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作曲家沃恩·威廉斯是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新民族樂派的領軍人物,交響樂創(chuàng)作領域最主要的英國作曲家。今年是沃恩·威廉斯誕辰一百五十周年,《BBC音樂》在本期策劃了相當大篇幅的沃恩·威廉斯紀念專題。雖身為英國的“國寶”級作曲家,但其他國家的聽眾對他仍感覺陌生。由此,首篇文章直接聚焦于沃恩·威廉斯的許多代表作品,力求從具體實例入手,闡述作曲家的音樂風格與藝術價值。沃恩·威廉斯的交響曲能與當時的西貝柳斯、尼爾森、普羅科菲耶夫等音樂家的作品相媲美,訪談文章主要以他的第二至第六以及第九交響曲為例,闡明作曲家獨具個性的寫作方式。此外,沃恩·威廉斯身處藝術文化領域發(fā)生著巨變的時代,他的創(chuàng)作語匯與時代風格之間的關系也是一個極有意思的話題。第二篇文章則直接以《時代的視野》為標題,由雜志撰稿人與兩位重要的指揮家馬克·埃德爾和安東尼奧·帕帕諾對談,從演釋者的角度說明沃恩·威廉斯的獨特性。
● 本期有一篇頗具勵志色彩的訪談,特別引人注目。德國圓號演奏家菲利克斯·克里澤(Felix Klieser)是一位無臂演奏家,他生來沒有雙手。由于身體上的缺憾,克里澤用左腳按圓號的閥鍵,從容地將自己的演奏方式與常規(guī)的演奏相比較?!拔抑荒軐ふ易约旱姆椒▉硌葑??!彼麘{借卓越的天賦與持之以恒的決心,開啟了自己的音樂人生??死餄苫貞浀溃鍤q時他在比賽中獲獎,名聲大噪,當時德國的報紙專門采訪了他的老師。于克里澤而言,吹奏圓號是他的興趣,最終以此為職業(yè)也是因緣際會,畢竟“沒人會相信,一個沒有雙手的人應該成為職業(yè)演奏家”。
● “月度錄音”屬于新銳指揮家馬凱拉的那套西貝柳斯交響曲全集。顯然,《留聲機》和《BBC音樂》都十分關注他,如此年輕就掛帥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可謂一鳴驚人。克里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布魯克納交響曲的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本次獲得推薦的是他們新近推出的《第二交響曲》。對于這兩套唱片,雜志都給予了演奏、錄音雙五星的好評。同封面主題相呼應,海伯利安(Hyperion)唱片公司發(fā)行的沃恩·威廉斯的聲樂作品新專輯也獲得了好評。
● 近期,室內樂作品新錄音——德國小提琴家齊默爾曼的巴赫《無伴奏奏鳴曲與帕蒂塔》頗受聽眾喜愛。齊默爾曼近年在樂壇十分活躍,這套巴赫無伴奏作品的風格也較之過往的演奏增添了一些新的東西。樂評人將這款新錄音認定為近年來聽到的這些曲目最好的詮釋?!把葑鄵碛腥A麗而集中的發(fā)音,有時低沉的音響也引人注目,卻從不會過度使用揉音?!毕喾?,鋼琴家尼科萊·魯崗斯基(Nikolai Lugansky)的獨奏錄音并未獲得好評,那是他陸續(xù)發(fā)行的貝多芬奏鳴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