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玲
兩漢時期,賦作興起,蔚為大觀?!稘h書·藝文志》中所載辭賦篇目一千多篇,班固《兩都賦序》提及“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御者千有余篇”。[1]311賦在漢代的發(fā)達,如詩之于唐,詞之于宋,都是空前絕后的。賦的盛行和皇帝喜好以及賦的文體功能分不開。曹明綱先生在他的著作《賦學概論》中提出“賦”有四個功能,第一個功能就是娛樂,娛樂與幽默息息相關(guān),但是對于賦的幽默機制的生成論述較少,學術(shù)界對此方面的挖掘也有待加深,今以枚乘《七發(fā)》為例,從四個方面試論之。
一、尚奢尚奇的風氣
漢大賦中對事物的羅列鋪排和極致描寫,與當時的尚奢和娛樂風氣息息相關(guān)。漢初統(tǒng)治者實行“無為而治”,較快恢復了生產(chǎn)發(fā)展?!妒酚洝へ浿沉袀鳌份d:“漢興,海內(nèi)為一,開關(guān)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而徙豪杰諸侯彊族于京師?!盵2]370富商大賈的大量出現(xiàn)表明了漢代經(jīng)濟實力大增,經(jīng)濟的增長刺激著人們對物質(zhì)的追求,尤其在上層社會,尚奢尚奇之風已蔚然成風。
漢代奢靡之風盛行,正如賈誼所言:“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2]370這種奢靡之風反映在漢代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首先在飲食方面,普通飲食已經(jīng)無法滿足富人們的口腹之欲,《史記·貨殖列傳》載,“弋射漁獵,犯晨夜,冒霜雪,馳阬谷,不避猛獸之害,為得味也”,[2]3271可見,為了滿足貴族們的口欲,獵者不惜以身犯險,獵取珍奇異獸。四川羊子山出土的漢畫磚(圖1)則直觀反映了漢代的宴飲風氣。由左至右可以看到帷幔后忙碌的庖廚,跽坐在旁的賓客,奴仆執(zhí)扇下的主人以及正在表演倒立、跳丸、弄劍的舞者,主人和賓客一邊吃喝一邊觀賞表演。漢代宴飲之風極盛,班固《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載,“舊太官湯官經(jīng)用歲且二萬萬,太后敕止,日殺省珍費,自是裁數(shù)千萬”,[3]422東漢和帝時宮廷膳食費達二萬萬,足見其奢靡。《漢書·敘傳》載,“富平、定陵侯張放淳于長等始爰幸,出位微行,行則同輿執(zhí)轡;入侍禁中,設(shè)宴飲之會,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1]4200可見漢代王公貴族之間喜設(shè)宴飲以供娛樂,也無怪乎《七發(fā)》中著重描寫飲食之樂。
田獵也是漢代上層貴族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妒酚洝て浇蚝钪鞲噶袀鳌份d趙人徐樂上書漢武帝曰:“陛下逐走獸,射蜚鳥,弘游燕之囿,淫縱恣之觀,極馳騁之樂,自若也。金石絲竹之聲不絕于耳,帷帳之私俳優(yōu)侏儒之笑不乏于前。”[2]2957皇帝追求享樂,下面的官員及百姓也爭相效仿,近年出土的漢磚畫像比較直觀地反映了當時的娛樂風氣。
圖2畫像石刻畫了獵人駕馬持弓,逐狡獸,而群獸驚慌逃竄的情形。班固《漢書·賈鄒枚路傳》又載漢文帝“又選其賢者為常侍諸吏,與之馳驅(qū)射獵,一日再三出”,[4]2335漢武帝時更是建造上林苑以供射獵游玩。上有所好,下必趨之,上層貴族的校獵游玩也逐漸成為整個漢代的娛樂風氣。
《七發(fā)》中所描寫的車馬之樂在出土文物中亦有直觀反映。圖3為四川羊子山漢墓出土的車馬出行畫像磚,畫中是浩蕩的車馬隊伍以及隨行侍從。漢代車馬出行不僅為了實用,有時也會成為地位、財富和權(quán)力的象征,而這幅畫像,彰顯出了墓主人生前的尊貴地位和無上榮耀。
在婚喪嫁娶方面,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更是競相奢靡?!尔}鐵論·國疾》提及婚嫁:“遣女滿車,富者欲過,貧者欲及,富者空減,貧者稱貸。”[7]235
另有居延漢簡出土《甲渠言部吏毋嫁聚過令者》文書,該文書主要是為了限制吏民嫁娶費用而頒布的法令,可見漢代時期,婚俗奢靡已經(jīng)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不得不通過法律實現(xiàn)強制性約束。漢代的喪葬亦力求奢華,《鹽鐵論·散不足》載:“今生不能致愛敬,死以奢侈相高,雖無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幣者,則稱以為孝,顯名立于世,光榮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發(fā)屋賣業(yè)?!盵7]354以厚葬顯示自己的孝悌之道,而民眾競相效仿,攀比奢靡之風遂起。
