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方
文言文中有許多實詞,這些實詞的含義大都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語的含義不同,這就要求同學們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要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筆者對文言文中的“辭”“朝”“本”“得”四個實詞的含義進行了整理,并列舉了相應的例句,希望大家可以結合具體的句子來識記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
一、辭
“辭”是會意字,本義是治罪過程中的供詞,之后引申為“文辭”“言辭”。在文言文中,“辭”可以作名詞、動詞。
如《周禮鄉(xiāng)土》中的“聽其獄訟,察其辭”譯作:聽他的呈堂證供,觀察他的言辭和臉色。這里的“辭”作名詞,意為“供詞,口供”。《屈原列傳》中的“皆好辭以賦見稱”譯作:都擅長文辭,憑著辭賦好而為人稱道。這里的“辭”作名詞,意為“言辭,文辭”?!都臼蠈⒎ヮ咊А分械摹熬蛹卜蛏嵩弧貫橹o”譯作:君子厭惡那些不說自己想要得到卻要為自己找借口的人。這里的“辭”作名詞,意為“借口”?!稗o”作名詞時,也指一種文體,如《楚辭》《歸去來兮辭》。
又如《鴻門宴》中的“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譯作:現(xiàn)在(我)跑出來,還沒有向對方告辭,該怎么辦呢?這里的“辭”作動詞,意為“告別,辭別”。《鴻門宴》中的“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譯作:我連死都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辭呢?這里的“辭”作動詞,意為“推辭,不接受”。《鴻門宴》中的“大禮不辭小讓”,譯作:行大禮的人不必計較小的謙讓。這里的“辭”作動詞,意為“計較”。
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相關的成語來輔助記憶“辭”的含義,如:
閃爍其辭(言辭) 一面之辭(言辭)
萬死不辭(推辭) 義不容辭(推辭)
不辭而別(告辭)
遷移練習:
請在括號內填寫出“辭”的含義。
屈原德高,作《楚辭(? )》,其辭(? ?)美,子蘭欲以叛國之辭(? ?)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辭(? ?),何懼之有?”后為楚王所逐,辭(? ?)親戚,見放楚之汨羅。
參考答案:
屈原德高,作《楚辭(古代的一種文體)》,其辭(文辭)美,子蘭欲以叛國之辭(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辭(推辭),何懼之有?”后為楚王所逐,辭(辭別)親戚,見放楚之汨羅。
高考鏈接:
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辭:辭別
居半月,冰霰漸飛,歲將終矣,不得已苦辭主人。 辭:辭別
輒辭以疾,未嘗參預。 辭:推辭
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 辭:告別,離開
二、朝
“朝”的本義為“早晨”,讀zhāo。古代臣子在早晨需拜見君主,故有“朝見”之義。之后又由“朝見”引申出“朝廷、朝代”之義。在文言文中,“朝”可以作名詞、動詞。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于是入朝見威王”譯作:于是入朝拜見威王。這里的“朝”讀作“cháo”,作名詞,意為“朝廷”?!妒裣唷分械摹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譯作: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多次向諸葛亮詢問天下大計。諸葛亮輔佐了兩代君主,足見他的忠心。這里的“朝”讀作“cháo”,作名詞,可以指整個王朝,也可以指皇帝的某一代?!俺痹谧x作“cháo”時,還可以表示動作的方向,如“坐南朝北”。
又如《過秦論》中的“強國請服,弱國入朝”譯作:強國主動表示屈服,弱國(按時)入秦朝拜。句子中的“朝”作動詞,意為“朝見,朝拜”。《項羽本紀》中的“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譯作: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這里的“朝”作動詞,意為“拜見,拜訪”。
再如《三峽》中的“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譯作:有的時候,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晚上就能到達江陵?!栋⒎繉m賦》中的“朝歌夜弦,為秦宮人”譯作:早上唱歌,晚上彈琴,成為秦皇的宮人。兩個句子中的“朝”均讀作“zhāo”,作名詞,意為“早晨”。
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相關的成語來輔助記憶“朝”的含義,如:
朝三暮四(早晨) 朝秦暮楚(早晨)
朝歌夜弦(早晨) 只爭朝夕(早晨)
朝令夕改(早晨) 百鳥朝鳳(朝見)
班師回朝(朝廷) 改朝換代(朝廷)
遷移練習:
請在括號內填寫出“朝”的含義。
鄒忌旦日朝(? ?)服衣冠,于朝(? ?)諫齊王。齊王納其諫。其后,齊國日盛,弱國來朝(? ?),經數年之久。鄒忌聞名天下,為歷朝(? ?)謀臣所景仰。
參考答案:
鄒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諫齊王。齊王納其諫。其后,齊國日盛,弱國來朝(朝見),經數年之久。鄒忌聞名天下,為歷朝(朝代)謀臣所景仰。
高考鏈接:
還朝,用為三司鹽鐵判官,以比部員外郎出知遂州。 朝:朝廷
太建五年,貞乃還朝。 朝:朝廷
帝臨哭,輟朝三日。 朝:朝拜,朝見
天下不朝其室,而共歸其仁。 朝:朝拜,朝
三、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本原”;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來、原來”之義。
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出自《諫太宗十思疏》)和“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出自《種樹郭橐駝傳》)中的“本”均作名詞,意為“草木的根”?!睹献恿夯萃跎稀分械摹巴跤兄瑒t盍反其本矣”譯作:如果您要實行仁政的話,那么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決)呢?這個句子中的“本”作名詞,意為“根本,基礎”?!丁粗改箱洝岛笮颉分械摹敖翊嫫浔静蝗虖U”譯作:現(xiàn)在還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丟掉。其中的“本”作名詞,意為“書本,稿本,版本”。《獄中雜記》中的“是無難,……獄詞無易”譯作:這沒有什么困難的,另外準備一份奏章,審判書的內容并不改換。其中的“本”作名詞,意為“本章”,指臣子給皇帝寫的奏章或書信。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出自《出師表》)和“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出自《愚公移山》)中的“本”均作副詞,意為“本來”。
