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秋水》義理探微

2023-04-05 02:35:01北京孫明君
名作欣賞 2023年7期
關(guān)鍵詞:貴賤河伯惠子

北京 孫明君

《莊子·秋水》在義理和藝術(shù)兩個方面并臻絕美之境。劉鳳苞用“體大思精,文情恣肆”八個字給予總評。①林云銘曰:“是篇大意自《內(nèi)篇·齊物論》脫化出來。立解創(chuàng)辟,既踞絕頂山巔;運詞變幻,復(fù)擅天然神斧。此千古有數(shù)文字,開后人無數(shù)法門。”②鐘泰說:“此篇河伯、海若問答一章,實撮內(nèi)七篇之精蘊而熔煉以出之,且有發(fā)七篇所未發(fā)者,自是莊子經(jīng)意之作?!雹蹚牧x理的角度看,《秋水》的作者在思想上繼承和發(fā)展了《莊子》內(nèi)篇思想,文章以道論為中心,在理論上達到了“絕頂山巔”的高度,同時也對儒家思想進行了一定的抨擊。以下對《秋水》中所涉及的主要義理進行解析,以就教于方家。

曲士不可語于道

《秋水》以“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開篇,極寫秋日黃河之壯美。河伯帶著欣然自喜的心情來到了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面對北海若發(fā)出“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的感慨。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以語大理矣?!彼嬖V河伯說:“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秋水》)宣穎曰:“自此以下七段,俱借北海若登壇說法也。‘語大’二字,是此一段主意。學(xué)者一念滿足,此外再無入處矣。故必先與撤去,使胸中一片空洞,乃進道之機也。要折河伯,并自己捺倒,正是現(xiàn)身說法。”④人們通常被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閱歷所局限,容易故步自封,無法理解未知的知識和世界。對事物要形成正確的認知,首先要走出狹小的生活空間,打破慣性思維,突破那個自以為是的小我。同時,世間所謂的大小,都是相對的,事物并沒有絕對的大小。視小而以為大,視少而以為多者,只是眼界狹小的曲士,而曲士則無法理解真正的大道。

大天地而小毫末

第二番問答中,河伯提出:“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回答說:“否。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于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秋水》)成玄英疏曰:“夫物之稟分,各自不同,大小雖殊,而咸得稱適。若以小企大則迷亂失性,各安其分則逍遙一也,故毫末雖小,性足可以稱大;二儀雖大,無余可以稱小。由此視之,至小之倪,何必定在于毫末?至大之域,豈獨理窮于天地?”⑤陳深曰:“前言海之極大,此言天地間無小無大。量無窮謂享受有多寡,時無止謂食報有久近,分無常謂遭遇有得失,終始無故謂死生如循環(huán)日新也。天所分予受享有多寡,知量之不可概也?!雹奘挛锏拇笮∈窍鄬Φ?,天地并非至大,毫末也并非至小。作者討論天地間無小無大的問題,著眼點還是在于人。由于事物的數(shù)量是無窮的,時間是不會停止的,個人遭遇難以預(yù)測,死死生生循環(huán)不息,因此作為個體的人,不能以小企大,妄圖扭轉(zhuǎn)客觀規(guī)律,人只能安于本分,順應(yīng)自然。

