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共同體的“領航教師”實際上各有特點,但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性特征:在精神氣質(zhì)方面,有一種謙遜柔軟的性情,保有持續(xù)的學習力;有一種求真務實的品質(zhì),保有一流的實踐力;有一種百折不撓的氣概,保有堅定的變革力;有一種奮斗不止的心態(tài),保有持久的研究力?!邦I航教師”堅定的信念與哲學、持續(xù)的行動力,靜悄悄地改變著課堂的風景和教育的生態(tài)。
關鍵詞:“領航教師”;精神氣質(zhì);學習共同體
學習是與客觀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與他者的相遇與對話,也是與自我的相遇與對話。在開展學習共同體現(xiàn)場研究、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我與很多校長、教師和學生相遇,點點滴滴地感受著教育實踐的多姿多彩,也讓我不斷地反思與自我對話。佐藤學老師經(jīng)常告誡我們,“教育的答案就在現(xiàn)場”。毫無疑問,教育現(xiàn)場中的人,真正親近教育田野的人,才是真正的教育未來的書寫者。
最初進入學習共同體實踐的教師,我們稱之為“志愿者教師”,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漸發(fā)展成“領航教師”。這些年,我們的“領航教師”隊伍不斷壯大。他們扎根自己的課堂,不斷砥礪自己的實踐;他們愿意自我敞開,不斷分享自己的實踐成果或讀書心得;他們自愿做課堂觀察員,參與課后研討;他們會把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心得寫成文章;他們的周圍逐漸聚集起志同道合的同仁共同探索。如果“領航教師”要有一些標準的話,我想必定有這樣四個要素:一是看重自己的教師職業(yè),認識到教師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并形成了自己比較穩(wěn)定的“教育哲學”;二是從來沒有放棄過課堂實踐,一直扎根于課堂,不斷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實踐;三是形成了自己的實踐性的研究成果,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不斷深化自己對教育的研究;四是形成了研究團隊,不一定是正式的組織,更像是志同道合的社團,讓大家為了共同的專業(yè)興趣走在一起。
學習共同體的“領航教師”實際上各有特點,但我們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性特征,這個特征與一般的“教師專業(yè)能力”還不太相同。學習共同體“領航教師”的精神氣質(zhì)是他們最為閃光之處,因為這樣的精神氣質(zhì),也使得他們的專業(yè)能力不斷突破提升。或許,未來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不一定考慮能力模型或知識類型,而更多地考慮精神氣質(zhì),這種精神氣質(zhì)會轉(zhuǎn)化為學習能力、研究能力、教學能力等等?!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精神氣質(zhì)就是所謂的“道”,有了精神氣質(zhì),就有了核心能力。
一、 有一種謙遜柔軟的性情,保有持續(xù)的學習力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同仁走入學習共同體的團隊中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現(xiàn)象:越是通過非官方的途徑加入的教師,成為“領航教師”的可能性越大。有些教師參與進來是因為校長或者某個團隊要求的,而有些教師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參加的,沒有任何官方組織的支持和幫助,有的時候還要頂住各種外部壓力來參與研修。自覺自愿參與研修活動的教師有個體的,有三三兩兩結(jié)伴的。有的教師聽說過學習共同體,或者讀過佐藤學教授的書,或者曾經(jīng)在課堂上進行過自發(fā)的實踐。很多教師都抱著一種想要看一看成熟的課例和成熟型教師是如何操作的,以此作為自己課堂實踐參考的想法。
但有時候,研究并沒有想象中那樣成功,更沒有想象中那樣精彩。有些教師看到課例不如自己想象的完美,就會暗自打退堂鼓,覺得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沒有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而且還要另外學習很多東西,很麻煩,于是還沒有嘗試就放棄了。這些年來,參加學習共同體研究的教師在不斷變化,很多教師都是在沒有深入了解和理解的情況下,就放棄了嘗試和探索,其實是很可惜的。
要開展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和實踐,首先要過課堂觀察這一關。是否對學生的學習保持尊重和謙遜的心態(tài),是否愿意進行自我反思,是課堂觀察能否深入的重要因素。學習共同體的課堂觀察與結(jié)構性、系統(tǒng)化課堂觀察的方法有所不同,其所遵循的課堂觀察方法是焦點學生完整學習歷程觀察與關鍵事件分析(LOCA Approach),路徑是“觀察—研究—自我反思”,目的是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狀態(tài)和學習成果的觀察和分析來反觀自己的課堂,而不是對他人的教學進行評價。學習共同體的課堂觀察是將每位教師都作為專家來對待,讓每位教師都能全身心地自我啟動,用自己的雙眼和大腦觀察和分析學生的一舉一動。關注哪位學生,關注他或她的哪個方面,關注他或她的哪個學習細節(jié),這對每一位教師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專業(yè)考驗。
