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工介入隨遷兒童德育問題的一項探索性研究

2023-05-30 18:48張網(wǎng)成楊芮琪張冉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1期
關鍵詞:小組工作社會工作

張網(wǎng)成 楊芮琪 張冉

摘 要:為探究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德育的可行性,本文詳細回顧了一項由社會工作者主導、以小組工作形式開展的、針對隨遷兒童德育問題的探索性干預項目的背景、設計思路、介入方案及實施效果,并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項目選擇以流動兒童在現(xiàn)有的家庭、學校及社區(qū)教育中未能解決的德育問題作為干預點無疑是合適的,既滿足了服務對象的切實需求,也為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德育找到了可行的方向;第二,采用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干預兒童德育問題總體上是恰當?shù)?,在群體和個體兩個層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對德育問題較為嚴重的個體,可能還要輔以個案工作才能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第三,項目的干預成效源于嚴格的問題取向、邏輯的方案設計、認真的實施過程和專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

關鍵詞:兒童德育;社會工作;小組工作;干預項目

中圖分類號: G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8502(2023)01-0057-14

作者簡介:張網(wǎng)成,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發(fā)展、社會政策、志愿服務、社區(qū)教育等;楊芮琪,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張冉,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政治思想工作。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兒童教育不僅牽涉億萬家庭的根本利益,而且關乎民族的未來。德育是兒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培養(yǎng)兒童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合格公民的關鍵和基礎?!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21年修訂版)》明確規(guī)定,“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國家應在受教育者中開展理想、道德、紀律等教育,而受教育者則應當履行“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之義務。構建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是理論界力推的、應對日益復雜的成長環(huán)境而開展的兒童德育的最佳選擇,本世紀以來也受到我國教育政策制定者的青睞。然而,從目前的實施情況看,家、校、社三方協(xié)同育人機制并未得到有效確立,除“家校合作”取得一定成效外,“家社合作”和“校社合作”尚未真正開始;從三類德育教育主體看,學校潛能最大但未能克服“重智輕德”的傾向,家庭責任最重但家長教育能力普遍不足,社區(qū)不可或缺但目前基本處于缺位狀態(tài)[1]。這意味著,現(xiàn)有的家校社三方協(xié)作無法滿足所有兒童的德育需要,尤其是那些弱勢兒童的德育需要。

在此背景下,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德育工作的可行性成為近年來新興的一個學術議題,具體有“學校取向”“社區(qū)取向”和“家庭取向”三條不同的切入路徑。

“學校取向”的學者側重于考慮如何利用社會工作提升學校德育工作的效能。如戴觀波相信,由于社會工作者注重個體與環(huán)境的互動、善于通過改善關系解決問題,因此,學??梢越柚鐣ぷ髡叩睦窈桶咐绊憥拥掠ぷ鞯拈_展[2];張京京等認為,將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引入小學德育工作,可以改善傳統(tǒng)授課方式,為學生開展實踐創(chuàng)造機會,同時也可以解決個別學生的問題,并且使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發(fā)展[3];唐信焱等認為,社會工作介入學校德育工作能有效加強學校的德育力量、豐富德育內容、創(chuàng)新德育方式,并對多方參與德育工作起良好協(xié)調作用[4]。不過,目前的少量研究多數(shù)停留在理論層面(籠統(tǒng))的探討與服務方案的構想上,尚缺少實踐方面的探索和檢驗。

“社區(qū)取向”的學者主要考慮如何利用在社區(qū)開展的弱勢兒童(主要是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失依兒童、殘疾兒童等)社工服務項目為服務對象提供德育方面的服務。如梁啟政在觀察一個流動兒童公益課堂項目后發(fā)現(xiàn),社工介入使得兒童性格更加開朗,人際溝通能力有了提升,與父母相處更融洽,自我管理能力也增強了[5];程薇觀察社工介入兒童友好社區(qū)營造后發(fā)現(xiàn),社工介入使兒童有機會參與政策制定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尊重規(guī)范和平等參與的意識[6]。不過,目前的社工兒童服務項目中提供兒童德育服務的并不多,而且散落在其他主題服務(如社交能力、社會適應、抗逆力、行為矯正等)中,項目設計總體上也比較粗糙,尚未見以兒童德育為專題的實務項目。

