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
[摘?要]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音樂家、指揮家。他一生致力于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和鋼琴音樂教育,早期作品注重炫技表演,從中晚期開始,作品情感性不斷增強。李斯特自身有著極高的文藝修養(yǎng),使得他的鋼琴作品內(nèi)涵深厚、真摯感人。魏瑪期間是李斯特音樂創(chuàng)造的巔峰,《嘆息》正是這一階段當中的作品,雖然這首作品只是練習曲,但仍然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秶@息》音樂旋律富于變化,技巧精妙絕倫,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堪稱是李斯特鋼琴音樂中最經(jīng)典的代表作。本文在分析《嘆息》音樂特征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分析學生練習《嘆息》演奏的策略,希望為鋼琴藝術和鋼琴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李斯特;《嘆息》;音樂特征;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8-0062-03
[作者簡介]楊?夢(1992—?),女,吉林藝術學院教師。(長春?130021)
鋼琴藝術高雅迷人,既可以從聽覺層面帶給觀眾奇妙的感受,還能讓聽眾充分體會音樂家內(nèi)心的情感及創(chuàng)作意圖,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鋼琴音樂作品。[1]但高超的演奏技巧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而是需要演奏者長期反復練習,要從整體風格、情感表達、演奏手法等方面著手,細心地揣摩。李斯特所創(chuàng)作的《嘆息》憑借豐富的內(nèi)涵、精妙的技藝和動聽的旋律,獲得無數(shù)受眾的喜愛,不管是對鋼琴學習者,還是對教育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李斯特練習曲《嘆息》簡介
自19世紀20年代起,李斯特開始致力于練習曲的創(chuàng)作,之后數(shù)十年,他一直辛勤地耕耘,創(chuàng)作了眾多優(yōu)秀的樂曲。這一時期李斯特創(chuàng)作的鋼琴音樂都呈現(xiàn)出鮮明的炫技特點,他將豐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術融合為一體,完全打破了鋼琴練習曲簡單乏味的傳統(tǒng)模式。[2]將演奏技巧與詩情畫意進行融合,降低聽眾理解的難度。李斯特還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每一首練習曲都加上特定的標題。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狩獵》《鐘聲》等,每一首作品都具有突出的個性,十分適合在音樂會當中演奏,所以也被統(tǒng)稱為音樂會練習曲。1849年,李斯特創(chuàng)作出三首練習曲作品,《嘆息》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一首,后來李斯特以《詩意的隨想》作為樂曲的標題。這首樂曲不僅情感激烈,而且采用了多種表現(xiàn)技巧,堪稱是李斯特所有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二、李斯特練習曲《嘆息》音樂特點分析
(一)曲式結構自由靈活
《嘆息》的曲式結構極其自由,這種自由的結構使得樂曲呈現(xiàn)出豐富的變化,從頭到尾充滿活力。首先,在寫作《嘆息》這首樂曲時,李斯特合理地采用了“主題變形”的技法,在每一個段落當中,都對音樂主題進行了調(diào)整,使每一個音區(qū)的音色效果達到最佳,進而使整首樂曲形成既富有層次又對立統(tǒng)一的藝術特色。[3]其次,李斯特還大量地在樂曲當中融入個性化的因素,極大地增強了音樂的交響效果,有意地通過鋼琴演奏來模擬小提琴跳弓時的音響,從而不斷地強化樂曲本身的感染力。最后,在演奏作品時,演奏者需要雙手同時彈奏,通過左右手琶音的相互銜接,完成作品的伴奏部分,各個聲部之間不斷交織,極大地增強了音樂旋律的表現(xiàn)效果,從而讓人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二)音樂標題與音樂內(nèi)涵完美統(tǒng)一
李斯特不僅極其尊重音樂的核心地位,而且認為音樂應當與標題文字相互結合,要不斷豐富音樂標題的內(nèi)涵,才能讓受眾充分體會標題的美感。李斯特的音樂作品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嘆息》是李斯特作品當中個性最為鮮明的一首。樂曲本身有著濃郁的田園詩意,旋律優(yōu)美動人,樂曲最后部分則通過下行大三度和弦表示深深的嘆息之意,李斯特在樂曲當中還有意地采用系列的分解琶音,通過不斷跳動的樂符,將聽者的思考緩緩帶回現(xiàn)實之中,無論對過往有多少的思念,也只余一聲長嘆。除此之外,樂曲從始至終都貫穿著海浪涌動的聲音,仿佛水波在不停地蕩漾,因此也有人對作品的標題重新進行了定義。不同的音樂標題,所表現(xiàn)的內(nèi)涵也不同,這也正是李斯特音樂作品具有的獨特魅力。
(三)富有情感的音樂旋律
《嘆息》充分展現(xiàn)了李斯特鋼琴作品獨特的藝術個性,氣勢恢宏,情感飽滿,蘊含著濃濃的詩畫之意,讓人為之沉醉不已。其一,在樂曲開頭部分,李斯特通過一系列琶音將聽眾帶入詩畫意境中,就像是湖面上漾起的波瀾,不斷地朝著四周擴散,讓人深深沉浸于其間,浮想聯(lián)翩,從而充分感受到鋼琴音樂巨大的魅力。其二,作品借助調(diào)性、音區(qū)的轉移,通過跌宕起伏的音樂帶動聽眾的情感,不斷深入,將聽眾帶入廣闊的藝術空間之中,讓思想可以靈動地飛舞……優(yōu)美的旋律之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濃郁的詩畫意境,獲得聽眾一致贊譽?!秶@息》已經(jīng)成為各類音樂會中許多演奏者首選的曲目,也是詩歌和音樂相互融合的最佳例證。
(四)音樂風格新穎獨特
李斯特是一位擁有豐富想象力的音樂家,他的音樂作品處處都體現(xiàn)出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新的痕跡?!秶@息》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音樂風格十分獨特。在這首樂曲當中,李斯特借鑒了肖邦鋼琴音樂的精髓,在黑白鍵的運用上做了精心的安排,不僅憑借自身的藝術個性極大地拓展了樂曲的音域,此外還細心地在其中加入點繃與裝飾,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鋼琴獨有的音色效果。柔和的音樂旋律將人們帶入另一片廣袤的世界,最后以一聲嘆息結束全曲,從而實現(xiàn)樂曲意境的升華。
