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微信科普文章的標題特征研究

2022-07-18 05:16金心怡劉冉王國燕
科普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科學傳播關聯(lián)理論微信公眾號

金心怡 劉冉 王國燕

[摘? ?要] 微信公眾號平臺已經(jīng)成為科學普及的重要陣地。本文基于西瓜數(shù)據(jù)平臺的數(shù)據(jù),選取10個“粉絲”數(shù)量和活躍度較高的科普類微信公眾號,對其持續(xù)半年的數(shù)據(jù)展開研究。在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采用內容分析法和主題分析法,從科普文章的形式和內容兩個層面,對各微信公眾號中閱讀量前5%和后5%的文章標題進行對比分析,并總結科普“熱文”的標題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科普“冷文”,科普“熱文”的標題多位于頭條,且具有表現(xiàn)形式多樣、感情色彩濃烈的特點,其明示行為更能吸引受眾注意。同時,“熱文”標題的內容更關注熱點事件和新異事實,在地理、利益和心理方面具有較高的接近性。這些特征提高了標題的語境效果,降低了讀者的認知成本,成為提升閱讀量的重要助力。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 ?科普文章? ?標題特征? ?關聯(lián)理論? ?科學傳播

[中圖分類號] N4;G206.2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2.03.0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盵1]為貫徹這一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6月,國務院印發(fā)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對新發(fā)展階段的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做出深遠謀劃,其指出,要“提升優(yōu)質科普內容資源創(chuàng)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wǎng)絡”[2]。在數(shù)字技術引領的媒介生態(tài)變革下,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傳播渠道之一,其中微信公眾號平臺依托“國民應用”微信龐大的用戶數(shù)量,及其“一對多”“強連接”的傳播模式,成為各種組織機構和媒體進行信息發(fā)布、宣傳推廣的必爭之地,也是公眾進行移動閱讀的重要入口[3],為科學普及帶來了新機遇。近年來,各類科普公眾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如何使其成為促進知識傳遞、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新路徑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基于科學普及的內涵[4],本文將微信公眾號平臺上的科普文章定義為以公眾號圖文的形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推文。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不同科普文章的閱讀量存在較大差異,有閱讀量“10萬+”的刷屏熱文,也有無人問津的冷文,什么樣的科普文章更容易引起讀者的關注呢?為回答這一問題,本文擬展開比較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標題是信息組成要素中最突出的要素[5],兼有部分導讀和摘要的作用[6]。微信公眾號平臺上信息流的版面有限,只顯示推送列表的標題,因而標題是影響用戶信息選擇行為的關鍵因素。關聯(lián)理論也表明,標題可以通過明示刺激,調動讀者的認知語境,降低認知成本,最終促進閱讀[7]。因此本文主要從科普文章的標題入手,采用內容分析法和主題分析法,對比科普“熱文”與科普“冷文”的標題,并運用關聯(lián)理論分析標題特征與閱讀量之間的關系。此外,本文試圖總結高閱讀量科普文章標題的共性,為科普工作者創(chuàng)作優(yōu)質標題提供建議。

1理論視角與文獻綜述

1.1 關聯(lián)理論

1986年,丹·斯珀泊(Dan Sperber)和迪爾德麗·威爾遜(Deirdre Wilson)以認知理論為基礎,提出了關聯(lián)理論,用以探討話語交際的問題。話語的關聯(lián)性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認知/語境效果(cognitive / contextual effects);二是認知/處理努力(cognitive / processing effort)[8]270,三者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關聯(lián)性=認知效果/處理努力[9]。認知效果即新信息引起的接受者對世界舊有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和信念(brief)的變化。變化有三種情境:一是新信息加強了接受者的舊有認知;二是新信息與舊有認知相互矛盾,新認知否定舊認知;三是在新信息和舊認知的相互作用下產(chǎn)生新認知。信息帶來的認知變化越大,其關聯(lián)性就越高,處理信息所需的認知努力越大,其關聯(lián)性就越低,因此具有重大影響且易于處理的輸入將被視為高度相關[8]46-49。

