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海外華語傳承的歷史經(jīng)驗與國際中文在地化傳播*

2023-04-16 11:48
關鍵詞:華語華文華人

郭 熙

(暨南大學 華文學院/國家語委海外華語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10)

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正在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隨著各方面的發(fā)展和認識的深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海外華語傳承看作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重要的組成部分。海外華人社會保留和發(fā)展了海外的中華語言文化,成功地實現(xiàn)了代際傳承,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人才;同時,也把華語和中華文化傳向當?shù)赜炎?,為中華語言文化傳承和在地化語際傳播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近年來,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調研和深入訪談,對海外華語的歷史播遷和現(xiàn)狀重新進行了梳理,意識到了海外華語自然傳播之外的“人為性”,力圖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海外華語傳承的歷史經(jīng)驗,或可為當今國際中文在地化傳播提供借鑒,形成適應時代需求的中文語際傳播理念,加快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步伐。

一、“中國話”走向世界的歷史回顧

關于世界各地的“中國話”,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對此郭熙和祝曉宏(1)郭熙,祝曉宏.語言生活研究十年[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6,(3).,祝曉宏(2)祝曉宏.近十年來華語研究的理論探索與應用進展[J].語言學研究,2017,(1);祝曉宏.近十余年來的華語研究:回顧與前瞻[J].語言文字應用,2022,(2).,祝曉宏和周同燕(3)祝曉宏,周同燕.全球華語國內研究綜述[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7,(1).,刁晏斌(4)刁晏斌.論全球華語的基礎及內涵[J].全球華語,2015,(1).,王曉梅(5)王曉梅.全球華語國外研究綜述[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7,(1).,郭熙、劉慧和李計偉(6)郭熙,劉慧,李計偉.論海外華語資源的搶救性整理和保護[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等都進行過梳理。這些“中國話”類型多樣,也有不同的名稱和所指,例如華語、漢語、中文、廣東話、福建話和潮州話等等。這些語言或方言,連同名稱,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華人遷移至所在地時帶過去的。使用場所主要是家庭、社區(qū)或族群內部。這就是歷史上的“中國話”向外播遷。

(一)“中國話”傳播的自然性和人為性

“中國話”隨著中國人遷徙而播遷世界各地,其遷徙原因復雜多樣。如改善生計(或賣苦力)、逃避自然災害、擺脫民族矛盾以及各種政治因素等。我們通常把這些看作是語言的自然傳播,看作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事實上,這些傳播以及隨后的傳承,既有自然性,也有人為性。自然性以往已經(jīng)談得很多,這里主要談人為性。傳統(tǒng)的語言傳播后果是:一種語言使用范圍的擴大,帶來另外一種語言使用范圍的縮小。但是華人的語言播遷改變了這個結果。我們看到的事實是,華人走到各地,既傳承保留了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接受了當?shù)刂髁魃鐣恼Z言,二者和諧共生。

不同時代、原因形成的遷徙,使“中國話”在各地出現(xiàn)了不同的社會存在方式,形成了海外各種各樣的華人社會,各具特色。例如,在馬來西亞西部,自北向南,華人語言使用各異,檳城說福建話,怡保和吉隆坡說廣東話,馬六甲和新山說華語;在馬來西亞東部的沙巴和沙撈越則說客家話,也有零星的北方話。在印度尼西亞,巴淡說華語,棉蘭說潮州話和客家話,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大部分人說潮州話,少數(shù)說客家話,山口洋和邦加則說客家話。

自然地把語言帶出去是一回事,能不能在那里立足是一回事,能不能往下一代傳更是另一回事。問題在于,為什么有的人遷徙到新的地方后堅守自己的語言,有的人則選擇了放棄?為什么有的語言得到延續(xù),甚至向外擴散,有的則逐漸或者很快地萎縮或消亡?而費什曼(Fishman)提出的“三代轉用律”(7)Fishman J..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language shift as a field of inquiry:A Definition of the Field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J].Linguistics,1964,(9).,則被華人移民打破了(8)王曉梅.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語言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