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

第三番問答,河伯提出關(guān)于“至精無形”的問題。北海若回答說:“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異便。此勢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無形者,數(shù)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shù)之所不能窮也??梢匝哉撜?,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聞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s分之至也?!保ā肚锼罚┕蟆肚f子注》:“唯無而已,何精粗之有哉!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無也。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無言無意之域而后至焉?!雹哧愔伟苍唬骸按硕窝哉撐镎撸瑯O大小之致,猶不足以盡大小,而唯大人通神達化,則是非大小俱泯于無?!雹嗑质菍τ行沃锏拿枋?,當我們面對無形之物時則無法用精粗去衡量它。無跡可尋的道難以用精粗去描述,至德并不以德的面目呈現(xiàn)在外,以德的面目示人的“德”并不是真正的德?!按笕藷o己”一句是《逍遙游》中“至人無己”的再現(xiàn)。無己的境界也就是“約分之至”。劉鳳苞評“約分之至”曰:“約分之至,見性命之真,非言思擬議所至。約之則合漠通微,游于無有,而何小大之瑣瑣焉為之窮究哉?”⑨“約分之至”者能夠逍遙游于道的境界,此與《逍遙游》之義理并無二致。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第四番問答,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nèi),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小大?”北海若回答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豪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shù)睹矣。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睹矣?!保ā肚锼罚╆愔伟苍唬骸按硕窝再F賤大小,道之所無,而俗之所有。時俗趣向,初無一定,故貴賤大小,亦無一定,但當冥心于道,不容紛競于世俗之中,以爭其所貴,而規(guī)其為大?!雹庠趦r值判斷時,人們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作者把判斷的角度依次分為“以道觀之”“以物觀之”“以俗觀之”“以差觀之”“以功觀之”和“以趣觀之”六個方面。《齊物論》中尚沒有做這樣多角度的劃分。如此多角度的觀察,給我們提供了多種透視方法。當然在道家士人心目中,相對于其他五種角度,他們強調(diào)的仍然是“以道觀之”。從道的角度去觀察,結(jié)論則是“物無貴賤”,所有的貴賤之說都不符合大道的原理。

固將自化

第五番問答,河伯在無可奈何之際發(fā)出了“我何為乎?何不為乎”的疑問。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無拘而志,與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謂謝施;無一而行,與道參差。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兼懷萬物,其孰承翼?是謂無方。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年不可舉,時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秋水》)成玄英疏曰:“萬物紛亂,同稟天然,安而任之,必自變化,何勞措意為與不為!”?陳治安曰:“此段言貴賤大小,既無可分,則人之自為趨向安在?道無不在,正不欲人之自為趨向,隨造化為循環(huán),是人之真趨向也。”?作者再次強調(diào)了道家的基本思想:摒棄人為,破除滯見,安而任之,隨造化為循環(huán),無方之方乃是大方。

達理明權(quán)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于理,達于理者必明于權(quán),明于權(quán)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內(nèi),人在外,德在乎天?!烊酥校竞跆?,位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語極?!保ā肚锼罚┬f曰:“知道,則達理明權(quán),超然自全于物表。純是天機妙用,何言道不足貴邪?此正明上所云無方自化之妙,惟知道者能之。落到天字上,是絕頂議論?!?相比于《莊子》內(nèi)篇,這一段當中包含著莊子后學(xué)的創(chuàng)見?!斑_于理者必明于權(quán)”,強調(diào)了權(quán)變的重要性,在堅持理的前提下,允許使用權(quán)宜之計。面臨安危與禍福之時,應(yīng)當“謹于去就”,不能貿(mào)然前往而傷害生命。面對熊熊大火,不能像飛蛾一樣撲火;面對滔天巨浪,不能舍身投入其中;明知山中有虎,不能偏向山中行。作者的這種說法,一方面否定了內(nèi)篇中神人、圣人、真人們不怕水火猛獸的敘述,一方面提出面對危難之時,可以明智地選擇去就,防止讓自己陷入危險境地。此說突破了《荀子·解蔽》對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批評,充分考慮到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于“至德者”的描寫也更加理性、務(wù)實。

反其真

河伯問:“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答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保ā肚锼罚┏尚⑹柙唬骸胺蛴拗秦矇郏F通榮辱,稟之自然,各有其分。唯當謹固守持,不逐于物,得于分內(nèi)而不喪于道者,謂反本還源,復(fù)于真性者也。此一句總結(jié)前玄妙之理也?!?林云銘曰:“此段言入道之法,不可安排造作,以人勝天也?!?宣穎曰:“命即天理,得即天德,故即是人心,名即是人事。特遞遞之致戒耳?!?這一段是對北海若與河伯問答的總結(jié),也是作者對《秋水》主題的總結(jié)。天和人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一對重要的概念,更是莊子學(xué)派哲學(xué)思想的核心概念。“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三句并列,以“無以人滅天”為主,人應(yīng)當順應(yīng)萬物之理、天道自然。只有謹守無為,才能反其真。

