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時,除了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改后設置的必修課程,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在生活智慧培養(yǎng)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注意事項、當前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幫助與借鑒,實現(xiàn)小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策略;生活智慧
作者簡介:錢晨(1987—),男,江蘇省蘇州市梓義實驗小學校。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其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生無論是在思想認知方面還是在學習方面,都具備較強的可塑性,教師應該結合相關培養(yǎng)標準,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將教材內容同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所以教師應該重視這門課程開設的價值,讓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認知。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簡述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改背景下設置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需要教師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生活實踐能力,從而讓學生得到綜合發(fā)展[1]。課程開設期間,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構建不同的課程教育模式,借助多種教育方式,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小學課程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
二、生活智慧培養(yǎng)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注意事項
(一)注重導向性與啟發(fā)性原則
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想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優(yōu)勢,需要遵循課程開設的相關原則,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導向性與啟發(fā)性是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時需要重視的原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現(xiàn)實生活,在活動中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在生活智慧背景下,教師應該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發(fā)展特點,引導他們全面理解教材內容,幫助他們感知教材知識的實際應用形式[2]。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認識到理論知識的價值,逐漸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能;教師可以讓小學教育回歸生活,融入社會生活當中,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的發(fā)展。教師要注重全面研究課程內容,這樣才能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避免對學生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二)遵循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
因為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為學生安排綜合實踐活動時,需要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還可以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途徑,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明確教學的重難點,靈活利用教學資源,設計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教學計劃做出調整,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達到綜合實踐活動目標及學習目標,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保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注重方案的可行性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比較豐富,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期間,要注重這門課程教學方案的可行性,構建完整的長效機制,以此為基礎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逐漸轉變學生的思想認知。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規(guī)律,深入學習相關的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在活動中的反饋進行方案調整,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3]。這有利于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保證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對學習形成正確的認知,促使他們樹立自信,培養(yǎng)堅毅品格,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小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課程。教師結合新課標的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往往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基于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設計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但在實際開設課程的過程中,部分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仍存在不正確的認知[4]。部分學生在知識學習和實踐方面有待提升,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講解語文、數(shù)學等科目的知識,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流于形式,在實際開展時容易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未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在評價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會按照其他科目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考核,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如果教師讓學生在校外獨立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任務,那么學生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這會給學生帶來不利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開展如關于保護水資源的活動任務時,應保障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此外,部分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難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也難以達到新課改要求的培養(yǎng)目標。
針對上述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問題,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積極同其他教師討論,從而制訂出科學的活動方案,促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四、生活智慧培養(yǎng)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育理念,科學設計活動課程
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注重教育理念的轉變,結合生活智慧培養(yǎng)要求,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進行有效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生活經(jīng)驗,實現(xiàn)能力的綜合提升[5]。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相應的活動任務,讓他們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開展,并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引導。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遷移。
比如,當端午節(jié)來臨時,教師可以“端午節(jié)”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明確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將端午節(jié)的文化習俗等作為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切入點,向學生介紹相關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完成各項活動任務。教師可讓學生明確活動流程,要求學生課后對端午節(jié)的資料進行收集,如采用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書籍或者詢問家人的方式,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的歷史故事,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之后,教師可為學生準備制作粽子的材料,如粽葉、糯米、蜜棗、紅豆等,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在此期間,教師也可舉辦有關粽子的知識競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搶答,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講解中引導學生認識端午節(jié)文化習俗,掌握包粽子的一般步驟,參加知識競賽,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學會研究和分析相關內容,從而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6]。
另外,教師還可結合不同的季節(jié)為學生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如在以“春天”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一次郊游,讓學生在自然中感受環(huán)境的變化及萬物復蘇的美,并以繪畫的方式記錄在這次郊游中觀察到的花草樹木。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給學生帶來直觀的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課程趣味化設計
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期間,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實踐能力,借助生活中的事物開展活動,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發(fā)現(xiàn)校內課堂與校外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構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讓學生感知某些哲學道理在生活中的運用,并且獲得關于生活的不一樣的感受,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達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7]。這就需要教師對課程進行趣味化設計,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時,結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涵,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趣味性。
此外,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之前,可以對學生近期的生活狀況展開調查,了解學生思想上的變化。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整理出學生當前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零花錢使用不當?shù)默F(xiàn)象,教師可以了解學生近期的消費情況,對學生使用零花錢的范圍進行分析,這有利于為之后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提供較多的信息。教師可以結合通過調查得到的信息,為學生設計有關零花錢使用的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活動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科學地對學生分組,然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對正確使用零花錢的方法進行總結,反饋給教師。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觀念,又可以全面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質量。
(三)聯(lián)系生活熱點,拓展活動范圍
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和講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時,應該注重加強生活與教育的聯(lián)系,拓展活動范圍,多將活動地點設置在室外。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社會實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幫助學生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高學生的活動質量,這樣能夠給學生留下關于實踐的深刻印象。
比如,在有關公共交通安全問題這一社會熱點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相關的事件,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事件發(fā)生時的視頻,讓學生在學校周邊積極尋找可能存在的公共交通安全隱患,以照片的形式進行記錄并描述。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指定區(qū)域進行采訪,這樣既有利于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又有利于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質量,取得較好的活動效果[8]。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調查的方式,在學習中對相關內容進行展示,如對于一些公共設施的安全隱患,指導學生結合自己在調查中了解的情況,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并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
(四)優(yōu)化活動評價,給予學生準確反饋
評價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優(yōu)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體系,解決評價方式單一化、評價有效性不足的問題。教師一方面要使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要對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從合作意識、創(chuàng)造性、計劃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如在組織學生參加種植活動時,應評價學生在種植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的評價有主觀因素,因此教師要使評價主體多元化,如以教師的評價為主,同時結合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其他教師巡課評價等內容,讓評價更加公正。并且教師要將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進而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
結語
綜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注重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轉變教育理念,依據(jù)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他們設計不同的活動方案,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感性與理性認識,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教師還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中,整合社會教育資源,讓學生不斷反省自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張錚,張小慧.綜合實踐活動視角下農村小學勞動教育的校本實踐[J].天津教育,2022(30):123-125.
[2]楊霞.關于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2(28):23-24.
[3]程玲慧.真實情境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內生型”課堂構建[J].試題與研究,2022(30):120-122.
[4]孫燕妮.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主題建構模式探索:以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耦合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09):10-13.
[5]黃愛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觀察方法指導路徑探思[J].學苑教育,2022(27):39-41.
[6]唐勇.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活動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C]//廊坊市應用經(jīng)濟學會.對接京津:擴展思維 基礎教育論文集.[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22:1301-1303.
[7]劉靜.線上教學方式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2(25):84-86.
[8]林迎迎.基于服務性勞動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體系建構:以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zhèn)毓英中心小學為例[J].考試周刊,2022(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