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巧
[摘? 要] 靠設計完美的教案有時并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因為教師追求的是自我教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的親身體驗,沒有讓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文章通過對體驗式學習含義的解讀,結合實踐探索對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的實踐樣式進行了深入闡述。
[關鍵詞] 體驗式學習;實踐樣式;內在需求
一、問題的提出
不少教師拿著自認為設計完美的教案步入課堂,卻又常常失望地退出教室。為什么這樣充分的課前準備卻并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事實上,反思課堂,教師的知識傳授與學生的認知建構之間仿佛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教師的教學僅僅是在追求如何教好學生,卻忽視了學生的親身體驗,沒有讓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1]。試問,缺乏了自我需求、自我參與、自我體驗,學生怎么可能興致勃勃,那又何來有效教學?
二、體驗式學習的含義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及認知具有了顯著的理念特征,體驗式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課教學時,教師的講解已經不再是深化認知的唯一方法,學生可以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親身經歷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悟和體驗數學。
“體驗”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引領創(chuàng)新的源泉。體驗式學習就是以知識為載體,基于心理學的相關原理,以問題為導向,以“參與+體驗”為特征,以積累體驗和生長思維為靈魂,以促進學生參與學習、釋疑解惑、體驗成功樂趣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它也是一種體現(xiàn)人文理念的嶄新學習方式。因為課堂“體驗”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合作者、監(jiān)督者、激勵者的角色,已然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學習模式,通過引領學生富有個性地探索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異思維??梢?,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促進學生能力生長的有效途徑,更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主流方向。
三、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的實踐樣式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學生的學習宗旨在于通過經歷探索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實現(xiàn)智能的成長。去感受、去探索、去應用,由此經歷體驗式學習的過程,這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利于學生領悟規(guī)律與方法,使他們最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達到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1. 以“在生活中體驗”為目的的課前體驗
數學與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倘若能從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出發(fā),給予學生切實體驗,則可為學生深刻領悟知識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此,在授課前,教師可以“在生活中體驗”為目的,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味”,強調生活化的數學,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去感受知識。就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為課堂中的互動交流提供素材,勢必會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進而使得體驗式學習取得較好的效果。
例如,教學“簡單的統(tǒng)計”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走入生活去了解家中每個月水、電、煤等費用情況,將收集到的數據分類整理,再試著填寫在預習單上的統(tǒng)計表中,為課堂中真實數據的利用提供素材。這樣的探究活動是學生喜愛的,學生自然興趣盎然,收集到的數據真實且可用性強,他們還能在一系列操作中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
又如,教學“認識鐘面”之前,教師可以安排設計鐘面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利用硬紙板、圖畫紙等素材,模仿家里的鐘面試著制作,在中途遇到困難與家長商討解決策略。通過親自參與制作鐘面,讓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為接納新知做好了鋪墊。有了這樣的體驗經歷,在課中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都極高,互動交流中充滿自信,發(fā)表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也遠遠地超越目標要求,這是對原有教學目標的一次重大突破[2]。
2. 以“在實踐中體驗”為目的的課中體驗
(1)“做”數學
學習心理學表明,“做”是“學”的活動中最有效的方式,這是因為“做”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的手腦配合活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真正意義上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大量實踐證明,學習者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的“做”而獲得的數學知識,才是最深刻的、最牢固的、最有價值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要以“在實踐中體驗”為目的,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讓學生在做數學中獲得充足的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學習“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做數學”的活動。
實驗設計:將沙子裝入空圓錐中,再倒入空圓柱中,看看需要幾次可以剛好裝滿這個圓柱。
經過這樣的操作實驗,學生很快得出結論:同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體積的。而這樣的操作過程,不僅大大降低了新知教學的難度,減輕了學生發(fā)現(xiàn)新知的負擔,還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得表象的建立清晰而深刻。
(2)“玩”數學
愛玩是每個兒童的天性,一提到玩沒有一個小學生可以抗拒,所以“在玩中學”的學習方式對于體驗式學習來說十分有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玩的氛圍,以滿足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探究、在玩中感知、在玩中體驗。
例如,教學“鏡面對稱”,教師可以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鏡子著手,設計讓學生“玩”的活動。
活動設計:同桌兩人合作,每個人在自己的手上做好標記(區(qū)分左右),其中一人照鏡子,另一人模仿鏡子里的人(舉手時人與鏡子里的人都朝同一邊)。
在游戲中,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舉起左手時,同桌卻舉起了右手,這一發(fā)現(xiàn)讓學生眼前一亮“左右怎么是相反的”。繼而通過反復地“玩”,不僅讓學生心情愉悅,同時在玩耍中逐步形成了感知和體驗,教學難點的突破也變得輕松起來。
3. 以“在應用中體驗”為目的的課后體驗
學以致用是體驗式學習的終極目標,為了很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設計和引導,關注到課程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利用好生活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在應用中體驗”,借助于數學模型去解決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勤于實踐的意識,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后,為了深化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
師:誰能想到辦法求出學校食堂邊的那棵大樹樹干的橫截面積?(學生們躍躍欲試,課堂氛圍立刻火爆起來)
生1:要求出一個圓的面積,需要知道它的半徑,得把這棵樹砍下來量才行。
生2:那怎么可以,你把它砍下來,它不就死了嗎?
師:是啊,誰有好的方法呢?下面給你們一點時間討論,看看哪個小組先找到方法。(學生展開了火熱的討論)
生3:我們可以先量出樹干的周長,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出它的半徑,最后利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可以求出了。
師:非常好的方法,馬上就下課了,大家想不想去試一試呢?
生(齊):想!
師:那就讓我們出發(fā)吧?。▌偤孟抡n鈴響起,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沖向操場)
利用生活情境和意猶未盡的結尾,進一步延伸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與情境相融合,通過親身體驗去獲得思維的進一步拓展,為學生的思維提供無盡的創(chuàng)造空間,為數學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助力[3]。
總之,在小學數學體驗性學習實踐中,學生的角色、教師的角色和學習機制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力所能及地為學生體驗式學習提供自我的專業(yè)化支持,如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適切的情境,給予適當的活動等,在上述實踐中完美地與學生的學習相交融,讓學生從知識的吸收者轉化為知識的自主建構者,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優(yōu)化思維品質。當然,關于體驗式學習的實踐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需要不斷優(yōu)化改進,由此才能真正意義上與新課程理念完美溝通,促進學生學習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胡小松,朱德全. 論數學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J]. 數學教育學報,2000,9(03):33-36.
[2]? 黃曉學,李艷利. 論數學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意生成點[J]. 數學教育學報,2010,19(06):9-12.
[3]? 朱曉琳. 小學數學教學中情感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J]. 數學教學通訊,2018(16):65-66.
184350170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