毫無疑問,新居地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畢竟不同,祖語傳承會受到居住地多方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韋九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影響日本華裔生祖語傳承的多種因素(9)韋九報.祖語水平保持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在日華裔青少年為例[J].語言文字應用,2021,(4);韋九報.日本華裔生祖語傳承個案研究[J].華文教學與研究,2021,(4).,王晶從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面分別對中亞、東南亞華裔生的漢語言認同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討論(10)王晶.華裔留學生的漢語認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2.。后代語言使用也情況各異。在印尼和日本,我們甚至還可以看到第一代就轉用當?shù)卣Z言的案例。早期移民多為聚居,大多可以自然習得父輩語言。加上后續(xù)的私塾或學校教育,中華語言文化就得到保留和傳承。不用母語開展在地化教育,除非特別堅持,就可能會改變自己的語言使用——逐步放棄母語,而采用當?shù)赝ㄐ械恼Z言(11)Yuen Ren Chao.1968 The Language Problem of Chinese Children in America.Aspects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29~236.中譯本見盧德平.美國華裔兒童的語言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1987,(4).。

對于華裔來說,族群的壓力、家長的期盼、祖語國的前景、文化的魅力等等,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祖語學習,而且有時可能有一定的被迫性。為使祖語傳承下去,各地華人社會通常會采取一些措施開展一般所說的“母語維護”工作,如開辦社區(qū)學校進行語言傳承教育,強調“文化是根”等等。這種干預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各種各樣的阻力。在下一代無法自然習得母語而被迫學習的情況下,遇到的阻力更為強烈。從這一點看,傳承也是一種傳播,是一代到另一代、帶有文化基因的縱向傳播。把上述種種努力看作“人為的語言傳播”(12)郭熙.華語傳播和傳承:現(xiàn)狀和困境[J].世界華文教育,2013,(1).并不為過。

(二)華語海外播遷的時代和使用狀況

中國人移民海外歷史悠久,與當今語言傳承話題有關的主要集中在晚清以來的移民身上。晚清以來,中國大體上有5次較大的向外移民潮:(1)晚清開始,民國持續(xù),主要流向為南洋、北美、南美;(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分別從大陸和臺灣流向北美、南美;(3)香港回歸前從香港流向歐洲和北美;(4)改革開放初期出國留學進修,主要流向北美和歐洲;(5)全面改革開放后,大陸的商務勞務流動,流向世界各地。

從晚清開始的移民以勞工為主,多無教育背景,基本上都說自己原來的方言,主要源自福建和廣東。他們把所謂“福建話”“廣東話”以及客家話等,帶到了新的環(huán)境;下一代也自然地習得掌握和使用這些南方方言,形成了當時華人社會語言使用的一大特點:方言流行。后來,國內的“國語”運動也影響到海外華人社會,一些地方后來則稱之為“華語”,在教育和媒體中廣泛使用,而各社區(qū)仍可用方言交流。例如,在馬來西亞,華人既使用華語,也使用方言,還使用英語和馬來語,語碼混用、轉換的情況很多。

經(jīng)過或者從中國臺灣出去的移民,主要使用“國語”;而從香港出去的移民,無論在歐洲、北美還是澳洲,基本上是使用粵方言??傮w上看,這兩類移民受教育程度已經(jīng)比較高。他們在書面上更傾向于使用繁體字。

改革開放后從大陸出去的新移民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移民,以技術移民為主。主要是研究人員、研究生和大學生,被選派出國學習或進修。他們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基本都會說普通話,英語也非常好,在下一代教育方面跟歷史上的移民表現(xiàn)出很大不同:家庭中多使用普通話,書面上使用簡體字,不少地方也形成了普通話言語社區(qū)。二是新時期的勞務商務移民,主要是務工人員,還有一些經(jīng)商者。教育和語言背景復雜多樣。這些移民形成了海外華人社會新的語言景觀:主體方言由傳統(tǒng)的閩粵客3種轉為其他,其中說浙江溫州方言的為多數(shù)。許多溫州人的下一代多曾在溫州家鄉(xiāng)上學,既會溫州話,也受過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我們對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的華人社會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溫州移民或僑民是當?shù)厝A人社會的主體,溫州話也成為當?shù)厝A人社會的重要交際工具。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華人社區(qū)甚至可以看作是溫州一些地方的整體搬遷(13)郭熙.華語傳播和傳承:現(xiàn)狀和困境[J].世界華文教育,2013,(1).,他們中的許多人很少跟當?shù)厝私佑|,甚至不會使用當?shù)卣Z言。北美也有類似情況,而南美一些國家,這種情況甚至更普遍。在巴西,新“華二代”則還在中巴兩國間流動,在他們的觀念上,華語的地位高于當?shù)卣Z言,家長正在為下一代學不好當?shù)卣Z言焦慮(14)筆者最早于2019年8月19日在對巴西一華文學校校長羅淑君女士的訪談獲知這一情況,陳雯雯也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參見所著《巴西新華二代祖語傳承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2.。

