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東,滕金嵐
(1.西華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637000;2.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 充637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前教育政策法規(guī)大致經歷了形成期、發(fā)展期和完善期[1]。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guī)劃綱要》)明確了2010—2020年我國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強調要普及學前教育[2]。隨后,國務院出臺的《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十條》)總領學前教育的發(fā)展[3]。自此,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進入了飛速發(fā)展的時期,相關政策文件出臺的密度增大,并且針對性也更強。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已經實現(xiàn)了基本普及的目標,而接下來如何高質量發(fā)展學前教育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fā)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將“全面提升保教質量”作為發(fā)展的重點任務之一[4]。有學者指出,學前教育質量對幼兒的生存與發(fā)展意義重大,從而影響著每個家庭及國家未來人力資源的儲備[5]。優(yōu)質的學前教育有利于幼兒的認知與社會性的發(fā)展,甚至可以幫助處境不利的兒童重塑人生[6]。制定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有關政策是指引學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式[7]。2022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從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及教師隊伍五個維度出發(fā),為如何實現(xiàn)我國學前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指明了方向[8]。在此之前,學前教育質量相關條款散見于各政策法規(guī)之中,這些文件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也基于不同側重點從各方面提出了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要求。故本研究從政策分析的角度,運用NVivo11軟件對國家層面頒布的此類文件進行分析,以準確把握我國學前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點和方向,并為健全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機制提供參考。
本研究所選擇的政策文件均由國家層面出臺,這就保證了研究樣本的權威性。本研究通過網絡檢索國家部門的官方網站,獲取了2010年至2022年間與學前教育質量發(fā)展有關的政策文件共19部。在樣本的全面性方面,這些文件中的一部分是由黨中央和國務院頒布的指導性政策法規(guī),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評價改革方案》)和《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guī)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中九條》),另外還有教育部及其他部門聯(lián)合制定的具體政策規(guī)章,如《行動計劃》及《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園督導評估》)等(見表1)。
表1 本研究所選擇的政策文件
本研究采用的政策文件分析工具為NVivo11軟件。該軟件是由QSR(Qualitative Solutions and Research)公司研發(fā)的一款用于質性分析的軟件,它能夠幫助研究者處理大量的文字、圖像或影像等數據,并進行編碼分析。與人工整理數據相比,該軟件可以快速檢索需要的內容,并自動識別其中的關鍵詞和主題,為研究提供一定的分析思路。應用NVivo11軟件進行政策文件內容的分析處理,顯著提高了分析過程的效率,有利于厘清我國學前教育在未來高質量發(fā)展推進過程中的關注方向。
本研究將19部相關政策文件導入NVivo11軟件中,并詳細閱讀其中內容。首先,構建包含“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出發(fā)點”“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著重點”及“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支撐點”在內的三維分析框架,參照《評估指南》將其具體分為“樹立科學導向”“提高教育質量”“辦園方向”等9個二級節(jié)點;其次,對文件中與學前教育質量相關的內容進行逐一編碼;最后,共建立719個參考點(見表2)。
表2 政策文件編碼情況
政策文件中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能夠反映出政策對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某方面的重視程度,圖1為利用NVivo11軟件統(tǒng)計已編碼政策內容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50個詞匯的“詞匯云”。在圖1中,詞匯的字號越大,說明該詞匯在政策中被提及的次數越多。
圖1 政策文件構成的詞匯云
本研究通過對高頻詞匯的進一步篩選,剔除如“幼兒園”“教育”等出現(xiàn)頻率較高但無實際分析意義的詞語后,列出了前10個使用頻數最多的詞匯(見表3)。
表3 政策文件高頻詞匯
由表3可見,19部政策文件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匯有發(fā)展、教師、活動和安全等,這說明師資隊伍的發(fā)展、幼兒保教活動的安排及幼兒安全問題等是國家在制訂學前教育質量相關政策時重點關注的內容。
