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峰
【摘 要】統(tǒng)編小學(xué)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和相關(guān)的資料,對《鹿柴》一詩中的“柴”“景”二字的讀音和意義有簡要的介紹。但在教材使用的過程中,仍有不少教師反映對此問題存在疑惑。本文對“柴”“景”及其相關(guān)詞語的音義關(guān)系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
【關(guān)鍵詞】統(tǒng)編教材,《鹿柴》,柴,返景
統(tǒng)編小學(xué)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所選的第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闭n文將“柴”的讀音注為zhài,“景”字未注音,讀音應(yīng)讀作通行的jǐng。按照“日積月累”板塊的體例,這里不加注釋。《義務(wù)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xué)用書·語 文·四年級·上冊》(以下簡稱《教師教學(xué)用書》指出, “柴在這里讀zhài,同‘寨,是柵欄的意思,‘鹿柴是個地名”“‘返景指‘夕陽,傍晚的陽光,‘景在這里讀jǐng,是日光的意思”。在教材使用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對“柴”“景”二字的讀音和意義仍存在疑惑,因此筆者進行了梳理。
先說“柴”字。古代的韻書中,“柴”字有四個讀音:(1)《廣韻》士佳切,讀 chái,義為“小木散柴”;(2)《集韻》叉宜切,讀cī,用于聯(lián)綿詞“柴池”(也寫作“柴虒”“差池”等),義為“參差不齊”;(3)《集韻》士邁切,讀作zhài,義為“柵欄”“籬障”,也可以指“有籬落的村墅”;(4)《集韻》子智切,讀作zì,義為“集聚”。
從王維別集的注解及部分唐詩注本來看,詩題“鹿柴”中的“柴”當(dāng)讀士邁切,現(xiàn)在讀作zhài。清代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柴,士邁切,音與‘砦同,柵也,一作‘寨。凡師行野次,立木為區(qū)落,謂之柴。別墅有籬落者,亦謂之柴?!盵1《] 王維集校注》卷五注:“柴通‘寨‘砦,即柵欄、籬障?!盵2《] 唐詩品匯》于 “柴”下注“去聲”?!短圃婄R》:“柴,土(當(dāng)為‘士之誤)邁切。按,《韻會》云:‘山居以木柵。作‘砦,或作‘柴?!薄度圃姟罚骸安?,士邁切,本作‘砦,籬落也。”[3]
王維《輞川集序》:“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4]此處,“鹿柴”與諸多地名并列,亦應(yīng)為地名。《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鹿 柴,又作‘鹿寨,在今陜西省藍田縣東南。唐王維有《鹿柴》詩詠之?!盵5]
在表示柵欄、籬障的詞義時,“寨”是“柴”的后起字,二字通用。此外,“砦”是“寨”的異體字,因此“鹿 柴”也可以寫作“鹿寨”“鹿砦”?!队衿罚骸罢?,羊宿處。”[6] 《廣韻》:“寨,羊棲宿處?!盵7“] 寨”本義為“羊圈”,下面的“木”表示與木頭有關(guān),上面的部分是“塞”字的省略,用于提示“寨”字的讀音(塞省聲)。同時,“塞”還有提示語源的作用。在四周插上木條,做成羊圈,其作用就是通過“阻塞”來防止羊群逃散。后 來,和羊圈的原理相似,用木條圍成柵欄、籬落稱為“寨”;軍事上的防衛(wèi)工事稱為“寨”,有籬落的村墅也稱為“寨”。因此,“鹿柴”中的“柴”當(dāng)讀為士邁切,現(xiàn)在讀作zhài,原本是柵欄、籬障的意思,后來主要用在地名之中。
再說“景”字?!熬啊笔莻€形聲字,它的上面是“日”,表示和太陽有關(guān),下面的“京”用來提示它的讀音,合在一起,最初表示“日光”的意思。南朝的江淹在《別賦》中說:“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北彼蔚姆吨傺驮凇对狸枠怯洝防锩嬲f:“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逼渲械摹熬啊弊侄际侨展獾囊馑肌?/p>
日光所在之處,會把物體的陰影映出來,所以“景”還可以表示影子,這個意思最初寫作“景”。《顏氏家訓(xùn)》里面說:“凡陰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謂為景?!盵8]晉代的葛洪在“景”字的基礎(chǔ)上加“彡”造出“影”字,用來區(qū)分兩個不同的意思。
《說文解字》:“返,還也?!盵9]那么,王維《鹿柴》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中“返景”里面的“景” 字,其意義究竟是“日光”還是“影子”呢?
從舊注來看,“返景”多注為“落日的回光”?!锻蹙S集校注》將“返景”注為“落日的回光”,并引《初學(xué)記》卷一“日西落,光反射于東,謂之反景”作為補充。[10“] 返”最初寫作“反”,“反景”就是夕陽返照的意思。王維《瓜園詩》“回風(fēng)城西雨,返景原上村”,清代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引《初學(xué)記》:“日西落,光返照于東,謂之返景?!盵11]
從唐代詩歌的用例來看,“返景”一詞在唐詩中較常見,均指“落日的回光”。宋之問《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是日濛雨晴,返景入巖谷”,皇甫曾《題贈吳門邕上人》“細(xì)泉松徑里,返景竹林西”,李頎《晚歸東園》“回云覆陰谷,返景照霜梨”,詩句中的“返景”均指“落日的回光”。
《鹿柴》一詩中,“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意思是返景射入深林,照映在青苔之上。從上下文的邏輯關(guān)系來看,深林是幽暗的,如果把“返景”中的“景”理解為“影子”,那么無論是何種物體的影子,都會與后面的“入”字在語義搭配上產(chǎn)生沖突:影子本身是黑色的,影入深林,則與林中幽暗的光線一致,無法產(chǎn)生“入”的視覺效果。如果把“返景”中的“景”理解為“日光”,則“返景”為落日的回光,射入深林,映照于青苔之上,則順理成章。
從這首詩的寫作技法來看,詩人在前兩句和后兩句均采用了反襯的手法。劉學(xué)鍇先生在《唐詩鑒賞辭典》里面說得很明白: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gòu)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zhuǎn)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jié)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12]
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畫家、音樂家,他敏銳地捕捉到了“空山人語”和“返景入林”這兩個特有的瞬間,使用反襯的手法,為我們展示出一種幽靜、絕妙的境界。將“返景”理解為“落日的回光”,更符合這首詩的審美意蘊。
綜上,王維《鹿柴》中的“柴”讀作 zhài,是柵欄、籬障的意思,“鹿柴”是輞川的一個地名;“景”讀作 jǐng,是日光的意思,“返景”指落日的回光。 《教師教學(xué)用書》對這兩處讀音和意義的處理是妥當(dāng)?shù)摹?/p>
參考文獻
[1][11]王維. 王右丞集箋注[M]. 趙殿成箋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243.
[2][4][10]王維. 王維集校注[M]. 陳鐵民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1997:413,417,417.
[3]彭定求,等. 全唐詩[M]. 北京:中華書局,1960:1300.
[5]戴均良.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Z].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2739.
[6]顧野王. 大廣益會玉篇[M]. 北京:中華書局,1987:63.
[7]周祖謨. 廣韻校本[M].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389.
[8]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集解[M]. 王利器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2016:430.
[9]許慎. 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1963:40.
[12]俞平伯,等. 唐詩鑒賞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200.8295027A-18DD-48C4-9277-5738A1BF47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