(三)海外華人社會語言使用的變化

海外華語在自然傳承傳播過程中也不斷發(fā)生一些變化。

1. 方言使用遞減

如上所說,歷史上的華人各操自己的方言,曾經(jīng)出現(xiàn)方言流行的情況。方言是各自身份的標志,體現(xiàn)各自的內聚力,各種各樣的同鄉(xiāng)會則進一步加強了這種同鄉(xiāng)身份的認同;同時,各地華人社會也認識到了方言對溝通的影響,配合國內的國語運動,積極開展國語學習,為后來的華語教學和傳承打下了基礎。但也有一些地方因為擔心漢語方言形成華社溝通的障礙,專一推行通用語,導致了方言傳承的中斷。第五階段的移民形成了一些新的方言使用群體,如溫州話,但隨著中文傳播的影響,使用也在減少。

2. 華語變異

由于一個時期里中國社會的封閉政策,歷史上的華人移民移出后難以從祖語大樹中獲取新的營養(yǎng);與此同時,受當?shù)刂髁髡Z言和自身方言影響,語言使用上逐步偏離祖語國語言,發(fā)生變異,形成區(qū)域變體。在華語生活中,語碼夾雜、語碼轉換等語言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馬來西亞華人語言使用中語碼混用就很常見,事實上,那里的華語還形成了不同的風格變體(15)郭熙.全球華語語法馬來西亞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還尚未見到南洋地區(qū)這樣系統(tǒng)的華語變體。海外華語變體給華語教學、學習和規(guī)范使用等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3. 母語祖語化

海外華語之所以要進行“傳承”,是因為它的祖語化?!爸袊挕痹瓉硎亲鳛槟刚Z來使用的,但是到了新的地方以后,逐步成了祖輩的語言。祖語的特征被邊緣化,使用范圍受限,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學習(16)郭熙.華語與華語傳承研究再出發(fā)[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對一些人來說,它實際上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個象征。華人社會非常重視母語地位的提升。在馬來西亞,華語是華社內部的共同語,盡管華社做了很多努力,但想成為官方語言的希望似乎非常渺茫(17)王曉梅.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語言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173.。

從上可以看出,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區(qū)的歷史和現(xiàn)實對華語的傳承和傳播都有一定的影響?;仡欉@些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話”走到世界各地,其活力至今得到保持,“人為性”的特征非常明顯,它并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傳播。這一點對于充分認識海外華語傳承的經(jīng)驗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華語成功傳承的基本經(jīng)驗

華語作為祖語在各地的傳承,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它至今還能成為各地華人社會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和身份認同的標志,中華文化至今還能在海外各地保留甚至發(fā)展,成為一種重要的語言資源,可以說是華語在海外成功傳承的明證。對這一成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18)郭熙.華語與華語傳承研究再出發(fā)[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以海外華文教育為主線的海外華語傳承研究近年有不小的進展,不少學者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過梳理,如林瑀歡(19)林瑀歡.海外華語傳承研究綜述[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曹賢文(20)曹賢文.海外傳承語教育研究綜述[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7,(3).等;王文豪(21)王文豪.爪哇華語口語語法研究[D].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0.、林瑀歡(22)林瑀歡.印度尼西亞華人祖語傳承研究[D].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1.、韋九報(23)韋九報.日本華裔學生祖語保持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2.、陳雯雯(24)陳雯雯.巴西新“華二代”祖語傳承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2.、雷朔(25)雷朔.舊金山華裔生祖語保持研究[D].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2.等則對不同國別區(qū)域的傳承或保持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海外華文教育研究不能等同于海外華語傳承研究:前者僅關心華語傳承的學校路徑,后者除了關注學校的語言文化教育以外,還關注“家庭、華人社區(qū)以及其中的媒體、語言景觀、社會文化活動等等”(26)郭熙.華語與華語傳承研究再出發(fā)[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為傳承華語,各地華人社會各自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這些努力有的有效,有的則不一定有效。那些有效的努力可以看成是海外華語傳承成功的經(jīng)驗。