通過對19部政策文件的仔細梳理,本研究將對“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出發(fā)點”“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著重點”和“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支撐點”三大部分及各部分的二級節(jié)點進行分析討論。
1.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出發(fā)點
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出發(fā)點包括“樹立科學導向”和“提高教育質量”兩個二級節(jié)點,共有42個編碼參考點。
(1)樹立科學導向是質量評估的前提
評估導向不同,幼兒園的辦園方向也就不同。為促進規(guī)范辦園,我國在很早之前就開展了針對幼兒園的評估工作,但該評估還存在著重結果輕過程、流于形式且主觀性強等問題[9]。對此,《評價改革方案》專門提出,要改變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破除“五唯”頑疾[10];《評估指南》也明令禁止通過直接測驗幼兒能力水平的方式來評估幼兒園的保教質量[8];《規(guī)劃綱要》還指出,衡量幼兒園質量的標準應是教育是否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否能適應社會的需要[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的不斷增加,國內幼兒園的硬件質量水平已有所提升,而其軟件質量則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學前教育質量評估要重視對幼兒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的過程性質量水平,如師幼互動、班級管理的質量等,從而實現(xiàn)以評促建、科學育人。
(2)提高教育質量是質量評估的目的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發(fā)展,學前教育質量評估作為考察學前教育質量的主要手段,則可以通過提升教育質量來實現(xiàn)幼兒的全面發(fā)展。《辦園督導評估》提出,要運用評估結果為幼兒園提供指導和幫助[11],而《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以下簡稱《工作規(guī)程》)也是基于提高保教質量這一目的而制定的[12]。此外,《行動計劃》還指出,評價不僅是促進每位幼兒發(fā)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4]。評價是對教育質量的價值判斷,只有先明確什么是“好”的教育,并按照該標準實施“好”的教育,最終才能真正提高學前教育質量[13]。
2.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著重點
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著重點部分的編碼參考點最多,共計516個,是政策文件的核心內容。本研究主要將該編碼部分分為“辦園方向”“保育過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育過程”及“師資隊伍”五個方面。
(1)辦園方向是高質量發(fā)展的基礎
正確的辦園方向是學前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前提,在該方向引領下發(fā)展幼兒園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xiàn)。首先,《國十條》要求加強學前教育的公益性與普惠性[3],《規(guī)劃綱要》強調幼兒園要堅持科學的保教理念[2]。其次,《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關愛集體的情感[14]。最后,《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三期計劃》)還對諸如辦園條件、經費管理等辦園規(guī)范提出了要求,各幼兒園應堅持依法辦園,及時向社會公開相關收費信息,并確保招生公平[15]。
(2)保育過程是高質量發(fā)展的支撐
幼兒園保育工作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是支持幼兒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保障[16]。身心尚未成熟的幼兒只有在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后,才能夠在其他交往活動中獲得發(fā)展。首先,在衛(wèi)生方面,《工作規(guī)程》和《辦園督導評估》指出:要為幼兒提供營養(yǎng)均衡的膳食和安全的飲用水,每餐食物留樣檢查;定期開展對幼兒及教職工的健康檢查并建立幼兒健康檔案;注意幼兒用品的消毒,制定傳染病的應對措施且教職工應具備基本防控常識[11-12]。其次,在安全方面,《行動計劃》和《中九條》規(guī)定:幼兒園要把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健全房屋設備、消防和幼兒交接等方面的檢查制度,并要通過安全教育活動提高成人及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能力;針對突發(fā)事件,幼兒園也應有相應的應急預案[4][17]。最后,在一日生活安排方面,如《工作規(guī)程》和《評估指南》都提到:要為幼兒提供每天至少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以幫助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還要發(fā)揮出一日活動的育人價值,利用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guī)[8][12]。此外,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辦園督導評估》明確要求,教師要在保教活動中給予此類幼兒更多的關注和指導[11]。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高質量發(fā)展的載體
《工作規(guī)程》指出,要把環(huán)境看作重要的教育資源。一個適宜的幼兒園環(huán)境不僅可以滿足課程建設的需要,其本身也發(fā)揮著隱性的教化作用[18]。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部分,玩教具和圖書的投放是文件關注的重點,如《中九條》和《辦園督導評估》都強調:要為幼兒提供安全適宜、數量充足的游戲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圖書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教育意義[11][17]。另外,《評估指南》還對幼兒園的區(qū)域設置和設施設備的安全性作了規(guī)定,要求合理安排空間布局,不過度追求華而不實的功能室[8];《中九條》則提到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來合理布置環(huán)境[17];而針對農村幼兒園的環(huán)境設置,《國十條》也有所提及[3]。
