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晶,鄒偉強,梁灼源,黃斌豪(通訊作者)
(江門市中心醫(yī)院,廣東 529000)
干燥綜合征(SS)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唾液腺和淚腺。SS 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0.7%[1-2]。根據(jù)2002 年SS 國際分類診斷標準,客觀評價涎腺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腮腺造影、唾液腺同位素檢查、涎腺MRI 等[3]。由于唾液腺小葉細胞能夠?qū)⒀褐?9mTCO4-進行特異性地攝取,將99mTCO4-通過靜脈注射至體內(nèi),經(jīng)小葉細胞攝取后在腺體中堆積。在酸性物質(zhì)的作用下,帶有99mTCO4-的唾液會順著唾液腺導管流入口腔[4]。有研究表明,通過SPECT/CT 核素顯像能夠?qū)ν僖合俚墓δ?、形態(tài)、大小、部位進行觀察,進而對唾液腺所發(fā)生的急慢性炎癥、占位性病變以及腺管阻塞等情況進行診斷[5]。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經(jīng)臨床診斷的SS 患者并行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診斷者,探討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在SS 患者中的具體診斷價值,從而為SS 患者的治療提供影像依據(jù)。
收集2021 年3 月1 日至2023 年2 月28 日期間于我院臨床診斷符合2002 年SS 國際分類(診斷)標準的干燥綜合征患者116 例(觀察組),另外選擇無唾液腺疾病的健康查體者20 例(對照組),分為SS 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患者中,男11例,女9 例;年齡18-60 歲,平均年齡為(38.93±2.8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1 例,女85 例;年齡18-70 歲,平均年齡為(39.28±3.04)歲。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對比保持同質(zhì)性不變(P>0.05)。
納入標準[6]:包括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和繼發(fā)性干燥綜合征疑似患者,病例由風濕免疫科醫(yī)生及本科醫(yī)生共同篩選,SPECT/CT 檢查前完善血清自身抗體等相關檢查。
排除標準:①接受抗乙酰膽堿藥治療者;②伴有甲狀腺疾病患者,特別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③圖像質(zhì)量達不到診斷要求的患者;④合并結節(jié)病、淋巴瘤、艾滋病、丙肝病毒感染、頭頸部及面部放療史者等。
兩組受檢者均接受SPECT/CT 動態(tài)顯像檢查。受檢者取頭前位略后仰并固定,探頭前位,配置低能通用型準直器,窗寬20%,能峰140keV,動態(tài)顯像矩陣128×128,放大倍數(shù)2。視野范圍包括整個唾液腺和部分甲狀腺。注射99mTCO4-后以1 幀/15 秒動態(tài)采集圖像,采集30min 后囑患者保持體位不動,含服維生素C 200mg 刺激唾液分泌后再以1 幀/15 秒動態(tài)采集圖像10min,必要時加做SPECT/CT 斷層融合顯像。
用目測法和半定量法分析和評價SPECT/CT 圖像,利用圖像疊加技術將所有的圖像、服用維生素C前后5 分鐘圖像進行疊加,獲得1 張30 幀(1 幀/60秒)動態(tài)圖,2 幀反映唾液腺攝取和分泌的圖像,計算分泌率(maximum secretion ratio,MSR)、相對攝取率(S/I)、攝取指數(shù)(uptake radio,UR)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計數(shù)由高峰降至最低時間Tmin,應用Shizukuishi 評分評價唾液腺[7],定量分析得出時間-分泌曲線圖。由兩位高年資核醫(yī)學診斷醫(yī)師進行獨立閱片、分析評價,評價結果采用一致性原則。
探討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在干燥綜合征中的診斷效能,計算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
評估唾液腺受損程度,從而指導臨床后續(xù)治療。其中,唾液腺功能正常,是指在顯影劑注射四分鐘后,腺體內(nèi)核素出現(xiàn)均勻分布,并隨著注射時間的增加,顯影濃度增加。在給予維生素C 口服后,顯影濃度在短時間內(nèi)降低,以“反S”型為時間-放射性曲線特點;唾液腺功能輕度受損,是指在顯影劑注射四分鐘后,腺體內(nèi)核素出現(xiàn)均勻分布,腺影基本清晰,隨著注射時間的增加,顯影濃度增加,在給予維生素C口服后,顯影濃度逐漸降低,以“拋物線”型為時間-放射性曲線特點;唾液腺功能中度受損,是指在顯影劑注射后,腺體內(nèi)核素出現(xiàn)基本均勻分布,腺影延遲顯影,隨著注射時間的增加,顯影濃度增加,在給予維生素C 口服后,顯影濃度以緩慢上升或緩慢下降為時間-放射性曲線特點;唾液腺功能重度受損,是指在顯影劑注射后,腺影模糊顯影,在給予維生素C口服后,顯影濃度以“水平線”型或“持續(xù)上升”型為時間-放射性曲線特點[8]。并以唾液腺受損的程度分級(1-3 級),分區(qū)測量攝取和排泌功能[9]。
分析MSR、S/I、UR 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計數(shù)由高峰降至最低時間Tmin 等靈敏指標,提高唾液腺顯像對唾液腺功能評價的準確性。
使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 檢驗;定性資料通過χ2檢驗完成樣本率對比;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36 例受檢者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診斷結果見表1。以臨床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后,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診斷敏感度為95.69%(111/116)、特異度為90.00%(18/20)、準確率為94.85%(129/136)。
表1 136 例受檢者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診斷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唾液腺功能輕度受損者50 例,唾液腺功能中度受損者38 例,唾液腺功能重度受損者23 例(圖1),唾液腺功能正常5 例(圖2)。
圖1a 雙側頜下腺攝取功能輕度受損(1 級),排泌功能重度受損(3 級)
圖1b 雙側腮腺攝取重度受損(3 級),排泌功能重度受損(3 級)
圖1c 唾液腺功能重度受損,雙側腮腺攝取和排泌功能重度受損(3 級),雙側頜下腺攝取功能輕度受損(1 級),排泌功能重度受損(3 級)
圖2 唾液腺功能正常顯像
