主要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派遣來華的傳教士,例如馮秉正(Joseрh-Fran?ois-Marie-Anne de Moyriac de Mailla,1669—1748),白晉(Joachim Вouvet,1656 —1730)、李明(Louis le Comte,1655—1728)、張誠(Jean-Fran?ois Gerbillon,1654—1707)、雷孝思 ( Jean Вaрtiste Regis,1663—1738 )等。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后來永遠留在了中國。他們來到中國后,在皇帝身邊,似乎脫離了傳教的工作,而成為類似“內(nèi)閣侍讀學士”的角色,例如,受康熙之令,馮秉正與雷孝思等人一同測繪完成了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同樣是基于康熙的命令,他以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滿文本為底本,譯成法文的《中國通史》,②參見陳喆:《從年代學到通史:17—18 世紀耶穌會士的中國史撰述》,載《世界歷史評論》2019 年第4 期,第83—106 頁。等等。這些史實,雖然如電光石火,但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到當代,近些年西方漢學家的類似轉(zhuǎn)向,不是受某種驅(qū)使,而是一種學術(shù)發(fā)展內(nèi)在要求而帶來的自覺。也就是說,以往的漢學發(fā)展,對多數(shù)漢學家來說,對中國文化都好像是保持一定距離的觀察,不自覺間處于一種“他者”的位置。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漢學家又漸漸地把自己融入研究隊伍之中,與中國學者不分彼此,漢學的發(fā)展在某些領(lǐng)域到了一種需要中西緊密融合的地步。這成為漢學學術(shù)史中一種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梢詫⑵淇闯蓾h學研究的一種進步。

幾年前,看到有一篇對美國漢學家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的專訪文章,他提出“漢學無分國籍國界”的觀點,其文引用《說苑?至公》中楚共王遺其弓的故事,③其說見《說苑·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見《說苑》,北京:中華書局,2019 年,第733 頁。借孔子之口,說出“人遺弓,人得之”,論物之失得,不宜囿于一地一域觀之。學問亦為一物,亦當中西共有。他說,“套用在漢學上,就是學者沒有國籍之分”,因此,他也主張漢學家用中文寫作和中國學者多學些外語,并提出“未來漢學需加強融合”。這是頗有遠見的看法,也是一種把自己當成“局內(nèi)人”的自覺。他將這種想法付諸實踐,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就在其導師倪德衛(wèi)(David S.Niveson,1923—2014) 的鼓勵下堅持練習用中文寫作,到現(xiàn)在依然如此。雖然在美國“要得到終身教席,用中文發(fā)表的文章一概都不算數(shù)”,這頗有一點“反潮流”的精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夏含夷指出,“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西方漢學學者,這樣做的人也越來越多”④以上均見《漢學無分國籍國界——專訪美國漢學家夏含夷教授》(采訪者楊漢群,轉(zhuǎn)引自《翻譯教學與研究》公眾號,2018 年3 月16日),httрs://mр.weiхin.qq.com/s?__biz=MzA3MTg1NjMwNg==&mid=2650823850&idх=3&sn=c0cabe3736f85f68c2b 6edb32ae7ee77&chksm=84d3c577b3a44c61f7b39872bf075a9240bfb15440496d3591469a4f30405774cbee9a96b098&scene=27,最后訪問日期:2023 年5 月15 日。。可見他又是一個風氣的引領(lǐng)者。他的《西觀漢記——西方漢學家出土文獻研究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全書60 萬字,直接用中文寫成,此為漢學家直接用中文著述的開先例之作。這種做法對中國學者,亦具有啟發(fā)意義。

這只是一個個案,但具有典型性,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這是否代表了一種方向?我們拭目以待。但不論如何,漢學的學術(shù)發(fā)展,對中外學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在人為,愿景可期。

猜你喜歡
拉丁文西文學術(shù)史
高校圖書館西文古籍開發(fā)整理實踐及對策探討
——以河北大學圖書館為例
改革開放以來苗族頭飾研究的學術(shù)史梳理與回顧
樂籍西譯:五種《樂記》西文譯本、譯者及其傳播
吐蕃王權(quán)研究海外學術(shù)史鉤沉①
雙語教學下菌物學課程物種學名構(gòu)詞解析
西文圖書編目中RDA書目記錄使用分析
英文里的拉丁文
高等教育英語專業(yè)建設(shè)回顧
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咒術(shù)用語——小議拉丁文借詞在英語中的附加色彩
臨洮考古之余的“學術(shù)史”尋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