天機之所動

“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fēng),風(fēng)憐目,目憐心?!保ā肚锼罚┕蟆肚f子注》:“至人知天機之不可易也,故捐聰明,棄知慮,魄然忘其所為而任其自動,故萬物無動而不逍遙也?!?成玄英疏曰:“天然機關(guān),有此動用,遲速有無,不可改易。無心任運,何用足哉!”?林云銘曰:“此段言天機所動,各有自然,彼之所難,此之所易,則難易不在于多少有無之間也?!?本段重申“無以人滅天”?!皠游崽鞕C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句概括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對于物而言,天機不可變易;對于人而言,放棄聰明知慮,做到無心任運,則可以逍遙自在。

命有所制

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數(shù)匝,孔子弦歌不輟。他告訴子路曰:“吾命有所制矣!”(《秋水》)郭象《莊子注》曰:“命非己制,故無所用其心也。夫安于命者,無往而非逍遙矣。故雖匡陳羑里,無異于紫極間堂也。”?林云銘曰:“此段言圣人能以小不勝為大勝也,承上面‘物不能害’來?!?故事中的孔子知窮通之命,臨大難而不懼,不生求救之心,完全是道家高士的形象。此節(jié)重申“無以故滅命”的道理。

埳井之蛙

公子牟把公孫龍比喻為埳井之蛙,埳井之蛙在聽到東海之鱉的高論之后,“適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秋水》)。成玄英疏曰:“蛙擅埳井之美,自言天下無過,忽聞海鱉之談,茫然喪其所謂,是以適適規(guī)規(guī),驚而自失也。而公孫龍學(xué)先王之道,篤仁義之行,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忽聞莊子之言,亦猶井蛙之逢海鱉也。”?林云銘曰:“此段言小勝者不能為大勝也,無甚深旨,莊叟亦無貶人自譽至此,恐為后人贗筆。”?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的寓言,與前文“井蛙不可以語于海”的文意相接,可以看作對河伯和北海若對話的回應(yīng)。公孫龍如同埳井之蛙,只是一介曲士,難以真正理解莊子的思想。這當是莊子后學(xué)對師長學(xué)識的炫耀之詞。

曳尾涂中

兩位楚大夫奉命邀請莊子前往楚國擔任宰相。莊子持竿不顧,表示自己愿意像龜一樣曳尾于涂中。郭象《莊子注》“寧生而曳尾涂中”曰:“性各有所安也?!?成玄英疏曰:“莊子保高尚之遐志,貴山海之逸心,類澤雉之養(yǎng)性,同泥龜之曳尾,是以令使命之速往,庶全我之無為也。”?林云銘曰:“此段言知道者安于賤而不知有貴,然即于賤而自得其貴也?!?自古以來,知識分子面臨著兩條道路的選擇,一條是踏入仕途,當官為宦,享受富貴榮華,但同時會失去個人自由;另外一條是隱居不仕,可以享受生命的自由,卻可能生活清貧,衣食不濟。在兩者之間,莊子堅定地選擇了后者,遂成為千古隱士階層的代表人物。

鴟得腐鼠

惠子相梁之時,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雍芸只牛教幩巡榍f子。三天之后,莊子突然出現(xiàn)在惠子面前,對他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秋水》)林云銘曰:“此段言貴者有貴之賤,而賤者有賤之貴,趣操不同,愿各有極也?!?故事中的莊子視功名富貴如腐鼠,他心中自有高潔的追求;而惠子卻貪戀權(quán)位、小肚雞腸,害怕莊子搶走了自己的相位。這個故事重申了“無以得殉名”的思想。

魚游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時,莊子看見儵魚出游從容,于是斷定此為魚之樂,惠子則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提出回應(yīng)。兩人就人是否可以知魚之樂展開了爭論。林云銘曰:“此段言人情物理,自可相推,魚遂其樂,亦自得其天者,故魚相忘江湖,人忘道術(shù),其致一也?!?在莊子的心目中,人情與物理之間可以相通互感。站在今天讀者的立場上看,惠子說得有理有據(jù),而莊子似乎在偷換概念,胡攪蠻纏。其實惠子的“知”接近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xué)和理性;莊子的“知”接近于審美移情之“知”,各有其學(xué)術(shù)價值。