斯珀泊和威爾遜后來又發(fā)展了基于關聯(lián)理論的理解程序(the relevance-based? comprehension procedure,RBCP)理論,將話語交際描述為一種指稱推理活動,提出了“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模式[10],認為交際過程是傳者提供關于其意圖的明示刺激,受者推理尋求最佳關聯(lián)的過程[11]。在此過程中,每一個明示刺激都向受眾傳達了其最佳關聯(lián)性的假設,受眾會選擇最省力的路徑,按照可訪問性的順序測試假設,并且在獲得最佳關聯(lián)時終止搜索[12]。

關聯(lián)理論最開始被應用于一系列以心理學為基礎、認知為導向的語用學研究中,試圖揭示大腦如何處理話語,或者說不同的語言元素(例如助詞、狀語、語調等)對理解的貢獻[13]。后來被逐漸應用于話語分析,成為幽默、反諷話語等研究中重要的理論資源。有學者認為,只要傳播方式屬于“明示-推理”模式,關聯(lián)模式就有被應用的潛力[14]。因此,關聯(lián)理論可以用于分析文章標題,標題的關聯(lián)性是引起讀者關注、促成閱讀的關鍵[7]。

基于關聯(lián)理論,現(xiàn)有研究主要以新聞標題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明示刺激的表現(xiàn)方式、解讀其修辭手法的運用。例如,陳慧玲指出騰訊社會新聞標題中的明示刺激通常表現(xiàn)為數(shù)字、設置懸念、借代等[7]。周瑩對今日頭條的研究表明,標題的明示行為可以通過語用預設、網(wǎng)絡用語、句類順應等手段來實現(xiàn)[15]。但是對于微信公眾號文章標題的明示行為研究較少,因此本文試圖在關聯(lián)理論的視角下,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來分析科普“熱文”和科普“冷文”標題明示刺激的差異。

1.2 微信公眾號文章標題的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微信公眾號的研究自2015 年后呈明顯的上升趨勢[16],僅2020年中國知網(wǎng)收錄的相關文獻就達3 950篇,但專門針對文章標題的研究并不多見,并且主要集中于對個案的質性分析,探討其標題句式、修辭等方面的創(chuàng)作技巧[17-18]。關于標題的量化研究散見于傳播效果的綜合性分析中,探究標題長度、表述方式、標題位置等變量與文章閱讀量、點贊量之間的關系[19-20]。研究表明,標題長度對閱讀量有顯著影響[16],微信公眾號熱門文章的標題長度多集中于11~27個字符[20]。就位置而言,大標題欄區(qū)域的標題更能引起受眾的關注[21],存在“頭條效應”[22]。此外,吳中堂等指出,標題的導向性詞、句式是影響文章閱讀量的重要因素[23],標題的表述方式(特別是疑問句、反問句和否定對比句)對于吸引受眾閱讀起到關鍵作用[19]。因此在形式層面,本文將從標題句式、標題長度、標題位置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根據(jù)伊萊休·卡茨(Elihu Katz)等提出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受眾點擊閱讀一條信息是主動選擇的結果,因為從中可以獲得特定的心理或行為效用[24],而這往往取決于媒介內容。研究表明,文章內容是提升微信公眾號傳播力的關鍵[25],主題框架的選擇對傳播效果有顯著影響[26],而標題是文章內容的“窗口”,所以標題的主題是關鍵的明示刺激之一。還有研究表明,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表述科學信息,避免抽象、晦澀的專業(yè)名詞,微信公眾號文章能夠收獲更多的點贊,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19]。此外,陳力丹認為,新聞價值是衡量標題質量的重要標準[27]。因此,在內容層面,本文將從標題主題、標題價值和標題用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2研究方法

2.1研究樣本的選取

本文根據(jù)西瓜數(shù)據(jù)平臺上2019年12月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排名,篩選出“粉絲”數(shù)量較多、活躍度較高、注冊時間在三年以上且較為穩(wěn)定的10個科普類公眾號(見表1),并抓取這10個公眾號自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文章數(shù)據(jù)。本研究將各公眾號中閱讀量前5%的科普文章視為“熱文”,閱讀量后5%的科普文章視為“冷文”,剔除廣告,獲得“熱文”樣本和“冷文”樣本共計872篇。

