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圖書檔案館胡適檔案內(nèi)藏有石民致胡適的一封信(含信封),封面上寫的是“北平米糧庫四號胡適之先生”,封底寫的是“上海蒲石路勞爾東路頤德坊三十一號石民寄”。這封未刊手札是迄今所見的石民唯一一封書信。
適之先生:
前得友人馮君來信,知兩次所寄譯稿均已達覽,惟終以未得先生復(fù)示為念。民寓居滬上,蓋純恃所謂“硯田”之收獲,譯書非為貧而有時乎為貪。甚望于百忙中賜寄數(shù)字為幸。
??到。?/p>
學生石民
六月五日
通信處:上海蒲石路勞爾東路頤德坊三十一號
石民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幾乎被遺忘的一位作家,1902年出生,湖南邵陽人,原名石光絡(luò),字影清,象征派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和編輯。1928年,他從北大英文系畢業(yè)后到上海北新書局工作,編輯過《北新》和《青年界》等,經(jīng)常在《語絲》《莽原》《駱駝草》《奔流》等刊物上發(fā)表詩文和譯作。1931年離開北新書局,1933年到武漢大學任教,1938年隨校遷往四川樂山,1939年因肺病惡化回老家治療,1941年不幸離世。石民的一生雖然很短暫,卻對中國新詩的發(fā)展有著重要貢獻。除詩歌創(chuàng)作外,他還翻譯了波德萊爾、海德格爾、屠格涅夫、馬雅可夫斯基等著名作家的許多作品,其中,翻譯最多的是波德萊爾的散文詩。同時,他寫過《談譯詩》《略談中國詩的英譯》等關(guān)于翻譯的理論文章。
信封上寄發(fā)局的郵戳時間為“廿一年六月五日”,可知這封信寫于1932年。當時,石民處于失業(yè)困境期,寓居上海以文墨為生?!榜T君”即指馮文炳(廢名),石民和他曾是北大英文系同學兼好友。1932年6月15日,廢名在致胡適信中說過石民的情況:“先生說為石民寄點款去,不知已寄出否,此人大有在上海灘上作枯魚之呼喊?!?/p>
“兩次所寄譯稿”可能包括《巴黎之煩惱》和《他人的酒杯》。1931年12月25日,陳西瀅在致胡適信中推薦過這兩部譯著,當時他是受了石民的委托,想把它們納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編譯委員會的編譯計劃中去。編譯委員會是中基會的翻譯機構(gòu),先后由王琎、胡適擔任委員長,編譯過大量的教科書和西方文史哲名著,在中國科學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石民對自己翻譯的好幾種書都不滿意,而苦心孤詣翻譯的波德萊爾散文詩集《巴黎之煩惱》和近代詩人選譯集《他人的酒杯》也都未能付印。陳西瀅看了石民寄來的部分譯文和準備翻譯的書目后,認為其譯筆“確是不壞,只是錯誤仍是很多,要是有一個人負責指導(dǎo),是將來一個良好的譯手”,便把這些材料寄給胡適,并希望他到上海時會見一下石民。陳西瀅還在信末附了一份“石民譯書計劃”,計劃的譯書包括:Shakespeare(莎士比亞)的Julius Caesar(《裘力斯·凱撒》)、Othello(《奧賽羅》)、Cymbeline(《辛白林》)、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Measure for Measure《一報還一報》、As you like it(《皆大歡喜》);Cervantes(塞萬提斯)的Don Quixote(《堂·吉訶德》);Goethe(歌德)的Wilhelm Meister(《威廉·邁斯特》);Carlyle(卡萊爾)的Sartor Resartus(《衣裳哲學》);Hugo(雨果)的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Hardy(哈代)的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絲》)。其中,《德伯家的苔絲》聞一多曾翻譯過幾章,陳西瀅建議胡適最好勸聞一多繼續(xù)譯下去。據(jù)現(xiàn)有資料,未見聞一多關(guān)于這本書的譯稿,而石民是否按照其計劃來翻譯,也不得而知。
在北大英文系讀書期間,石民就和胡適有交往。石民從廢名來信中得知胡適已經(jīng)看過《巴黎之煩惱》和《他人的酒杯》,自然很希望他回信指正。后來,這兩部譯著得以正式出版,但似乎沒有納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編譯委員會書目中?!端说木票?933年10月由北新書局出版,系“黃皮叢書”之六,收錄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俄國的著名詩人詩作三十六首?!栋屠柚疅馈?935年3月由上海生活書店出版,系“翻譯文庫”之二,內(nèi)收波德萊爾畫像兩張、散文詩五十一首以及五十幅精美插圖,石民因此成為我國第一個完整譯出這部散文詩集的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