這種奢靡之風必然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在賦中主要體現(xiàn)為對事物極致的鋪陳羅列?!镀甙l(fā)》中為了醫(yī)治楚太子的疾病,鋪陳七事,無論是描寫音樂、車馬還是田獵觀濤,都力在表現(xiàn)事物的獨一無二和珍奇屬性。后世的漢賦中,延續(xù)了《七發(fā)》對事物的鋪排,如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描寫云夢,“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射干,穹窮昌蒲,江離麋蕪,諸柘巴且。其南則有……,其高燥則……,其卑濕則……,其西則……”,[1]47-48這一系列的鋪排描寫,將珍奇異物集中放在小小的云夢澤中,表現(xiàn)出云夢澤的無所不有,及至下文再寫上林苑,似有囊括萬物包攬宇宙之意,漢代攀比奢靡的風氣可見一斑。
漢代的尚奢、尚奇和享樂之風蔓延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種風氣也影響了文學創(chuàng)作。劉勰在《文心雕龍·夸飾》說“莫不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8]130文章使用夸張的手法,使原本平凡的事物變得瑰麗奇美,而《七發(fā)》中所寫之音樂、飲食、車馬等都極盡鋪張渲染之能事,作者對這些原本平凡的事物反復勾勒、渲染,力圖通過遣詞造句表現(xiàn)事物的珍奇屬性,創(chuàng)造一種趨于極致的藝術(shù)效果。而這種創(chuàng)作追求正迎合了尚奢、尚奇風氣下貴族的娛樂審美趨向。
二、語言表達的奇趣性
漢初的賦作多以口誦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因此具有不歌而誦的講唱性質(zhì)??疾鞚h賦的幽默生成,語言藝術(shù)是值得關(guān)注的一點,賦通過語言表述營造繪形繪貌的感官世界,呈現(xiàn)出奇趣的一面,給人以心靈和精神的享受。
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載:“詩人感物,聯(lián)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寫氣圖貌, 既隨物以宛轉(zhuǎn), 屬采附聲, 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莭莭學草蟲之韻?!盵8]160劉勰一語道出了疊字寫物圖貌的作用。疊字是漢賦以聲繪形的重要手段,漢大賦中疊字運用普遍且多,就《七發(fā)》而言,其中所運用疊字多達28次。《七發(fā)》中疊字的運用,不僅可以擬物狀景,增加作品的形象性,又可以給語言營造特別的音響,形成語言的音樂感。《七發(fā)》中,枚乘多次使用疊字描摹物色,“曲江觀濤”如是描寫:“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云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者,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六駕蛟龍,附從太白,純馳皓蜺,前后絡(luò)繹。颙颙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將將?!盵1]20短短百字,就使用了11個疊詞,枚乘運用“淋淋”“浩浩”“溰溰”“擾擾”“飄飄”等疊詞集中表現(xiàn)水波洶涌時的動態(tài)之美,“淋淋”意為像山洪奔流而下,“浩浩溰溰”形容雪白的顏色,“擾擾”表現(xiàn)水波洶涌,“飄飄”擬浪花之輕盈,這些疊字,由口誦之,烘托出濤水的千姿百態(tài),以語言繪象,在講誦者抑揚頓挫的描繪中,把聽眾帶入特定的情形,聽眾的感官和心理也隨著波濤起伏,處于緊張和亢奮中,在講唱之中,聽眾如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江水浩蕩。下文中“颙颙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將將”,這里枚乘集中排列了三組疊音聯(lián)綿詞,這些詞都含有波高浪急之意,集中渲染和強調(diào)了波濤兇險,窮形盡相,激發(fā)了人們對波濤洪水場面的想象。且這組疊字都為平聲,“卬”“彊”“將”又都為同韻字,在音韻的表現(xiàn)方面,平聲營造了海水漫無邊際,潮水席卷而來的寬廣,同韻字的間隔分布也展現(xiàn)出層層海浪、滔滔海潮向岸邊拍打的形象感,同時平聲字和同韻字的運用,形成了鏗鏘宛轉(zhuǎn)、跌宕起伏,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音響效果。枚乘對于疊字的極致使用,營造了聲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效果。