三、李斯特練習曲《嘆息》教學策略
對鋼琴教學而言,演奏技巧的強化練習極為重要。精湛的技巧是打開藝術殿堂必備的鑰匙,再完美的作品如果缺少技巧,也會顯得蒼白無味。作為鋼琴學習者,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強化訓練,才能掌握高難度的演奏技巧,提高自身對速度、力度的掌控能力。
自從16世紀起,鋼琴練習曲或多或少都會反映鋼琴藝術獨特的審美觀念,體現(xiàn)該時期鋼琴教學的水平,以及鋼琴教學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從19世紀中期起,各種類型的練習曲相繼出現(xiàn),既有適合初學者的小品,還有難度極高只有杰出演奏者才能演奏的作品,而鋼琴練習曲也成為了專門練習某種技術的曲目,比如車爾尼所創(chuàng)作的練習曲,就是這一類型作品當中的經(jīng)典。從19世紀末期起,很多作曲家都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打破常規(guī)的作品。這些樂曲能夠將高難度的技術與精湛的技巧相互結合,已經(jīng)不能只看作單純練習某種技術的作品,而是要將其納入音樂會的正式演奏曲目之中。其中肖邦、德彪西等人所創(chuàng)作的練習曲便是其中的代表。而李斯特的《嘆息》則成為鋼琴教學當中技術與藝術相互結合的典范。因此,在教學時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進而通過恰當?shù)募记?,來表現(xiàn)作品的情感。
(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音樂風格
在引導學生練習《嘆息》時,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作背景、曲式結構、音樂旋律、和聲變化等方面著手,從整體上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風格。在練習作品的同時,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音樂理論,比如和聲、曲式、音階、音區(qū)等。在此基礎上運用專業(yè)理論從更深層次分析作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樂曲的特征。等學生徹底熟悉作品之后,再指導學生練習彈奏,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彈奏鋼琴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探索屬于自己的審美風格
鋼琴教學從本質上講,也是提升學習者審美素質的過程,不同人對于“美”的理解也不同,教師不能將自己的審美價值觀念硬性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美、發(fā)現(xiàn)美、理解美。在鋼琴教學當中,教師要注意不斷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進而采取相應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的方法。在引導學生彈奏《嘆息》時,如果學生暫時無法掌握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恰當?shù)姆绞竭M行演奏,然后再指出學生演奏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以踏板的運用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踏板彈奏相同的樂句,自己發(fā)現(xiàn)優(yōu)劣,然后再根據(jù)教師的引導,找到最恰當?shù)奶ぐ暹\用方式。
在音樂表現(xiàn)技巧上,教師不能要求學生只以譜面的標記作為依據(jù),還要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要將學生的感受放在首位,主動地去表現(xiàn)音樂豐富的層次,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彈奏《嘆息》引子部分中的琵音時,譜面每一小節(jié)的標記完全一致。但教師如果一味要求學生只依據(jù)譜面的標記進行演奏,學生所彈奏的樂曲就會顯得極其機械,活力明顯不足。在這個時候,教師可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想象海浪涌動的畫面,再通過演奏來表現(xiàn)引子部分的線條,還要表現(xiàn)出每一組琶音之間的細微差異。教師多角度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的走向,協(xié)調(diào)好整體與細部之間的關系。與教師硬性灌輸相比,學生自主進行設計顯然更為積極,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教師還要通過啟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來想象生動的音樂形象,更好地表現(xiàn)作品的內(nèi)容。比如在表現(xiàn)《嘆息》中段具有抗爭性的音樂主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音樂與體育競技當中奮力抗爭的精神聯(lián)系起來,將類似的體驗移入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緒,讓學生從更深的層次理解作品的意圖和情感。