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相關的成語來輔助記憶“本”的含義,如:
照本宣科(書本) 正本清源(樹根)
本末倒置(樹根) 舍本逐末(樹根)
原原本本(本來的,原來的)
變本加厲(本來的,原來的)
遷移練習:
請在括號內填寫出“本”的含義。
柳宗元本(? ? )求宦達,而謫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 ),反其本(? ? )也;多有所得。后人將其所述輯成多本(? ? ),即今日所見本(? ? ),以本(? ? )其當日心境。
參考答案:
柳宗元本(本來)求宦達,而謫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將其所述輯成多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即今日所見本(版本),以本(推究)其當日心境。
高考鏈接:
其祖本姬姓也。 本:本來
太初(人名,顏太初)惡其為大亂風俗之本,作《東州逸黨》詩以刺之。 本:根本、根源
必刮剖根本見終始。 本:根本
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 本:本來的,原來
四、得
“得”的本義為“得到”?!暗玫健本陀小笆斋@”,也說明“能做到”“實現(xiàn)”目標,此外還可表達“事情做對了,正確”的意思。由“正確”的意義引申出“得當、合適”;進一步虛化為“應該”。
如“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出自《促織》)和“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出自《齊桓晉文之事》)中的“得”均作名詞,意為“收獲”?!队伟U山記》中的“古人之觀于……往往有得”譯作: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心得。這里的“得”作名詞,意為“心得,體會”。
《勸學》中的“……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譯作: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也就)具備圣人的思想了。這里的“得”作動詞,意為“具備”?!而欓T宴》中的“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譯作:沛公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能和項羽相見。句中的“得”作動詞,意為“能夠”?!对佁锛摇分械摹搬t(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譯作:醫(yī)治完了眼前的創(chuàng)傷,卻挖掉了心上的肉。這里的“得”作動詞,意為“完成”?!遏~我所欲也》中的“為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譯作:是為了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嗎?這里的“得”作動詞,通“德”,意為“感恩”。
“古人云:‘以地事秦,……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出自《六國論》)和“從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計則得,其如就死地何”(出自《中山狼傳》)中的“得”均作形容詞,意為“對,正確”?!妒酚洝す荜塘袀鳌分械摹耙鈿鈸P揚,甚自得也”譯作:(晏子的車夫)趾高氣揚,很得意的樣子。句中的“得”作形容詞,意為“得意”。
《鴻門宴》中的“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譯作:你幫我把他叫進來,我應該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這里的“得”作副詞,意為“必須,應該”。
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相關的成語來輔助記憶“得”的含義,如:
相得益彰(融洽) 患得患失(得到)
得隴望蜀(得到) 唾手可得(得到)
怡然自得(滿足) 不得而知(能夠)
遷移練習:
請在括號內填寫出“得”的含義。
臨川人張奇游學得(? ?)一書,乃安石所著。曰:“吾得(? ?)珍寶事之”,后讀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 ?),以為安石所言得(? ?)之。
參考答案:
臨川人張奇游學得(獲得)一書,乃安石所著。曰:“吾得(應該)珍寶事之”,后讀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為安石所言得(得當)之。
高考鏈接: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 得:取得,獲得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可得乎? 得:能夠
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 得:能夠
予按圖握筆,心存目想,縷(逐條陳述)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得:取得,獲得
人有心匠,得物而后開。 得:獲得
雖愚懦昏耄無所取者,積以年數,必得之。 得:取得,獲得
及奉敗,帝得憙(人名)書。 得:取得,獲得,得到
終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懷以自曉。 得:能夠
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攻克文言文,就必須掌握重要實詞的含義,而歸類整理可以幫助大家化繁為簡,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文言文中的基礎知識。當然,文言文中的實詞還有許多,結合具體的例句、成語和考試內容來記憶,往往能輕松地記住。大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整理和識記其他的文言實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