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閩東方言的形成:地理與歷史因素的交匯

2022-06-01 16:52任翔宇
關鍵詞:行政區(qū)劃

任翔宇

[摘要]閩語歷史悠久,被稱為“漢語的活化石”。閩東方言是閩語的次方言之一,特色鮮明,其范圍覆蓋福建東部的福州、寧德兩市。閩東方言的形成與自然地理、行政區(qū)劃、民系族群等因素密切相關。自然地理方面,因為同處閩江下游以及戴云山以東,閩東地區(qū)形成了特征較為一致的方言。行政區(qū)劃方面,閩東在古代隸屬福州府管轄;明成化九年,福寧直隸州設立,閩東地區(qū)北片的獨立性增強;清朝正式設立福寧府,此后閩東地區(qū)形成一大一小兩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行政區(qū)域的切分使閩東方言內部逐漸產生歧異,最終形成南北兩個片區(qū),并一直保持至今。民系族群方面,漢末至南北朝時期,北方漢民以及江東吳人南下,把上古漢語和古江東方言播散到閩東,從而在閩東方言中深植上古漢語和古吳語的底蘊;唐末五代時期,王審知父子以福州為中心經略閩國,將10世紀的中原漢語帶來閩東,為閩東方言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閩東方言;自然地理;行政區(qū)劃;民系族群

[中圖分類號]H1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0292(2022)02-0091-05

一、閩語及閩東方言概說

閩語主要通行于福建、廣東、臺灣、海南以及浙江省西南角(蒼南縣以及麗水市部分地區(qū))和海外的漢族社區(qū),使用人口大約有8000萬。福建省內的閩語可以分為閩東、閩南、閩北、閩中和莆仙五個次方言。

這五個次方言的形成受兩大因素影響:一個是自然地理。福建地處淺山丘陵地帶,山川的形勢影響了人群的聚集,從而影響了語言的分布,福建省內各個次方言的分區(qū)和省內幾條較大江河的流域大體相當。另一個是歷史因素。歷史因素主要包括行政區(qū)劃的變革和人口遷徙。在唐宋時期,福建省內的幾個次方言逐漸形成,此后福建境內的行政區(qū)劃相對比較穩(wěn)定,現(xiàn)有的方言分區(qū)和唐宋的州、郡,明清以來的府、 道大致對應。

廣義的閩東指福建東部地區(qū),包括福州、寧德兩市。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在福建省內主要分布在廣義上的閩東地區(qū),在省外主要分布在與閩東毗鄰的浙江省溫州市的部分地區(qū)(泰順縣與蒼南縣)。此外,閩東方言也被閩東籍的移民帶到東南亞以及歐美的一些國家。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我們所說的“閩語”只指福建省境內的閩方言,“閩東方言”的指稱范圍也只限于福建境內。

二、自然地理對閩東方言的影響

福建東朝大海,與臺灣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接壤,西北與江西省相交,西南與廣東省毗鄰。三面環(huán)山一面向海,地理封閉性較強,歷史上與中原地區(qū)的交通多有不便。中國古代,北方地區(qū)多次發(fā)生民族融合,頻繁的人口接觸使北方漢語的演變速度遠遠快于南方,而福建相對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則使閩語較少受到其他語言影響,較多保留了中古甚至上古漢語的特點。

福建省境內水網豐富,峰嶺聳峙,山地、丘陵占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在交通運輸不夠發(fā)達的古代,高山大川限制了省內各地居民的相互交流,以山川為界,省內不同區(qū)域的方言獲得了各自獨立發(fā)展的空間,這種獨立發(fā)展的結果表現(xiàn)為閩語各次方言間的差異。

1.閩語的南北差異

閩語的內部差異很大。學界在較早的時候就觀察到福建省南部和北部地區(qū)的方言差別非常明顯,能否用“閩語”一詞來涵蓋省內各方言都成問題。所以,20世紀50年代,學界曾主張將漢語方言分為八區(qū),其中閩南方言與閩北方言作為兩種獨立的方言而存在,與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并列。