漢賦中還善于利用語言的節(jié)奏呈現(xiàn)物象。枚乘在描寫景物時,四六句運用較多,這種短小的句式讀起來有局促緊迫之感,枚乘利用這種句式營造景物的變化多端和激揚狀態(tài),如“所擢拔者,所揚汩者,所溫汾者,所滌汔者,雖有心略辭給,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怳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儻兮,浩瀇瀁兮,超曠曠兮”。[1]19 這段話集中地使用了四字句,但是節(jié)奏卻不同,前面“所……者”結(jié)構(gòu)是一三的節(jié)奏,讀之有激烈短促之感,這和所描寫海浪奔騰的洶涌狀態(tài)相契合,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了語言的魅力?!啊狻狻本涫綖槎?jié)奏,讀之平緩從容?!百狻弊钟新暉o義,卻又極其重要,該字多見于楚辭,現(xiàn)代學者研究楚辭中的“兮”字,音樂性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聚焦點。“兮”字用于賦中,因其無義,語義稍顯停頓,調(diào)節(jié)了前文急促緊迫的節(jié)奏,“兮”字發(fā)音氣流的延宕和音調(diào)的延長,讀之有迂徐舒緩的詠嘆和音樂效果,和文本中描述的浩蕩和緩的水流相映成趣。《七發(fā)》中通過疊字、句式節(jié)奏以及“兮”字的巧妙運用,充分調(diào)動人的感覺、知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在音韻和諧的講唱中,引起聽眾的聯(lián)想和想象,用以聲繪象的方法,營造奇趣的物象世界,使聽眾聽之暢快淋漓。
三、主客問答之下的幽默傳遞
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指出漢賦特色之一是“述客主以首引”,[8]26主客問答的結(jié)構(gòu)是漢賦的基本特征。漢賦利用虛構(gòu)的人物進行辯論或?qū)Υ?,在雙方的一問一答中制造矛盾,向聽眾傳遞幽默信息。
對于主客雙方問答中如何傳達出幽默信息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用西方語用學關(guān)聯(lián)理論解釋。斯珀伯和威爾遜提出的關(guān)聯(lián)原則認為,推理時聽眾所付出的努力越少,語境效果越好。這就要求說話者的話語有最大關(guān)聯(lián)性,也就是說能夠喚起聽眾大腦中最普遍的認知,但要使聽眾獲得最佳語境效果,則要通過最佳關(guān)聯(lián)完成,也就是說,當聽眾實現(xiàn)最大關(guān)聯(lián)后,說話者出其不意偏離讀者原本預設(shè)的心理期待,制造出一種出乎意料的幽默效果。
該理論同樣也適用于漢賦?!镀甙l(fā)》在同一個時空場景下,設(shè)置了兩個立場不同的人物——重病的楚太子和治病的吳客,二人的對話也圍繞著治病這一核心情節(jié)展開。楚太子有疾,吳客問之而曉其病源于無節(jié)制的聲色犬馬,于是請求以要言妙道祛之。接著吳客陳列六事,音樂、飲食、車馬、游覽、田獵和曲江觀濤,所陳述的事物,都極盡鋪排,世間罕有。例如描寫音樂,先陳述制琴原材料生長于奇險環(huán)境,又描寫琴配飾的珍異非常,最后寫琴音“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螻、蟻聞之,拄喙而不能前”,[1]17通過描寫琴木的生長環(huán)境和琴的配飾及聲音,極致地渲染琴的故事性和傳奇性。寫飲食時,匯集山珍海味,又使商朝伊尹和春秋時的名廚易牙為之烹飪,通過極盡鋪排渲染天下至味。而在這一層層的鋪排遞進中,太子的反應(yīng)也由“未能”轉(zhuǎn)向“有起色”。在主與客的六問六答之中,渲染至極的氛圍,逐漸將聽眾引入萬事萬物都趨于極致的宏大情境中,培養(yǎng)了聽眾心理預期,在一件又一件至珍至奇的事物的描繪中,拔高了聽眾的心里期待,結(jié)果吳客最終的方案卻是簡要模糊的要言妙道,使得聽眾由最大關(guān)聯(lián)走向最佳關(guān)聯(lián),給聽眾帶來意外驚喜,實現(xiàn)了幽默效果。