(4)教育過程是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
19部文件都提到了教育過程,且在“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著重點”節(jié)點下,該二級節(jié)點的編碼參考點最多,可見國家對該部分的重視。開展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是實現(xiàn)幼兒發(fā)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其中,師幼互動質量作為評價學前教育過程性質量的核心指標,對幼兒具有重要影響[19]?!豆ぷ饕?guī)程》提出:教師要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尤其應滿足他們親身體驗的需要;教師要尊重并平等對待幼兒,幫助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教師還應掌握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仔細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并作出客觀判斷,不以同一標準評價幼兒能力水平,對于幼兒的提問教師也要及時給予回應[12]。除師幼互動外,教育活動的設計安排和家園共育在文件中也有所涉及。在活動安排方面,“幼小銜接”和“游戲化”這兩個關鍵詞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2021年,教育部專門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注意幼兒園與小學的科學銜接,幫助幼兒做好各方面的入學準備,而對于超前學習等現(xiàn)象要堅決禁止[20];《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都提出,教師應制訂明確可執(zhí)行的保教計劃,以游戲為主要形式開展活動,并從五大領域關注幼兒的整體發(fā)展[21-22]。在家園共育方面,《評估指南》和《中九條》指出:幼兒園與家長的關系應是平等且相互信任的,教師要及時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情況,家長也應尊重教師的專業(yè)性,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幼兒園可以組織家長參與園內日常管理,并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提供育兒經驗[8][17]。此外,《工作規(guī)程》還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及社區(qū)合作育人的建議,“家—園—社”的模式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滿足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需要[12]。
(5)師資隊伍是高質量發(fā)展的保障
幼兒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素質水平決定著學前教育質量及幼兒發(fā)展,而為教師提供培訓機會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主要途徑[23]?!豆ぷ饕?guī)程》要求,幼兒園應按照規(guī)定配備各類有資質的教職工;《三期計劃》和《關于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要加大農村地區(qū)幼兒園的師資培養(yǎng)力度;要定期組織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培訓,實行全員輪訓制度[15][24]。此外,師德師風也是各項政策文件提及較多的內容,如《評價改革方案》指出:幼兒教師自身應具有職業(yè)理想和道德修養(yǎng),能夠做到為人師表;幼兒園也應加強師德教育,并建立相關考評制度,獎勵工作卓有成效的教師,而對于嚴重違反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教師則應禁止其從教[10]。
3.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支撐點
為保證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各文件在“評估方式”“組織實施”兩個部分作出了要求,共有161個編碼參考點。
(1)評估方式多樣化
在評估周期方面,《辦園督導評估》和《評估指南》均要求幼兒園每學期都進行自我評估。其中,縣級教育督導機構的評估工作以3~5年為一個周期覆蓋區(qū)域內所有幼兒園,各省、市則結合實際對幼兒園開展適當抽查[8][11]。在評估主體方面,《國十條》指出,要在教師自評、幼兒園自評的基礎上構建多元主體評價體系,使家長、社區(qū)、政府等都參與到質量評估當中[3];《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還提出了“縣級自評—市級初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這一自下而上的評估程序[25]。此外,評估不再僅僅局限于結果性評估。例如,《評價改革方案》指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10]?!兑?guī)劃綱要》也強調,要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2]。另外,《評價改革方案》建議:將大數據等現(xiàn)代技術作為評價工具,并且要控制評價頻次,從而減輕幼兒園負擔;評估過程也應透明公開,重點關注薄弱幼兒園的發(fā)展[10]。
(2)組織實施制度化
首先,在質量評估保障方面,《教育督導條例》和《評估指南》都指出,學前教育質量評估要具備必要的經費和專業(yè)的評估隊伍[8][26]。其次,《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辦法》和《辦園督導評估》還要求,將辦園質量作為幼兒園獎罰的重要依據,以及幼兒園評級和園長評優(yōu)的參考[11][27]。最后,《行動計劃》提出,各地要根據國家下發(fā)的政策文件構建適合本區(qū)域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加強監(jiān)督管理并定期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營造學前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良好氛圍[4]。
