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傳統家風的文化載體探析

2022-02-28 06:42潘子檬
南方論刊 2022年12期
關鍵詞:家訓家風家族

潘子檬

(南開大學 天津 300350)

作為中國傳統家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家風,是以血緣天性為隱秘牽系的親親之情為依托,以倫理秩序所確定的長尊幼卑為前提,通過一代代言傳身教、躬行實踐,形成植根于日用常行的“規(guī)范”的家族風范。自2022年正式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出的“發(fā)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1]既凸顯了家風于現代社會建構的重要意義,同時也隱含著對傳統家風深入剖析的必要性。以傳統家風的文化載體為視角,將耕讀、家學、家訓作為家風的三維文化載體,系統分析無形家風與有形載體間的影響進程與作用效果,為進一步深入理解新時代傳統家風的文化傳承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耕讀:傳統家風的場域載體

耕,治生之本務;讀,榮身之常道。農耕與讀書相伴,進而形成“耕讀并舉”“半耕半讀”的生活狀態(tài),已然成為中國傳統社會高潔志向追求的表征;文化活動與農業(yè)活動的結合,使耕讀文化的身份得以澄明。

(一)耕與讀

“人類文明的起源無疑地是以農業(yè)為先導的,農業(yè)生產是文明產生的先決條件,農業(yè)文明本身就是初始意義上的文明。”[2]以農耕為例,在早期社會,四民分業(yè)理論嚴格限制了職業(yè)與階層的流動,“農分田而耕……士大夫分職而聽”[3](P495)的社會背景使農耕成為農人世守之業(yè),鮮有士人躬耕隴畝。經過漫長歷史的文化積淀,“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4]的思想觀念為“耕”賦予了“道”與“德”之意涵,原本純粹經濟意義上的耕作被賦予意識形態(tài)的內涵后,便成為承載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性行為,具有更為普遍和深刻的社會道德意義;科舉制度的興起打破了“農農、士士、工工、商商”[3](P374)的預設和前提,耕與讀的普遍互通性使得職業(yè)分野的界限變得模糊,并產生相互轉化的通道,經過傳承與淬煉,最終形成了耕讀為本的文化傳統。

(二)耕讀與士人

耕讀文化之所以在中華文明中熠熠生輝且恒久不衰,關鍵在于其自身內在包含的兩個元素——耕與讀,在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作用力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內驅力。農耕哺育了眾多讀書人,根植于日用常行的農耕體驗闡發(fā)了超越文字的思考;士人則借助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優(yōu)勢,以理論化、系統化的學理認知反哺農耕,同生產工具等其他生產因素共同促進農業(yè)發(fā)展。以王安石發(fā)動的熙寧變法為例,在土地兼并之風盛行的北宋時期,由于大地主勢力多逃賦稅,導致社會貧富差距分化日益明顯,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為富國強兵,變法圖強,王安石發(fā)動系列變法對策,無論是以國家貸款幫助農民耕作的“青苗法”,還是核實土地數目好壞,進而保證農民的土地數量的“方田均稅法”,這些“中央——地方”管道式對接的變法核心均是其農耕思想的體現。正是自幼出身于農耕家庭的實際生活體驗,土地改革成為其政治抱負中至關重要的內容,這種頗具農耕色彩的政治抱負也終于在農民生活改善、國庫充盈等現實成就中得以實現。對于農耕的反哺,則集中體現在以《氾勝之書》《齊民要術》為代表的農書,它們均出自具有豐富農耕經驗的學者之手,將農業(yè)精神凝匯于普通百姓易讀易懂的農耕技術、農耕方法中,延續(xù)了農耕文化的種子??傊?,“耕”與“讀”在中國傳統社會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它們相互補益,相輔相成,也正是這一哺一反的循環(huán)合力促成耕讀文明源遠流長。

