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華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边@是余光中對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盛贊。
李白(701[—]762),后人譽之為“詩仙”。他的詩情芬芳了一個王朝,溫暖著一代又一代人。李白對朋友的真摯情意在詩文中恣縱洋溢,他的詩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以生花妙筆抒寫了永恒的真情。
山長水闊 依依不舍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寫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輕的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孟浩然,兩人很快成了摯友。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親自到江邊送別。在濃濃的春色中,孟浩然前往當時東南地區(qū)的繁華之地,一路繁花似錦,李白認為好友廣陵之行會很愉快,因此并不憂傷,甚至心生向往。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千古麗句收束全詩,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如此場景:李白長久佇立江邊,眺望春水浩蕩、無語東流,遠去的友人隨帆影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悵惘,向往,還是依依不舍?滿懷真情巧妙地融于令人心馳神往的景色之中,彌散在凝眸遠眺的目光深處。情景相融,無聲勝有聲。此情此境,何其開闊深遠!
揮手作別 柔腸俠骨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這“友人”是誰已無從得知,但美詞、美句、美景、美情始終令人展卷驚嘆、釋卷難忘。
友人即將遠去,像蓬草飛旋漂泊不定,如白云隨風飄浮、任意東西,帶走李白無限牽掛。西天落日漸隱于山巒,暗喻依依惜別之情?!笆捠挵囫R鳴”取自《詩經·小雅·車攻》的“蕭蕭馬鳴”,“班馬”意指離群的馬。二人并轡而行,殷殷道別,馬兒似乎懂得主人的心情,蕭蕭長鳴不忍離去。在此,李白巧借比喻、典故,化用古人詩句,烘托離別繾綣情意,流露豪邁豁達俠義之氣,使自然之美、人情之魅交織相伴,可謂別具匠心。
相隔千里 溫暖以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唐玄宗天寶八年(749),王昌齡因生活不拘小節(jié)被貶為龍標尉。李白聽聞,便寫下這首同情、關切的詩篇。
暮春初夏,柳絮飄飛,迷蒙一片;杜鵑聲聲,哀哀凄凄。兩人相隔千里無法相聚,只能對月抒懷。李白賦予皎潔的明月以人的溫柔、溫暖及情意,托明月帶去慰問,擬人手法盡顯真情。這借月寄友、聊以慰藉的新穎巧思,讓王昌齡在每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悵望蒼穹之時,都能感受到遠方的友情伴隨著他、鼓勵著他。
亙古不變 流傳深遠
年輕時,李白意氣風發(fā)。送別友人,希冀多于失落惆悵,向往多于離別愁緒。煙花、孤帆、碧空、長江,這些自然界中平淡無奇的景物被融入深厚的情意,增添了如夢似幻的浪漫……讀來馨香滿口、余思悠長。
壯年時,李白大氣達觀。送別友人,借浮云、落日、班馬比擬,形象鮮活,氣韻生動,翻出新意,依依別情中可見豁達胸襟。
接近老年時,李白心懷悲憫。友人遙不可及,李白將關切之情、同情之意、牽掛之心賦予明月,讓明月陪伴、撫慰、溫暖好友,讓長天皓月生發(fā)了人的溫情。
這三首詩雖寫于不同的人生階段,藝術表現(xiàn)手法也略有差異,然而對友人的真情流露卻亙古不變。這正是我們對這三首詩百讀不厭的原因。
群文鏈接
《將進酒》中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邁與奔放,《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文人風骨,《行路難》中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堅定信心……仔細閱讀李白的詩篇,方能破解李白的人生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