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

在展開道家義理的同時,作者也對儒家思想進行了諷刺抨擊?!肚锼份d河伯之語曰:“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边@里只是提及仲尼之聞,并沒有展開論說。在后文中又借北海若之口曰:“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故曰,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保ā肚锼罚┏尚⑹柙唬骸安淖屛宓纫猿擅?,仲尼論六經(jīng)以為博,用斯輕物,持此自多,亦何異乎向之河伯自多于水!此通合前喻,并覆釋前事‘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也。”?宣穎曰:“更將古今帝王圣賢,同付之一笑。學(xué)者須具如此眼光?!?在作者眼里,那些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歷史人物,包括儒家的圣人伯夷和孔子在內(nèi),未明天地之理和萬物之情。常常自以為是的孔子,與未睹大海之前的河伯沒有什么兩樣。

《秋水》探討玄妙之理,涉及空間的相對性、時間的相對性、事物性質(zhì)規(guī)定性的相對性、認識的無窮的相對性等一系列哲學(xué)問題。程以寧曰:“此篇以形有大小喻道無大小,以物有精粗貴賤喻道無精粗貴賤,以物有短長終始喻道無短長終始,必達理明權(quán)者方為知道之人。又曰無以人滅天,以小不勝為大勝,化窮通,一四方,出死生,齊物我,不惟識見大,而學(xué)問亦精微,可謂玄之又玄,而大道為我有矣。”?作者之所以長篇大論,意在于彰顯道家的無為自然學(xué)說。在《莊子》外雜篇中,《秋水》達到了理論之巔,其哲學(xué)深度足以媲美內(nèi)篇中的《齊物論》。同時,它又發(fā)展了《莊子》內(nèi)篇中的思想,明確提出了達理明權(quán)的思想觀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先秦哲理散文。

①⑨ 劉鳳苞撰:《南華雪心編》(上),中華書局2013 年版,第360 頁,第370 頁。

②??????? 林云銘撰:《莊子因》,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 年版,第183 頁,第177—178 頁,第178—179 頁,第179 頁,第181 頁,第181 頁,第182頁,第182 頁。

③ 鐘泰:《莊子發(fā)微》(上),《鐘泰著作集》(2),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287 頁。

④??? 宣穎撰:《南華經(jīng)解》,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117 頁,第120 頁,第120 頁,第117 頁。

⑤⑦????????? 郭象注,成玄英疏:《南華真經(jīng)注疏》(下),中華書局1998 年版,第333 頁,第333—334 頁,第340—341 頁,第343 頁,第344 頁,第344 頁,第345 頁,第347 頁,第349 頁,第349 頁,第331 頁。

⑥ 陳深:《莊子品節(jié)》,轉(zhuǎn)引自方勇:《莊子纂要》(肆),學(xué)苑出版社2018 年版,第708 頁。

⑧⑩? 陳治安:《南華真經(jīng)本義》,轉(zhuǎn)引自方勇:《莊子纂要》(肆),學(xué)苑出版社2018 年版,第718 頁,第729—730 頁,第739 頁。

? 王先謙撰:《荀子集解》,中華書局2012 年版,第380 頁。

? 程以寧:《南華真經(jīng)注疏》,轉(zhuǎn)引自方勇:《莊子纂要》(肆),學(xué)苑出版社2018 年版,第684 頁。

猜你喜歡
貴賤河伯惠子
傳道·授徒
姜笨笨
《紅與白》等兩篇
象棋與圍棋
當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1:58:26
美食無國界品味有共鳴
時尚北京(2022年12期)2022-12-28 08:05:18
詠犬
“物”與“貴賤”之間
——論莊子之“物無貴賤”
鄭合惠子:率真Lady
Pour une puissance culturelle chinoise
樵夫和河伯
幼兒園(2015年19期)2015-12-01 04:30:59
金沙县| 建阳市| 醴陵市| 康平县| 调兵山市| 固阳县| 文昌市| 库伦旗| 诸城市| 来宾市| 会同县| 彭山县| 基隆市| 牡丹江市| 兴安县| 邛崃市| 峨眉山市| 雷山县| 绵竹市| 年辖:市辖区| 金乡县| 浦县| 东山县| 恭城| 延津县| 金溪县| 漠河县| 麻江县| 左权县| 苍梧县| 屏边| 汶上县| 同德县| 淅川县| 当雄县| 林口县| 东方市| 夹江县| 贵阳市| 安陆市|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