在主客問答的模式之下產(chǎn)生的自相矛盾也是漢賦幽默生成的重要因素。所謂自相矛盾就是后語違反前言的行為。在《七發(fā)》中,自相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表里不一,即先設(shè)定結(jié)論,但是后面論證卻與結(jié)論相悖,使聽眾的認知經(jīng)歷了一個繞圈子的過程;二是過猶不及,即在一個方向上進行否定,但是后面卻又提出比否定之事更加過分的內(nèi)容,走到與原結(jié)論的對立點上?!镀甙l(fā)》中吳客一開始就點明太子之疾是由過度享樂造成,在聽眾的預設(shè)中自然排除了享樂的療法,聽眾好奇新的療法是什么,但是后面的六問六答中,吳客依舊著重描述天下至極之樂,使聽眾在層層剝開后發(fā)現(xiàn)回到了原點。過猶不及也集中表現(xiàn)在七事上,太子身居宮中,因富貴驕奢而致病,并且吳客列舉了太子諸多驕奢之處,“飲食則溫淳甘脆,脭醲肥厚;衣裳則雜遝曼煖,燂爍熱暑……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蹷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今太子膚色靡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血脈淫濯,手足墮窳;越女侍前,齊姬奉后;往來游宴,縱恣于曲房隱間之中”,[1]16從飲食起居到出行車馬以及越女齊姬,皆是在指出太子疾病之由,將聽眾的思路引入自己的思維模式里,當觀眾預期還停留在太子驕奢淫逸的生活中時,吳客提出的解決辦法卻比自己之前否認的驕奢生活還要過分,讓觀眾有一種過猶不及的感覺,吳客否定了太子的行為,卻提出更加淫逸的生活方式,這種前后矛盾的反差產(chǎn)生了荒誕幽默之感。
四、時空的虛擬性和超越性
趣味性是幽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漢賦的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和空間虛擬以及時間的超越有關(guān)?!段骶╇s記·卷二》葛洪借司馬相如之口道出漢賦的創(chuàng)作:“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zhì),一經(jīng)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9]12賦家通過宮商營造賦作的音樂感,通過經(jīng)緯編織空間和時間。賦在具體鋪敘描寫中也多采用時空敘事和空間方位的結(jié)構(gòu)性形式。但是漢賦中的時間和空間往往是虛構(gòu)的,東漢王符在《潛夫論·務(wù)本》中云“今學問之士,好語虛無之事,爭著雕麗之文”,[10]19顧炎武在《日知錄》說:“古人為賦多架設(shè)之辭,敘述往事以為點綴,不必一一符同也?!盵11]760這說明前人對于賦作托有于無的藝術(shù)手法早有認識。清代學者劉熙載在《藝概》中對漢賦虛擬性構(gòu)建也做了肯定評價:“賦家之心,其小無內(nèi),其大無垠,故能隨其所值,賦象班形,所謂‘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也。賦以象物,按實肖像易,憑虛構(gòu)象難。能構(gòu)象,象乃生生不窮矣?!盵12]495虛構(gòu)增加了文本的豐富性和意義生成的可能性,《七發(fā)》中虛擬性的建構(gòu)主要表現(xiàn)在空間的虛擬以及對時間和空間的超越。
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評價《七發(fā)》:“裁而為七,移步換形,處處足以回易耳目。”[13]947文中圍繞著太子治病,先后陳述了龍門之桐、楚地之食、鐘岱之牧,齒至之車、景夷之臺、云夢之獵、廣陵之濤六個場景,加上最后的要言妙道,七個物象構(gòu)成了《七發(fā)》的主體情節(jié)。六個空間場景并沒有特定的因果關(guān)聯(lián),也不是照景臨摹,它們多依托于想象和文本。如文中提到“龍門之桐”“景夷之臺”“廣陵之曲江”,看似地名有征,而實際上這些地名共同組合起來的地理空間都是虛有的,桐木所生長的地方“上有千仞之峰,下臨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1]17和登上景夷之臺“南望荊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1]18的描寫都是虛寫,皆為賦家口陳之言,而非實景。