(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開展鋼琴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從學科邏輯、學生認知等不同方面著手,逐步開展教學,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及演奏的方法,進而養(yǎng)成系統(tǒng)學習音樂作品的正確習慣。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學生的技巧會變得更加成熟,音樂素養(yǎng)也會隨之提高。因此,在引導學生練習《嘆息》這首音樂作品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差異,不能一味采用反復彈奏的方式,而是需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方法,更加靈活地進行練習。如果學生的演奏技巧還無法達到獨立彈奏的水平,就不能單方面采用苛刻的標準增大學生壓力,而是要著眼于實際的情況。如果要求過于嚴格,絲毫不顧及學生感受,結果可能事與愿違,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會導致學生心理緊張、手指動作出現(xiàn)錯誤等問題,甚至損傷學生的身體,讓學生覺得鋼琴學習枯燥乏味毫無意義,從而極大地阻礙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四)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
在學習彈奏《嘆息》這首樂曲的過程當中,節(jié)奏感把握是難點也是關鍵,鋼琴節(jié)奏感也即演奏者對于時間及力度的掌控。節(jié)奏如同樂曲的骨架,無論樂曲音程排列是否符合邏輯,如果沒有節(jié)奏,也難以打動受眾的心靈。在練習鋼琴時,學生關于節(jié)奏的控制極其重要,這是學生今后發(fā)展的堅實基礎。這首樂曲的速度整體上比較快,在各個階段所表現(xiàn)的情感及彈奏的技巧也存在差異,彈奏時每一個音符都要干脆利落,絕對不能出現(xiàn)模棱兩可的情況。節(jié)奏不穩(wěn)定,速度不均衡是練習演奏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學生在演奏較為舒緩的部分時還能保持一定的速度,但是當難度加大時,速度就會變得緩慢。在學生練習演奏時,老師可適當?shù)亟o予指導,幫助學生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確保整個演奏勻速進行。鋼琴踏板在演奏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決定了樂曲最終的呈現(xiàn)效果。《嘆息》最大的特色在于通過絢麗的技巧實現(xiàn)演奏的變換,也正是這種變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大海的變幻莫測。樂曲本身復雜的情感變化給人一種獨特的體驗,恰當?shù)剡\用踏板可以使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變得更為清晰。
(五)引導學生認知把握音樂表現(xiàn)手法
直觀性原則是鋼琴教學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在鋼琴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嘗試通過示范演奏、音像資料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樂曲的魅力,再結合自身的體驗,進一步深化對作品的認知。直觀性的演示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形象,增強學生理解記憶音樂的能力,方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藝術之美,從而增強自身學習鋼琴的興趣。在教授《嘆息》這首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先親自進行示范,引導學生對樂曲形成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將樂曲分成多個樂段,讓學生自主地練習演奏。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語言,向學生講述教學的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最后,還可以采取音像資料等新的媒體設備,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表現(xiàn)作品內(nèi)涵的手法,采取個性化的方式處理音樂的細節(jié),對學生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比如讓學生通過演奏實現(xiàn)情感和技術的完美協(xié)調(diào),音樂整體設計要盡量完美,要按照相應的步驟背譜并進行演奏。通過多種直觀的方式進行強化練習,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把握樂曲,從單純技巧練習上升到個性化的處理,從基礎的模仿到加入自身情感并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幫助學生在演奏技術和音樂表現(xiàn)兩個方面都實現(xiàn)質的飛躍。
結?語
《嘆息》從始至終每一個音符都顯得那樣美妙,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以及高水平的處理技巧。演奏者需要采取多種觸鍵手法來表現(xiàn)樂曲內(nèi)涵,要保持恰當?shù)牧Χ?,以及彈奏的連貫,要認真體會樂曲的節(jié)奏,以及音樂家創(chuàng)作時所采用的對位技法,才能通過演奏充分體現(xiàn)樂曲的多樣化特征,讓聽眾真正理解作品的豐富情感。在鋼琴教學當中,教師要認真分析不同學生的特征,依據(jù)客觀規(guī)律進行教學,逐步增大學習的難度,才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探索和創(chuàng)造,逐漸形成系統(tǒng)學習音樂的思維習慣,掌握學習鋼琴演奏技巧的方法,從而通過鋼琴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為學生將來在鋼琴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注釋:
[1]姜?楠.論李斯特的"情感論"音樂美學觀[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0):186—191.
[2]蘇靜波.李斯特鋼琴音樂的個性化特征分析[J].今古文創(chuàng),2020(31):68—69.
[3]扣?蕊.練習曲《嘆息》的藝術特征及其鋼琴演奏的技巧訓練[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9(10):77—78.
(責任編輯:莊?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