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謝弘苑 張嵐
【摘要】本文以藏族大學生為研究樣本,根據學者羅曼·雅各布森提出傳播符指過程中的六大因素:發(fā)話者、語境、信息、受話者、接觸、代碼,研究信息疫情在網絡交互場域下側重于傳播六因素的不同型構路徑,并根據媒介素養(yǎng)各路徑組合作用形成的覆蓋全域的對抗信息疫情傳播關系模式,從實踐層面使藏族大學生形成一套閉合的信息疫情應對及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模式。
【關鍵詞】藏族大學生;信息疫情傳播;媒介素養(yǎng)
一、藏族大學生應對信息疫情傳播的特殊性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受歷史演變、文化和社會變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的大學生應對信息疫情傳播時所養(yǎng)成的媒介素養(yǎng)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特殊性。在藏區(qū),受寺院傳統(tǒng)藏傳佛教“善果輪回”教育的影響,對涉及健康的信息疫情容易輕信;受藏民族家庭親血緣教育的影響,信息疫情多在熟人圈傳播;受大眾傳媒信息疫情易傳播的邏輯影響,藏族大學生主動關注信息疫情,與同學進行信息疫情交流;而對于特別看重學校教育的藏族大學生來說,學校意味著權威,學校作為信息發(fā)送者發(fā)聲時,則能更多地從源頭杜絕信息疫情,促進藏族大學媒介素養(yǎng)的形成。
“信息疫情”之所以與“病毒疫情”在中國公眾認知中均被習慣性隱喻為“戰(zhàn)役”,因為其具有極致對抗屬性,即只有“勝利”這一種公眾期盼的闡釋維度。如今開放性的網絡媒介環(huán)境,使得當代藏族大學生在網絡疫情戰(zhàn)場空間多樣化、媒介的集成化、信息高裂變化、受眾價值觀多元化背景下,對抗信息疫情,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顯得尤為迫切。
二、信息疫情傳播的傾向性
一個完整的傳播環(huán)節(jié)是由發(fā)話者、語境、信息、受話者、接觸、代碼組成。羅曼·雅各布森的語言交際理論及模式在1958年的一次演講中,雅各布森發(fā)表了著名文章《結束語:語言學與詩學》,提出了符號學研究歷史上的一個經典,進一步論述了日常語言的六種因素及其表現出的六種相應功能:說話者、受話者、語境、信息、接觸和代碼及其對應的表達功能、意動功能、指涉功能、詩的功能、交流功能、元語言功能。具體為:語境(指涉功能)、信息(詩性功能)、發(fā)話者(表情功能)、受話者(意動功能)、接觸(交際功能)、代碼(元語言功能,解釋功能)。趙毅衡先生將該理論進行了進一步探討,并在《符號學》專著中完善了雅各布森的六符指理論,指出符號表意過程六因素之中,某種因素成為主導,能使媒介文本獲得某種品質。
在六符指理論中,文化傳播過程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符指過程,涉及到趙毅衡先生所指出的傳播學領域的六個因素:發(fā)送者、能指、所指、中介、符碼和接受者。在符號傳遞的過程中,符指過程中的六個因素地位不是平等的,會出現某種傾向。
在信息疫情的傳播過程中,當信息的傳播過程側重于發(fā)送者時,符號文本就會出現強烈的主觀情緒性傾向。例如當時網絡上謠傳的“病毒是外國人來到世界警察運動會時,蓄意傳播策劃”的視頻,傳播者對視頻的處理加工充盈著個人的情緒傾向,將事實本身的討論引導到國家、種族的層面,使藏族大學生對疫情新聞的把握被個人情緒帶偏,引起恐慌。
側重于接收者:當信息的傳播表意過程側重于發(fā)送者時,其符號表意著眼于影響接收者行動,符號文本就會出現強烈的意動性。例如,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fā)之初,在網絡上流傳的抗病毒顆粒、抗生素、漱口水、大蒜、涂抹芝麻油等可以預防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讓很多藏族大學生直接參與搶購相關產品的行動中。
側重于媒介:當符號表意側重于媒介時,符號出現了較強的“交際性”,這種話語的目的似乎是純粹為了保持交流暢通,或者說是保持接觸。疫情期間,2020年2月3日,很多藏族大學生的微信朋友圈被這樣一條信息刷屏,“成都市視頻會議剛結束,今晚開始不能回成都,已上高速的立馬下高速返回,成都高速口都已封閉,已返成都高速口的都勸返,不準下高速,請朋友們互相轉告?!笔潞蟛稍L部分藏族網友,大家表示第一時間選擇刷屏該條信息,而不是求證信息,是看到大家都在轉發(fā),為了保持一種“一致的隊形”,實現一種朋友圈在場的狀態(tài)。
側重于符碼:側重于符碼的話語符號有強烈的“元語言傾向”,即符號信息提供線索應當如何解釋自身。網絡傳言美國藥研發(fā)的瑞德西韋,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鐘南山院士在機場迎接吉利德公司老總”。對此,鐘南山院士團隊通過總臺獨家辟謠:與鐘南山在機場洽談的是美國哥大傳染病學教授W.Ian Lipkin,并非吉利德公司老總。此外,瑞德西韋的療效仍待觀察。
