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隋
重視讀書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明代王守仁強調讀書要“口誦心惟”。他在《傳習錄》中說:“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蹦纤沃祆湔f得更具體,他在《訓學齋規(guī)》中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焙笕藢⒋司涮釤挒椤笆熳x精思”。
無論是“口誦心惟”,還是“熟讀精思”,都要求“讀思結合”,不能不動腦筋地“漫讀”“泛讀”“讀望天書”。為此,著名語文教育家袁微子在編寫小學語文教材時,就把“一邊讀,一邊想”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訓練項目。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尤其是上世紀改革開放后的八九十年代,“讀”已無可爭辯地成為語文教學研究中的重點,許多老師對講讀、議讀、導讀、疑讀、猜讀、速讀、美讀等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中學以錢夢龍先生為代表,小學以支玉恒、靳家彥兩位先生為代表,倡導并踐行“讀式教學”,在中小學語文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的確,我國的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以其意蘊之深邃、意味之雋永,加之音韻和節(jié)律之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通過讀,文中之情,文外之意,甚至隱藏在字里行間的不言之意也讀出來了??梢姽湃苏f的“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并非虛言。我曾聽過古文大家石聲淮教授用長沙方言吟唱《岳陽樓記》。石先生高吟低唱,婉轉悠揚,令人如癡如醉。近些年來,著名特級教師陳琴以她獨創(chuàng)的“素讀經典”贏得了語文界師生的贊譽。經典“素讀”,有曲有調,有板有眼;以聲傳情,聲情并茂;聲聲入耳,字字入心。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經典的興趣,而且彰顯了經典的魅力,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一直以來,我們常常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作為一堂合格語文課的外在特征。但近年來,我聽過的一些語文課,很少聽到瑯瑯書聲了,更多的是圍繞課文內容進行的分析講解和碎片式的問答。
導致上述現(xiàn)象的因素很多,既有“煩瑣分析”的舊病復發(fā),也與對2022年版課標缺乏全面、準確的理解有關。2022年版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xiàn)”。在“課程實施”中還明確要求“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依托學習任務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再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這些經過努力,在小學尚可實施。而“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除了第一學段外,對其他學段提出的要求,一般學??赡茈y以達成。尤其是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中,要求第一學段學生“積極思考、探究,樂于分享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說出一兩個理由”,要求第二學段學生“主動記錄、整理、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思考,學習辨析、質疑、提問等方法”,要求第三學段學生“體會猜想、驗證、推理等思維方法”,等等。上述要求多數(shù)屬于抽象邏輯思維范疇。
學生能否完成上述學習任務呢?先排除其他因素,僅就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而言,根據(jù)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林崇德的研究,5.5歲至6歲,是思維發(fā)展的第三個飛躍期,即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期。小學四年級是思維發(fā)展的第四個飛躍期,四年級前以具體形象成分為主要形式,四年級后則以抽象邏輯思維成分為主要形式。對于這個轉折點,在國內許多兒童思維的實驗研究中得到證實。初中二年級是思維發(fā)展的第五個飛躍期。整個中學階段,青少年期的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初中二年級是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發(fā)展的開始,也是逐步了解對立統(tǒng)一的辨證思維規(guī)律的開始。(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fā)展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136頁。)可見小學第一、二學段的學生如果沒有具體形象思維作基礎,缺少具體形象思維的支撐,想要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幾乎是不可能的。
毫無疑問,2022年版課標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和國際接軌;也有前瞻視野,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但課標中規(guī)定的某些學習任務和要求,對許多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而言,完成起來確有一定難度,如何化難為易還有一個過程。我想,任何改革都有難點,甚至有陣痛,課改亦然。只要我們認定目標,踏實前行,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階段性成果。
反思這些年來的語文教學,成績有目共睹,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就思想方法而言,常常顧此失彼。在小學,強調了“以發(fā)展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就忽略了“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讓學生停留在“感知、感受”以及“初步體會、體驗”的初級認知階段,使感知不能上升到概念,經驗不能升華為思想。為此,不少有識之士,多次提出要盡快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即理性思維能力。有鑒于此,2022年版課標特別重視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細化在學習任務群里,貫穿在全部教學活動中。
其實,2022年版課標在“總目標”里依然強調“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fā)展聯(lián)想和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豐富語言經驗,培養(yǎng)語言直覺,提高語言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在“課程實施”中明確要求“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的內在聯(lián)系,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yǎng)等多方面、多層次發(fā)展的綜合效應”。課標還把“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習默讀”的要求,貫通在整個義務教育學段,并逐段提高要求。為此,我們應全面準確領會課標的精神實質,既重視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又重視對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意聯(lián)想能力。繼承和發(fā)揚“口誦心惟”和“熟讀精思”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提煉思想,滋養(yǎng)心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我深信,無論課程怎樣改革,課堂如何“翻轉”,在語文教學中,以讀為主,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協(xié)調發(fā)展依然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特點;讀思結合、讀寫結合、知情結合以及在情境中學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實踐中學語文仍舊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無論讀什么書,用什么方法讀書,都要和思維相結合??谡b必心惟,熟讀須精思,說明讀書不僅要專心致志,而且要講究思維方法,優(yōu)化思維方式。如此,語言方能內化,思維才能發(fā)展。當語言和思維比翼齊飛時,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真正顯現(xiàn)出來了。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郭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