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視域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要積極探索新型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議題式教學由議題、情境、活動等組成,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探討議題下的多個子議題,能夠對議題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第三學段;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9-0006-03
第三學段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第三學段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議題式教學活動,將教師的“教”
變成學生的“學”,讓學生在真實開放的情境中自覺探究議題。教師應適當予以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筆者結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的“走進新時代”和“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的教學,探討第三學段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的實施。
一、問渠追源,探訪議題式教學基本要素
教師組織議題式教學前,要對此教學的基本要素有深入的了解。議題、情境、活動等是議題式教學的主要組成要素。其中,議題是紐帶,情境是載體,活動是路徑。三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中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一)議題——串聯(lián)思維邏輯
議題式教學由一個總議題統(tǒng)領本節(jié)課的學習。教者在解讀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分析學情后,凝練本課核心概念,提煉出一個統(tǒng)領全課的議題,再在總議題下分設幾個子議題,在每個子議題下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幾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圍繞議題在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在充分的學習中嘗試探討議題并解決問題。
(二)情境——創(chuàng)設思維環(huán)境
議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情境中呈現問題,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歸納總結、多元評價、展示成果等活動,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要注意所設置情境的可參與性,讓學生成為主題活動的參與者。同時,教師要注意情境的真實性和開放性,設計和學生生活相符的系列活動,讓他們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顒有问胶蛢热莸脑O計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在情境中提升學習能力。
(三)活動——促進思維成長
興趣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而學生的參與程度又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成敗。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主收集信息,并進行交換,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辯論,最后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進行知識遷移。在活動中,學生會經歷收集知識、整理知識、融入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會經歷道德認知的重建。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切實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1]。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擘畫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感受我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樹立自信;通過觀看“中國夢”相關視頻,
理解中國夢的含義,通過“活動園”認識到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也是個人的“夢”,明確自己作為中華少年所承擔的責任;通過閱讀、采訪、分享等激勵自己立志向上,明確奮斗目標,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做新時代的“三有”好少年[2]?;诖?,教師可以為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具體如圖1所示:
二、躬身拾級,探尋議題式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
議題式教學一般分為精心設計議題、有效展開探究和適當總結升華這幾個部分。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要設計科學的議題,讓學生圍題而議,從而提高討論的效率。在設定議題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讓學生借助各種方法收集資料,如網絡資源、書籍材料、生活資源等,之后試著瀏覽并整理,進而進行深度探究。最后,在學生的討論、教師的引導、師生的評價下,達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一致性。
(一)圍題而議,整理學習資料——讀
教師在選取議題材料時,要突出議題的引導性,增強政治認同,可以從各個單元的綜合探究部分中尋找,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開發(fā),還可以根據社會熱點總結。同時,教師要把握議題梯度,注重議題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
如本課,教師設計議題:我們如何成為新時代的好少年?該議題政治導向明確,旨在培養(yǎng)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極具開放性,能讓學生有的放矢,暢所欲言。在此議題下分設三個子議題,其中,針對“議題一:好少年肩負什么責任?”,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自己的興趣,收集資源,先行閱讀,奠定認知基礎,做好情感鋪墊。在課上,教師將學生分成“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生態(tài)建設”“社會建設”等小組,讓學生在組內分享交流學習資料,了解我國新時代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進而進行全班匯報展示使學習資料使用價值最大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進行隨堂檢測,隨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進度。
(二)議中有思,進行深度探究——思
議題式教學以議學方式解決問題,但議中有思也是議題式教學的重點之一。學生在收集資料后,需要結合這些資料進行深度探究,在思辨中掌握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彼此存在矛盾的觀點進行討論,注意設計層次化、系列化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根據“議題二:好少年樹立什么理想?”,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說起‘中國夢,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遠之又遠的詞語,與我們普通人關系不大,你認為這種觀點正確嗎?”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就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一開始,有學生認為:“中國夢是國家的事,是大人的事,我們普通人,特別是小學生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庇袑W生認為:“中國夢是國家層面提出來的,但是是每個人都應該為之努力的偉大復興之夢?!苯處熃M織學生借助現有學習資源展開深度探究。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展開交流,分享此前收集的各種知識;也可以圍繞特定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就各種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還可以借助視頻和教材中的閱讀角進行補充,從而思考“何為中國夢”“何為個人夢”,二者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關系,認識到“中國夢是千千萬萬個人夢,個人夢助力中國夢”,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小夢”鑄就“大夢”,“大夢”支撐著每個“小夢”。這一過程議中有思,讓學生的思維更具科學性。