在課堂觀察方面,不同的教師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質(zhì)。有的教師在課堂觀察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也沒有認識到課堂觀察的重要性,而認為課堂的事情自己是最清楚的,所以并不需要花什么心力;認為學生沒有什么觀察的價值,也沒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所以帶著一種無所謂的心態(tài)進入課堂。這樣的教師的課堂觀察往往都比較粗糙,眼里看不到學生的表現(xiàn)、困境和變化,也看不到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這樣的課堂觀察自然是不會有太大收獲的。特別是,當教師看到有的學生學習過程不太順利,學習效果不太好時,就會有一種抱怨的心態(tài),認為自己的觀察是在浪費時間。一些教師看到課堂的狀況并不令自己滿意,就會馬上提出反對意見或者直接走掉。在課例研究氛圍還沒有建立起來的學校里,我們會看到留下來參與課例研討的人非常少。其實,課例研討與課堂觀察同樣重要,這是教師學習的重要時刻。在課例研討中,教師需要研究學生到底是如何學習的,通過視角的融合,來共同打開“學習的黑匣子”。這是我國的教師一直以來都不太熟悉的領域,且遺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其中蘊含著重要的秘密。無論表面上看起來多么普通的課堂,都有太多的事情可以研究,都有太多的學生需要關注,都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而教師其實就是在研究課堂情境、關注學生學習歷程、解決課堂問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而成為“領航教師”的教師們,從做觀察員開始就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質(zhì)。我還清楚地記得,上海大學附屬中學鄭艷紅老師第一次來上海世博家園實驗小學做觀察員的情景。當時,我們邀請了臺灣省林文生校長來執(zhí)教《小木偶》一課。多數(shù)來做觀察員的教師都來自小學,而鄭老師是一位出色的高中教師。1個多小時的課結(jié)束以后,鄭老師作為觀察員匯報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做了20多年的語文教師和班主任,這是第一次坐在一個學生邊上,認認真真地觀察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清楚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困難,他無法解決,他很困惑,不知所措。這讓我很難受。我一直以來都是教高中的,并且認為學生的學習都是很順利的,不會存在這樣的學習困難學生。當我今天第一次看到原來學習困難的學生一節(jié)課過得這樣艱難以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我覺得自己還沒有真正理解學生,還是以自認為正確的方法在教學。在今后的實踐中,我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真實的學習過程?!编嵗蠋煱阉^察到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匯報。鄭老師所觀察到的學生學習狀況不佳,但這并沒有打消她研究的積極性,她覺得學生越是有困難,越要進行研究。
后來,鄭老師常常乘車2個多小時趕來參加學習共同體的課例研究活動,無論是小學的課還是初中的課,無論是語文課還是數(shù)學課。而且,每次參加課例研討后,馬上就會寫反思,并且堅持在自己的班級里實踐。這樣堅持了半年左右,鄭老師班級的學習共同體建立了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鄭老師的學生后來還參加了我們的課例研究和論文撰寫,讓一眾教師都刮目相看、自愧不如。
二、 有一種求真務實的品質(zhì),保有一流的實踐力
要成為“領航教師”,就要回歸課堂,回到教學現(xiàn)場,保持教學現(xiàn)場的溫度?!邦I航教師”往往都是一線教師出身,對自身專業(yè)要求比較高,即使在某些方面已經(jīng)出類拔萃,仍然覺得不滿足,希望自己能夠自我挑戰(zhàn)、自我突破?!邦I航教師”珍視每一節(jié)課,珍惜每一次與學生對話的機會,并將自己的思考所得轉(zhuǎn)化成高品質(zhì)的學習設計。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很重視自己的專業(yè),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專業(yè)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喜歡教師這個職業(yè)、喜歡學生。雖然他們同樣會經(jīng)受事務繁雜的壓力,但是他們特別能夠看到教師工作的樂趣,能夠看到并不完美的學生的可愛之處。吳慧琳博士曾經(jīng)說過:“教學30多年來,經(jīng)常會遇到讓我很無奈的學生,但是我總是在自己快承受不住的時候,把學生抱在自己的懷里,說‘我愛你。然后,所有的情緒都煙消云散了?!?/p>
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需要教師有很強大的內(nèi)心去面對,而且能持續(xù)不斷地去實踐、去反思、去總結(jié)、去挑戰(zhàn)、去嘗試、去試錯。這對所有的教師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對成熟型教師更加難能可貴。上海世博家園實驗小學的芮瑩老師是一位專業(yè)能力很強的成熟型語文教師,三年前開始帶領學校的教師團隊進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在前期了解了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式以后,芮老師開始在自己的班級里進行實踐。要打破自己原本已經(jīng)非常成熟的教學習慣,重塑另一種教學風格,應用自己并不熟悉的教學方法,這足以讓很多成熟型教師感到不適。但芮老師的不適期比較短,她很快就調(diào)整好了自己:聲音降低、語調(diào)輕柔,與學生輕聲細語地交流,彎下身去傾聽學生;自己嘗試進行學習設計,并且根據(jù)課堂觀察的情況,不斷地改進學習設計。經(jīng)過兩個月的努力,芮老師的班級氛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傾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一年以后,芮老師班級的傾聽關系已經(jīng)完全形成,她開始思考新的問題。