(三)耕讀與家族

家族,是實踐耕讀文化傳承的社會載體。一方面,我們應當看到耕讀文化本身作為家族崇尚的價值取向,家族成員希望借助這種“內圣”的修身途徑達到“外王”的功夫和境界;另一方面,由于家族自身經濟基礎的迥異,“外王”的終極目標在世家大族和寒門士族中具有不同體現——前者致力于清、慎、勤的品德培養(yǎng),后者則更偏向于為官出仕的明確目標。原本的世家大族物質支撐較為充裕,生存壓力較小,從事勞動生產也并非生活必須。官宦家族更希望通過耕讀,培養(yǎng)家族成員清正廉潔的高潔品德,將“仕宦之法,清廉為最”[5]的觀念視為出仕之目的;培養(yǎng)謹言慎行的良好作風,認為家庭成員“非法不言,非道不行”[6](P98)的個人行為與家族榮譽和傳承直接關聯;培養(yǎng)勤勞節(jié)儉的家庭美德,以勤勞之“立”保證開拓,以節(jié)儉的“續(xù)”保證傳承。而對于寒門士族來說,由于科舉制度的興起和完善,出身寒門卻中舉入仕之人不再是寥寥無幾。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7]寒門之人愈來愈有機會建立新的世家大族??婆e制度一方面給予其光明前途,從而可以實現“外王”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家族本身具有諸多不穩(wěn)定性,榮華風光可能一朝傾覆敗落,讀則“兼濟天下”,耕則“獨善其身”,[8]構成寒門士族傳承的兩種現實需求。

(四)耕讀與家風

家風,是家族耕讀文化傳承的集中表現,傳承千年的耕讀文化是傳統家風的原始場域,形成了以耕讀為本、詩書傳家為理想追求的家風范式。南宋詩人陸游曾對子孫后代指出“吾家本農也,復能為農,策之上也”[9]的人生道路,在陸游提出的三種人生道路選擇中,復能為農為上選,杜門窮經為中選,安于小官為下選;他將“吾家世守農桑業(yè),一掛朝衣即力耕”[10](P184)的經驗與情懷濡染于“更祝吾兒思早退,雨蓑煙笠事春耕”[10](P200)的字里行間,以詩書為載體傳承以農為樂、勤力稼穡的淳樸家風。此外,詩書傳家的家族理想仍然被許多士族所重視?!额伿霞矣枴酚醒裕骸坝兄旧姓?,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11](P97)家族中唯有志者,方可歷經磨難后最終成就士族的事業(yè),而“志”的關鍵在于立讀書志,傳承門第之風。正是基于這樣的思想認識,才有了“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11](P99)的勸誡,子女在這種家風的熏陶下,自然致力于養(yǎng)身心,取科名,繼家聲。

耕與讀的內在契合是在家族這一社會載體中實現的,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代表家族精神氣質之魂——家風,這是中華文化扎根于家族內部的寫實,也是將農業(yè)文明融于血緣天性,進而發(fā)展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現實基礎?!案x傳家”四字,呈現了耕讀并舉的社會理念、隱耕進仕的生活選擇以及倫理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一鋤一筆,勾勒著中國古人的文化氣質。

二、家學:傳統家風的活動載體

家學是家族世代相承之學,是中國古代世家大族世代傳承、賡續(xù)家風的基本向度。作為傳統家風的一種具體外化形式,家學圍繞家庭范圍內的授讀、訓育等有形的教育活動展開,共同交織成無形的家庭精神聯結,成為傳統家風的外在憑借。家學作為家風彰顯的文化事象,內在包含對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對文化濡染的達致、對文辭技藝的培植三重意涵、三種特性。

(一)世德家風:道德元素核心化

所謂核心化,是指一些士族家族在普遍遵循傳統儒家道德觀念的基礎上,對某一道德元素有所偏向和側重,將這一道德元素作為傳襲世代的重要內容,進而形成獨具特色的門第之風。在以仁、義、禮、智、信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傳統社會歷史背景下,家族內部以某一道德元素為起點,擴充其范圍進而構建彰顯門風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傳統,頗具家風傳承和家族興旺等積極的現實意涵。