桐木生長之處“千仞之峰”和“百丈之溪”顯然是虛寫,而景夷臺和荊山、汝海、長江、洞庭湖相距數(shù)百公里,即使登臺也很難看見數(shù)百里外的山水景色。所以文本中桐木的生長環(huán)境、登臺所見的景致及曲江濤水的千姿百態(tài)都是通過文學想象所建構(gòu)的世界。在虛實交接、移形換景中,聽眾也隨之被帶入不同場景,《七發(fā)》七個場景,提供了“至悲”“至美” “至駿”“至樂”“至壯”“至怪”“至精”的多樣性體驗,這種沉浸式的多樣化體驗,給聽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效果。
虛擬性的另一個表現(xiàn)在于時空的跨越。陳繹曾在《文筌》中指出漢賦“篇內(nèi)泛覽群物,各以類聚,此賦之敷衍者也”,[14]1284漢賦通過類聚群物的方式形成詞語連類,而漢賦實現(xiàn)歷史時間、地域空間的跨越和仙界人間的任意調(diào)遣的手段正是通過詞語的連類。這些被調(diào)遣的萬物本身沒有聯(lián)系,但是,它們之間某些特質(zhì)仍具有相似性,因此被納入到同一個句子中。在《七發(fā)》中,為了突出食物美味,寫食物由“伊尹煎熬,易牙調(diào)和”,[1]17伊尹為商朝人,善于烹飪,易牙為春秋時人,精于辨味,而這實際代表了人間至味方面的發(fā)言權(quán)。伯樂、王良和造父因善相馬和馭馬被放到同一時空之下,“先施、征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娵、傅予之徒”[1]18因美貌而同聚于景夷之臺,“夏服之勁箭”“烏號之雕弓”,[1]18因同為利箭良弓而為太子所使,這些人和物,原本存在于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作家將這些為人熟知的人或物重新排列組合,聚集到同一個畫面中,營造了一個新的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整體空間,這種時空建構(gòu)新奇詼諧,同時也豐富了漢賦的趣味性和玩賞性。
五、結(jié)語
漢宣帝曾言:“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辨麗可喜,辟如女工有綺縠,音樂有鄭衛(wèi),今世俗猶皆以此虞說耳目,辭賦比之,尚有仁義風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賢于倡優(yōu)博弈遠矣。”[4]2829這段話肯定了辭賦類同于博弈的娛樂作用,而漢賦的幽默是娛樂性的重要表現(xiàn)。結(jié)合以上論述,無論是從社會風尚還是文本本身的追求,漢大賦都洋溢著濃郁的娛樂精神和幽默趣味。
注釋:
〔1〕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全漢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2.
〔4〕班固.漢書 [M].北京:中華書局,2012.
〔5〕高文.中國畫像石全集(第7卷)·四川漢畫像石[M].鄭州: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0.
〔6〕李貴龍,王建勤.綏德漢代畫像石[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1.
〔7〕王利器.鹽鐵論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2.
〔8〕劉勰.文心雕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9〕葛洪,燕丹子.西京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0〕王符.潛夫論箋校正[M].汪繼培,箋.彭鐸,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顧炎武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劉熙載.藝概箋釋[M].袁津琥,箋釋.北京:中華書局,2019.
〔13〕何焯.義門讀書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4〕王水照.歷代文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