側重于信息本身:當符號表意側重于信息本身,就出現了“詩性”,即符號把解釋者的注意力引向符號文本本身,文本本身的品質成為主導。疫情期間,根據新冠的病毒屬性,網絡上部分謠言將“高溫殺菌的原理”嫁接而來,形成了電吹風燙熨口罩殺毒、75%的消毒酒精+風油精霧化可殺死體內病毒、出門曬太陽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等謠言。
側重于對象:當符號側重于表意對象,直指符號對象的實用性。在疫情期間,大多數信息疫情傳播過程中,均是因為對信息的對象性認知不明晰造成的,例如寵物會傳播新冠病毒等信息疫情,一度造成寵物喂養(yǎng)者的恐慌。
三、藏族大學生應對信息疫情傳播與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路徑
將該理論運用到藏族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中,可以發(fā)現從發(fā)話者、語境、信息、受話者、接觸、代碼六個不同的側重維度出發(fā),可以構建出不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而六條路徑疊加起來,就呈現了當今促進藏族大學生應對信息疫情傳播與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研究。
1.側重于發(fā)送者
當時網絡上謠傳充盈著個人的情緒傾向的信息疫情,將事實本身的討論引導到極端個人情緒的層面,引起恐慌。而承載“舉國同心”的信息與個人情緒信息形成對沖,充滿正能量的愛國情懷可以讓極端個人情緒得到及時糾正,獲得正向的發(fā)展。這類側重于發(fā)送者的信息情感色彩鮮明,藏族大學生對這類信息疫情的辨識受益于信息發(fā)送者的權威性,因此,這類信息疫情的應對及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路徑主要通過各個權威官方媒體聯(lián)合形成的報道矩陣來實現。例如面對疫情,所有的藏區(qū)政務網絡平臺均有發(fā)聲,對每日疫情進行詳細通報。西藏日報、青海日報等官方媒體推出了“全民動員、同心戰(zhàn)‘役”系列報道,形成了強大的報道矩陣,對“舉國同心”的“抗疫精神”作了強勁宣傳。
民族類高校各個部門在側重于發(fā)送者的信息傳播中,也可以借鑒該路徑,形成合力,提升藏族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例如教務處按照“德育首位、智育本位”育人要求開展網絡教學;學生處及團委按照“德育首位、健康第一、健全人格”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藏族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
2.側重于接收者
當信息的傳播表意過程側重于發(fā)送者時,其符號表意著眼于影響接收者行動,此時承載“舍生忘死”抗疫精神的信息與驅動接收者行動的信息疫情形成對沖,讓信息接收者的行動不在錯誤的信息維度,而是用直接的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投入到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中。
藏民族一直有重視寺院、家庭教育的傳統(tǒng),僧人與長輩的教導對藏族大學生的行為最有行為驅動力,這也印證了藏族大學生信息疫情多在熟人圈發(fā)生與爆發(fā)的原因。寺院、家庭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上具備優(yōu)勢,如今的藏族大學生則出生在網絡時代,熟識網絡新媒體的運行邏輯,因此,這類信息疫情的應對及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路徑主要通過清晰僧人、長輩的規(guī)訓邊界來實現。例如在寺院傳播傳統(tǒng)宗教價值觀,長輩傳承孝道的基礎上,對網絡新媒體的辨賞能力更多讓權于藏族大學生,使作為網絡原住民的藏族大學生學會運用網絡邏輯形成對信息疫情的獨立甄別與判斷,以此形成藏族大學生自我意動的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路徑。
高校在培養(yǎng)藏族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過程中,應充分調動藏族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采取各種措施,引導藏族大學生養(yǎng)成自律自覺意識,發(fā)揮主體作用。借助學生干部、學生社團、學生會等學生組織的力量,開展包括通過網絡熱點事件的親身體驗與評論,加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觀感受,尤其注重發(fā)揮朋輩、同伴、同學的作用,讓藏族學生帶動藏族學生,逐漸擴大影響范圍。