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勤勞節(jié)儉作為家庭美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方面,可以維系共同奮斗的穩(wěn)固家庭關系,建立起“兩種生產”所必需的家庭財富;另一方面,能夠承續(xù)個人的德行臧否,成為決定家庭成敗興衰的關鍵要素。司馬光家族有著崇尚世家節(jié)儉的德性先風。司馬池“人皆嗜進,而池獨嗜退”[12](P3395)的清廉自守的入仕之德,及“家貲數十萬,悉推諸父”[12](P3394)“不飾廚傳”[12](P3395)的質樸淳厚。司馬光以自身作為孝友忠信,恭謙正直的垂范,教誡子孫保持節(jié)儉的德性,做到“不役于物”。司馬光認為,以節(jié)儉為指導的德性教育應成為家范的精神內核,“圣人遺子孫以德以禮,賢人遺子孫以廉以儉”[13],奠定子孫后代的責任踐履的善道基礎。司馬康謹記其父堅守節(jié)儉風尚的處世原則,一生廉潔自立,以儉樸自持。宋哲宗曾為過世的司馬光立神道碑,賜予司馬康兩千兩白金,而他“以文正公葬皆官給,碑已具,固辭?!盵14]司馬光家族重視對代際成員節(jié)儉德性的培養(yǎng),將節(jié)儉這一道德品質作為家風外在顯現的核心。這既對當世世家大族作出先鋒垂范,又成為后世個人、家庭及社會一洗浮華之風的長鳴。

(二)世仕家風:仕途知識功名化

在以“選賢任能”為基本向度的傳統社會政治生活里,中國古代選舉制度成功造就了士大夫階層這一兼具學者與官僚雙重身份的特殊社會階層,并為中國古代選舉制度這一古老而常新的領域打開了一條新通道。一方面,科舉制將意義深刻的“至公”思想落實到制度設立、人才選拔等環(huán)節(jié),擴增招賢人數的同時打破身份差異的拘囿;另一方面,隨著“學而優(yōu)則仕”的理想抱負得以有生根之土壤,“仕”與“學”的緊密結合使勸學之習蔚然成風。但從唯物史觀加以辯證地審思,科舉制度的實行也造成士人“官本位”等功利觀念的膨脹。其一,從科舉制度本身來看,由于身份限制的放松,寒門子弟試圖擺脫貧苦生活、擠入社會上層的理想有了制度保障,于是唯科舉是尚,只為求取功名、一舉中第;世家大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以家族勢力為根基進入仕途的機會,只得改變清談玄學、專攻學問的“純文化”生活模式,同諸士人一并踏入一紙程文定去留的科舉浪潮。其二,從家族本身來看,由于科舉取士在官吏選拔方式中占據主流地位,為官入仕又與家族命運休戚緊密相關,于是在家族內部衍生出兩種出仕旨趣:一是以傳承家族的實際利益;二是傳承為官入仕的家學思想,這使得仕途知識的學習不可避免地朝著功名化的趨勢發(fā)展前進。

(三)世藝家風:文辭技藝專業(yè)化

所謂專業(yè)化,是指在家族內部以“父兄之教”的形式,將文辭技藝付諸于代際成員,從而形成通文達藝的學理形態(tài),使一個家族一代數人或多代數人均能專注于辭章之學或藝術追求,進而發(fā)展為家族職業(yè)的文化事象。在傳統社會,尤其是極度崇文的社會背景下,文辭技藝的家學延續(xù),一方面能作為學術能力的補充,影響個人的仕宦成就與家族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在家族文化影響力提升的同時,可以增強社會認同,進而轉化為社會地位的有力支撐,實現由“文章學業(yè)繼家聲”到“名譽壓群英”[15]的理想境界,形成兼具家學、理想抱負、社會聲望在內的相互促進的文化傳承體系。

依托于文辭技藝的家學形式,往往始自家族創(chuàng)始人或家族中某位具有較高藝術造詣的人物。例如,杜甫作為家族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先是師從祖父杜審言,承其詩體詩風;而后創(chuàng)新體式實現超越,將詩歌家學發(fā)揚光大;繼而希冀于家族晚輩傳承詩學,認為文章是進身的正途,教育后人“文章實致身”,[16](P63)他采用“覓句新知律”[16](P1202)的教育方式、營造“續(xù)兒誦文選”[16](P827)的教育氛圍,對家族后代進行技藝培養(yǎng)和環(huán)境熏染,真正實現“詩是吾家事”[16](P577)的藝術自覺。因此,文辭技藝的家學所及,是家族精神的淬煉與彰顯。正是基于共同的思想認知,孔子以一人之力開創(chuàng)“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6](P657)的家族經學、司馬遷窮畢生精力開啟“馳騁數千載,貫穿百家作”[17]的家族史學。