如果在地圖上將莆仙、永春、大田、永安等地綴連在一起作為分界線,可將福建省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屬于晉江、九龍江流域,南部閩語以廈門話為代表;北部屬于閩江流域,北部閩語以福州話為代表。我們今天所說的“閩東方言”在閩語兩分法時代,就處于北部閩語區(qū)。比較福建南部和北部的方言可以發(fā)現(xiàn):

在聲母方面,南部方言沒有明顯的聲母類化現(xiàn)象,而地處福建北部的福州等地則有非常典型的聲母類化現(xiàn)象。

“聲母類化”由陶燠民在《閩音研究》(1930)一書中首先提出,其涵義為:在語流中,連讀下字的聲母常常發(fā)生規(guī)律性變化——凡下字是清音聲母的,皆受前音節(jié)韻尾的同化變?yōu)橄鄳臐嵋?,且連讀下字聲母以上字韻母的類別為條件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1]例如:“表嫂”依單字音來讀應為 piu so,但是語流中則讀為piu lo,后字的聲母發(fā)生了變化。

福州話的聲母類化產生于何時,學界有不同看法。林寒生(2000)、戴黎剛(2016)認為,至遲在清代中葉的乾嘉時期(18世紀末19世紀初)便已產生,這是迄今為止關于福州話聲母類化發(fā)生時間的最早認定。林、戴二位學者的研究使用的是福州方言文獻,現(xiàn)代閩東方言的另一個代表點——福安的方言歷史文獻中也有聲母類化的痕跡。

《班華字典》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一部記錄福安話的大型詞典,由西班牙傳教士編著,該詞典用閩東方言北片區(qū)的福安話解釋西班牙語,以方便來華傳教士學習福安方言?!栋嗳A字典》完成于1893年,經修訂后于1941至1943年間出版。在《班華字典》(以下簡稱《班》)中便有聲母類化的例證:

(1)chu choung sai hou? 鑄鐘司夫 (《班》P212)

(2)an no e sai hou? 焊物的司夫 (《班》P942)

(3)tu sai hou? 屠司阜 (《班》P261)

(4)t'ep keim sai hou? 貼金司阜 (《班》P426)

(5)cho yeiu sai hou? 做油司務 (《班》P13)

(6)ch'ie soun sai hou? 車船司務 (《班》P102)

以上例子中前4例的“司夫”“司阜”應為“師傅”一詞的通假或者訛寫。我們以“阜”為例進行分析:“阜”字在《班華字典》中共出現(xiàn)34次,其中只有兩處使用的“丘狀隆起”之義,其他32處均以“司阜”的形式出現(xiàn),結合語境可以確定是“師傅”一詞的通假或者訛寫。

(5)(6)兩例把“師傅”寫作“司務”正是聲母類化的體現(xiàn)。語流中,連讀下字的聲母[h]在陰聲韻后讀零聲母,是現(xiàn)代福州話聲母類化的規(guī)律?!案怠钡穆暷竅h]如果讀為零聲母,正好和“務”同音。

張振興(2014)指出:在韻母方面,南部閩語的韻母數(shù)量較多,而北部閩語的韻母數(shù)量相對較少;北部閩語區(qū)的福州話有豐富的變韻現(xiàn)象,即韻母的音值會隨著調類的變化而變化,這種現(xiàn)象在南部閩語中未見;韻尾方面,中古的三套鼻音和塞音韻尾在南部閩語中完整地保留,而在北部閩語中則往往只有一個鼻音尾和一個塞音尾,韻尾大幅簡并。

《班華字典》中還保留著完整的三套鼻音、塞音韻尾,而現(xiàn)代的福安話中已經各自合并為一套,可見100多年來,北部閩語的韻母系統(tǒ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與南部閩語迥異。

南部閩語(比如廈門話)有頻繁而有規(guī)則的變調現(xiàn)象,以及非常復雜的文白異讀系統(tǒng),北部閩語的變調及文白異讀情況則相對較少。

2.閩語的東西差異

如果以南北走向的戴云山脈為界,可將福建境內的閩語劃分為東西兩部。戴云山脈東側為東部閩語,包括今天的閩南、莆仙、閩東三區(qū),學界也稱之為“沿海閩語”;戴云山西側以及北端閩中、閩北為西部閩語,學界也稱之為“內陸閩語”。[2]