(一)多方廣泛參與,群策群力

海外華語傳承的成功是華僑華人維護祖語全動員、跟各種困難和阻力斗爭的結果。華語傳承的一個基本理想是把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完整地傳給下一代,要把根留住。堅定的文化自信,不變的語言忠誠,使得這一事業(yè)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共同的語言文化情感形成了群體向心力。全民辦祖語教育,體現(xiàn)出了華人社會的同心協(xié)力。

當廣大群眾真正認識了海外華語傳承的重要性,形成群眾性力量,再困難復雜的環(huán)境,華語都有可能得到傳承。他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通過華人社區(qū)、族群、家庭、媒體和學校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印尼華人在華語被禁的32年中,利用“地下”方式學習和使用,最大程度地傳承了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27)林瑀歡.印度尼西亞華人祖語傳承研究[D].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1.。

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移民對母語的態(tài)度或情感不同。以往的研究中已經(jīng)有不少關于海外華人熱愛祖籍國的介紹。這在不同代際的人群中有不同的表現(xiàn)。第一代移民眷戀故土,對祖籍國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對自己語言文化的自身防護意識相當強烈,大多非常關注下一代的母語教育問題;但從第二代開始就會發(fā)生變化,各地的調查都表現(xiàn)出了類似的趨勢。在移民聚集的國家和地區(qū),這種認同還會持續(xù)更多的輩代,例如馬來西亞。在印尼,盡管有32年的斷層,但不少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華語的傳承堅守如初,(28)王文豪.印尼華人身份認同變遷與華語傳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當然,其間還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例如同樣是華人聚集的社會,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情況就不同,而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情況又不同。

(二)民間社團自發(fā)組織領導,發(fā)揮核心作用

開展華語傳承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民間自發(fā)行為,具有自治性和封閉性(29)沈敏.海外華文教育及其產(chǎn)業(yè)化問題[R].新媒體語言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2022-07-05.,總體上是公益化運行,有組織、有規(guī)劃、有引導,各種民間社團組織就是其組織者、領導者。

人們常說華人社會有三大法寶:華人社團、華文媒體和華文學校。華人社團是核心。在這些民間社團的組織領導下,各地華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智獻智,使中華語言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這才有了今天豐富的海外華語資源,成為世界上少見的民族之花。在馬來西亞,有華文小學、獨立中學、國民型中學,在這些學校的發(fā)展中,董總(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lián)合會總會)、教總(馬來西亞華文教師聯(lián)合會總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著名華教人士莫泰熙在接受訪談時闡明,馬來西亞董總和教總在華文教育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他說:“我國獨立前,華校能夠生存、能夠發(fā)展,主要是各校有非常重要的組織——董事會,各校董事會又組成州董事聯(lián)合會,最終有了全國性的董事聯(lián)合會總會,也就是董總。董總之前,有教總的成立,這兩個組織,集結群眾力量,積極爭取民族和教育的權益,領導華文教育的發(fā)展方向?!?30)采訪對象:莫泰熙,董總前首席行政主任(1981~2006),資深華文教育工作者。采訪日期:2021年6月21日,采訪者:王淑慧,王睿欣,見王淑慧,王睿欣.華人思想與華人實踐: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J].中國知識網(wǎng)絡(KCI,韓國),2022,(19).

一些華語傳承的參與者最初是自發(fā)的,后來越來越多走向自覺,有的進一步發(fā)展成為中堅力量甚至是組織者。今天,相關民間社會組織仍然是海外華人社會祖語傳承的中堅。世界各地華人社會,在民間社團的支持下,組建起一支支華語傳承“游擊隊”“雜牌軍”或“草臺班子”,包括各式各樣的華校、補習班等。新的形勢下,他們采用公益和市場相結合的模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除了與市場結合,他們還在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上做了大量的嘗試。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移民,但像華人這樣有組織地進行祖語傳承教育的似乎并不多。這一經(jīng)驗值得深入研究。

(三)因地因時施策,多樣化發(fā)展

不同的國家社會環(huán)境,包括政策、人口、語言背景和移民的構成都不同,所以各國的華語傳承工作和效果都有差異,華語的地位、生態(tài)活力和遇到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不少情況下華語傳承表現(xiàn)出“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也就是沈敏所說的自治性。(31)沈敏.海外華文教育及其產(chǎn)業(yè)化問題[R].新媒體語言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2022-07-05.

