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衡
在語文教學中,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對祖國的認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是需要凸顯的人文性主題。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祖國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就初中學生而言,了解歷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了解當代史,尤其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全國各族人民英勇革命的歷史。
在革命歷史中,蘊含著深厚的革命文化。對學生進行革命文化教育自然也就成為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與革命文化相關(guān)的課文,而課程標準對革命文化的教育有明確的要求。結(jié)合課本教學,并適當進行拓展,用地方革命文化故事對學生進行熏陶,是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思路。革命文化的教育不能過于抽象,也不能過于顯性。這是因為教育的重心是革命的文化,而文化往往是以滲透的形式發(fā)揮作用的,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革命文化教育,學生會更容易接受。
怎樣把革命文化教育與語文課程有機地融合起來,這對語文教師是個挑戰(zhàn)。這一挑戰(zhàn)就在于有效的革命文化教育并不是與語文課程的簡單相加,所追求的應當是兩者的有機結(jié)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不僅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兩者相結(jié)合的意義,還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尋找到恰當?shù)慕Y(jié)合途徑,當然也需要在結(jié)合的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反思。只有這樣,才能讓初中語文課程與革命文化的教育研究,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進入互相促進、良性循環(huán)的快車道。
一、革命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課程結(jié)合意義
革命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課程結(jié)合的意義看起來不言而喻,但是真要說出意義且不失于空洞卻并不容易。因此,理解其意義其實是很有研究空間的。筆者以為站在學生的角度認識這一意義,是最為恰當?shù)倪x擇。既然面向的是初中學生,那自然也就要站在初中學生的角度去認識這一意義。對此,筆者的認識有二。
第一,初中階段的革命文化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這不是一個空洞的表述。當下的初中學生精神世界的素材主要來源是課堂上的學習與網(wǎng)絡(luò)素材。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應試狀態(tài)下的初中學生,對于課堂上的用于考試的內(nèi)容往往只是機械接受,很難形成真正的認識,而來自網(wǎng)絡(luò)中的資源,往往只是用于精神放松,很難起到塑造精神的作用。反之,在語文課堂上借助課程資源,有機地滲透革命文化素材,不僅可以拓寬課堂教學的空間,還可以讓學生在感受到學業(yè)負擔的同時,能夠放飛自己的思維,能夠在對革命文化資源加工的過程中獲得潛移默化的教育。這種教育看似無意,實則有意,但所起的作用恰恰在于引發(fā)學生的無意識注意,有可能進入學生的長時記憶,而這也就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很顯然,一旦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駐留了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那么學生自然就會在適當?shù)臅r候調(diào)用這些資源,從而起到用革命文化對學生的精神進行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
第二,初中階段的革命文化教育,可以影響學生的日常言行。
很多人都會認為革命文化往往只體現(xiàn)在滄海橫流時刻,在日常的生活中難以體現(xiàn)。應當說這種認識存在偏頗之處。雖然日常的生活比較平淡,但革命精神卻依然有存在的空間,只不過存在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在語文課堂上,結(jié)合語文課程的實施,讓革命文化滲透到學生的血脈,就可以在日常的言行中表現(xiàn)出來。如果能夠?qū)崿F(xiàn)這樣的教學目標,那就說明革命文化真正入腦入心了。只有在學生的日常言行中蘊含著革命文化的意味,那才說明革命文化的教育是成功的。
二、革命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課程結(jié)合策略
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之一,就是對于事物初步具有了理性判斷的能力,但同時由于占有的材料并不豐富,邏輯也算不上高度嚴謹,因此判斷的過程往往并不嚴密,容易造成判斷結(jié)果的謬誤。因此,在實施革命文化教育的時候,教師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學生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再加上教師的有效引導,可以實現(xiàn)革命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課程的良好結(jié)合。當然,特別要注意的是,要采用初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果方式不當,那教育的效果就會打一個很大的折扣。
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這篇課文,用細膩的筆觸記述了遼寧艦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的過程,展示了中國人民軍隊不怕犧牲、勇于探索的精神。這雖然是發(fā)生在今天的事件,但是卻蘊含著革命文化教育的契機。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先讓學生認識到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對于國家有著什么樣的重大意義。在完成了這一基本任務之后,可以就如下幾個主題展開深入的探究。其一,“古老的中華民族,已經(jīng)等了近百年;人民海軍官兵,已經(jīng)期盼了半個多世紀?!弊x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其二,“中國第一位成功著艦的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風采,定格在人們的鏡頭里,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讀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其三,同學們知道在這一壯舉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苦付出嗎?同學們知道羅陽嗎?
這三個主題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的。而通過對這三個主題的探究,學生不僅可以研究課文中所提到的事實,同時也可以將目光引向革命歷史。歷史中的共產(chǎn)黨人為了革命不顧一切,而正是這種自我奉獻、敢于犧牲的精神延續(xù)到今天的羅陽和試飛員這樣的奮斗者的身上,才成就了今天的國防的堅固,成就了今天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
事實證明,通過這種解讀及延伸,學生所感受到的革命文化就不只是與炮火硝煙相伴的文化。如果說炮火硝煙所伴隨的革命精神難以為初中學生所體驗的話,那么用學生感興趣的航母話題,通過故事來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通過主題探究與問題引導來讓學生形成認識,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這個方式運用的過程中,革命文化很好地滲透在主題的感知與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所獲得的認識,也就能夠體現(xiàn)為革命文化與語文課程相互依存。課后,無論是學生的日常語言,還是偶爾模仿出來的“航母Style”,都是革命文化滲透進學生血脈,影響學生言行的重要表現(xiàn)。
三、革命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課程結(jié)合小結(jié)
追求革命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課程的結(jié)合,是落實語文學科人文性的重要途徑,當然也是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必備品格的關(guān)鍵途徑。在追求兩者結(jié)合的過程中,革命文化教育的關(guān)鍵之一在于搜集資源,而結(jié)合的關(guān)鍵則在于將革命文化的資源納入語文課程的資源當中去。如果兩者能夠?qū)崿F(xiàn)水乳交融,那革命文化在語文課堂上就有了生命力,革命文化的教育也就有了很大的空間。
就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而言,在初中語文課程的實施中實現(xiàn)革命文化教育與語文課程的結(jié)合,還需要教師抓好觀念認同、素材搜集、有機結(jié)合、適當延伸、潛移默化等環(huán)節(jié)。只有語文教師認同了革命文化滲透的價值,才愿意去搜集相關(guān)的革命素材作為課程資源,才能夠使其與語文課程有機結(jié)合,也才能在日常的課文解讀中將思維延伸到革命文化當中去。而有了這些之后,革命文化教育更多的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了。事實證明,滿足這些要素,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革命文化教育就能夠有機地滲透在語文課程的實施之中。
作者簡介:江蘇省海安市紫石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