聲母方面,東部閩語屬于“十五音”系統(tǒng),即聲母為15個,這種聲母格局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福州方言韻書《戚林八音》。西部閩語由于長期受到客、贛等方言的影響,和“十五音”系統(tǒng)有較大出入。另外,在聲母的音值方面,西部閩語也有特殊表現(xiàn)。比如,古來母字今讀[s-]聲母,一些口語常見的古見母字讀為零聲母或擦音。

韻母方面,李如龍(2021)總結出三條內陸與沿海閩語比較明顯的差別:內陸閩語中部分陽聲韻字讀為元音韻尾和鼻音韻尾共現(xiàn)的“復韻尾”,這種現(xiàn)象在沿海線的閩東方言中也有,但是數(shù)量相對較少;入聲韻尾消失;三個人稱代詞“我你渠”同調。

李如龍等學者認為,在分析閩語的內部差異時,“應該先別東西,再分南北”。東部沿海的閩南、莆仙、閩東三區(qū)雖然分布很廣,但是共同點較多,是典型的閩語。而內陸閩語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江西,歷史上又是中原移民向南遷徙的重要站點,因此受客贛方言影響很深。

3.自然地理與閩語分區(qū)

將閩語分為南北兩部由來已久,這與福建省內的山脈、水系分布以及語言實際相吻合。以晉江—九龍江和閩江兩大水系作為參照,可將閩語分為南北兩部;以戴云山脈為分界線,又可將閩語分成東西兩部。綜合橫與縱的劃分結果,便是現(xiàn)在福建省內閩語的五個次方言:閩南方言、莆仙方言、閩東方言、閩中方言、閩北方言。

三、行政區(qū)劃沿革對閩東方言的影響

1. 先秦至三國時期:閩東地區(qū)的初步開發(fā)

福建的北、西、南三面環(huán)山,東面朝海。太姥山、武夷山多有千米以上的高峰,把福建和東南吳楚隔離開來。由于地理的原因,與同處東南的吳語區(qū)和粵語區(qū)相比,漢人入閩開發(fā)的時間較晚。[3]

考古結果顯示,夏商時期,福建境內已有先民活動,閩西北武夷山的船棺可為證明。關于福建的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周禮》?!吨芏Y·夏官》云:“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谷、六畜之數(shù)要,周知其利害?!贝颂幩^的“閩”,相當于后世的什么民族,目前尚難定論,但可以肯定不是漢族。

公元前306年楚國滅越,越國王室成員無諸南逃進入閩地,建立閩越國?!妒酚洝|越列傳》記載,秦統(tǒng)一天下以后,設立閩中郡,管轄范圍大致在今天的福建及浙南一帶,閩越王號當然也被廢除。秦末,無諸曾輔助劉邦抗秦。于是,漢朝立國以后,劉邦“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贝颂幍臇|冶,應為今天的福州一帶。今天的福州話中,已婚女子仍被稱為“諸娘人”,因為在本地人的觀念里,她們是閩越王無諸的后裔。

后來,閩越國數(shù)次與漢廷對抗,漢武帝消滅閩越國,將民眾遷徙于江淮之間,閩中故地于是空虛。遷徙過程中,部分民眾遁入山林,之后又重出山林聚居,再加上北方漢人徙入,閩地人口逐漸增多,漢廷于是設立冶縣。冶縣是中原政權在福建設置的第一個縣,其治所在今天的福州。

三國時期,東吳注重對閩地的經略,于永安三年(260年)設立建安郡,共轄八縣,其中侯官縣統(tǒng)管福建各地。侯官縣域,在今福州。閩越人善于治船,孫吳政權在福州設立了典船校尉,在溫麻(今霞浦)設立溫麻船屯。

2.西晉至唐末:福州政治中心地位的確立

西晉消滅東吳以后,于太康三年(282年)從建安郡中分出晉安郡,轄原豐、新羅、宛平、同安、侯官、羅江、晉安、溫麻等八縣,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閩東地區(qū)與閩南的部分地區(qū)。