因為低學段建立傾聽關系最為艱難,青年教師很難應對。芮老師主動挑起了重擔,將已經(jīng)成熟的班級轉(zhuǎn)交給青年教師,自己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共同體的實踐。因為長期執(zhí)教中高學段,教一年級可以說是重新開始。為了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真實情況,芮老師頂著烈日,利用暑假時間一個學生一個學生地去做家訪,不但了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和學習基礎,還與家長商量如何建立學習共同體的課堂,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由于所處的社區(qū)比較復雜,學生的情況也有比較大的差異,芮老師帶領團隊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細致全面的課堂觀察,并不斷調(diào)整對每一位學生的教學策略。經(jīng)過多次研討和嘗試,班級里的傾聽關系逐漸穩(wěn)定下來。
芮老師的課堂總是對所有的教師開放,所以她的班級的學生對教師前來觀察表現(xiàn)得非常淡定。這個班級的學生升入二年級后,用芮老師的話說,他們已然成為“香餑餑”,所有的教師都很喜歡他們?;叵肫饎倓?cè)雽W時,那些搖頭晃腦、完全不在狀態(tài)的“懵懂頑童”,如今已經(jīng)成長為人人稱贊的高素質(zhì)集體,芮老師在其中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如今,芮老師已經(jīng)帶出了一支多學科的學習共同體實踐團隊。上海世博家園實驗小學也將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作為全校的“龍頭”課題來開展,而三年來芮老師持續(xù)的實踐起到了決定性的支撐作用。芮老師還根據(jù)自己和團隊的實踐經(jīng)驗,撰寫了豐富翔實的《學習共同體建設操作手冊》,從大量而細致的闡釋中,我們能夠看到芮老師實踐的足跡。
三、 有一種百折不撓的氣概,保有堅定的變革力
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是以學生的高品質(zhì)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師要從知識的講授者轉(zhuǎn)變成學生的傾聽者,傾聽成為教師的核心工作。這可能會顛覆很多人對課堂教學以及教師專業(yè)的認知。教師要摒棄“自我中心”,重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新生態(tài)。這是教師專業(yè)的新挑戰(zhàn),也是對課堂的根本性變革。對多數(shù)人來說,“挑戰(zhàn)”和“變革”并不是好詞,因為這意味著自我否定,意味著大量的額外的付出,意味著不確定性和風險。而領航教師往往都不太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或者得到了多少,他們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的行動準則——只要覺得是正確的事情,就要堅持去做,即便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忍耐長時間的不確定性,他們?nèi)匀粫猿?,而且保持著熱情和興趣。
我很早就認識了程春雨老師和王曉葉老師。認識他們的時候,程老師是上海南匯第四中學的一位語文教師,王老師是上海市六灶中學的一位數(shù)學教師。他們都是我的科研前輩黃建初老師工作室的學員。黃老師是科研主任出身,在浦東的教師中有很高的威望。程老師和王老師因為在科研方面有一定的興趣,所以跟隨黃老師學習。黃老師給他們推薦了《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等書,兩人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課堂實踐。我作為合作伙伴和觀察員,走進了他們的課堂。
程春雨老師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教師,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很折騰”。因為他在參加工作以后就看到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低效性——教師和學生的投入都非常大,但收效甚微,所以教師和學生要不斷加班加點,以求保住可憐的分數(shù)。程老師看到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可持續(xù)的,尤其是在其他教師請病假,他同時承擔多個班級的教學時,他感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力不從心。樸素的變革理念在他的頭腦中形成,于是他嘗試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改變,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在他的頭腦中,“只有變是不變的”。作為程老師的合作伙伴和觀察員,我看到程老師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艱難,遇到了太多的挫折和困境,但他都沒有放棄。我第一次做程老師的觀察員,觀摩《百合花開》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理想。于是,我們以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探討為核心,完全顛覆了原有的課堂設計,對整個課堂進行了重新設計。令我感到吃驚的是,程老師并沒有任何畏難和退縮,在改進課上完全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方式。令人高興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出現(xiàn)了學習困難學生“逆襲”的情況。因為《百合花開》同課異構的成功,程老師開始了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程老師也很愿意公開自己的課堂,《壺口瀑布》《苦瓜》《愛蓮說》……他的研究課總是帶給人很多新的思考。程老師總是在不斷地突破自我,變革的力量一直在程老師的課堂上涌動。