總體看來,道德元素核心化的家學,以彰善癉惡的內在信仰孕育出眾多德行家族;仕途知識功名化的家學,以“學而優(yōu)則仕”的價值追求培養(yǎng)出諸多學術家族;文辭技藝專業(yè)化的家學,以世傳家業(yè)的職業(yè)理想打造出聞名的文藝家族。概言之,正是世德,世仕,世藝的三重維度構成了家學的三重意涵,使得家學傳承異彩紛呈;也正是家學活動的有形開展,才成為無形家風彰顯的外在憑借,從而有力推動家風的傳承。

三、家訓:傳統家風的文字載體

家訓以血緣天性的親親之情為依托,凝聚和傳承道德精神,借助尊長權威實現道德精神的內化與實踐,具有集規(guī)范性、針對性、原則性于一體的特點。家訓是家風的文化符號,家風是家訓的理想維度??梢暱梢姷奈淖殖蔀橥ㄍ鶟u漬家風的理想路徑。家訓以其特有的文字載體實現自身的獨特價值,文字本身的穩(wěn)定性與家族文化的可選擇性共同構成家訓的特性:跨越時空的穩(wěn)定性與隨時代變化的靈活性。

(一)家訓的穩(wěn)定性:傳承家風常道

文字載體賦予家訓跨越時空的穩(wěn)定性,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家文化中合理的精神內核。在傳統家文化的家訓傳承與家風傳頌過程中,一方面,家族內部各成員以家訓為遵循,形成具有高度相似性和同構性的家風;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再建則予以傳統家訓信條中永恒價值者新的使命,穿透古今文化因子碰撞的迷霧,構成綿延不絕的縱向傳承關系。

以家訓作為家族內部的行為摹本為例。眾多家族后代在塑造自身德行操守時,模仿父祖長輩中之賢良者,借助文字載體以繼人之事續(xù)先輩之遺風遺德,這便是家訓跨越時空的穩(wěn)定性的第一種形態(tài)。明朝丘普的丘氏家族聞名于世,第三世核心成員丘普,以自身的成長經歷與職業(yè)能力為參照,培養(yǎng)子孫繼承家族主業(yè)。丘普在長孫丘源幼年之時,發(fā)現其有著繼承醫(yī)學祖業(yè)的潛質,因此教導其“承吾世業(yè),隱而為良醫(yī)”[18](P60)。稚孫丘濬則幼承祖訓,做出從儒的人生選擇,曾在《可繼堂記》中記述,雖然“不知先祖之言為何如?然自是亦知惕厲自持,不敢失墜?!盵18](P61)這種外在的訓誡敦促化為內在的信仰載體,化為丘濬孜孜不倦追求濟世的力量源泉,終成就這位“有明一代,文臣之宗”[19]明代理學名臣。

以家訓中超越時代的永恒價值為例。探究傳統家訓中的永恒價值,即挖掘穿越時空而延續(xù)的家訓文化要素。對我國家訓的歷史演進過程進行梳理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縱使每個時期的家訓都有其各自的特點與重點,家訓之間的主要內容、基本原則和具體方法不盡相同,但貫穿始終的道德主線和根本宗旨則具有跨越時代的價值意蘊,這便是家訓跨越時空的穩(wěn)定性的第二種形態(tài)。文化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過程中,應該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民族之間的差別尚未消失之前,維護民族獨立是至關重要的”。[20](P307)只有在科學真理的指導和立足中國國情現實需要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揚民族主體意識進而實現辯證的綜合創(chuàng)造,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有民族特色,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的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文化?!盵20](P306)隨著家庭建設、家教建設、家風建設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重要作用的日益凸顯,具有民族性意涵的家訓文化要素,“存在的價值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會作為一種社會亟須的能量而不斷增強。”[21]

(二)家訓的靈活性:煥發(fā)家風活力

家族文化的可選擇性賦予家訓隨時代變化的靈活性,不斷納入新元素使家訓與時俱進、長盛不衰。在社會背景更迭與家族選擇差異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家族后輩對家訓內涵加以再處理、再審視,使家風在具有同構性的同時,仍適應時代需要,保證家族繁榮;另一方面,由社會變革引起的治家觀念和治家方式的更新,使家訓內容隨之演變,在永葆家訓生命力的同時煥發(fā)家風活力。