之后的數(shù)百年間,晉安郡的稱謂幾經變革,至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始稱福州,而閩南地區(qū)則在此前已經設置為泉州,不過,泉州仍隸屬福州都督府管轄。

唐末,農民起義頻發(fā),河南光州固始縣的王潮、王審知兄弟投奔義軍,經江西南昌、贛州進入福建,攻陷長汀、漳州、泉州等地。唐景福二年(893年),王審知攻克福州。朱溫篡唐以后,封王審知為閩王,閩國正式建立。福州作為閩國首都,成為全閩的政治中心,其重要地位綿延至今,未曾衰減。福州話也成為周邊地區(qū)的權威方言,今天的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甚至在討論閩語時,學界也常常以福州話作為代表。

3.元明清:閩東北部地區(qū)的獨立性增強

福州地處閩東地區(qū)的南部,長期作為閩東地區(qū)乃至整個閩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活躍于歷史舞臺。而閩東北部地區(qū)由于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不便,所以發(fā)展較為緩慢,直到宋元以后人口才逐漸增多。元代在閩東北部設置福寧州,為直隸州,從此閩東北部地區(qū)的地位逐漸提升。明洪武元年降為福寧縣,明成化九年又復升為福寧州(直隸州),屬福建路管轄,成為當時福建境內八府一州中唯一的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寧州升為福寧府,隸屬閩浙總督府,轄福安、寧德、霞浦、壽寧四縣,境域大致與今天的閩東方言北片區(qū)相當。

“歷史上長期穩(wěn)定的行政區(qū)劃,特別是中國歷史上的二級行政區(qū)劃——府或州對方言區(qū)劃的形成往往起到顯著的作用?!盵4]現(xiàn)代方言的分區(qū)往往與古代府治范圍大致重合。明清以來,閩東北片由州縣到府,行政級別提升,與福州并立,形成一北一南兩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方言也由此產生歧異,并最終形成今天的閩東方言南片(侯官片)和北片(福寧片),南片以福州話為代表,北片以福安話為代表。

四、民系族群變遷對閩東方言的影響

游汝杰(2018)認為,人口遷徙是造成方言地理格局變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漢語方言地理格局在歷史上發(fā)生的幾次重大變化都與人口的大規(guī)模遷徙有關。據(jù)我們觀察,閩東方言的形成亦是如此。

從漢代一直到明清時期,持續(xù)有民眾從北方或者江東地區(qū)遷入閩東,歷時一千多年。各個時期遷入閩東的民眾在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背景各不相同,帶給閩東方言的影響也各不相同。

大體上說,閩東方言的形成和發(fā)展與以下幾次人口遷徙有密切關系:

1.漢末至南北朝:北方漢民以及吳人、楚人的遷入

溝通古代福建與北方中原的交通要道中,閩江最為重要。北方漢民自江西翻越武夷山脈進入福建境內,順閩江而下便能到達福州平原,廣袤的沃野是理想的棲居之地。[5]

據(jù)林國平、邱季端(2005)研究,漢代至兩晉,最先遷入福建的北方漢民,大多集中在福州平原一帶。他們或者定居于此,開拓發(fā)展;或者以福州平原為中轉站,向閩南等地轉遷?!逗罟倏h鄉(xiāng)土志》和《閩縣鄉(xiāng)土志》記載,現(xiàn)在福州的一些重要姓氏,比如鄭、胡、何、張、趙等,就是在東漢及三國時期遷入的。西晉永嘉年間,異族入侵,中原士庶階層南逃避難,部分民眾南遷至浙江一帶后繼續(xù)遷徙,輾轉入閩。比如福州林、黃等大姓的始祖便是在晉代隨王室南渡后繼續(xù)遷徙,最后定居福州。

公元六世紀中葉,江東地區(qū)發(fā)生侯景之亂,富庶的三吳地區(qū)變得殘敗不堪。部分南渡的北人選擇繼續(xù)遷徙,離吳入閩,閩地人口自此迅猛增加?!蛾悤酚涊d,天嘉六年(565年),陳文帝下詔:“侯景以來,遭亂移在建安、晉安、義安郡者,并許還本土,其被略為奴婢者,釋為良民?!绷硗?,南朝梁大寶年間,主政晉安郡的陳寶應發(fā)兵,從海道攻占江浙的臨安等地,帶回大量人口,晉安郡的勢力大為增強。由此可見,兩晉及南北朝,北方漢人與江東人士持續(xù)流入閩東地區(qū)。