從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相關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內容要求逐漸具體化,評估方式也更加標準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前教育向高質量方向發(fā)展的進程,但在整體上仍有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地方。
學前融合教育是指讓有特殊需要的發(fā)展障礙兒童進入幼兒園,以隨班就讀的方式與正常幼兒一同生活和學習[28],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明確指出,殘疾兒童可以就讀普通幼兒園[29]。但在本研究涉及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相關政策中,僅有5處對特殊幼兒教育有所涉及,且內容較為簡單模糊。參考其他國家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僅以美國學前教育質量評級與提升系統(tǒng)(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QRIS)為例,該系統(tǒng)就有一項專門針對特殊兒童的指標,明確提出:教職工應接受特教相關的培訓;幼兒園要與當地早期干預服務機構合作并創(chuàng)設滿足特殊幼兒需要的環(huán)境等[30]。未來我國在制定質量評估政策時,可以重點關注教師融合教育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融合教育中家園共育兩方面的內容,提高幼兒園對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視程度。
1.為幼兒教師融合教育素養(yǎng)的培訓提供政策支持
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部分家長對融合教育帶有抵觸情緒,即使有幼兒園愿意接納特殊幼兒,也可能因缺乏專業(yè)指導而感到力不從心。目前,多數教師所掌握的知識與具備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持其對特殊幼兒的照料。所以,評估政策應明確教師融合教育素養(yǎng)培訓工作的細節(jié),劃分各組織的權責,保障培訓工作的落實。例如:在培訓內容方面,應幫助教師掌握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提高制訂個別教育計劃的能力;在培訓師資方面,可以邀請高校特殊教育的研究者及特殊學校的工作人員為幼兒園內的教師提供指導,并設定考核要求,確保教師真正掌握融合教育的方法;在培訓時間、經費保障等方面也應作相應的規(guī)定。需要注意的是,融合教育素養(yǎng)不能看作特殊教育素養(yǎng)與普通教育素養(yǎng)的簡單相加,在制定政策時要將二者有機結合,避免其在教師培訓中出現(xiàn)分離的情況[31]。
2.關注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
家庭和幼兒園是兒童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做好家園共育工作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基礎。本研究涉及的政策雖然有多處提到了家園共育,但并沒有專門針對特殊幼兒的具體內容。所以在今后的政策制定過程中,要引導幼兒園關注特殊兒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需求,通過諸如家長學校等形式幫助家長認識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能夠理性對待孩子的發(fā)展問題,從而為融合教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此外,政策還可以要求幼兒園完善網絡溝通平臺,為特殊幼兒建立成長檔案,使家長能夠全面了解孩子的發(fā)展和教育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共同商討應對措施,滿足特殊幼兒的需要[32]。
全國性的學前教育質量監(jiān)測體系正在不斷完善,但通過本次相關政策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體系在研制本土教育質量評估工具和公開評估結果方面還有待加強。
1.擴充本土教育質量評估工具
要保證質量評估的科學性,就必須考慮評估工具的選擇。目前,我國學前教育質量的評估工具多為借鑒國外成熟的測評工具改編而來,本土監(jiān)測工具則較少[33]。李克健等在分析當前國內已有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標準的缺陷后,研制出了更具本土化的科學評估工具——《走向優(yōu)質——中國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標準》,該工具經過了信效度檢驗,可以確保其測評結果的真實有效[34]。雖然此評價標準覆蓋了幼兒園教育的各方面,但專門針對某一部分更加細化的本土評估工具還有待擴充,如對師幼互動等過程性質量的評估。所以,未來還需教育部門組織專業(yè)的科研隊伍,通過嚴謹的研制程序開發(fā)更多適合國內學前教育質量的測評工具。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質量評估包含多個方面,并不是所有評估標準都可量化,尤其是與觀念層面相關的評估,如教師的教育行為反映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帶有個人風格,而教育評估難以將教師的行為標準全部呈現(xiàn),因此,在制訂評估標準時不必把所有指標都“數據化”。此外,還應重視評估有效性驗證,判斷所得結果是否能真實反映幼兒園辦學質量,增加外界信服度。
2.保證評估過程結果公正公開
