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英才中學 蘇 彬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教育目標不再是單純的強身健體,更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養(yǎng)成,這使得德育教育滲透體育課堂迫在眉睫。當前體育課堂對德育教育的滲透遠遠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體育課堂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局限于枯燥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教授,對德育教育價值認知不清晰,教學過程不重視德育滲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育人效果。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積極探索德育教育的真諦。
體育課是以技能傳授、身體練習為主。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技能傳授和身體練習中德育知識融入的重要性。教師在深刻認識到技能傳授、身體練習是課堂教學“主心骨”的前提下,在技能知識學習和身體練習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把握好技能講授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輸出德育教育知識。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緊密聯(lián)系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展示德育教育知識,鞏固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實現(xiàn)健康成長。當前,在深化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高度重視于技能傳授、身體練習中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培養(yǎng)學生德育素養(yǎng)。教師在實際教育中要精準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意志品質教育、愛護公物觀念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讓學生德育素養(yǎng)在課堂活動中得以強化。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學中,由于項目的枯燥、疲累,學生往往會表現(xiàn)出消極害怕的心理,甚至對耐久跑的學習產(chǎn)生恐懼和厭煩情緒。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在耐久跑教學中應以鼓勵為主,為學生耐心講解耐久跑的技術要點、呼吸特點,如何克服“極點”形成“二次呼吸”等。教師在知識點教授中要有針對性地融入德育教育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耐久跑屬于有氧運動,是在人體氧氣供應充足情況下長時間跑步的能力,有利于加強心臟收縮力和心臟供血能力,促進心臟、肺、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展,提高有氧代謝能力,對身體十分有益。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行小組捆綁,團結協(xié)作,相互競爭與促進。當學生真正認識到耐久跑對身體的幫助以后,將在無形中改善他們的不良心理,樹立運動自信心,不斷挑戰(zhàn)同伴,超越自我。此過程中將德育教育融入耐久跑知識教學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
身體機能訓練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身體機能訓練進行德育教育,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實際訓練中,教師不能將全部精力放在學生體力訓練上,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堅持力、勇氣、毅力、耐心等素質發(fā)展,要重視以鼓勵為主,以溝通為核心,積極互動,讓學生樹立明確的訓練目標,在目標驅動下堅持不懈參與訓練。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因體育運動靈活多樣,要根據(jù)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以促進德育教育的全面滲透。實際訓練中,教師可以充分考慮中長跑運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良好品格,發(fā)揮集體性運動項目的優(yōu)勢,針對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合作意識進行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同時,整個訓練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安排難度適中的機能訓練內容,助力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跑操”,首先要告知學生目標是在跑動的過程中做到班級整齊劃一。那么在跑操教學中,教師就要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口號練習、擺臂練習、步伐練習等基礎訓練,訓練中先為學生示范正確的擺臂和步伐動作要求,再組織學生進行自由練習。自由練習中,引導學生以小組團隊學習的方式進行探討、練習,再對學生進行巡回指導,提示學生要將動作做準確,做到前不露肘,后不露手,讓學生有一個相對清晰的運動目標,有目的性地堅持不懈參與訓練。在步伐專項訓練中,因學生的身體素質條件具有差異性,會出現(xiàn)跑操步頻不整齊、步幅不統(tǒng)一的情況。針對這個情況,教師要耐心地指導學生,引導學生保持放松的心態(tài),并為他們打節(jié)拍,提示全員都專注音樂節(jié)拍,邊跑邊注意對齊,沒有對齊找出原因并及時糾正,教導學生只有自己做出改變,適應彼此,才能最終實現(xiàn)目標,保證班級跑整齊。訓練中,學生能夠認識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不以自我為中心,以集體利益為先,養(yǎng)成熱愛集體的精神,完成德育滲透。
游戲教學中,面對趣味游戲,學生會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課堂訓練,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也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內容。因此,體育游戲的德育價值的突出特點是讓學生適應規(guī)則的有效途徑,對學生規(guī)則意識發(fā)展十分有益。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教材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適合的游戲活動,助力德育教育。游戲進行期間,不僅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自主體驗游戲,于游戲中磨煉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還要在游戲中評選優(yōu)秀學生,以喚醒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與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具體教學中,為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可以先用相對簡單的體育游戲啟發(fā)學生了解規(guī)則,讓學生深刻認識了解規(guī)則的重要性,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不遵守規(guī)則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同時,請學生自由討論,不斷嘗試完善規(guī)則,以“小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素養(yǎng)。例如,在籃球運球技術教學中,當學生掌握了原地高運球和低運球節(jié)奏變化運球以后,可以先請2—3位動作規(guī)范的學生示范正確的運球方法,表揚肯定示范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示范完成以后,組織“青蛙王子”的小游戲,游戲進行中組織學生分散站在籃球場內,然后說明游戲規(guī)則是聽音樂開始運球,音樂停止時抱球站好,一旦未做好規(guī)定動作,要變成青蛙王子原地跳三下。