“家庭取向”的學者主要考慮如何利用社會工作彌補家庭德育中的缺失與缺位。如吳巧敏認為,社會工作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具有理念和方法雙重優(yōu)勢,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社工能夠發(fā)揮不同功能,制訂不同策略,運用不同方式,精準回應需求,促進家庭教育[7];詹麗平發(fā)現(xiàn),社工介入可以讓監(jiān)護人意識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學習與兒童更好地相處[8]。不過,目前的研究中理論討論較多但實務較少,也沒有見到以兒童德育為專題的實務項目。

綜合來看,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德育的有效性及其實現(xiàn)路徑尚有待進一步的理論探討和證實檢驗。與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的基礎是一個以兒童德育為專題的社工實務項目,一個“社區(qū)取向”的探索項目。項目以解決服務對象的“德育問題”為目標,且將這些德育問題視為家庭、學校和社區(qū)道德和品行教育失敗或不當?shù)慕Y果。項目從設計到實施都沒有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方面的創(chuàng)新可談,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設計的細節(jié)和成效的檢驗上。

二、研究設計

檢驗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用于兒童德育實踐是否能夠產生實效,既需要設計一個能夠充分發(fā)揮社會工作專業(yè)能力的介入項目,又需要設計一套用于測量干預成效的工具。讓社會工作者在德育項目中發(fā)揮專業(yè)能力,首先要錨定合適的服務對象,其次要選擇恰當?shù)纳鐣ぷ鞣椒ā1狙芯窟x擇隨遷兒童為服務對象,因為這個群體在接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qū)教育方面都遭遇更多的不利[9],因而可能面臨著更多的德育問題。將服務對象進一步限定為三四年級的小學生,主要基于兩點考慮:一是年級相近、年齡相仿的服務對象在德育問題上的共性較多,有利于提高項目干預行動的針對性;二是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漸形成,并開始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qū)教育形成復雜的交互影響,同時,學校教育和社區(qū)教育的合力影響也將逐漸超越家庭教育[10]。因此,有利于社會工作者在方案設計和操作過程中落實“助人自助”的專業(yè)理念。

選擇小組社會工作方法作為主要介入方法,出于三點考慮。其一,在小組工作過程中,服務對象與社工間的頻繁互動有助于形成穩(wěn)固的雙邊信任關系,有利于社工促成服務對象改變;其二,小組工作依賴于團體互動,而在同伴群體中,榜樣作用效應明顯,尤其是兒童的觀察學習能力很強,有助于引導服務對象轉變;其三,小組工作因其多元的游戲互動及歡樂輕松的氛圍非常契合兒童活潑愛玩的心理特性,在實踐中容易贏得服務對象的認可與喜愛,這反過來有利于促成服務對象改變。介入項目的實施時間選擇在暑假期間,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活動對于時間的連續(xù)性要求,另一方面考慮到暑期學校和家庭(在相對意義上)的缺席更有利于凸顯項目的干預效果。

測量項目干預成效的基本思路是,收集并對比前測和后測數(shù)據(jù),從小組和個體兩個層面分析服務對象在德育表現(xiàn)方面的變化,由此判斷干預成效的顯著性及成效表達方向的差異性。由于服務對象的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數(shù)據(jù)收集過程將綜合使用參與式觀察、半結構式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參與式觀察貫穿項目的全過程,社工作為研究者,會在每天與服務對象的直接互動中認真觀察并記錄每一位服務對象的成長變化及自身在互動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和體會;半結構式訪談主要在項目末期開展,社工作為研究者,會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訪談服務對象,了解其最真實的服務感受,也會訪談部分服務對象的家長及志愿者,主要了解服務對象接受服務前后的成長變化;問卷調查在項目結束后開展,調查對象為服務對象的家長,目的是收集家長對整個服務成效的評價數(shù)據(jù)。

三、介入過程

確定服務對象和主要介入方法是實務介入的必要前提,但具體的實務介入還需要在確定服務對象的真實需求后制訂可操作的項目方案,之后才能具體實施項目方案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視必要做相應調整。

(一)發(fā)現(xiàn)需求

根據(jù)教育部2017年印發(fā)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小學中高年級的德育目標包括:“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了解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和國家歷史常識,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和文明禮貌,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具備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將這些目標歸納為四大德育目標,即“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形成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意識”。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標準》設置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國情教育五個學校德育主題,并針對三四年級學生提出31項具體的學校德育內容要求和對應的教學提示及學業(yè)質量描述(表1)。經過上述標準化處理,學校德育具備了可操作、可自查和易監(jiān)管的特點。