具體來看,東南亞不同于歐洲,歐洲不同于北美,北美也不同于拉美。我們近年來大量的實地調查和訪談證實了這一點。東南亞各國的華文教育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模式,這些模式難以在其他地方復制;歐洲更多的是新僑,家庭背景也跟東南亞、北美和拉美不同,不少祖語生都經(jīng)歷過國內的母語習得甚至是母語教育階段,華文教師也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盡管是非專業(yè)化的教育,但他們具有多元、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擅長以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來指導教學。

東南亞內部差異也非常明顯。新加坡不同于馬來西亞,前者華文只是一門功課,后者則是系統(tǒng)的母語教育;新加坡也不同于印尼,在新加坡英語是強勢語言,華語是弱勢語言,印尼的華語則有一定程度上的優(yōu)勢,學習者的語言態(tài)度自然不同。拉美更有自己的情況,上面已經(jīng)說過,在巴西,一些華人孩子不愿學葡萄牙語,難以融入當?shù)刂髁魃鐣?,不利于族群的和諧共存。

因此,各地華人社會從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適合自己地區(qū)的方法和模式,努力實現(xiàn)華語傳承的在地化,如辦中文學校、三語學校、家庭私塾式的補習班等等。這種努力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的體現(xiàn)有所不同。在馬來西亞保持了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而在新加坡,也在把華語作為華族的民族語言進行語言文化傳承教育。在北美和歐洲,則表現(xiàn)為各種周末班的語言教育。這種遍地開花的華文教育決定了華語傳承模式上的開放性和多樣性。

(四)利用多方語言資源,保持華語生活

語言存在于語言生活中,沒有語言生活就沒有語言。作為祖語的海外華語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系統(tǒng)掌握,通過使用才能鞏固。因此,各地華人社會的華語生活,是華語傳承的社會條件。華語生活多種多樣,發(fā)生在不同的場域。比如唐人街形成的社區(qū)語言生活、中餐館的語言生活、華校的語言生活、家庭的語言生活等等。社會環(huán)境中的華語景觀也是華語生活的重要元素。

社區(qū)語言生活在語言維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華人傳統(tǒng)的居住方式提供了完整的語言生活,給華語的保持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其中,方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這一點在以往的討論中往往被忽略。近年來,各地華人原來的居住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新一代缺乏語言習得的機會,而年輕一代使用華語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這給華語的傳承帶來了新的壓力。不過,我們正在看到一種新的華人言語社區(qū),即云端的沒有物理空間的華人言語社區(qū)正在形成。(32)郭熙.華語與華語傳承研究再出發(fā)[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姚敏.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華語社區(qū)與華語傳承[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或許媒體語言生活可以跟這個算成一類。過去華文教育領域里邊很少討論傳媒,從語言生活的角度看,華文媒體的作用非常大,姚敏已經(jīng)討論了華文媒體在華語傳承和傳播發(fā)揮的獨特作用(33)姚敏.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華語社區(qū)與華語傳承[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

華校是堅持社會華語生活的一個基本盤。歷史上的海外華校以華文為媒介語開展文化教育,也就維持了華語在學校語言生活中的使用。后來華校盡管由“用華語教”轉向了“教華語”,但校園里的華語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續(xù)。

家庭是基本的語言生活單元,也是祖語的最后堅守場域。李國芳和孫茁研究了加拿大的華人家庭,發(fā)現(xiàn)它有4種情況:一種是不說中文,一種是中文是過渡的,第三個是多語的,還有一些家庭中文作為唯一的語言(34)李國芳,孫茁.加拿大華人家庭語言政策類型及成因[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7,(6).。家庭語言生活不僅可以提供理解輸入以及語言交際環(huán)境,更能給下一代的祖語習得提供儲備(35)郭熙.新時代的海外華文教育與中國國家語言能力的提升[J].語言文字應用,2020,(4).。

(五)堅守非排他性,積極“在地化”

