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藏書實驗幼兒園 鄒 琴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大勢所趨,在課程構建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重要作用。游戲是幼兒快樂的源泉,教師主動參與到課程游戲化建設,需要從更多方面展開實踐探索。游戲材料準備、游戲角色設定、游戲活動組織、游戲評價升級,都需要教師的創(chuàng)意參與,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建立直感認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參與游戲課程構建時,還要做好對應調查,以提升游戲課程的適合性。
幼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教師要對游戲材料做整合處理,讓幼兒在現(xiàn)有條件下順利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在充分游戲體驗中成長學習認知。幼兒園有多種游戲材料,而且大多劃分了較為明確的游戲專區(qū),游戲材料也比較齊全,教師要對游戲內容、游戲材料、游戲操作等多種因素做出梳理,形成完善的游戲操作方案。特別是對游戲材料的匹配設計,這是確保游戲順利展開的基本保障。如果游戲材料不能滿足游戲需要,教師要做延伸收集和替代處理,借助生活材料展開幼兒游戲,確保游戲的順利展開。
教師參與游戲材料準備時,可以借助更多手段,如為讓幼兒認識生活,教師推出一個“說夏天”的游戲,要求幼兒說說夏天有什么樣的景色,也可以說說夏天人們的穿戴情況,甚至是食品的特點。幼兒開始思考和展示自己的見聞。教師此時打開多媒體,展示一些有關夏天的景色,有茂盛的草木、人們的穿戴、解暑的食品等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后,其說辭更豐富了。再如積木搭建游戲,幼兒園積木儲備不是很充分,教師將一些運動器材、學習用具、生活物品等都搬過來,讓幼兒借助更多生活材料做積木搭建操作。幼兒將積木與其他材料混合運用,搭建出更多不一樣的圖案,其思維得到了有效歷練。教師對幼兒搭建表現(xiàn)做評價,肯定幼兒的創(chuàng)意設計。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更為強烈,其游戲探索熱情更為高漲,在游戲操作中獲得的學習體驗自然更為豐富。
從幼兒表現(xiàn)能夠看出,教師游戲材料準備是比較成功的,給幼兒帶來更多創(chuàng)意設計的啟迪。幼兒面對搭建游戲時,其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因為有更多材料可以選擇,無疑對幼兒心理形成沖擊,其激發(fā)效果逐漸顯現(xiàn)出來。
幼兒一般都喜歡角色游戲,教師要對游戲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做具體分析,結合幼兒興趣展開設計,讓更多幼兒能夠在角色體驗中建立健康認識。設計角色游戲時,教師還要做出創(chuàng)新改進,賦予這些角色更多內容,幼兒有一些生活認知和體驗,教師需要做好對接處理,讓幼兒順利進入角色之中,在模擬操作實踐中建立思想認知。幼兒對角色最為喜歡,如果有需要,教師不妨以角色身份出現(xiàn),與幼兒展開游戲操作,在具體對話交流中傳遞更多正面教育,以提升游戲設計的適配性。角色游戲需要場地和材料的支持,教師還需要在這些方面做出探索。
教師組織幼兒參與角色游戲時,需要對游戲內容做篩選,還要對游戲形式做創(chuàng)新設計,讓幼兒順利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之中。如醫(yī)院看病游戲,幼兒對這個游戲內容比較熟悉,教師要求幼兒主動選擇游戲角色,并模仿角色做交流。幼兒行動起來,有當醫(yī)生的,有當護士的,有當院長的,就是沒有人愿意做患者,教師自告奮勇飾演患者。游戲正式展開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幼兒做對話交流,推動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幼兒對教師參與游戲有更強的認同感,自然有更高的互動熱情。再如超市角色游戲,教師將幼兒園諸多運動材料、游戲材料、生活材料都用上,布設了超市背景場地。讓幼兒選擇角色展開游戲活動,幼兒對這個游戲有更強烈的參與熱情,角色游戲順利推進,教師跟進指導,確保角色游戲自然展開。超市角色有售貨員、收銀員、顧客等,教師對角色做介紹,提出一些要求,幼兒進入角色之中,游戲打開更為自然。
教師推出角色游戲程序,給幼兒帶來更多心理觸動。因為幼兒對這些活動都比較熟悉,自然會快速進入情境之中。教師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角色,給幼兒帶來一定心理沖擊。教師參與到角色游戲之中,與幼兒一起互動,這是比較科學的設計。教師對游戲的把控,需要充分介入,與幼兒飾演不同角色,自然有了對話交流的機會,這樣可以確保游戲順利展開。
