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應峰(平川區(qū)育才小學/甘肅省白銀市)
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寫作素材的來源,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視。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的淺顯式閱讀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拓展式閱讀教學勢在必行。
拓展性閱讀是立足于語文教材,將課外閱讀材料引入語文課堂教學體系中的一種教學方式,為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的有效結合搭建起了橋梁,幫助學生實現了從淺閱讀到深閱讀的有效過渡。通過拓展閱讀,學生接觸到了不同的文本材料,在與文本材料的對話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鍛煉。一方面,拓展閱讀有效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拓展閱讀幫助學生增加了知識儲備,提升了文化品格,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何為語文視野?語文視野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理解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需要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共同發(fā)揮作用,而拓展性閱讀就是語文課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性閱讀顧名思義是在已有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材料。通過閱讀材料的合理疊加,學生將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從封閉狹窄的課文內容中解放出來,隨著對于不同文學作品的接觸,學生審視世界的視角將更加多元化和開放化,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價值觀將逐漸形成。同時,隨著學生接觸到的文學作品的數量增加,學生頭腦中的素材儲備量將得到不斷積累,有一定的儲備量之后學生的語言思維、語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閱讀興趣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語文是一門兼具實踐性和理論性的綜合性學科。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實踐既向學生傳遞知識,也在浸潤學生的情感,而閱讀材料是實現這種目標的重要載體。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表達,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升華,學生通過閱讀作者筆下的這些文字,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寄托在文學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fā)自身的閱讀興趣。長此以往,學生的情感世界將不斷豐富,他們的共情能力將得到不斷提升,將會從作品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同時,語文學科也可以從最初的偏向于工具性的教學實踐上升到文化性的教學實踐,新《課標》所要求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將從理論走向實踐,真實的課堂教學也將更加豐富多彩。
群文閱讀是相對于單篇閱讀而言的。拓展性閱讀是圍繞課文內容進行知識拓展的一種閱讀教學方法,由此可見,這兩種閱讀在呈現形式和閱讀要求上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在課堂教學中,在對閱讀內容進行拓展時,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形式實施拓展性閱讀。例如,在教《詠雪》一文時,教師可以選取部分課外素材(如《望廬山瀑布》《題秋江獨釣圖》《百鳥歸巢圖》《早發(fā)白帝城》《一去二三里》)進行群文閱讀。通過關聯(lián)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群文的過程中掌握共性知識(這些詩都是含有數字的詩詞,都運用了夸張的寫作手法)和閱讀技巧(從形象和意境等方面理解詩詞內容),提高拓展閱讀教學法的課堂教學實效性。
在語文新《課標》的指引下,語文教師,對于拓展性閱讀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認知,但是這種認識更多停留在觀念層面和意識層面,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影響,拓展性閱讀教學的效果還不太理想。
拓展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遷移力。但目前的調查顯示,在當前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主動圍繞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閱讀拓展,這種拓展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僅僅局限在較為狹窄的范圍內,還未實現質的跨越。從數量上看,教師主要是以單元為單位推薦課外閱讀物,推薦數量依單元需求而定,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一單元教師大概會給學生推薦兩到三本課外讀物。從質量上看,教師的推薦完全圍繞教材,推薦的拓展閱讀內容多數來源于課文作者的作品以及單元課后閱讀鏈接。這種推薦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推薦的閱讀作品在文體方面呈現出單一趨勢,不利于學生將已學到的閱讀知識和技巧順利遷移到對其他不同文體的閱讀過程中。例如,在講授有關夏天的文章時,教師經常推薦《荷葉圓圓》《夏天里的成長》《夏天》等文章,《祖父的園子》《閏土》這類隱性描寫夏天景色的文章不易出現在推薦目錄之上。
隨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拓展而拓展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部分教師在教學取材上不夠精準,對每一篇文章都想進行拓展,很多拓展內容與課文文本關系不大,最終造成了擴展內容的空泛。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如浩如煙海的背景知識,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處想拓展,那將深陷拓展的泥潭,這種無序拓展會占據學生課堂上品味語言、實踐訓練的時間,最終會分散學生對課文的注意力,影響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例如,在《赤壁之戰(zhàn)》一文的學習中,教師花費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介紹三國演義。除此之外,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科學性的拓展閱讀較少,大多數教師將拓展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物和補充物,只注重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而忽視了對課外閱讀任務的考察和評價,導致拓展閱讀主要發(fā)揮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而未實現雪中送炭的目的。以三到六年級期末語文試卷為例,95%的閱讀寫作題目圍繞教材展開,很少涉及教材之外的閱讀拓展素材。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較低,教師會成為拓展性閱讀的主導者和組織者,這是拓展閱讀自身的先天優(yōu)勢,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這種主導優(yōu)勢。在拓展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時間的安排等方面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傷害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正如學生反映,“教師推薦給我們的課外讀物沒有趣味性,已經落伍了,我們不喜歡它,但是又無力反抗,所以只能走馬觀花地瀏覽”。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將課外拓展閱讀等同于閱讀材料的簡單疊加,沒有對已有的課外材料進行整合,而是一味向學生推薦各種不同的閱讀材料。調查顯示,小學階段教師推薦給學生的課外讀本遠超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羅列的數目。這種“推薦”在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閱讀負擔,引起了學生對閱讀的反感,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受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生閱讀水平的限制,拓展性閱讀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未能得到充分體現。為了沖破課堂與課本的限制和約束,實現語文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整合,教師應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培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調整當前的教學策略,為拓展性閱讀教學順利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提供空間。