華語傳承和傳播具有非排他性,這也是華人社會的一種堅守。歷史上的華人移民多以出賣苦力為生,政治經(jīng)濟地位低下,不可能在當?shù)赝菩凶约旱恼Z言;即使是在經(jīng)濟上占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華人仍然以尊重當?shù)匚幕⒎e極學習當?shù)卣Z言、努力融入當?shù)厣鐣槟繕恕T?0世紀早期,南洋地區(qū)的一大批中國知識分子,例如胡愈之等人,就提倡學習當?shù)氐恼Z言和文化。后來,一些華人社會團體更是從當?shù)爻霭l(fā)提出來自己的目標。例如,菲律賓華文教育機構確定華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具有中華文化特質的菲律賓公民”(36)王宏忠.菲律賓華文教育綜合年鑒1995~2004[M].馬尼拉:菲律賓華教中心出版部出版,2008.。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與國民教育并行,成功實現(xiàn)了三語教育。而在新加坡,華語華人社會的華人幾乎都是英華雙語者,真正的雙語人基本上是華校培養(yǎng)出來的(37)該現(xiàn)象來自本人對新加坡華人的訪談。。在印尼,華人正在努力開展三語教育,三語學校越來越多;各地的華語學校里,當?shù)赜炎宓膶W習者越來越多。在巴西,新移民的“華二代”不重視葡萄牙語學習,家長和學校都積極采取措施予以補救(38)陳雯雯.巴西新“華二代”祖語傳承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2.。

這種非排他性的語言傳承傳播給華語與當?shù)卣Z言的和諧共存打下了很好的社會基礎,對于營造多樣的語言秩序具有重要意義,這也給我們的中文國際傳播帶來了新的思考空間。華語傳承的這種非排他傳統(tǒng),與中華語言文化的包容直接相關。海外華語具有工具性、資源性和文化遺產(chǎn)性等多重屬性,(39)郭熙,雷朔.論海外華語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及研究領域的拓展[J].語言文字應用,2022,(2).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海外華語和華語傳承,可以進一步分析這種非排他性的基礎。

三、海外華語傳承對中文在地化傳播的啟示

國際中文教育有兩個路向:一是海外華僑華人的母語或祖語傳承,一是中文作為外語的國際傳播(40)郭熙.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語言文明[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2,(5).。傳承是代際的,縱向的:傳播是語際的,橫向的。一橫一縱,構成國際中文教育的全領域。國際中文傳播可以再分為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和海外各地的在地化傳播。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是目標語環(huán)境下的、成人的漢語二語教學,跟海外非目標語環(huán)境下的、更多的是學齡段的漢語二語教學t有重要差別(41)郭熙,林瑀歡.明確“國際中文教育”的內涵和外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3-16(003).。海外華語傳承中的祖語維護本身也是一種有意識的語言傳播,在環(huán)境、學齡等方面跟在地非祖語生的中文學習有不少共同點。因此,它所積累的歷史經(jīng)驗也給中文在地傳播帶來不少啟示。

(一)華語傳承與中文傳播應協(xié)同發(fā)展

多年來,海外華語傳承被認為單單指向海外華僑華人,而中文傳播則指向華僑華人以外的外國人,二者成了不相干的兩條獨立平行線。近年來,又有人主張各種中文教育“合流”(42)黃啟慶.新形勢下看漢語國際教育與華文教育的雙流合一[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20,(5).,將二者合并。事實上,海外華語傳承的成功和在地化啟示我們,海外華語以及背后的華人社會是一筆寶貴的語言傳播資源,應該把華語傳承跟中文傳播結合起來,優(yōu)勢互補,協(xié)同發(fā)展,相輔相成。我們相信這樣做會有不小的發(fā)展空間。

1. 語言人力資源

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都建有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從商會到教育團體到政治組織等等,這是一筆雄厚的人力資源。目前海外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其中很多人能不同程度地使用華語,理論上他們都可以成為當?shù)氐闹形摹敖處煛薄=柚麄?,一傳十,十傳百,幾何級?shù)的增長將給中文傳播帶來巨大的增值。他們了解當?shù)氐膰槊袂椋軌虿捎酶m合的方式跟當?shù)孛癖娊涣?,更有?yōu)勢能夠講好中國故事(43)郭熙.新時代的海外華文教育與中國國家語言能力的提升[J].語言文字應用,2020,(4).。這顯然有利于中文傳播力量的在地化。