幼兒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后,教師需要跟進觀察指導,確保游戲順利展開。幼兒年齡較小,安全意識不足,在游戲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幼兒的游戲安全。幼兒自制力較差,在游戲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秩序問題,教師需要做出必要反應,及時做出游戲引導和組織,讓幼兒自覺展開游戲操作,在不斷接受新信息的過程中建立游戲認知。幼兒興趣持續(xù)性較差,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的認知,及時做出游戲調整,對幼兒多種感官帶來更多沖擊,這樣能夠帶來更多的游戲調度力,讓幼兒保持更高的參與熱情。
游戲由不同環(huán)節(jié)組成,教師在具體組織時,需要做好觀察和信息處理,確保幼兒建立有形感知體驗。如“傳話游戲”,教師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排成一行,從前向后傳遞一句話,聲音不能太大,只能兩個人聽見,看最后哪一個小組傳話最為準確。這個游戲并沒有太多新意,但能夠鍛煉幼兒表達能力。在游戲執(zhí)行過程中,幼兒需要認真聆聽,還要做準確表達,這對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對整個游戲過程做監(jiān)控,隨時做出干預,經過多輪次操作,幼兒從傳話過程中獲得不少心理體驗。再如“運輸”游戲,教師準備一些皮球、積木等材料,要求幼兒將這些東西搬運到另一個地方,在搬運過程中,可以使用身體多個部位,但不能用手,這無疑增加了運輸難度。教師先做示范操作,幼兒開始模仿操作,游戲正式展開,課堂運動氣氛逐漸火爆起來。
教師設計一些互動性游戲,幼兒多種能力得到鍛煉,體現(xiàn)教師設計意圖。幼兒參與游戲有主動性,教師在具體組織時,需要確保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正常運行。特別是運動性游戲,幼兒需要配合,自然會出現(xiàn)一些混亂現(xiàn)象,教師及時做出組織,能夠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幼兒對游戲有特殊嗜好,這是難得的教育契機,教師合理推出游戲內容,讓幼兒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能夠形成更多教育起點。
幼兒參與游戲時,教師不僅要做出組織管理,還要對幼兒表現(xiàn)做出對應評價,為游戲順利展開奠定基礎。幼兒對教師的認同評價最有感覺,教師要適時做出評價設計,借助評價機會展開教育,讓幼兒產生更多內化力量。幼兒喜歡教師的正面鼓勵,教師要對評價語言做創(chuàng)新設計,以提升評價的激發(fā)作用。教師評價包含諸多內容,在對游戲內容選擇、游戲形式設計、游戲組織過程、游戲助學效果等多種元素做評價時,需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為課程游戲化建設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幼兒進入游戲后,教師不僅要跟進指導,還要推出一些評價活動,對幼兒游戲表現(xiàn)做歸結,這樣可以讓幼兒產生行動責任感。如“籃球傳遞”游戲,教師將幼兒排成一排,讓幼兒傳遞籃球,看誰能夠準確完成傳遞操作,接住對方傳遞過來的籃球,還要準確送到下一個小朋友。因為有很多籃球需要傳遞,這個傳遞過程是連續(xù)發(fā)生的,中間如果出現(xiàn)失誤,很可能會破壞整個傳遞鏈條。在傳遞過程中,教師跟進觀察,對每一個幼兒的表現(xiàn)都做評價,幼兒都非常受用。教師在評價時運用了肢體和手勢語言,幼兒大多能夠看懂教師的動作,自然有更強的運動熱情。再如手工制作游戲,教師準備了粘貼畫的材料,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一些材料做粘貼操作,形成個性化圖案。因為材料來自幼兒生活,自然能夠引發(fā)幼兒的參與熱情。在成品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集中做點評,幼兒表現(xiàn)更為主動。
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展開評價活動,讓幼兒產生更多參與動力,這是游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大多對教師的評價有特殊感覺,教師針對幼兒游戲表現(xiàn)做出評價,不僅給幼兒帶來更多心理觸動,還能夠確保游戲程序順利展開。幼兒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后,希望獲得更多游戲體驗,教師評價帶有針對性,其激發(fā)效果更為突出。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符合幼教發(fā)展趨勢,教師在具體操作中發(fā)揮關鍵作用,積極準備游戲材料、設定游戲角色、優(yōu)化游戲組織、升級游戲評價,為幼兒創(chuàng)造適合的游戲環(huán)境,無疑能夠給幼兒帶來更多直觀感知體驗,滿足幼兒學習訴求。幼兒對游戲有不同追求,教師在參與課程游戲化建設時,要做好教育研究,推出更多游戲改進方案,對幼兒形成多點啟動,滿足不同群體幼兒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