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游戲規(guī)則,聽命令迅速停球。進行完“青蛙王子”小游戲以后,結合“原地高運球”知識點的學習,設計“看誰反應快”的游戲,要求學生聽哨聲迅速拿球做原地高運球,游戲中明確要有節(jié)奏的運球,并在運球過程中看教師手上展示的數(shù)字卡片,用洪亮的聲音念出具體數(shù)字。整個游戲進行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自我保護,不能因為撿球撞到同學等。通過游戲,充分挖掘不同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助力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在趣味十足的教育方式下啟發(fā)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養(yǎng),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學生在游戲期間不僅掌握了技能,鍛煉了身體,還在游戲參與過程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奮勇拼搏意志,形成了優(yōu)秀的品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在德育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0世紀60年代,雷鋒成為光輝典范,他忠于革命、艱苦樸素、樂于助人、克己奉公的良好品質激發(fā)了一代人的效仿欲望,影響了一代人行為品質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取得較好的德育滲透效果,需要發(fā)揮好榜樣作用,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體育運動形象,驅動他們向榜樣看齊,努力奮進,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精神。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以鼓勵和贊揚的方式表示對優(yōu)秀學生的肯定,逐步把他們樹立成為榜樣,促使其他學生主動學習,反思自己的德育品質,主動改正不良行為。學校如同“兒童社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言行舉止思索、模仿、塑造的環(huán)境,好的學生形象能指引學生自覺進行自我約束,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另外,教師作為學生爭相模仿的對象,要發(fā)揮好自身的榜樣作用,用個人威信滲透德育教育。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關懷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并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提高自身德育素養(yǎng),規(guī)范自身言行舉止等,重視文明禮貌用語,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比賽以展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榜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素養(yǎng)。同時,教師要用心篩選體育名人刻苦訓練的案例,用典型案例激勵學生、熏陶學生,使其堅持刻苦訓練,努力提升自己的運動水平,養(yǎng)成堅定毅力等優(yōu)秀品格。
例如,排球項目教學中,為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磨煉他們心智,讓他們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可以榜樣激勵方式滲透德育教育。課堂上,先為學生講述奧運冠軍惠若琪的故事:1999年惠若琪因父親工作原因搬到南京,在南京這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下她愛上了排球運動,8歲時便堅持學習排球,在底子薄、學習時間少的情況下奮起直追同校隊友。中學時,為兼顧好排球比賽和文化知識學習,她利用排球訓練之外的時間自主學習文化知識,成績始終保持班級第一名。2007年,因出色表現(xiàn),她進入中國女排集訓名單。2010—2011年,因身體疲勞過度,受傷病影響而陷入低谷期。但她并未放棄,積極配合治療,努力恢復訓練,最終涅槃重生,以隊長的身份帶領中國女排獲得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子排球冠軍,站在世界之巔。學生聽完惠若琪的故事以后,被她的體育精神所感染,能夠刻苦練習排球技戰(zhàn)術,從而有效發(fā)展他們的靈敏能力、協(xié)調能力、快速移動能力等。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榜樣作用取得了較好的德育滲透效果,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下形成了良好的體育精神,形成了不懼困難的優(yōu)秀品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國家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比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分組比賽有利于德育滲透,能助力學生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形成,讓他們個性變得更為完善。在良好的比賽氛圍下,學生將有意識地關心集體,關心其他同學,主動為集體服務,為其他同學提供幫助。德育教育中為提高教學實效,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精心組織團隊合作比賽,分組比賽中突出集體化特點?;谶@樣的氛圍,學生將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學會相互協(xié)作,并主動與他人溝通,同時在校運會、籃球賽、排球賽等賽事中,為贏得集體榮譽。學生將漸漸形成競爭意識,努力進取,以良好的心態(tài)贏得比賽的勝利,獲得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賽前教育時機,向學生闡明具體的比賽規(guī)則,請學生自覺遵守規(guī)則參加比賽,并聽從指揮,服從裁決。在相對嚴格的比賽環(huán)境下,學生將自覺樹立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不做違法違規(guī)的事情,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例如,在“快速跑”項目教學中,為達成德育滲透目標,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掌握快速跑技術特點及接棒手法的前提下,組織25米快速跑迎面接力團體比賽。分組比賽前,教師宣布基本比賽規(guī)則:(1)采取站立式起跑,搶跑犯規(guī),犯規(guī)2次以上取消比賽資格;(2)比賽中,不可以跑出自己的賽道,不可以搶占別人的跑道;(3)在接力區(qū)內完成接棒。分組比賽,將班級學生分為實力相當?shù)乃慕M,要求他們進行25米快速跑迎面接力比賽,用時最少的組獲勝并設立獎項,如輸?shù)年犖橘惡笠獮橼A的隊伍“按摩放松”等。比賽期間,要求各個小組要做到跑動迅速、交接順暢,并且遵守規(guī)則,做到不搶跑,不影響其他同學正常跑步。比賽進行過程,學生相互鼓勵加油,做到“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養(yǎng)成良性競爭精神,樹立起良好的團體榮譽感,做到努力超越自我,完成德育滲透。
當前,教育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重才智、輕德育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將影響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降低學生整體素質。課堂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滲透德育教育,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體育課中的德育滲透要緊密聯(lián)系學科特點,將德育教育融入體育知識技能教學中,并利用身體機能訓練,合適的游戲、競賽、榜樣激勵等方法,于無形中增強學生對德育品質的感受,促進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