2.2 方法一: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顯在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tǒng)和量化描述的研究方法”[28]。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筆者對樣本進行了初步統(tǒng)計,建立了分類系統(tǒng),不斷修改和完善編碼表,直至研究樣本中的任何一種情況都能且只能歸入某一個類別中[29],最終內容分析的類目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2.3 方法二:主題分析法

主題是數(shù)據(jù)集中圍繞一個中心概念反復出現(xiàn)的模式[30],主題分析法是一種用于識別、分析和描述數(shù)據(jù)中的模式(主題)的方法。從廣義上來看,主題分析法類似于扎根理論,它們基于相同的解釋主義認識論,并且遵循理論抽樣程序和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同步性[31]。有別于扎根理論的是,主題分析的目的是以豐富的細節(jié)組織和描述數(shù)據(jù)集,而不是必須發(fā)展出新的理論[32]。

標題內容的分析主要使用了NVivo11軟件,第一步對每個標題的內容進行開放式編碼,并將其標記為自由節(jié)點;第二步對各節(jié)點進行歸類,形成樹節(jié)點,目的在于將開放式編碼中被分割的資料進行類聚,劃分出更高層級的主要范疇;第三步對樹節(jié)點進行高度概括,得到核心主題概念。在逐步凝練主題的過程中,探尋“熱文”與“冷文”標題內容的差異點。

在初步編碼中,“熱文”標題形成70個自由節(jié)點,類聚為19個樹節(jié)點?!袄湮摹睒祟}形成72個自由節(jié)點,類聚為17個樹節(jié)點。由于兩者來源于相同的公眾號,內容取向和風格相似,因而在樹節(jié)點和核心主題概念的劃分與命名上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最終標題內容被歸納為5個核心主題概念:“科普知識”“行業(yè)資訊”“社會事件”“科學研究”“其他”?!盁嵛摹钡摹翱破罩R”主題的歸納過程示例見表3。

3科普文章標題形式分析

3.1 標題句式

卡方檢驗結果表明,科普“熱文”和科普“冷文”在標題句式上有顯著差異(p<0.01),“熱文”標題句式的特征是:句式類型多樣,相較于“冷文”,對感嘆句、省略句、多重符號疊加句式的應用更多。62%的標題應用了感情色彩強烈、能夠調動讀者情緒的標點符號。而“冷文”標題中的陳述句式占比最高(48%),疑問句次之(30%),其他類型涉及較少。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語言的一些元素不是通過對概念意義進行編碼,而是通過提供有關如何進行解釋的說明來促進交流,這些元素扮演著程序性的角色[33-34]。在面對面的口語交流中,這種程序性工作可能是由節(jié)奏、語調線索或者表情、手勢等非語言行為來完成的。但是在以計算機為中介的網(wǎng)絡傳播環(huán)境中,由于語境的崩潰(context collapse),解釋變得更為復雜,此時書面介質(written media)中的標點符號可以幫助填補在線環(huán)境中固有的語境裂縫(contextual gaps),在意義的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4]。

每一種講述方式都會在讀者身上喚起獨特的閱讀反應和情感效果[35]159,不同的標題句式體現(xiàn)出不同的敘述策略,給予讀者不同的心理暗示。例如,感嘆句具有強調的作用,在信息流中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疑問句和省略句能夠設置懸念,從而喚起讀者的求知欲,吸引其點擊閱讀。另外,在標題中運用標點符號,能夠給讀者提供更多的解釋線索,幫助讀者辨別正在執(zhí)行的言語行為(speech act)[34],降低其處理認知語境的成本,更容易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從而被選擇。

3.2 標題長度

斯皮爾曼(Spearman)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閱讀量與標題長度顯著相關(p<0.05)??破铡盁嵛摹睒祟}長度的均值為21.46,科普“冷文”標題長度的均值為20.33。標題長度分布如表2所示,“熱文”和“冷文”0~15字的標題占比接近,16~25字是最常用的標題長度(占比超過50%),但是26字及以上“熱文”標題的數(shù)量明顯高于“冷文”,可見科普“熱文”更傾向于使用長標題。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受眾需要投入的認知努力越高,信息的關聯(lián)性就越低,就越不容易被接受[8]124。科普文章的知識性與專業(yè)性一般較強,長標題有利于解釋信息,降低受眾的認知成本,可能更容易被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標題越長,讀者需要處理的信息就越多,也更難以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因此科普文章的標題長度設置在25字左右較為合適。

