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部分文章的理解難度較大,教師需要通過適當?shù)奶釂枎椭鷮W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能促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文章先對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價值進行分析,提出了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教學法;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7-0067-03
引 ?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有了明顯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利的教學因素。例如,部分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仍比較注重自身的講解與分析,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解決此問題。問題教學法就是圍繞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與解答,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閱讀材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不斷提升。由此可見,問題教學法非常契合小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探究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重大。
一、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一)契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為目標。很顯然,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再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將問題教學法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結合,能夠使教師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主動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對創(chuàng)新的問題教學法進行不斷探索與應用,這樣就完美契合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為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奠定了扎實基礎[1]。
(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階段各學科教育者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師比較注重自身的講解和分析,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導致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固化。將問題教學法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始終處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中,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與拓展,既能夠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又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
二、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提出問題
1.圍繞課文題目提出問題
課文的題目通常是文章的“題眼”。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如果能夠圍繞所教課文的“題眼”設計問題,就能夠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思考,進而使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的解讀[3]。
例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文字展現(xiàn)了故鄉(xiāng)楊梅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圍繞“題眼”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你從課文題目中讀到了什么信息?”“作者描述的楊梅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圍繞問題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會對文章內(nèi)容有整體的把握,能夠為接下來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奠定良好的基礎。又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文章為什么要強調只有一個地球?”讓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更快速地理解課文描述的內(nèi)容。
2.圍繞課文脈絡提出問題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優(yōu)秀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有清晰的寫作思路,這個寫作思路就是我們所說的文章結構脈絡[4]。教師如果能夠圍繞文章的結構脈絡提出問題,就能夠將學生帶入對課文內(nèi)在邏輯的分析中,這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十分有幫助。
例如,在《貓》這篇文章中,作者先對貓性格的古怪進行了描述,又對小貓的可愛進行了描述,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根據(jù)文章的結構脈絡,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順序,為什么如此安排?”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思考,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記敘文的寫作方法,這對學生后續(xù)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3.圍繞關鍵詞提出問題
小學語文教材的大部分課文會有一些重要的詞語或句子,如果對這些詞語或者句子的含義進行深入分析,學生就很容易領悟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仍以《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為例,文章中的“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边@句話有總領全文的作用,教師可以圍繞這個句子提問:“讀完這句話,你對作者有哪些了解?”學生通過分析這句話,能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4.圍繞中心思想提出問題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由于過分看重問題的標準答案,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固化,也使語文課堂越來越枯燥乏味,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利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中心思想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和發(fā)散。
例如,在教學《天窗》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天窗給孩子帶來的無窮想象和快樂提問,如“作者為什么要借天窗來對孩子的想象力進行描述?”在這一開放性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就會朝著縱深方向發(fā)展,對課文有深入的理解。
(二)分析問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教學法,提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分析問題也必不可少,因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因此,在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探究的問題并對學生加以引導。
例如,在教學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雞》兩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分析這兩篇課文異同點的探究任務,為了讓學生找到分析方向,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深度和效果。如①作者在寫作時都有特定的寫作邏輯,這兩篇文章的寫作邏輯分別是什么?②這兩篇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③這兩篇課文的語言風格是什么?④在這兩篇課文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教學實踐證明,教師以多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能讓學生的分析活動順利進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解決問題
經(jīng)過教師提出問題和學生分析問題兩個環(huán)節(jié)之后,學生基本已經(jīng)能夠知道問題的答案,但這并不表示學生解決了問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提問之后會向學生公布正確的答案,只要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同,就會認為他們的答案不對,這樣就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明確問題答案的多樣化,只要學生的答案在論證之后正確,教師就要進行肯定。在解決問題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答案與論證答案的機會,并要以問題引導學生科學敘述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及整體學習水平[5]。
(四)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成功解決了預設問題,并不表明問題教學法的運用就結束了,教師還需要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梳理,也就是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這樣學生既能夠掌握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能歸納出新的問題。因此,在預設問題解決后,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表演類、書面表達類活動,將學生順利帶入對學習成果的反思或者對自己成果的展示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沉迷于現(xiàn)實,而要有批判意識。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后,由學生按照已掌握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繼續(xù)對新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逐漸實現(xiàn)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五)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通過不間斷的閱讀學習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需要做的不僅僅是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分析其中的表達技巧,更要把握文章的主題情感。如果教師只是通過按部就班的形式來展開教學,那么學生所達到的學習深度就可能始終不夠。在課堂上,閱讀要經(jīng)過泛讀和精讀兩個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形式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課后練習是鍛煉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借助問題來讓學生對納米技術進行深入思考,如“讓我們一起閱讀課文尋找我們身邊的納米技術吧!”“為什么納米技術能夠在我們身邊得到應用?”讓學生帶著興趣和問題對文本進行閱讀和分析。在學生閱讀完以后,教師再繼續(xù)提問:“納米技術是如何從我們生活中被發(fā)現(xiàn)的?”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回顧和思考,進而加深學習印象。
(六)設置情景聯(lián)想式問題導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聯(lián)想來導入問題,先引導學生進入一個特定的情境,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結合情境進行學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效途徑,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題,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遇到學生比較熟悉的內(nèi)容,教師可帶領他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進行思考。如果遇到一些比較陌生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先進行加工和轉化,使學生主動聯(lián)系自己比較熟悉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將各個內(nèi)容建立聯(lián)系。
例如,教師在教學《荷花》這篇文章時,可以提出聯(lián)想式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在課堂開始時提出“現(xiàn)實中的荷花你們見過嗎?”這一問題,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荷花,對即將學習的閱讀內(nèi)容有基本的認識。在課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提問:“荷花是生長在哪里?課本中是否有介紹?”讓學生思考荷花生長在什么地方,并帶著問題繼續(xù)閱讀文章,使學生從課文中尋找到答案。教師通過情景聯(lián)想式問題導入教學,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求答案,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便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七)以問題引導學生體驗
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他們認為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成績上依然不見成效。語文學科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學生不僅要通過課堂學習來達到這樣的要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的引導作用,引發(fā)學生的實踐體驗,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使他們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鄉(xiāng)下人家》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開展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作者對“鄉(xiāng)下人家”迷人景致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依據(jù)課文中幾幅鄉(xiāng)下人家的圖畫美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透徹的閱讀、實踐體驗活動,了解文中對“鄉(xiāng)下人家”獨特情感體驗經(jīng)歷的描寫。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依據(jù)實踐體驗,把握文章中情感的表達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情感體驗能力、問題思考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提出問題,增強師生互動,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結 ?語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意義重大,教師要對問題教學法的內(nèi)涵進行理解,將問題教學法貫穿于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全過程,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伴隨著積極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通過問題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蘇金英.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新閱讀,2020(07):49-50.
徐寶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20(02):217-221.
丁喜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
養(yǎng)[J].甘肅教育,2020(09):164.
劉銀鵬.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學周刊,2021(13):139-140.
王曉燕.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新智慧,2021(01):13-14.
作者簡介:俞鳳嬌(1977.10-),女,福建長汀人,任教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中心學校,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