在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實施方面,文件大多提到了由教育主管部門建立的帶有政府性質的評估小組來實施監(jiān)測,僅有3部文件提出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質量評估。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的評估能夠確保評估目標與教育發(fā)展目標在方向上的一致,但這種評估機制也可能會因政府部門“裁判”(教育主辦者)和“運動員”(教育評價主體)的雙重角色,而使評估結果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和獨立性[35]。因此,推行學前教育“管辦評”分離是保證評估過程結果公平的一種有效手段?!肮堋奔从烧块T對所在轄區(qū)所有幼兒園的辦園行為進行統(tǒng)一管理;“辦”即幼兒園擁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在遵守法律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夠自行調配人員、制定園內規(guī)章制度等;“評”則是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幼兒園辦園質量評價。在評估主體方面,首先,內部評估應與外部評估相結合,內部評估主要為幼兒園自評,而外部評估應設立專門的第三方教育認證機構,對學前教育質量進行監(jiān)測,此類組織需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實施科學規(guī)范的評估方案,保證教育督導的有效性。其次,政府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社會資源,與各師范院校、科研機構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使其承擔部分評估指導職能,防止評估出現(xiàn)壟斷現(xiàn)象[36]。最后,幼兒園家長、社區(qū)也是教育質量外部評估主體的重要部分。而評估結果則應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向社會公開,從而加大對幼兒園辦園質量的監(jiān)督。
幼兒、家長、幼教工作者及政府各部門等都是學前教育的利益相關者,他們因立場不同,對學前教育的價值訴求也各不一樣。在不同視角下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理解能夠折射出不同利益者的文化觀念,這也為建立科學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提供了大量的社會文化認知基礎[37]。
1.提升幼兒家長作為評估主體的參與度
幼兒家長是幼兒的主要照料者,肩負著保障子女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責任,《國十條》《規(guī)劃綱要》及《評價改革方案》都提及要讓家長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到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活動當中[2-3][10],而目前針對幼兒園的質量評估多為政府教育部門負責,家長參與較少。因此,為充分保障幼兒家長的話語權,幼兒園應設置專門渠道用于接收家長意見,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和家長一同商討教育工作需改進之處。在未來的評估活動中,評估人員可以通過查看幼兒園內“家長意見表”或與家長代表交流來了解幼兒園的發(fā)展情況,從而給出提升建議。此外,因家長個人認知不一,他們對幼兒園的評估更容易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例如:在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的評估中,一些家長仍然以教授的學科知識量為標準去評判一所幼兒園的好與壞;還有一部分家長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未能看到幼兒在該時期存在的各種學習需求與潛能,誤認為“去小學化”就是不進行任何教育活動,讓孩子自由玩耍,故對幼兒園的教學安排不作要求[38]?;谝陨锨闆r,在家長參與評估工作的同時,教師和評估人員也要注意向其傳播正確的教育觀念,發(fā)揮家長對教育質量的監(jiān)督作用。
2.聚焦幼兒發(fā)展需要
學前教育質量大致可分為結構性質量、過程性質量及結果性質量,在結果性質量中,幼兒發(fā)展情況是主要評估指標之一。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指出,學生需具備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三方面的素養(yǎng)[39],故基于幼兒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育應成為質量評估的重要內容。幼兒園活動需要提供給幼兒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所需的經驗,而不是過度追求“游戲化”,影響活動質量。此外,在一日生活中高效的師幼互動、對幼兒學習的支持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都應成為評估的重要指標,要確保從關注結果轉向關注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過程,從關注靜態(tài)預設到關注動態(tài)生成[40]。
3.科學運用質量評估結果
《評估指南》指出,要強化評估結果的運用,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結果既是評估工作起監(jiān)督作用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以評促建的開始部分[8][41]。一方面,從政府管理部門的角度來看,相關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均需將評估結果作為重要參考,在綜合分析學前教育質量現(xiàn)狀及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進行政策調整;另一方面,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幼兒家長也需根據評估結果為子女選擇優(yōu)質的教育園所,而對于市場競爭激烈的民辦幼兒園來說,則更需要依靠自身的教育質量贏得家長的關注。因此,未來可以借助電視、網絡媒體等途徑加大質量評估結果的宣傳,促使各幼兒園努力提升其教學質量水平。
綜上,本研究以國家層面頒布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相關政策為研究對象,通過NVivo11軟件深入分析文本內容,將其分為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出發(fā)點、著重點及支撐點三大部分,而對于學前融合教育政策引導不足、質量監(jiān)測機制不夠完善及缺乏對利益相關者價值訴求的關注等問題,未來則需要有更多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