3.3 標題位置

斯皮爾曼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標題位置對科普文章的閱讀量有顯著影響(p<0.001)。根據(jù)表2,幾乎所有科普“熱文”均位于頭條和次條,位于頭條的比例高達93.8%,僅有1篇位于第三條。本文再一次印證了微信公眾號平臺存在“頭條放大”效應,即推送列表中的第一條內容更容易引起用戶的關注和閱讀。而科普“冷文”則更多集中于中后位置,僅有2篇位于頭條,83.5%的文章分布在第三條及其后位置。

根據(jù)理查德·佩蒂(Richard E. Petty)等提出的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式,認知能力和動機決定了信息被加工的程度[36]。結合關聯(lián)理論的理解程序,讀者在尋找解釋時會選擇最省力的路徑[12],在微信公眾號平臺表現(xiàn)為按照推送順序進行瀏覽。在信息選擇的初始階段,讀者的積極動機較強,更可能投入較高的認知成本,因此被視為最佳關聯(lián)的可能性更高,而讀者一旦實現(xiàn)了最佳關聯(lián),就會終止搜索過程[35]159,大大降低了靠后位置的文章被閱讀的概率。

4科普文章標題內容分析

4.1 標題主題

主題分析的結果見圖1所示,“熱文”標題的核心主題按照比重排序為:“科普知識”(47.71%)、“社會事件”(20.41%)、“行業(yè)資訊”(13.30%)、“科學研究”(10.78%)和“其他”(7.80%)。“冷文”標題的核心主題按照比重排序為:“科普知識”(39.22%)、“行業(yè)資訊”(22.94%)、“科學研究”(19.04%)、“其他”(9.86%)和“社會事件”(8.94%)。

具體到樹節(jié)點層面,在“科普知識”主題中,“熱文”高度集中在“生活與健康”領域,占比為69.23%,其他類別占比較少,內容傾向性明顯?!袄湮摹敝小吧钆c健康”占比為39.18%,與其他類別占比的差距較小,內容傾向性不明顯。在“行業(yè)資訊”主題中,科普“熱文”和科普“冷文”都較多涉及“科技公司動態(tài)”和“信息技術”內容。在“社會事件”主題中,科普“熱文”80.90%的內容涉及“熱點事件”,而科普“冷文”中“熱點事件”占比僅為17.95%。在“科學研究”主題中,科普“熱文”的“科研成果及進展”和“科研人物”內容占比相近,而科普“冷文”中“科研成果及進展”內容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78.31%)?!捌渌敝黝}用以歸類一些不能劃分到四個核心主題的內容(見圖1)。

4.2標題價值

根據(jù)上文對于標題主題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科普“熱文”的主題選擇體現(xiàn)出接近性(“生活與健康”內容占比突出)、新鮮性(“熱點事件”內容占比突出)和顯著性(“科技公司動態(tài)”和“科研人物”內容占比相對較高)的傾向,接下來從這三個方面展開更深入的分析。

接近性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事實產(chǎn)生或發(fā)生的空間與新聞傳播指向空間的關系;二是事實本身產(chǎn)生的作用和影響與人們利益的關聯(lián)程度;三是新聞事實與人們在心理上、情感上的距離關系[37]132-133,據(jù)此可歸納為地理、利益和心理情感的接近性。在地理接近性上,根據(jù)標題內容(知識、人物、資訊等)所涉及的地域指向,可以劃分為國內信息與國外信息,鑒于微信公眾號平臺以國內用戶為主,將國內信息視為接近性較高的內容。在利益接近性上,將滿足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需求的信息視為高接近性內容,這類內容主要分布在“生活與健康”“生態(tài)環(huán)境”“科研成果”等類別中。在心理情感接近性方面,將具有情緒訴求和心理暗示、能夠引起讀者意識反應[37]132-133的文章視為高接近性內容,具體到本文即指含有暗示性詞語(例如,主觀詞“我”“我們”“你”等)和導引性詞語(例如,“小心”“注意”等)的標題。對比發(fā)現(xiàn),科普“冷文”和科普“熱文”在接近性上存在較大差異(見圖2),科普“熱文”的接近性較高。