檢測后,組間MSR、S/I、UR 水平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Tmin 水平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受檢者MSR、S/I、UR 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計數(shù)由高峰降至最低時間Tmin 對比(±s)
表3 兩組受檢者MSR、S/I、UR 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計數(shù)由高峰降至最低時間Tmin 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Tmin(min)2.59±0.54 6.49±0.65△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shù)20 116 MSR(%)63.04±5.29 30.65±2.33△S/I 0.71±0.08 0.28±0.04△UR 6.92±0.54 3.34±0.38△
檢測后,中度受損組、重度受損組患者的MSR、S/I、UR 水平顯著低于輕度受損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度受損組、重度受損組患者的Tmin 水平顯著高于輕度受損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受損組患者的MSR、S/I、UR水平顯著低于中度受損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受損組患者的Tmin 水平顯著高于中度受損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4。
表4 觀察組患者不同程度唾液腺受損者MSR、S/I、UR 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計數(shù)由高峰降至最低時間Tmin 對比(±s)
表4 觀察組患者不同程度唾液腺受損者MSR、S/I、UR 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計數(shù)由高峰降至最低時間Tmin 對比(±s)
注:與輕度受損組相比,△P<0.05;與中度受損組相比,*P<0.05。
組別輕度受損組中度受損組重度受損組例數(shù)50 38 23 MSR(%)38.33±3.38 30.65±2.33△26.99±1.98△*S/I 0.35±0.06 0.28±0.04△0.19±0.03△*UR 3.71±0.42 3.34±0.38△3.11±0.33△*Tmin(min)5.62±0.73 6.49±0.65△7.68±0.69△*
SS 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多會出現(xiàn)主訴口干的癥狀,但僅憑主訴難以評定唾液腺功能受損程度。MRI、CT、超聲等診斷方式雖然能夠?qū)⑼僖合俚男螒B(tài)進行顯示,但無法將其功能進行反映。X 線造影技術雖然能夠?qū)ν僖合俚墓δ苓M行評定,但造影劑滲漏、患者對造影劑不耐受等情況發(fā)生率較高[10-12]。隨著核醫(yī)學顯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有研究表明,99mTCO4-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可直觀反映唾液腺的功能狀況,包括腺體攝取功能、排泌功能以及腺體導管是否受阻情況[13-16]。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以臨床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后,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診斷敏感度為95.69%(111/116)、特異度為90.00%(18/20)、準確率為94.85%(129/136)。觀察組患者中,唾液腺功能輕度受損者50 例,唾液腺功能中度受損者38例,唾液腺功能重度受損者23 例。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具有較佳的診斷效能,并能夠?qū)⑼僖合俟δ苁軗p程度有效體現(xiàn)[17-19]。SS 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發(fā)生后,受炎性遞質(zhì)介導、免疫激活等多因素影響,會造成腺體受損發(fā)生[20-23]。當血管基底膜沉積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后,會對補體產(chǎn)生激發(fā)作用,進而使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細胞在血管內(nèi)外造成聚集,改變血管通透性,進而誘發(fā)血管壞死。而損傷的程度越重,腺體功能越低,唾液含量越少[24-27]。因此,唾液腺功能的評定,可通過測定唾液中99mTCO4-的含量評估腺體受損程度[28-29]。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檢測后,組間MSR、S/I、UR 水平對比,觀察組更低(P<0.05);組間Tmin 水平對比,觀察組更高(P<0.05);中度受損組、重度受損組患者的MSR、S/I、UR 水平顯著低于輕度受損組(P<0.05);中度受損組、重度受損組患者的Tmin 水平顯著高于輕度受損組(P<0.05);重度受損組患者的MSR、S/I、UR水平顯著低于中度受損組(P<0.05);重度受損組患者的Tmin 水平顯著高于中度受損組(P<0.05)。說明SS 患者腺體導管阻塞甚至破壞,對酸刺激反應性減低,排泌功能受損,且唾液腺受損程度越重,導管阻塞程度越重。有學者研究表明[30-32],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顯示SS 輕度受損者唾液腺攝取及排泌功能較健康者降低,且重度受損者唾液腺攝取及排泌功能亦較輕度受試者降低。本研究與其觀點一致,證實了本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對其分析,腺體受損后,其導管擴張、纖維組織增生、腺體壞死、腺體萎縮變形、漿細胞浸潤以及腺體淋巴細胞浸潤等病理變化均會造成腺體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動態(tài)顯像的功能參數(shù)發(fā)生改變[33-34]。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基于99mTCO4-SPECT /CT定量分析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對干燥綜合征進行的初步研究,均證實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能夠為SS 的確診和臨床后續(xù)診療提供依據(jù)[35]。
綜上所述,在對干燥綜合征的診斷中,SPECT/CT 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具有較佳的診斷效能,能夠根據(jù)唾液中99mTCO4-的含量評估腺體受損程度,進而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影像依據(jù),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