3.側重于媒介
疫情期間,為了保持性接觸而傳播的疫情信息數量巨大,這類信息有個共同特點,即時的煽動性強,但是很快會被辟謠。而像“之曰無衣與子同裳”這類高質量的正向信息卻比較少。四川高校大學生往往是對信息接觸性功能的渴望,而助長這類信息疫情。將體現“命運與共”的高質量正向文化信息進行充分挖掘,能使這類信息疫情得出及時糾正。
這類信息疫情的應對及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路徑主要通過藏族大學生提升對疫情信息的接觸度實現。例如有一類求助型的信息疫情,藏族大學生頻繁接觸后,開始有了更強的辨別能力,他們會核實信息內容、對信息提供者進行背景檢索,分享對這類信息疫情的判斷與應對,通過交流,逐漸形成對這類信息疫情更高的媒介素養(yǎng)。
四川高??梢酝ㄟ^在網絡上發(fā)起“抗疫精神”的宣傳宣講、疫情防控知識競賽、體育活動、“抗疫”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保持接觸的網絡平臺,讓學生能有高頻率的實踐互動機會,以此培養(yǎng)藏族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
4.側重于符碼
這類信息疫情亟待權威人士第一時間出面辟謠,而奮戰(zhàn)在抗戰(zhàn)一線的各行各業(yè)都秉承一致的“生命至上”的基本理念,因此這些各行各業(yè)的權威發(fā)聲能讓信息接收者在第一時間信服。
這類信息疫情的應對及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路徑主要通過意見領袖的二級傳播實現。例如索達吉堪布、丹增嘉措仁波切、更卻桑周仁波切、喇榮尼科上師等意見領袖在個人微博和微信上對藏區(qū)信息疫情進行辟謠,5分鐘內轉發(fā)的微信達8762條,藏族大學生將其變成音樂,一小時內微信轉發(fā)量達20749條。
民族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特色網絡資源,以服務學生為主線,及時關注和解答藏族大學生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從而帶動網絡思政教育模式的革新。在信息疫情時,形成廣泛的輿論優(yōu)勢,促進藏族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提升。另一方面,民族高校要充分調動學校、藏族家庭、社會積極性,形成“生命至上”的共振理念。
5.側重于信息本身
這類信息疫情的應對及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路徑主要通過大力宣傳典型、報道典型、總結典型、提煉“抗疫”精神來實現。當“抗疫”先進典型對沖各種對仗整齊的信息疫情時,每一個先進典型人物作為其行業(yè)代表,也是體現一種先進典型的符號價值。通過表彰典型,報道典型,網友們深度參入,不僅被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跡觸動,還為一個個先進典型事跡所承載的“抗疫精神”感動。一個個先進典型事跡是鮮活的,而事跡所承載的“抗疫精神”是抽象的,但從事跡抽象到精神層面的傳播,這種傳播的“詩性”就體現出來了。
民族高校大學生逐步深化“抗疫精神”后,吸收內化為自然需要,內心形成堅定信念,才能牢固樹立正確觀念,在面對信息疫情時,能堅決執(zhí)行由內在價值觀所引出的行動決定,以此形成正向的媒介素養(yǎng)。
6.側重于對象
當符號側重于表意對象,直指符號對象的實用性。在疫情期間,大多數信息疫情傳播過程中,均是因為對信息的對象性認知不明晰造成的。
這類信息疫情的應對及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路徑主要通過信息疫情對應的各行業(yè)的科學權威來實現。就是采取“崇尚科學”這個直指表意對象的“抗疫精神”??茖W的代言者就是各行各業(yè)的權威意見,因此,應對側重于傳播對象的信息疫情,最直接的就是各行各業(yè)專家權威的第一時間發(fā)聲與第一時間傳播。
對于藏族大學生來說,學校教育與寺院教育、家庭教育同等重要,面對信息疫情時,藏族大學生更期望學校的權威發(fā)聲與引領,因此民族高校面對信息疫情及時、高效的發(fā)聲極為重要,以此逐漸促進藏族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養(yǎng)成。
結語
如今藏族大學生生活在常態(tài)化抗擊疫情環(huán)境中,不同側重的信息疫情傳播需要不同的應對策略。在此次偉大“抗疫”戰(zhàn)爭中提煉出的偉大“抗疫精神”在傳播過程中也有不同側重。將傳播六符指與“抗疫精神”的幾個層面進行充分挖掘,一方面與不同側重的信息疫情形成有效對沖,是應對信息疫情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也通過對沖的疊加與次數積累,潛移默化地促進藏族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