新鮮性體現(xiàn)在時間上的“新”,媒體報道的速度越快,信息的實現(xiàn)價值就越大[38]。對于熱點事件的追蹤是科普文章新鮮性的重要體現(xiàn),科普“熱文”在“社會事件”主題中,有72條標題內容與 “華為事件”“黑洞”“基因編輯”等社會熱點議題有關,是公眾的焦點聚向??破铡袄湮摹痹凇吧鐣录敝黝}中,只有7條涉及熱點事件,對于時效性把握不足。新鮮性還體現(xiàn)在心理層面的“鮮”,即給受眾提供新奇的事實,科普“熱文”中有42條標題包含顛覆常識的反差信息,例如“經(jīng)濟衰退時期,死亡率為何反而下降?”。而科普“冷文”中僅有18條標題涉及該類內容。

顯著性體現(xiàn)在事實信息中的人物、地點和事件的重要程度或知名程度[39],本研究中標題的顯著性一方面體現(xiàn)為含有名人、名地、名公司等信息,科普“熱文”中此類標題有76條,其中涉及國外的有24條;科普“冷文”中此類標題有80條,涉及國外的有51條。雖然兩者在總量上相差無幾,但是科普“熱文”主要關注國內信息,接近性更高。另一方面,標題中“最高級”詞語(例如,“史無前例”“首次”“世界上最……”)的運用也突出了事實的顯著性,科普“熱文”中有61條包含“最高級”詞語,科普“冷文”中僅有28條。

綜上所述,相較于科普“冷文”,科普“熱文”在接近性、新鮮性、顯著性方面表現(xiàn)更佳。信息的接近性越高意味著與接受者既有認知和信念的相關性越高,而顯著性會影響讀者對信息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也就決定了接受者是否會投入必要的認知努力來處理這些信息,而投入認知努力是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的前提。此外,在關聯(lián)理論中,信息對接受者認識的影響越大,關聯(lián)性越高[8]46-49,具有新鮮性的內容能夠在信息過于飽和的傳播環(huán)境中輕松奪取用戶的認知資源,最終提高閱讀量。

4.3 標題用語

新媒體的發(fā)展對標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追求可讀性向追求易讀性和悅讀性轉變[40],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大部分微信科普文章的標題只是平鋪直敘,科普“熱文”和科普“冷文”總體上在標題用語方面并沒有顯著差異(p>0.05)。但也有部分標題采用了以下幾種特殊的用語策略。(1)術語轉換,即對專業(yè)術語進行二次加工,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例如標題“重大突破!‘長壽藥’世界首次用到人類身上,效果驚人”,作者用“長壽藥”代替了抗衰老藥物Senolytics,打破了專業(yè)壁壘,易于讀者理解。(2)使用網(wǎng)絡熱詞,例如“波士頓動力上演‘大力出奇跡’:10只機器狗拖動大卡車”,以受眾熟悉的語言進行表達,能夠有效拉近標題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使科普更“接地氣”。(3)句式化用,即改編公眾熟知的某句話語,靈動而貼切地傳達信息,例如標題“上新了,DNA”套用了熱播綜藝“上新了,故宮”的句式。(4)活用動詞,這種用語策略通常能夠實現(xiàn)擬人的效果,增加標題的生動性,例如“PNAS:揪住最致命 RNA 病毒的‘小尾巴’”。

斯珀泊和威爾遜認為,個體共享一定數(shù)量的知識是交流的前提[8]18??破瘴恼碌淖x者是具有不同價值觀、文化背景和生活經(jīng)驗的群體,對自然科學、高新技術等專業(yè)性較強的信息并不共享同一個認知語境。因此,晦澀的科學知識如果不經(jīng)過通俗化的轉譯,是難以實現(xiàn)有效傳播的。因此,在制作科普文章標題時應該避免堆砌專業(yè)詞匯,采用一些特殊的用語策略,使其通俗化、形象化,降低讀者的認知成本。