在秉承某一家風信條的前提下,根據歷史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更迭與演變以及家族的動態(tài)發(fā)展,家族會不斷調整和更新家訓觀念。顏氏家族歷代子孫秉承祖風,“忠義為節(jié)”向來是顏氏子弟共同恪守傳承的家風,但對實現“忠”卻有著不同的思維邏輯與行為選擇。顏氏三十五代孫顏之儀犯顏進諫,隋文帝予以“見危授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古人所難,何以加卿”[22]的贊譽。顏之推則認為“無多言,多言多敗”。顏之推三經世變,身仕四朝,正因為深受時代浪潮更迭之苦,他才更能明白在歷史洪流中保全家族整體運數的不易。因此,“穩(wěn)定”勝于“煊赫”這一思想便成為顏之推安身立命的為官宗旨,并為后人定下“前望五十人,后顧五十人”,[11](P347)甘居中游的出仕原則。顏真卿對“忠義之節(jié)”有著新的理解。面對安祿山叛軍之時首舉義旗、直指宰相元載蒙蔽圣聽、在生死關頭視死如歸,都表現出顏真卿沒有囿于顏之推以大義為前提所提倡的“平和不爭”的為官之道,而是以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文化精神詮釋顏氏家族的忠義家風。

家訓的靈活性還體現在不同時期的家訓側重點不同。從隋唐至明清,社會從業(yè)觀念嬗變與實踐演進大體呈現出讀書致仕——治生訓誡——經世致用的特點,歷代家訓對此多有反映?!斑M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樂徽之際”,[23](P250)自興科舉之后,讀書致仕成為從寒門到貴胄全社會各家族的擇業(yè)追求。宋元時期,政權的穩(wěn)定統一與水陸交通的開拓為手工業(yè)與商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契機,以“治生”為主要內容的家訓開始大量涌現?!笆俊迸c“治生”的絕對界限已經模糊,有人認為,讀書入仕之人“尤應砥礪表率,效故人體天地育萬物之志”,[23](P444)讀書習儒并不是唯一的職業(yè)選擇,那些曾經被輕視的職業(yè)被納入可選擇的范圍,是社會擇業(yè)觀上的一大進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快速發(fā)展使紳商階級的社會地位日益提升,商賈家訓的繁榮成為擇業(yè)觀念轉變的外顯。這一時期的擇業(yè)觀變化有二:一是提倡學習雜藝及科學技術知識,二是官商一體、儒商結合的群體變化,《營生集》《士商要覽》等家書的出現,體現了商賈家訓成為中國傳統家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訓的穩(wěn)定性是對時空范圍內之恒價值的世代傳承,靈活性是不局限于文字形式的現實生動體現與歷經千年歷史更迭對部分觀念的再處理和再審視。需要指出,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家庭、社會和國家,從來沒有盡善盡美的思想和制度,無論先輩所著家訓文本如何完備,也難以實現全知全能。集成家訓的最終旨趣是家風的傳承與弘揚,進而發(fā)揮家庭建設在社會建構、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唯有將依托于家訓文本中的哲思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充分挖掘,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文化的“舊邦新命”。

四、結語

在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家風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壤似乎已經消失殆盡,其存在與發(fā)展似乎已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歷史問題。但更值得研究的問題是,在新時代如何正確看待和繼承優(yōu)秀傳統家風,正確把握傳統家風的文化內涵。通過對家風的場域載體、活動載體和文字載體的三維探討,有助于深刻理解傳統家風與社會發(fā)展的互動關系,將傳統家風鑲嵌于新時代新社會的嶄新社會環(huán)境中,使其在保留合理文化內涵的同時,成為現代中國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助推器。

猜你喜歡
家訓家風家族
張載家訓不只是橫渠四句
傳統家訓里的廉政觀
HK家族崛起
三坊七巷 名人家風家訓館
《小偷家族》
家風伴我成長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別樣家風,別樣精彩——教你輕輕松松寫“家風”
家訓伴我成長
百家姓看“家風”
财经| 屏东市| 蓬溪县| 手游| 聂荣县| 毕节市| 上杭县| 稷山县| 阳春市| 石景山区| 聂荣县| 东乌珠穆沁旗| 台湾省| 江阴市| 赣州市| 龙泉市| 南靖县| 寻乌县| 通榆县| 历史| 车致| 富宁县| 紫金县| 淮安市| 洛浦县| 临沧市| 永顺县| 长乐市| 于田县| 台前县| 临猗县| 平乐县| 屏东县| 秭归县| 广平县| 十堰市| 南涧| 河曲县| 乳源| 家居|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