盡管學校、家庭和社區(qū)三類教育主體在兒童德育的四大目標上是一致的,但每類教育主體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強項和短板都各不相同。如在生命安全教育中,家長除了教育兒童要警惕陌生人外,還應該有防火教育,社區(qū)則還應該有防拐和防溺水教育;在傳統(tǒng)教育中,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是讓兒童對革命傳統(tǒng)有更多的知識性了解,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是讓兒童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的親身體驗,社區(qū)教育的優(yōu)勢則是讓兒童對革命傳統(tǒng)有更多直觀的體驗。從社會工作介入的角度看,無論是“學校取向”“社區(qū)取向”還是“家庭取向”的,有些教育內容都無法或不適合由社工提供,而有些內容則更適合由社工提供。如讓兒童了解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社工也可以做,但很難發(fā)揮專業(yè)特長;讓兒童樹立生態(tài)文明意識,則社工有可能比學校教師做得更好,因為社工可以讓兒童在參與的過程中對生態(tài)問題有更深刻的體會。

從效能的角度看,社會工作的介入點,首先要能發(fā)揮社工專業(yè)優(yōu)勢,其次要符合問題取向原則,優(yōu)先服務困境中的個人和群體,尤其是現(xiàn)有服務供給的“盲區(qū)”?;谝陨蟽牲c,本次社工介入限定為針對服務對象在已有的家庭、學校和社區(qū)教育中未能解決的德育問題——體現(xiàn)在道德認知、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三個層面,而且是在項目周期內理論上能夠通過社會工作小組工作方法解決或減緩的德育問題。

本次探索性研究在一個服務隨遷兒童的夏令營內開展。這個為期4周的夏令營共有27名營員,全部為同一所小學的二至五年級學生。夏令營分設2個小組,其中一個有13名營員的小組成為本次研究的服務對象和實驗對象。13名小組成員均為三四年級的隨遷兒童,年齡為10~12歲,其中男生8名,女生5名。通過參與夏令營服務,社會工作者有機會利用一周時間,從認知觀念、行為習慣和情感發(fā)育三個層面觀察和記錄每一位夏令營成員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結果發(fā)現(xiàn),13名隨遷兒童共有的德育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

第一,過度自我中心。主要表現(xiàn)為兒童在任何時候都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情緒和利益,容易作出沖動、冒進的行為選擇;同時,由于不會換位思考,他們無法理解他人,非常不利于兒童正確認識自我與他人、社會之間的關系,也會阻礙他們日后正常融入社會集體。

第二,缺乏合作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兒童集體觀念淡薄、無視集體利益、缺乏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缺少與他人建立協(xié)作的技巧。缺乏合作能力,會阻礙兒童參加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系、融入社團和獲得歸屬感。

第三,欠缺基本禮貌。主要表現(xiàn)為對待長輩、同學欠缺尊重和禮貌的態(tài)度。一旦不遂心意就會和父母、爺爺奶奶吵架;因為同學與自己意見相悖而罵人;喜歡在別人講話時插嘴,打斷別人。

第四,缺乏規(guī)則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不遵守與家長、同學、老師等的約定,不遵守學校、班級、團隊、小組的紀律,但又缺乏改正的勇氣,總是找理由為自己開脫。

第五,缺乏自控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明知自己的行為(如抄作業(yè)、玩手機游戲)是錯誤的,但幾乎不會約束自我,反而縱容自己一犯再犯。