王曉葉老師具有數(shù)學教師獨有的氣質(zhì)——溫和耐心。最初,我對王老師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總是帶著溫暖而含蓄的笑容,特別具有親和力。就是這樣一位含蓄沉穩(wěn)的教師,身上卻涌動著一股持續(xù)的變革力。之前參與課例研究,王老師很少講話,保持微笑傾聽姿態(tài),是很好的傾聽者。直到2016年的學習共同體暑期工作坊,王老師好像突然頓悟一樣,讓人看到了他異樣的光彩。無論是對課堂情境的研究和分析,還是對學習共同體的理論闡釋,抑或小組伙伴的討論展示,王老師幾乎每一次都表現(xiàn)得非常完美,分析和表達都堪稱驚艷。原來善于傾聽的人也是善于表達的,只要他們認為時機合適,愿意自我敞開,就一定會“綻放”。王老師本身就是非常優(yōu)秀的傾聽者,這對于他研究學生、思考學習設計、與學生和顏悅色地交流、接納學生的見解都非常有利。王老師的課堂上,無論是學生還是觀察員,都如沐春風,即使是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會因為受到王老師的體貼關注而徹底放開,參與到學習中去。王老師的課堂一直洋溢著溫潤和諧的氛圍,那是學生在與自我對話、與同伴對話時的潤澤氣息。王老師帶領著多位數(shù)學教師一起進行高品質(zhì)的學習設計,而且還在研究新加坡等國家的數(shù)學教學和數(shù)學教學方法。這位曾經(jīng)如此安靜的教師正在釋放著強勁的變革力。
四、 有一種奮斗不止的心態(tài),保有持久的研究力
選擇了學習共同體,就是選擇了一種以“研究”為核心的專業(yè)生活,也就選擇了只能前進、不能停滯的人生狀態(tài)。只因為,我們看到了課堂真實的風景,看到了學生的學習困境和需求,看到了教育生態(tài)中的癥結(jié)。這些實踐中不斷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引領著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和實踐?!邦I航教師”如何確定航向?他們靠的是對教學實踐的深刻理解、對學生學習需求的敏感捕捉,他們據(jù)此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改進和重構,這是“領航教師”做研究的根本動力。目前,幾乎所有的“領航教師”都有寫作的習慣,而且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成果,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邦I航教師”們走在一起,基本上都在探討課堂教學的問題,或者交流最近的讀書心得,或者暢談發(fā)展設想。有時候,我自己也感覺到很神奇,走在這些“領航教師”身邊,如同被強烈的光吸引,前路變得如此澄澈透亮。
鄭艷紅老師一直保持著寫課例報告的習慣,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回顧和反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diào)整。因為勤于記錄,鄭老師2021年一年就發(fā)表了20篇文章,最近3年的文章累積起來已經(jīng)達到15萬字。程春雨老師對語文的文本解讀有著獨特的見解,形成了系列的文本解讀成果,而且以課例的方式進行了反復推敲和改進,研究成果也已經(jīng)可以成書了。王曉葉老師、芮瑩老師也積累了大量的論文和課例。郭歆老師、秦亮老師因為自身較好的外語功底,都在做國內(nèi)外比較研究:郭老師在英語思維工具和寫作教學研究方面非常專業(yè);秦老師對美國科學課程的設計與研發(fā)興趣濃厚,在借鑒的基礎上自主開發(fā)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課例。秦老師作為初中化學教師,特別強調(diào)化學實驗的作用。他開課前常常要準備大量的實驗器材,而且要自己做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實驗。這種精神令我們震撼和感動,學生也在科學(化學)實驗中感受到科學(化學)的神奇,因此被吸引而持續(xù)學習。郭建珍老師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將她的研究心得或者讀書報告發(fā)給我,她總是會編輯成微信文章,圖文并茂地傳達她的研究成果。作為語文教師,郭建珍老師的閱讀量是驚人的,她不但讀語文專業(yè)書籍,還讀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類的書。大量的閱讀改變著她的思考方式和行動方式,她會用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和理解。
教育的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需要我們用不斷更新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每一個課堂,這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對教育的敬畏。“領航教師”們敏銳地看到了未來教育的方向,把握了課堂變革的脈搏,他們堅定的信念與哲學、持續(xù)的行動力,靜悄悄地改變著課堂的風景和教育的生態(tài)。在千千萬萬“領航教師”所引領的航道上,我們看到了光明的前景,看到了比海岸線更加開闊的中國教育的未來?。愳o靜,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學習共同體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復旦大學公共管理博士后,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佐藤學研究室訪問學者,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自2008年起,致力于在國內(nèi)推動學習共同體的研究與實踐。著有《跟隨佐藤學做教育:學習共同體的愿景與行動》《教師實踐性知識論》《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