5結論與討論

如何進行有效的科普一直是學界與業(yè)界的焦點議題。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打破了科普的原有格局,呈現(xiàn)出科普主體多元化、科普內容多樣化等特性,為科普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引發(fā)了許多挑戰(zhàn)。新時期的科普應該密切關注科普需求側[41],以獲取公眾注意,促進公眾理解科學。因此,在信息過載、信息高度同質化的傳播環(huán)境中,什么樣的科普文章能夠吸引用戶進行點擊和閱讀,值得探討。本文在關聯(lián)理論的視角下,從形式與內容兩方面對比了科普“熱文”與科普“冷文”的標題差異,發(fā)現(xiàn)“熱文”標題主要有以下特征。

在形式上,科普“熱文”的位置高度集中在頭條與次條;較多地使用能夠調動情緒、產(chǎn)生心理暗示的標題句式;傾向于表達豐富、敘述完整的長標題,標題字數(shù)在25字左右。這些特征使得“熱文”標題表現(xiàn)出的明示刺激更加突出,為讀者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提供多方面的助力。在內容上,科普“熱文”傾向于“科普知識”“社會事件”“行業(yè)資訊”等主題,注重內容的新鮮性、接近性和顯著性,這些特征提高了信息的關聯(lián)性,最終促進用戶點擊閱讀。

基于對“熱文”標題特征的分析,為科普工作者的內容創(chuàng)作提出以下建議。一方面,要善選報道主題。在科普內容的選擇上應該“拒絕中庸”“執(zhí)其兩端”,以引起讀者既有認知的變化。一則,盡可能地貼近公眾的現(xiàn)實需求,在描述科學事實的基礎上,強調其與公眾日常生活的關聯(lián),凸顯內容在地理、利益、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接近性。二則,可以呈現(xiàn)新奇有趣的科學事實,讓讀者產(chǎn)生“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的感覺,通過打破讀者先入為主的經(jīng)驗化思維,實現(xiàn)較好的語境效果。

另一方面,要重視標題創(chuàng)作。在注意力稀缺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中,標題是實現(xiàn)有效傳播的第一入口。首先,可以運用感嘆號、問號等標點符號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解釋線索,實現(xiàn)設置懸念、突出強調的效果,積極調動讀者的認知語境。其次,在標題用語方面應該避免專業(yè)、晦澀的專業(yè)詞匯,可以通過活用動詞、使用網(wǎng)絡熱詞等策略打破知識壁壘,降低讀者閱讀標題時的認知努力。同時,還可以使用“首次”“第一”等最高級詞匯,“小心”“一定”等警示性詞匯,給予讀者明示刺激,盡可能引起用戶心理上的變化。

總而言之,科普文章的生產(chǎn)與傳播,要不斷向消除專業(yè)壁壘、建構交流空間、實現(xiàn)受眾的有效解讀靠攏,以激發(fā)公眾的興趣,讓受眾自主進行更深入的發(fā)掘與思考,從而推動我國科普事業(yè)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有益作用。

參考文獻

習近平.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xié)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郭順利, 張向先, 李中梅.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傳播影響力評價體系研究 [J]. 圖書情報工作,2016,60(4):29-36,43.

任福君, 翟杰全. 科技傳播與普及概論 [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38.

詹恂. 民族地區(qū)黨媒微信公眾號點贊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四川藏區(qū)的個案分析 [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40(3):154-159.

薛調.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信息傳播效果研究——基于頭條文章標題的分析 [J]. 現(xiàn)代情報,2017,37(10):72-77,83.

陳慧玲. 騰訊社會新聞標題的語言學研究 [D]. 南寧:廣西民族大學, 2018.

Dan S,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2nd ed. Oxford:Blackwell,1995.

White H D. Some New Tests of Relevance Theory in Information Science [J]. Scientometrics,2010,83(3):653-667.

Dan S,Wilson D. Pragmatics,Modularity and Mind-reading [J]. Mind & Language,2002,17(1-2):3-23.