當前,市場上文質兼美、意蘊深厚的優(yōu)秀讀物數量眾多。如何合理選擇課外讀物成為困擾師生的一大難題。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根據青少年兒童不同時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認知、理解能力和閱讀時間為小學生推薦了90種課外閱讀書目。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授課需要自由選擇適合的課外讀物。小學語文教學僅僅依靠課內閱讀資源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學生從閱讀中提升能力,教師就必須運用優(yōu)質的課外讀物對閱讀教學進行補充、鞏固、延伸。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教師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四季的美。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和形容詞描寫四季的美。在描寫春天時,作者寫到“樹木抽出新的綠芽”,“抽出”這一詞的使用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體會到了樹木長出新芽的迫切感。教師在圍繞上述內容完成課內閱讀教學講解之后,可以選擇《四季之美》一文及時開展拓展閱讀,鞏固課文中所使用的描寫手法,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找出課文中描寫四季的形容詞和動詞,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沒有興趣支撐的閱讀是不長遠的。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營造寬松和諧共享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讀書活動中暢所欲言,抒發(fā)自己的閱讀感想,提升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讓學生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首先,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讀書交流系列活動。不與他人交流的埋頭苦讀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效果甚微,對此,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學段、心理特征定期組織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讀書交流活動。例如,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以課文作者為關鍵詞,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在交流會上分享閱讀心得,最大限度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可以以學段為單位,開展圖書漂流活動,鼓勵高年級學生將自己閑置在家的課外讀物捐贈給低年級班級。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向學生推薦不同的刊物。對于故事類讀物,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東周列國志故事》《兒童精裝諺語故事100則》,對科普類讀物,可以向學生推薦《凡爾納科幻故事》《十萬個為什么》,文化讀物可以向學生推薦《文心》《甲骨文的故事》《藝海拾貝》。
其次,教師可以舉行各類閱讀成果比賽活動。以賽促學可以極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校可以利用知識競賽,手抄報大賽,詩歌朗誦、紅色故事會等形式多樣的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展示閱讀成果,強化閱讀動機。同時,學校還應該在學校范圍內定期舉行讀書筆記展覽活動,評選讀書小明星,通過樹立榜樣,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最后,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學生可以參與當地圖書館組織的“墨香沁鼻,共享書宴”以書會友活動,通過與不同讀者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將閱讀知識遷移到其他領域的能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有了好的方法,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都將得到大大提升。因此,教師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根據文章的類型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首先,教師應將“讀”的基本方法教給學生。速讀,跳讀,泛讀,精讀都是閱讀的基本方式,不同方式的讀可以讓讀者產生不同的感受。通過速讀,讀者可以明確文章的梗概;通過精讀,學生可以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細膩情感。不同的內容應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只有這樣,學生的拓展性閱讀才能提質增效,學生才能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其次,教師應教給學生“寫”的技巧。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邊讀邊寫是提高閱讀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撰寫讀書心得,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標注、摘錄的良好習慣。這些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也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涵。
例如,當學生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在讀書筆記上寫到“與海倫凱勒相比,我們太幸運,我一定會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虛度光陰,不埋怨,不放棄,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當學生讀完《怪老頭兒》后,在讀書筆記上寫到“我要像怪老頭一樣有創(chuàng)新思維”。閱讀能教給學生很多生活的道理,閱讀筆記承載著學生的閱讀成果,可以給學生帶來成就感。
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家庭的不斷協(xié)助,拓展性閱讀的有效開展也需要家庭的積極配合。因此,積極推動家校聯(lián)動,形成教師推薦,家長監(jiān)督,學生閱讀的三方合力,是閱讀教學提質增效的有力途徑。首先,教師要扭轉家長的教育觀,與家長共同制定拓展閱讀教學活動方案。當前,部分家長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學生沒有必要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課外閱讀上,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向家長普及相關閱讀知識,改變他們對拓展閱讀的認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讓他們從內心中接受課外閱讀,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外閱讀書目的推薦過程中。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生良好的閱讀榜樣。小學生模仿性較強,如果家長喜歡閱讀,孩子一定會熱愛閱讀。因此,家長除了負責監(jiān)督學生課外閱讀外,自身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拓展閱讀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通過與不同文學作品的對話,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都能夠得到激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