前文曾提到孫吳政權對于閩地的經營。李如龍(2000)認為,東吳開發(fā)福建時南下的隊伍應該是吳越人和南楚人的后裔,他們把古吳語和古楚語帶到了閩地。侯景之亂后離吳入閩的民眾以及陳寶應劫掠的人口中,除了北方漢人以外,也應有不少吳人。

北方民眾的遷入,在語言發(fā)展方面的結果便是在閩語中深植上古漢語層次,比如聲母方面的端知不分、幫非不分以及泥、娘、日不分等現(xiàn)象。吳人南下的影響便是在閩語中留下古江東方言這一重要歷史層次。

李如龍《福建方言》一書舉出多條閩方言與古吳語和古楚語相通的例子,其中某些用例在《班華字典》中也有反映,例如:

süi kuen sep sei chin 一斤十四錢。(《班》P1)

noeng chuei cheip süi toi 人聚集一塊。(《班》P107)

揚雄《方言》記載,稱“一”為“蜀”是南楚方言特色,這種現(xiàn)象在今天的閩方言中普遍存在,可能是古楚語痕跡。

toeng soe noeng lei, ka teing teiu ngie 東西人來,家庭丟外。(《班》P125)

kung buo kiang noeng 講話驚人。(《班》P396)

吳語中,“儂”是人稱代詞。在今天的吳語中“儂”作第二稱代詞,而南朝顧野王的《玉篇》記載,“儂”曾在吳地方言中作第一人稱代詞。沿海閩語中也有類似用法,稱人作“儂”,以上是《班華字典》中的兩則例證。

2.唐末五代:福州的空前開發(fā)與中原漢人的大舉入遷

唐末五代,王審知父子先后成為閩王。他們以福州為中心開展政治運作,福州平原得到空前的開發(fā)?,F(xiàn)在位于福州平原的9個行政縣,大多在五代以前便已設立。

王氏入閩之后,主要精力集中于閩東,不僅王氏集團的核心力量集中于福州,甚至連集團下層的從光州、壽州入閩的骨干力量也集中于福州。[6]從而將公元10世紀的中原語音帶到閩東地區(qū),與原來閩東地區(qū)的方言融合,最終形成今天閩東方言的輪廓。

以聲調為例,王審知兄弟入閩的時代,“濁上變去”已經在漢語的北方話中發(fā)生,晚唐李涪的《切韻刊誤》(約895年)可以為證。另外,丁治民(2004)從敦煌殘卷《時要字樣》中也發(fā)現(xiàn)了關于濁上變去的記錄,《時要字樣》成書于公元879年以前,不遲于王氏兄弟入閩。

閩東方言有七個調類,陽上歸陽去,從成書于明代的福州方言韻書《戚林八音》到當代的閩東方言都是如此。七個調類與中古調類對應整齊,這種調類格局應該是受王氏兄弟帶來的北方話影響而形成。因為,如果說閩東方言的聲調格局是在后世才受到北方話的影響,那就很難解釋閩東方言的聲母和韻母系統(tǒng)為何沒有受到較大影響,與后世北方話的差異如此明顯。

閩東地區(qū)各縣市的發(fā)展并不同步,北部各縣市在歷史上因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所以在人口增長與經濟開發(fā)方面較為遲緩,直到宋明以后,才有一些大姓陸續(xù)遷入。

五、結論

方言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與自然環(huán)境、行政區(qū)劃、人口遷徙三個因素密切相關。從自然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閩語由南向北可以劃分出南部、中部、北部三區(qū)。南部對應今天的閩南方言,屬于晉江、九龍江流域;中部對應今天的莆仙方言和閩中方言區(qū);北部對應今天的閩東方言、閩北方言,屬于閩江下游流域。以戴云山脈為界線,閩語則可以劃分為東西兩部,學界一般稱之為“沿海閩語”和“內陸閩語”,沿海閩語包括今天的閩南、莆仙、閩東方言,內陸閩語包括今天的閩中方言與閩北方言。山河縱橫,正好把福建境內的閩語劃分為五個次方言。