陳開舉. 認知語境、互明、關聯(lián)、明示、意圖——關聯(lián)理論基礎 [J]. 外語教學,2002(1):29-32.

Yuan W,Lin F Y,Cooper R P. Relevance Theory,Pragmatic Inference and Cognitive Architecture [J].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019,32(1):98-122.

Cruz M P. Relevance Theory:Recent Developments,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6:1.

孫少文. 從概念整合理論和關聯(lián)理論互補的視角研究圖文關系——以微信公眾號標題為例[D]. 廈門:廈門大學,2017.

周瑩. 網(wǎng)絡新聞標題的多角度研究——以“今日頭條”為例[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20.

劉果, 汪小伢. 標題特征對數(shù)字媒介內容傳播效果的影響——基于新聞評論類微信公眾號標題的實證研究 [J]. 新聞與傳播評論,2020,73(6):29-39.

劉婷. 健康類微信公眾號文章標題的制作規(guī)律——基于“生命時報”“丁香醫(yī)生”等公眾號的分析 [J]. 青年記者, 2018(5):92-93.

鄒貞, 張志敏, 陳玲. 科普類微信公眾號原創(chuàng)標題的制作——基于“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的案例研究[J]. 青年記者, 2019 (6):78-79.

匡文波, 武曉立.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健康傳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國際新聞界,2019,41(1):153-176.

方婧, 陸偉. 微信公眾號信息傳播熱度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 情報雜志, 2016,35(2):157-162.

徐敬宇. 微信公眾號推文標題位置的眼動研究[J]. 智庫時代, 2018 (41):91-92.

趙文青, 宗明剛. 學術期刊微信傳播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6):611-616.

吳中堂, 劉建徽, 唐振華. 微信公眾號信息傳播的影響因素研究 [J]. 情報雜志,2015,34(4):122-126.

Katz E,Haas H,Gurevitch M. On the Use of the Mass Media for Important Thing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3,38(2):164-181.

李明德, 高如. 媒體微信公眾號傳播力評價研究——基于20個陜西媒體微信公眾號的考察[J]. 情報雜志,2015, 34(7):141-147.

劉峰.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海派文化傳播主題框架研究 [J]. 新聞愛好者,2019 (2):27-31.

陳力丹. 關于新聞標題設計的幾個問題 [J]. 新聞實踐, 2011 (5):52-53.

Berelson B B.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952,46(3):869.

陳陽.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159.

段堯清, 尚婷, 周密. 我國政務大數(shù)據(jù)政策擴散特征與主題分析 [J]. 圖書情報工作,2020,64(13):133-139.

Aronson J A. A Pragmatic View of Thematic Analysis[J]. Qualitative Report, 1994,2(1):1-3.

Braun V,Clarke V.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2006,3(2):77-101.

Blakemore D.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82-98.

Scott K.“Hashtags Work Everywhere”: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Spoken Hashtags[J]. Discourse,Context & Media,2018(22):57-64.

羅鋼. 敘事學導論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Petty R E,Cacioppo J T.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M]. 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6:1-24.

楊保軍. 新聞價值論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李云新,張海舒. 基于微博特征的政務微博運行效果研究——以“@上海發(fā)布”為例 [J]. 電子政務,2015 (1):52-59.

鄭保衛(wèi). 新聞理論新編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52-57.

劉琨瑛,林如鵬. 李娜四大滿貫比賽報紙標題用語的主要特征 [J]. 體育學刊,2014,21(1):61-64.

陸曄,周睿鳴. 面向公眾的科學傳播:新技術時代的理念與實踐原則 [J]. 新聞記者,2015(5):4-11.

猜你喜歡
科學傳播關聯(lián)理論微信公眾號
大學的科學傳播:瓶頸與路徑初探
大學的科學傳播:職責與優(yōu)勢
基于傳播學五要素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館”發(fā)展
微信公眾號在高?!癙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中的應用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關聯(lián)理論探析
基于語用學的虛擬語氣研究
試論“央視新聞”公眾號的成功運行對傳統(tǒng)媒體轉型發(fā)展的借鑒意義
個人微信公眾賬號運營優(yōu)化方案
關聯(lián)視閾下的學習者語用能力發(fā)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