由于夏令營只是學生生活的場域之一,并不涉及小學生生活的所有方面,因此,在這一場域中反映出來的五類德育問題也必然只是營員身上存在的德育問題的一部分。不過,將五類問題的表現(xiàn)項與表1進行比對后發(fā)現(xiàn),這五類問題與五個德育主題均有關聯(lián),且五類問題涉及兒童德育的核心問題,其解決有助于德育四大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以五類問題作為干預點開展探索性實務研究是合適的。為了直觀地反映問題的嚴重程度,本文將“偶爾”觀察到的賦值1,“經?!庇^察到的賦值2,“總是”觀察到的賦值3。如果問題只是偶爾出現(xiàn),對成長中的兒童來說是基本正常的;如果問題經常出現(xiàn),就比較嚴重了;如果問題總是出現(xiàn),那問題就很嚴重了。在此基礎上,將所有組員每類問題的得分值相加后除以13,可以得出每類問題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指數(shù)值越高,則對應的問題項越嚴重。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 五類問題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都在2以上或接近2,顯示五類問題都較為嚴重;第二,相對而言,“缺乏合作能力”和“缺乏規(guī)則意識”是最為嚴重的問題,其次是“過度自我中心”,嚴重程度較低的是“缺乏自控能力”和“欠缺基本禮貌”;第三,從問題的內部占比結構看,“缺乏合作能力”的問題要比“缺乏規(guī)則意識”更為嚴重,因為“總是”“缺乏合作能力”的組員比例遠高于“總是”“缺乏規(guī)則意識”的組員比例,同樣,“缺乏自控能力”的問題要比“欠缺基本禮貌”的問題更為嚴重。綜合兩類指數(shù),可以按嚴重程度高低將五類問題排序如下:缺乏合作能力、缺乏規(guī)則意識、過度自我中心、缺乏自控能力和欠缺基本禮貌。

類似的,將每個組員五類問題的得分值相加后除以5,可以得出每個組員的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指數(shù)值越高,則個體的問題越嚴重。從圖1可見,13名組員中,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值在2.0以上的有9人,其中2名組員的指數(shù)值為3.0,說明其五類問題都很嚴重;4名組員的指數(shù)值在2.0以下,其中2人的指數(shù)值接近1,說明其問題較輕,接近正常。這種情況說明,小組內部差異比較明顯(組內離散系數(shù)為0.57),會對干預效果產生不利影響。13名小組成員的平均指數(shù)值為2.2,說明小組整體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德育問題。

(二)方案設計

針對服務對象存在的五個方面問題,研究者設計了9節(jié)成長性小組活動,每節(jié)主題不同,但自成一個層層遞進的體系。第1節(jié)“破冰”和第2節(jié)“猜猜我是誰”為小組前期活動,主要目的是建立社工與組員、組員與組員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在這一階段,會安排組員之間相互了解的環(huán)節(jié),打破他們的拘束感,為后期活動開展創(chuàng)造輕松、舒適、充滿信任的小組氛圍。

第3~7節(jié)為小組中期,也是整個小組活動的核心部分。每一節(jié)活動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主題依據(jù)前期研究對服務對象的觀察了解到的德育問題確定,邏輯上從“關注組員自身”到“關注他人”再向“關注社會”延展,旨在通過5節(jié)小組活動幫助服務對象糾正原有的錯誤觀念,塑造新的良好品行。

第3節(jié)的主題為“做時間管理大師”,旨在讓服務對象體驗到時間的珍貴性,增強時間規(guī)劃能力,懂得珍惜時間。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前期觀察到服務對象在平常學習時總是出現(xiàn)拖延、逃避、等待的現(xiàn)象,他們認為“時間還長,先玩開心了再說”,而這樣的行為方式也滲透到他們完成其他各項任務的過程中。表面上看是忽視了時間的重要性和欠缺時間規(guī)劃能力,但本質上卻是自我約束的缺乏,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此外,本節(jié)內容作為一個良好的開頭,可喚起服務對象珍惜小組活動的意識,有助于小組效率提升與目標達成。

第4節(jié)主題為“紅燈停,綠燈行”,本節(jié)活動的核心是讓服務對象了解規(guī)則、學習遵守規(guī)則、體會規(guī)則的重要性,從而逐漸建立規(guī)則意識。前期觀察中,服務對象對規(guī)則的重視程度不足,出現(xiàn)記不清或記住但不遵守的現(xiàn)象。而因為每一節(jié)小組活動都有不同的游戲互動,需要樹立小組成員的規(guī)則意識,保障后續(xù)的活動有序展開。

第5節(jié)主題為“風雨同舟”,本節(jié)活動的重點在于讓組員了解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增強集體意識,學習正確的合作方法。集體觀念對于兒童的成長十分重要,服務對象身上所展現(xiàn)出的過度自我中心及集體觀念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他們正確處理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從而導致難以正常地融入集體生活。因此,設計本節(jié)活動的目的在于,通過集體合作的游戲形式,幫助服務對象體會團隊的力量,以及思考怎樣正確地在團隊中發(fā)揮自我價值,最終激發(fā)他們內心團隊合作的動力。形成良好的集體觀念,也會增強整個小組的凝聚力,讓小組動力在塑造組員行為時更加充分地發(fā)揮作用,助推后續(xù)小組活動的展開。