2. 語言教育資源

海外華校不僅是華語傳承的重要陣地,更應該成為中文在地傳播的重要橋梁。目前世界各地有2萬多所華校,10多萬華文教師,他們有強烈的中國語言文化傳承傳播的信念,有豐富的海外學齡段語言教育的經(jīng)驗,是非常理想的中文傳播手;而國內派出的中文教師則受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系統(tǒng)專業(yè)教育,具有較好的理論素養(yǎng)。強強聯(lián)合,會大大改善專業(yè)教師和教材不足等問題。國家在中文傳播方面的經(jīng)費也可以用于幫助華人進行民族文化傳承教育,這符合保護語言文化多樣性的理念,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事實上,在保護語言文化多樣性的理念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不少州政府和有關方面,都對當?shù)氐娜A語傳承給予了積極支持。

3. 語言生活資源

自然地,無需論證,海外華人社會的語言生活更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資源,它是華語使用的重要實踐場域。作為語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外華文媒體為各地華人社會交流傳輸各方面信息,是海外華語傳承的推動力量。目前海外有華文媒體800多家,主要是平面媒體,網(wǎng)絡媒體也有較大的發(fā)展。它們是不可忽略的中文教學和學習資源。

各地華人社會及相關民間機構團體在語言傳播的外部性方面具有天然優(yōu)勢。充分借助這一優(yōu)勢開展中文在地化傳播工作,有利于避免雙方爭業(yè)績、爭市場、爭師資等負面影響,調動當?shù)厝A人傳播的積極性,而這一過程本身也是對華語傳承的促進。

(二)順應時代發(fā)展,深化中文傳播目標和任務的認識

不同時代和地域的海外華語傳承之所以成功,跟他們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因時制宜、因地施策是分不開的。早期南洋華語傳承努力堅守,積極應變(44)李計偉.南洋華僑的華語傳承:應變與植根[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中文傳播也應該這樣。

當今的中文傳播正在見證以下變化。一是對象變化。海外中文學習者的共同點是學習者低齡化,多處于學前、學齡階段,在多個方面都跟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有不同。二是場景變化和學習狀況的變化。早期華校包括目前一些國家的華校,是用華語去學文化,而現(xiàn)在更多的情況是“學華語”“學中文”,而且正在出現(xiàn)越來越多“一校三語”的情況。三是可利用手段的變化。我們已經(jīng)進入信息時代、新科技時代,大數(shù)據(jù)下的智能化已經(jīng)進入了每一個角落。

順應時代,確定他們的學習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已經(jīng)指出:

既往的中文教育中,重點多放在交際工具上。問題在于:第一,掌握一種新的語言并非易事,不管是何種語言;第二,隨著新科技發(fā)展,人們未來對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依賴性會不斷降低,為滿足交際需要而外語學習意愿會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重點倡導另一種語言價值觀:多學習一種語言就多了對一種文明的了解,多了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45)郭熙.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語言文明[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2,(5).

順應時代,尋找新的突破口是做好中文傳播的必由之路。我們需要新的理念,要更包容,更開放,要科學全面準確地認識國際中文教育的目標、模式以及標準等。切忌“一刀切”?!耙坏肚小苯o我們的教訓已經(jīng)很多了。

(三)建構多語生活,讓中文學有所用

華語在世界各地的存在,一個重要的經(jīng)驗是堅持非排他性,與當?shù)卣Z言和諧共生。未來是多語時代,如何在新的時代應對多語學習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華人社會已經(jīng)給出了不少歷史答案。馬來西亞、緬甸等地的歷史經(jīng)驗都表明,一人掌握多語是可以做到的。在馬來西亞,華人通常使用3種語言,華語、英語和馬來語,而很多人甚至還可以使用漢語的方言(46)郭熙.全球華語語法馬來西亞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在緬甸,20世紀60年代前,華人也可以使用3種語言,華語、英語和緬甸語。那時的華文學校都是三語學校,教中文、緬文和英文(47)李春風.緬甸華語傳承模式研究[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究其原因,華人的多語生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語言是學會的,是用會的,不是教會的。傳統(tǒng)上,各地華人社區(qū)都有一些語言文化活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華語生活。我們對270多位海外華語傳承人士的訪談結果表明,語言生活中的景觀、媒體、社區(qū)、家庭、社會文化對語言傳承至關重要。

從這一點出發(fā),未來中文傳播中,應重視建構適應時代的中文語言生活。傳統(tǒng)上各地華人社會都有自己的言語社區(qū),它們本身就可以成為在地非祖語中文生的實踐基地。由于時代發(fā)展,華人原來的聚居格局正在改變。新時代里,互聯(lián)網(wǎng)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打造了新的華語社區(qū)格局,應吸引中文生進入云端中文社區(qū),體驗華人社會語言生活。

