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第二十八中學 張維濤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學科教育不僅要重視詞匯、語法知識的講授,還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唯有讓學生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升,才有助于其終身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效。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最關鍵的學習能力之一,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影響深遠。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需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絕對主導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fā)自主學習意識與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實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
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深入分析。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為了保證學生對該門語言的學習掌握更加高效,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初中英語教學中依舊有許多教師沿用以教師為絕對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重視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但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始終處在被動狀態(tài),難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了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也為了學生英語知識的終身學習,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現(xiàn)實情況,優(yōu)化多元教學方法,為學生預留充足自主學習時間,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
許多學生從小學開始便形成了“有問題,找老師”的習慣,勤學好問自然是優(yōu)點,但是完全遵從教師規(guī)定按部就班學習,很難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從樹立自主學習意識開始。當然,自主學習意識的養(yǎng)成不可能朝夕之間完成,也無法通過簡單地布置家庭作業(yè)、完場大量習題而實現(xiàn),需要對預習、復習、做題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予以重視,歷經長時間有效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詳細解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引導: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中,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文本,自主查詢生字詞讀音與含義,嘗試翻譯復雜句段;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自主找出重難點知識,做好標記,向教師或同學請教,并著重練習;在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總結當天所學知識,通過做習題訓練詞句、語法的用法,潛移默化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學“Will people have robots?”單元知識時,教師可在正式授課前,就“機器人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性”的話題開展3~5分鐘的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中使用在課前預習時所學的新單詞,比如pollution、prediction、environment 等,深化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認知。在正式授課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在預習時遇到的難點問題,尤其是語法方面。比如more/fewer 以及more/less 的用法、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將來時態(tài)結構表達等等,教師在可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集中解答,使得學生的疑難各個擊破。通過課堂授課,教師的課外習題布置會更有針對性,重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未來的預想,使得學生能在課后自主學習中熟練運用on the earth、be in great danger、befewer trees 等詞組,從而強化對各個知識點的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讓初中英語課堂氛圍更加愉悅、民主、和諧,教師應當重視聚合各類教學資源,提升英語課程的拓展性、互動性與實效性,其中包含網絡信息、音視頻、報紙、書籍等一系列資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拓寬渠道,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性發(fā)展。
比如,在講解“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單元知識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中外著名的科學博物館,在圖文、音視頻信息資源的引導下,讓學生透過博物館感受科學的魅力。同時,視頻短片中的介紹語言為英語,配上中英字幕,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應用聽力,從中識讀且自主揣摩“have been to”句型的用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可還可在電子白板上提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問題,比如“現(xiàn)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主要區(qū)別”“用‘have been to’句型簡短介紹自己的旅游經歷”等等,明確學生的自主學習目標,以“讀寫結合”的模式保證自主學習實效,取代過去完全“死記硬背”的自主學習方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發(fā)展。
又如,在講解“When is your birthday?”單元知識時,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討論與生日相關的話題,利用信息化手段呈現(xiàn)出生日禮物、月份、季節(jié)等相關圖片,適時將本單元需要學習的重點詞句引入,帶給學生更自然的學習體驗。同時也借助信息化資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此外,教師還可嘗試利用微課資源授課,比如在微課中設置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問題,如:“英語與漢語的日期表達存在哪些方面的差異?”“詢問他人生日的句式有哪些?”等等,以微課資源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英語自學興趣,提高教學實效,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更加關注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依賴于更多的教育資源,學生需要接觸更多的英語知識,閱讀更多的英文素材才可以在不斷地分析探究過程當中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策略,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需要對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豐富和優(yōu)化,立足于教材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多的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和圖片資源,通過教學資源的豐富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養(yǎng)成。