第6節(jié)的主題為“守護共同家園”,本節(jié)活動目標是提升組員的環(huán)保意識,增強他們的公德心。作為社會生活的參與者,每位成員也需學會關注社會。對于服務對象而言,社會生活仍然是一個過于宏觀的概念,但學習當下“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關注他們所生活的社區(qū)環(huán)境,可以作為他們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起點,這也將促進他們“公德心”的形成。德育的目標旨在培養(yǎng)出“具有公德心”的社會公民,因此,在小組的中后期,結合當下社會熱點,設計該主題活動。

第7節(jié)的主題為“感恩的心”,主要目標是引導組員澄清生命中對他們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人或物,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感恩之心,學會認真對待、珍惜他人。對待他人欠缺尊重的態(tài)度及感恩的心,就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因此學會尊重、懂得感恩也是促進品德發(fā)展的具體目標。將本節(jié)內容放在靠后階段,是因為本節(jié)活動需要對自己進行深度探索,而這需要建立在穩(wěn)固且相互信賴的小組關系上。經過之前幾次的小組活動,組員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才能在本節(jié)活動中喚起他們內心真實的情感。

第8~9節(jié)為小組末期活動,在此階段,活動設計側重組員自我認知的深化,激發(fā)他們保持良好品行的內生動力。

第8節(jié)的主題為“我的人生彩虹圖”,通過本節(jié)活動,讓服務對象樹立目標并將其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起到正向指引作用。同時,在為實現(xiàn)目標而奮斗的過程中,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增強自我效能,激發(fā)組員在小組結束后自覺做到自我約束。

第9節(jié)的主題為“心相伴、共成長”,主要目標在于回顧小組取得的成果,鞏固小組成效。通過帶領組員回顧整期小組內容,鼓勵組員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品行,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

(三)方案實施

項目方案于2020年7月16日至8月14日實施,每次小組活動間隔3~4天,共9次活動。項目執(zhí)行地為江蘇省靖江市某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該社區(qū)毗鄰一家大型造船廠,擁有數(shù)千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兒童超過800人。每次小組活動均由2名社工在2~3名志愿者的協(xié)助下開展。每次活動開始前,社工都會策劃詳盡的活動流程。每次活動結束后,社工都會及時總結??傮w上看,9節(jié)小組活動基本按照項目活動方案具體操作執(zhí)行,沒有進行過大的調整。因此,這里不再贅述具體的實施過程。

四、介入效果

項目介入的成效不僅僅體現(xiàn)在項目目標是否實現(xiàn)及實現(xiàn)的程度,還體現(xiàn)在干預方式是否照顧到了服務對象的可接受方式以及干預方案是否具有內在一致性。

(一)社工自評

1.小組層面的干預效果

小組工作結束后,社工根據(jù)觀察記錄對服務對象的情況進行再評估,結果如表3所示。為了直觀地反映問題,該表依據(jù)同樣的規(guī)則計算了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將表2和表3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之差稱為“下降幅度”,可以反映五類問題的改善幅度;再將“下降幅度”除以表2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稱為“改善程度”,可以反映干預成效的大小。從表3可解讀出以下信息:第一,服務對象在自我中心、合作能力、基本禮貌、規(guī)則意識和自控能力五個方面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都有明顯的下降,且五類問題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值都降到了2以下,除“缺乏規(guī)則意識”問題外,其他4類問題均接近正常,說明小組干預在五個維度上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第二,小組干預在不同的問題項上取得的成效有明顯區(qū)別,綜合考慮“下降幅度”和“改善程度”兩個指標,干預成效最顯著的是“缺乏合作能力”問題——與干預方法為小組社會工作有關,其次是“過度自我中心”問題——與整個干預過程中始終強調團隊取向有關,再次是“欠缺基本禮貌”問題,然后是“缺乏規(guī)則意識”問題,最后是“缺乏自控能力”問題——與小組規(guī)模(13人)較大有關;第三,綜合干預后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和問題的內部占比結構,五類問題解決得比較徹底的依次為“欠缺基本禮貌”問題、“缺乏合作能力”問題、“缺乏自控能力”問題、“過度自我中心”問題和“缺乏規(guī)則意識”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干預前的問題排序。相關分析表明,干預前五類問題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與改善程度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r=0.634),顯示較為嚴重的問題項得到相對更多的關注,因而呈現(xiàn)出更大幅度的改善,這說明干預方案的內部結構總體上較為平衡。干預前后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之間也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r=0.593),顯示五類問題的嚴重程度排序并未經干預而有徹底的改變,這意味著干預方案還有繼續(xù)改進的空間。五類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的組內離散系數(shù)從0.20降為0.16,說明社工干預在總體上縮小了五類問題在嚴重程度上的差異。