華校的轉型升級已經(jīng)成了華文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可惜的是,許多人仍然把重心單單地放在教學方法的改進上。在我看來,轉型升級后的華校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華校,它可以成為所有中文學習者的語言文化俱樂部,語言生活體驗場;而非祖語中文生和祖語生一起在華校共處,可以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多層次發(fā)展,分目標實施,因地施策,實現(xiàn)中文學習的生活化應該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四)因地施策,多樣化發(fā)展

華語傳承中的各種經(jīng)驗有的可復制,有的則不可復制。無論如何,因地施策,多樣化發(fā)展是一條值得認真借鑒的重要經(jīng)驗。

各地華人從實際出發(fā),形成了各自的華語傳承模式。李春風(48)李春風.緬甸華語傳承模式研究[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對緬甸、劉慧(49)劉慧.柬埔寨華人家庭語言規(guī)劃與華語傳承調查研究[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對柬埔寨、姚敏(50)姚敏.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華語社區(qū)與華語傳承[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4).對馬來西亞、林瑀歡(51)林瑀歡.印度尼西亞華人祖語傳承[D].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1.對印尼等的情況都進行過探索。模式上的開放性和多樣性也應該體現(xiàn)在中文在地化傳播方面。當然,借鑒不是照搬。中文傳播不可能照搬華語傳承模式,也不應僅僅或完全采用已有的外語傳播模式。更不可能是單一模式。中文傳播應全方位、立體化發(fā)展,教學自然更應該靈活多樣。

中文傳播的內容要多樣化。既要反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中國的古老文明,更要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當代化,反映現(xiàn)代中國社會文明,給中文學習者更多地展示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中國道路的經(jīng)驗和中國成功的故事,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傳播的形式也需要多樣化。傳統(tǒng)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應重視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各種新的中文學習平臺,如愛中文平臺、全球中文學習平臺都在努力探索如何適應時代需求。應努力開發(fā)多種多樣的言語產(chǎn)品,多渠道開展中文傳播。例如,從海外中文傳播的主要對象出發(fā),應積極開發(fā)智能語言學具,如“電子語伴兒”類貼近兒童的語言生活的線下線上結合的新科技語言產(chǎn)品。

(五)強化中文教師信念,增加中華文明、文化知識積累

海外華人祖語傳承中,教師的堅定信念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印象。無論何種知識背景、年齡、專業(yè)水平,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對中華語言文化傳承保有堅定的信念、奉獻精神和跟學生的親情關系。對于越來越多的學齡學習者來說,教師的多元和現(xiàn)代教育理念、敬業(yè)精神、情感投入的重要性遠超過專業(yè)水平,他們對教師的文化藝術知識水平的要求也比較高,而對中文語言知識,例如中文語法知識等的要求相對要低。未來外派國際中文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和選拔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四、結 語

“中國話”歷史上被中國人帶到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華人,克服重重困難,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成功地實現(xiàn)了華語的代際傳承,成為當今世界為數(shù)不多的祖語傳承范例。在華語傳承成功的背后,我們看到了它的“人為性”,看到人為傳播的力量,也就在華語傳承和當今中文在地傳播中間找到了共同點。中文有自己的特點,新時代的國際中文教育也不同于以往任何語言的傳播,不能照抄英語等外語教育的模式。海外華語傳承的豐富經(jīng)驗和多樣資源,值得中文在地化傳播借鑒利用。海外華語傳承和中文在地化傳播不應成為兩條互不相干的平行線。在傳承協(xié)同傳播的視角下結合中華語言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來重新認識國際中文教育會有深遠的意義。有關方面應統(tǒng)籌海外華語傳承與國際中文在地化傳播兩個路向的發(fā)展,充分利用民間力量,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中文傳播機制,實現(xiàn)資源互補,相輔相成。中文傳播應以語言文化交流為目標,它是文明互鑒的重要路徑。華語傳承協(xié)同在地化中文傳播會大有可為,我們對此充滿了信心。

猜你喜歡
華語華文華人
何為“華人”?
“和而不同”的華文教育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文教育中的漢字文化教育
新加坡華語的語音與流變
華文智慧教學探索
華語大片經(jīng)典改造的迷失與救贖
心靈幽暗處的懸疑風景——2013年華語驚悚片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