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第一幼兒園 徐梅艷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健康角度來看,當代幼兒擁有相對于過去更好的外部條件。但是,教師還需要從這些外部條件中挑選出最適合幼兒健康成長的部分,進行靈活有效的應用,才能起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為此,教師必須對幼兒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有透徹的了解,要看到幼兒此時的成長對他們未來人生的深遠影響,真正負起責任。一切能夠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因素都應該被教師利用起來,形成健康教育上的合力。
不同的時代對于健康的認識存在一定差異。過去,人們談到健康時大多指的是身體健康,后來才包括了心理健康。但目前來看,學界對幼兒的健康教育仍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一般認為,在內(nèi)容上除了要提升幼兒的身心健康水平外,至少還要改善幼兒對健康及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行為習慣,讓幼兒能夠通過各種健康教育活動來獲得健康知識,最終形成幼兒自主提升身心健康水平的良好形勢。這對于幼兒教師來說顯然是有一定難度的,意味著幼兒教師肩負著非常重要的職責。
首先,幼兒的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到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也是他們是否能夠擁有快樂童年的關鍵所在。試想幼兒的身體健康存在問題,經(jīng)常生病,一定會給他們帶來非常不好的生活體驗,還會影響他們正常參與幼兒教學以及在幼兒園與小朋友的交往。這樣又會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其適應社會的能力下降,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經(jīng)常產(chǎn)生負面情緒。反之,身心健康是幼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的主要動力,對于幼兒家庭的和諧寧靜也能夠產(chǎn)生積極作用,是幼兒長期穩(wěn)步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幼兒健康教育如此重要,因此受到了幼兒教師的普遍關注,近些年來相關教學研究與實踐成果不斷涌現(xiàn),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首先,部分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對幼兒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夠全面。很多幼兒教師側(cè)重于通過戶外活動或游戲?qū)τ變哼M行健康教育,認為集體活動也能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問題在于幼兒的社交能力還比較弱,集體活動中發(fā)生沖突的情況并不少見。如果完全交給幼兒去順其自然地發(fā)展,最后可能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其次,正是在上述錯誤理念的影響下,部分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將所有的幼兒健康教育工作都集中到了日常的幼兒教學活動中。而從幼兒的特點來看,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日常教學活動遠遠不能涵蓋所有可能影響幼兒的要素。比如,家庭教育同樣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如果不能形成家園合力,乃至在幼兒教學和家庭教育方面發(fā)生沖突,還會造成幼兒的認知混亂。所以,幼兒健康教育必須把家庭的因素也考慮在內(nèi),要實現(xiàn)家園雙方的相互配合,這是一些幼兒教師尚未做到的。
為了做好幼兒健康教育,使得各項教育措施能夠切實發(fā)揮作用,教師首先需要在各方面具備較好的素質(zhì)。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因為幼兒的健康教育需要長期耐心地付出。很多時候,幼兒并不會非常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他們貪玩好動,有自己的想法,還不太理解衛(wèi)生健康的重要性。幼兒教師只有熱愛工作,有端正的工作態(tài)度、強烈的責任感,能夠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正確對待健康教育,不會太在意工作上暫時的挫折,保持對幼兒的積極態(tài)度并持續(xù)對幼兒造成良好的健康教育影響。
這種職業(yè)道德感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教師對幼兒的愛,以及從愛出發(fā)的各種具體的表現(xiàn)。比如細心觀察幼兒在園時的生活,注意提醒幼兒飯前便后必須洗手,無論幼兒的認識是否正確,都要表現(xiàn)出對幼兒的尊重,等等。特別是對于養(yǎng)成良好習慣相對較為困難的幼兒,要一視同仁,不能放任自流,要學會與幼兒展開平等的交流。在該領域,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接受幼兒園的各種培訓,平時注意與幼兒之間進行互動,建立起與幼兒的親密感情。另外還要注重日常工作反思,想一想自己是否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時改正。
優(yōu)秀的能力素質(zhì)是幼兒教師能夠做好健康教育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教師要有較強的觀察分析能力,要抓住幼兒情緒比較外露、內(nèi)心情緒和心理變化比較明顯的特點,注意幼兒在園時的各種表現(xiàn),抓住幼兒的性格特征。這樣在進行健康教育的時候才能夠因勢利導,與幼兒攜手成長,盡可能避免幼兒出現(xiàn)抵觸情緒等不良反應。教師還要有較好的班級管理能力,要在班級形成健康活潑、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這樣大家就能互相學習,彼此監(jiān)督和鼓勵,時刻提醒自己和其他小朋友要注意衛(wèi)生健康。衛(wèi)生健康成為大家共同的追求,健康教育不再只是依靠教師自己的力量。
另外,教師要有進行教學設計并加以有效落實的能力。換句話說,教師要將平時對幼兒的觀察、對班級的管理以及具體的健康教育活動結(jié)合起來,構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推動健康教育穩(wěn)步向前,避免教育工作碎片化。比如,教師應該基于對幼兒的了解制訂健康教育目標及合適的教育計劃,按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在每次達到新的目標時,還要對之前的目標完成情況展開回顧,進行客觀的教育效果評價。評價結(jié)果中存在問題的,應在此后的計劃中加以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必要的時候應勇于且善于調(diào)整計劃。
通過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健康教育絕大部分時候都不是通過專門的課程來實現(xiàn)的,而是要滲透到各種教學活動之中,比如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或體育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必要的專業(yè)知識,不僅能夠做好各領域的教育工作,還能將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發(fā)揮出潤物無聲的作用。此時,教師需要展現(xiàn)的就不再只是自己在音樂、舞蹈或繪畫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能,還有對幼兒身心成長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從這種規(guī)律出發(fā)去進行教育的安排與設計,保證健康教育不會過于突兀。