自主學習并不是讓學生一個人獨自埋頭苦學,身為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立足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實情,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著通過看美劇、聽英文脫口秀、看英語演講等方式開展英語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一邊看和聽,一邊理解和記憶,并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意識地多用日常英語口語,達到提高自學效果的目的。此外,思維導圖法、記憶關聯(lián)法等方法,均有助于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信。比如,在講解“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單元知識時,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引導學生利用圖形、顏色等方式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聚焦于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形式方面,逐步引申出比較的句式結構等語法知識,同時要求學生對思維導圖中存疑點、理解難點進行標記,與同學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實現(xiàn)復雜語法知識的有效掌握。而對于關鍵單詞的記憶,教師可運用記憶關聯(lián)法教學,比如本節(jié)課要求重點學習的單詞為outgoing、fantast、competition、loudly、clearly等,對單詞的拼寫規(guī)律完全可用記憶關聯(lián)法進行記憶。如outgoing作為對人物性格描述的單詞,可由此關聯(lián)出talkative、humorous 等單詞,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單詞記憶效率且同時記住更多單詞。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利用英語課外資料以及各種英語學習App 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豐富學生的自學渠道,讓學生形成更生活化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習到更具時代感的英語知識,帶給學生學習成就感。
比如,在學習“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相關內容時,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為學會unless、so…that、as soon as 等字詞的用法。為了加強學生的自學效果,教師可引導學生用百詞斬等英語學習類App,通過每日打卡功能,養(yǎng)成良好自學習慣。同時,還需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習慣,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英語書籍。教學方式是教師實踐教學展開過程當中的重要途徑,將會從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的效率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不同教學方法的選擇也會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不同領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過程當中的常見問題以及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方式做出合理的調整和優(yōu)化,讓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靈活更具有趣味性,讓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當中收獲更多感受更多
對于初中學生來講,由于其英語學習基礎與知識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每個人的英語自主學習成效也會表現(xiàn)得有高有低,如果自始至終都是學生單獨自學,那么自學成效低的學生會慢慢失去自學興趣。而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在集體力量的驅動下,對學習產生的興趣明顯高漲,進而有效促進其學習成效的提升。再加上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才能實現(xiàn)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良好發(fā)展。因此,教師可嘗試著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集體力量的推動下提高成效,實現(xiàn)自主學習思維的有效發(fā)散,進而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I’d like some noodles”單元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助力學生自學思維的發(fā)散。首先,對小組進行科學劃分。教師根據(jù)學生平日的英語成績以及性格特點、興趣喜好等實際情況,遵循“組內異質、組際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4~6 人的多個小組,營造出活躍且?guī)в幸欢ǜ偁帤庀⒌淖灾鲗W習氛圍;其次,合理設計自學任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結合本單元內容,設計“分析would like/I′d like 用法的區(qū)別”“對‘點餐’情境進行合理創(chuàng)編且進行演繹”等自學任務,要求小組成員通過合作開展文本閱讀、語法學習活動,集思廣益結合自學內容進行課本劇的創(chuàng)編;最后,展示自學成果。教師應當讓每個小組展示自學成果,比如由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用would like/I′d like造句,并且所有組員參與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點餐”情景劇,在劇中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同時做好對學生表演的客觀評價。通過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能消除個體之間存在的認知能力差異和思維差異,在集體力量的驅動下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以學習成就感的獲得促進自學思維的良好發(fā)散。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授課,不僅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鍛煉,同時也能進一步鞏固英語知識的學習效果。隨著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已十分常見,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后利用微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跟隨名師視頻和在線習題去提前學習課程內容。許多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實現(xiàn)百分百的在線習題正確率,但是卻無法組織清晰的語言對題目解答思路進行闡述。所以,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運用各種工具書總結資料,參照示例格式制作簡易化課件,鼓勵學生自主授課,如此一來可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余,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時間把控能力。另外,借助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好的自主學習效果。
比如,在學習“What′s the matter?”單元知識時,教師可先將學生分成4~6 人的學習小組,然后為各組學生布置好“競爭課堂小老師”的學習任務,向學生發(fā)布5 分鐘左右的微課資源,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主學習,掌握表示身體部位的單詞以及一些疾病的表達方式,學會stomachache、bandage、accident、have a cold、to one′s surprise 等重要詞匯與What′s the matter、what should…do等重要短句。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可收集各個小組完成的課件,要求各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根據(jù)本組設計的課件為其他同學授課,帶領全班學生按照看圖、聽錄音、對話、討論的流程進行課程學習,以此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針對學生的自主授課表現(xiàn),以教師點評、小組互評的方式進行客觀評價,給予一定物質或精神獎勵,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更愿意參與到自主授課活動中來,進而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與鞏固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體系逐步趨于完善,身為初中英語教師也需要在教學活動中認識到學生終身學習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通過調整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而大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xiàn),對于教師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文章提出樹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聚合各類教學資源、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方法、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及引導學生自主授課等策略,希望教師能夠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與調整相關措施,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