考察行政區(qū)劃沿革與民系族群變遷我們又發(fā)現(xiàn),自然地理與歷史地理相互吻合。從秦代開始,閩地就是作為一個整體納入中央的管轄范圍,這為閩語的一致性打下基礎。唐末五代王審知父子以福州為中心經略閩國,把10世紀的中原漢語帶到福州,使閩東方言在閩語內部自成一格。明代以后,閩東北部地區(qū)的地位逐步提升,先是成為福寧州繼而成為福寧府,最終成為一個重要的二級行政區(qū),使區(qū)域內的方言獨立發(fā)展,逐漸有別于南部的福州話。

[參考文獻]

[1]袁碧霞.閩東方言的聲母類化[J].方言,2013(1).

[2]李如龍.內陸閩語的接觸和變異[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

[3]李如龍.福建方言[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4]游汝杰.漢語方言學導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5]林國平,邱季端.福建移民史[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6]湯釗平.中原移民與閩臺多元文化之形成[J].中州學刊,2018(1).

The formation of Mindong Dialect: The Intersection of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REN Xiang-yu

(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7000,China)

Abstract:Min language, which is called "the living fossil of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Mindong dialect,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the sub dialects of Min language. It covers Fuzhou and Ningde in the east of Fujian. The formation of Mingdong diale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natural geograph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ethnic groups and so on. In terms of physical geography,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and the east of Daiyun Mountain, dialects with more 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formed in East Fujian.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East Fujian wa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Fuzhou government in ancient times. In the 9th year of Chenghua in the Ming Dynasty, Funing Zhili Prefec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 Fujian was enhanced. Funing Prefecture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the Qing Dynasty. Since then, East Fujian has formed two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s, one large and one small. The di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s has gradually led to differences within the Mindong dialect, and finally formed two areas, north and south, which have been maintained until now. In terms of ethnic groups, from the late Han Dynasty 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he Han people in the north and the Wu people in Jiangdong went south to spread the ancient Chinese and the ancient Jiangdong dialect to East Fujian. Thus, the ancient Chinese and ancient Wu language became the basis of Mindong dialect.

During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 Wang Shenzhi and his son took Fuzhou as the center, managed the state of Fujian and brought the Central Plains Chinese to East Fujian in the 10th century,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Mindong dialect.

Key words:Mindong dialect;natural geography;administrative division; ethnic groups

[責任編輯薄剛]

猜你喜歡
行政區(qū)劃
鄭州航空港區(qū)與傳統(tǒng)行政區(qū)劃法律沖突之化解路徑
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背景下連接區(qū)的發(fā)展構想
城鎮(zhèn)化加速發(fā)展背景下的撤縣設區(qū)現(xiàn)狀
行政區(qū)劃調整政策對企業(yè)進入的影響
GIS在貴陽市行政區(qū)劃歷史沿革中的應用研究
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背景下邯鄲—邢臺城市團整合發(fā)展探討
行政區(qū)劃管理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區(qū)劃名稱需體現(xiàn)歷史文化特征
市制回調:行政區(qū)劃改革的彈性因素
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背景下“石家莊一保定”的融合發(fā)展思路
突破行政區(qū)劃羈絆 加快哈爾濱產業(yè)集聚發(fā)展
佛山市| 昌黎县| 新余市| 夏邑县| 江阴市| 左权县| 恭城| 章丘市| 伊宁市| 旌德县| 玛多县| 仪征市| 怀化市| 岗巴县| 两当县| 西平县| 凤凰县| 东兰县| 华池县| 婺源县| 盐源县| 镇巴县| 崇州市| 堆龙德庆县| 土默特左旗| 崇礼县| 西充县| 德安县| 连山| 兖州市| 温宿县| 肥西县| 白河县| 天台县| 福泉市| 罗城| 望奎县| 吕梁市| 南通市| 射阳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