2.個體層面的干預效果

圖2呈現(xiàn)了小組成員個體層面干預前后的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與改善程度,從中可以看出:第一,雖然每位組員的起始狀態(tài)不同,改善幅度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但經過干預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第二,干預后9名小組成員的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在1.2以下,說明經干預后在自我中心、合作能力、基本禮貌、規(guī)則意識和自控能力五個方面已經表現(xiàn)為正?;蚪咏?,其他4名組員的嚴重程度指數(shù)也沒有超過2,均從干預前的“很嚴重”或“接近很嚴重”轉變?yōu)椤拜^嚴重”,說明其德育問題的性質有了改變。總體上說,社工干預在個體層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結果。相關分析還發(fā)現(xiàn),一方面,干預前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和干預后指數(shù)下降幅度之間存在著強相關性(r=0.787),說明干預方案在個體層面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另一方面,干預前后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之間也存在著強相關性(r=0.809),說明干預方案沒有更多地針對問題嚴重的組員設計,因此還有改進余地。組員個體問題嚴重程度指數(shù)的組內離散系數(shù)從0.57降為0.36,說明社工干預在總體上縮小了小組成員之間在嚴重程度上的差異。

(二)服務對象家長的評估

服務對象家長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印證(旁證)了項目干預的有效性。與社工觀察到的類似,家長同樣觀察到了服務對象在五個方面的良性變化,且改善的比例較大(見表4)。家長認為,改善比例最高的是兒童“在處理家庭人際關系時的認知、行為和情緒能力”,其次是“規(guī)則意識”,改善較少的是“自控能力”。由于家長和社工的觀察場域和觀察視角有所不同,因此觀察到的改善結果有所不同。需要補充的是,從家長反映的情況看,每個服務對象都有改善,盡管側重點有所區(qū)別。

(三)服務對象的評價

服務對象的評價不是為了反映服務對象自身的變化,而是為了了解服務對象對干預方式和干預內容的接受程度,據(jù)此判斷干預方案是否合理、干預行動是否恰當。在每次小組活動結束后都會現(xiàn)場發(fā)放調查表,要求服務對象從五個方面進行評價,選項分成5個等級,評價最差的為1分,評價最高的為5分。計算9次評價的均值后發(fā)現(xiàn),服務對象評價最高的是“總體上我認為今天小組活動很不錯”(4.5分),說明整個小組活動得到了服務對象的普遍喜愛和支持;其次是“今天小組的內容是我想學習的”和“我認為今天小組的內容很重要”(4.3分),說明整個小組在內容設計上與組員的學習興趣和活動需求契合度很高;然后是“今天小組活動的方式很適合我”(4.2分),說明服務對象對小組活動的方式整體上接受程度較高;評價最低的是“在小組中感覺自己受到聆聽理解尊重”(4.1分),說明全部小組活動的氛圍都是較好的。五項評價的平均得分為4.3分,說明小組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從設計到執(zhí)行都是較為合適的。

(四)干預效果的相關性

9次小組活動作為一個組合,其設計及執(zhí)行是否合理和巧妙,不僅要看干預行動的總體效果,還要看針對具體問題的干預行動是否同時有利于其他問題的解決(子目標的實現(xiàn))。為此,對服務對象五個方面的德育問題經干預后得以改善的程度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5。服務對象在五個方面的改善彼此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表明本次干預項目的5個子目標之間存在很高程度的相依性。一方面,這說明服務對象某一方面的改進能促進其他方面的改進。比如服務對象在小組活動后過度自我中心主義降低,可以促進其在團隊合作、禮貌待人、規(guī)則意識、自控能力方面的目標達成;另一方面,也說明某個項目子目標的實現(xiàn)會通過目標之間的關聯(lián)性產生放大和關聯(lián)效應,從而整體上促進項目總目標的實現(xiàn)。這應該是服務對象在短短4周內收獲如此明顯的改善的重要原因。