(三)思后達情,樹立價值觀念——達
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分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責任意識、健全人格。其中,政治認同位于首位,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在組織議題式教學活動時需要關注的重點。當學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時,教師要適當總結升華,讓學生增強情感體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認同感,提升核心素養(yǎng)。
“議題三:好少年付出什么行動?”教師先出示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青少年兒童的深厚寄語,接著播放長輩和教師的音頻或視頻,讓學生明白他們對自己的殷切期望,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明確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要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同時把個人夢與中國夢聯(lián)系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和奮斗。借助學習單,學生紛紛交流了自己的夢想及制訂的計劃:有的要當教師,要更加努力學習知識;有的想當解放軍,要加強鍛煉;有的立志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要參與很多公益活動。不論哪個夢想,都是在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前提下,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端正了思想,又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臨近課堂尾聲,教師要帶領學生梳理、總結、歸納,讓學生談談收獲,說說困惑,完善認知,
并對學生進行巧妙的評價和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思后達情,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登高望遠,探析議題式教學基本策略
(一)聯(lián)系社會熱點,作出判斷
實施議題式教學是落實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可探索學習方式。學生能在參與議題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同時也能在反思中對各種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上課伊始,教師播放CCTV-13的新聞視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溫暖激勵全國各族少年兒童》,勉勵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探討我們如何成為新時代的好少年。學生結合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學習,就困惑點進行深入思考,能提升探究的積極性,作出科學理性的判斷,提升政治意識。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教師應聯(lián)系社會熱點,設計議題,選取與時俱進的學習素材,使學生明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于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以及自己能為此做出什么樣的努力,學生應作出明確的判斷。
(二)設置任務清單,捋順思路
制訂清晰的任務清單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高活動效率,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思考,形成科學精神。教師要引導學生探討活動如何開展,明確各項任務的內容是什么,并思考如何高效地完成,這樣才能達成活動目標。
針對學生課前提出的困惑,教師梳理出三個子議題,分別設計三個任務:“(1)觀看《建黨100周年報告會講話》、閱讀角等內容,分小組從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生態(tài)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收集、整理國家不同領域方面的成就;(2)觀看中國夢視頻、個人夢視頻、參與活動園,寫一寫自己的夢想是什么,
和中國夢有什么關系?(3)聆聽《大會講話》及寄語、閱讀角故事后,思考:做新時代的好少年,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分別該怎么做?”
這樣制訂出由淺入深的任務清單,能讓學生的議學思路更清晰,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對于學生來說,探究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理性、辯證地分析問題,明確各項任務的次序、重要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議學效率。
(三)開展多元互動,優(yōu)化過程
議題式課堂需要進行多元互動,讓學生與同學、家長、社會各界人士等交流討論,這樣才能拉近學生和課程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課前,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查閱書籍、上網查詢、實地調查、參觀采訪等)收集新時代我國不同方面成就的資料。課中,教師通過播放家長、教師的寄語視頻或音頻,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通過小組交流、展示匯報,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閱讀教材,拉近學生與課程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借助評價量表,完成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密切學生與自己、同學、家長、教師等的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如此開展多元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讓他們成為問題的主動探究者,優(yōu)化整個學習過程。此外,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學生展開多元互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將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議題情境,讓學生以爭議性問題為中心,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和觀點,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優(yōu)化認知,參與課內外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議題式教學在第三學段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有效與高效運用,仍在探索的路上,且思且行。
參考文獻
[1]成尚榮.用好統(tǒng)編教材 實現學科育人價值[J].課程·教材·教法.2018,34(3):82-89.
[2]章樂.落實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理念和目標的教學策略[J].中國德育,2021(14):39-43.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讀思達教學法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KCA202211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素娟(1989.5-),女,福建德化人,
任教于福建省德化縣潯中中心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獲泉州市小學道德與法治片段教學一等獎、泉州市小學道德與法治優(yōu)質課展評一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