例如,在進行音樂、美術或舞蹈等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展現(xiàn)出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為幼兒做好示范,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適時通過語言引導,與健康教育結(jié)合起來,說明保持衛(wèi)生健康對于幼兒掌握這些技能有什么樣的幫助及必要性。而且,這種語言引導還必須講究溝通技巧,要自然產(chǎn)生特定的話題,再從這一話題展開,輻射到健康教育領域。有時,還要使用肢體動作來進行引導。比如在美術教學中,手上不小心沾到了顏料,這時要用夸張的動作讓幼兒明白教師處理的方法是錯誤的,不夠衛(wèi)生。然后再從這一點拓展開去,講解手上有臟東西時應該怎樣做。大家理解后,繼續(xù)美術教學活動。
幼兒健康教育是為維護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而專門設計的主題教育活動,活動形式多樣。但是,幼兒未必能夠?qū)Υ擞兴w會。以上文提到的戶外游戲等活動為例,從天性出發(fā),幼兒自然很愿意參與此類活動,但他們顯然不是因為了解這些活動的意義才參與進來,而是因為能夠從中獲得非??鞓返母惺堋H绻變翰簧瞄L某項活動,或者在開始階段體力消耗過大,他們就會馬上失去參與的興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用環(huán)境去影響幼兒、激勵幼兒,保證健康教育的順利完成。
例如,教師組織了一個投擲小球的游戲,幼兒分成兩隊,中間有攔網(wǎng),大家要把自己這邊的球盡量扔到另一邊。最后看看哪一方剩下的球少,哪一方就獲得了勝利。教師應該在游戲過程中不斷地鼓勵幼兒,喚起幼兒的好勝心,保證幼兒能夠堅持下來,不要半途而廢。游戲過程中發(fā)生問題的時候,比如小球不小心扔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身上,教師要及時介入,不要等到幼兒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再去處理。這項活動既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又能提升幼兒的團隊精神和良好的競爭意識,實現(xiàn)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教育。
所謂完整開展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要解決上文提到的只關注身體健康,不關注心理健康,以及健康教育涉及范圍過窄的問題,比如不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意識及自主成長習慣。當然,這里并不是說要專門開展理論性較強的心理教育,幼兒一般也無法理解和接受這種教育。不過,教師應該在各種教學活動中滲透健康教育,認識到這些教學活動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價值并將之發(fā)揮出來。比如游戲表演活動,能夠讓幼兒感覺到快樂,改善幼兒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他們的親社會行為,進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比如在幼兒表演游戲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意愿,引導幼兒自主地選擇游戲中想扮演的角色,引導幼兒展開交流討論,了解幼兒對于游戲表演活動的意向,然后選擇合適的資源去展開游戲表演。在表演之前,必然要有排練,教師需要帶領幼兒做好分工,然后在過程中做好對幼兒的引導,使得幼兒能夠體驗游戲的快樂,明白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合作,才能讓游戲進行得更順暢。游戲表演之后,教師要與幼兒共同進行回顧點評,對幼兒的表現(xiàn)表示充分鼓勵和肯定。在整個過程中,幼兒都能保持自由快樂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建立起參與類似活動的信心,受到積極的心理健康影響。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養(yǎng)成的,幼兒在身心健康方面會受到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日常生活。幼兒平時的很多生活活動,比如一日三餐、如廁、午睡等,都是在幼兒園完成的,所以不能單純地將生活看作幼兒的家庭生活。除了教學之外,這些活動也應該引起幼兒教師的注意,要抓住各種細節(jié)來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而且,幼兒教師一定要保持耐心,要在及時糾正幼兒錯誤的原則下,在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出足夠的寬容,不要讓幼兒對日常生活的健康教育產(chǎn)生抵觸情緒。
例如,飯前便后洗手是良好個人衛(wèi)生習慣的一部分,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很有益處。有的幼兒貪玩,在洗手的時候玩水;還有的幼兒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吃完午飯后想睡覺,不想洗手。在出現(xiàn)此類情況的時候,教師在做法上一定不能妥協(xié),不能視而不見,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手段,用幽默的話語引導幼兒認真洗手,同時向幼兒滲透洗手有益于健康的觀念。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每天早晨的播報活動,設置健康教育主題,讓幼兒自己去了解各種健康知識并分享給大家,進而影響所有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習慣。
家園配合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徑。上文提到有些幼兒沒有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與家庭教育在這方面的缺失就有很大關系。如果教師在幼兒園告訴幼兒要洗手,但是回家之后家長對此完全不在意,那么必然會造成幼兒的困惑,或者直接讓幼兒覺得飯前飯后洗手并沒有多么重要。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家庭方面的健康教育應該引起幼兒教師的充分重視,教師要主動與幼兒家長溝通交流,對家長進行指導,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與家長一起去制定家庭教育的原則和策略,實現(xiàn)雙方的相向而行。
例如,有些家長在幼兒犯下錯誤后會表現(xiàn)得缺少耐心,動輒對幼兒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會讓幼兒產(chǎn)生委屈和受挫等各種負面的感受,影響其心理健康。這種做法沒有考慮到幼兒還在能力發(fā)展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出現(xiàn)各種錯誤是非常正常的。教師要在平時的家園溝通中,提醒家長對此類問題引起重視,介紹自己在遇到這種問題時是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并采取教育措施的,鼓勵家長去進行嘗試,讓家長看到改變做法的效果,進而扭轉(zhuǎn)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
總而言之,幼兒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話題,包括健康意識的樹立、良好習慣的形成、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成長等。教師既要對此有足夠的重視,又要努力爭取家長方面的配合,不斷從多個角度去影響和塑造幼兒。相信只要教師能夠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具體的方法,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為幼兒的成長保駕護航,不辜負家長及社會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