五、結論與反思

綜合上文,可以得出以下三點結論:第一,項目選擇以流動兒童在現(xiàn)有的家庭、學校以及社區(qū)教育中未能解決的德育問題作為干預點無疑是合適的,既滿足了服務對象的切實需求,也為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德育找到了可行的方向;第二,采用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干預兒童德育問題總體上是恰當?shù)模谌后w和個體兩個層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對德育問題較為嚴重的個體,可能還要輔以個案工作才能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第三,項目的干預成效源于嚴格的問題取向、邏輯的方案設計、認真的實施過程和專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在這個意義上,本文討論的社工介入兒童德育的探索性實務項目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作為一個社工干預項目,其局限也很明顯:第一,未能在服務對象挑選過程中有意識地縮小組內個體差異;第二,小組工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培育兒童的同理心、規(guī)則意識、自控能力和合作能力確實有作用,但對于培育兒童的公民意識和政治品格等是否同樣有效有待進一步實證檢驗;第三,中高年級小學生是較為特殊的群體,適用于小組工作方法進行干預,至于其他年級是否適用也有待進一步實證檢驗;第四,對于服務對象來說,夏令營是一個相當特殊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旦服務對象回歸“正?!钡某砷L環(huán)境,本次干預所取得的效果能否產生持續(xù)影響仍是未知數(shù)。

作為一個帶有研究目的的探索性社工實務項目,在方法上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未能設置對照組;對兒童德育問題的評價過于主觀,未能應用量表等更為客觀的工具;家長問卷質量無法得到檢驗。

【參考文獻】

[1] 張網(wǎng)成.兒童成長與社區(qū)教育:基于湘縣的田野調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7-9.

[2] 戴觀波.道德教育中的社會工作介入價值及途徑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11):21-23.

[3] 張京京,阮小飛.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與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 293(12):53-55.

[4] 丘平良,唐信焱,袁昌進. “駐校社工”:社會力量參與德育新探索[J].中國德育,2016(06):45-48.

[5] 梁啟政.流動兒童社區(qū)教育中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以青島H社區(qū)“流動兒童公益課堂”項目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18:28-29.

[6] 程薇.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友好社區(qū)營造研究——以長沙市N流動兒童聚集區(qū)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48-49.

[7] 吳巧敏,楊婷婷.社會工作促進家庭教育指導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社會工作,2022(10):15-17.

[8] 詹麗平.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實務研究——以漳州市B鄉(xiāng)為例[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1:33.

[9] 劉榮.解決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江南論壇,2017(06):40-42.

[10] 許麗靜,郭泉源.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家庭—學?!鐓^(qū)”三位一體教育良性互動策略研究——以福建省晉江縣域教育現(xiàn)狀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4):88-9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has reviewed the background, design ideas, intervention plans and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an exploratory intervention project led by social workers and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group work, which aimed at the moral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 of rural-to-urban migrant workers, and thus it has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rishy It is appropriate for the project to choose the unsolved problem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at home, school or in community as its intervention points, which met the needs of service objects, and also found a feasible direction for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in 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 Secondly It is generally appropriate to use the group work method of social work to intervene in 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 which has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at both the group and individual levels, but for individuals with more serious moral education problems, it may be necessary to use case study to achieve more obvious results; Thirdly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project came from strict problem orientation, logical scheme design, seriou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rofessional working attitude.

Keywords: 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 Social Work; Group Work; Intervention Projects

(責任編輯:霍 亮)

猜你喜歡
小組工作社會工作
“筑夢成長”高校貧困生小組工作援助計劃
優(yōu)勢視角下小組工作介入流動兒童抗逆力研究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qū)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小組社會工作游戲帶領的幾點注意事項
小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應用
双鸭山市| 苏尼特左旗| 同心县| 海原县| 西充县| 临颍县| 盐山县| 纳雍县| 青冈县| 清原| 射阳县| 小金县| 盐亭县| 大城县| 抚顺县| 章丘市| 日土县| 民权县| 罗田县| 肥城市| 于都县| 石狮市| 巴林左旗| 南开区| 凉山| 乐至县| 韶山市| 东丰县| 高邑县| 仪陇县| 延寿县| 都江堰市| 封开县| 嘉善县| 花莲市| 宁都县| 那曲县| 南宫市| 邯郸市| 晋城|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