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四川省納溪中學校 646300)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中強調:“體育事業(yè)是人民的事業(y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發(fā)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牢牢把握體育事業(yè)‘健民、育民、親民、樂民’的民生特征。”民間民俗體育是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參與人群主要為人民群眾,是民眾重要的體育娛樂活動,活動充分體現(xiàn)“健民、育民、親民、樂民”的特征,為體育娛樂文化增添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通過探索中學體育教學融入地方民俗體育的改革路徑,結合體育教學進行具體實踐,提出民俗體育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思路。
民俗體育活動融入中學體育教學,有利于豐富中學體育教學內容,促使中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親身體驗,獲得身心的放松與心情的愉悅。同時,參與有一定運動強度的民俗體育活動,可以提高中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發(fā)展協(xié)調性、靈敏性及力量、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除此之外,有助于中學生了解本地民俗文化,有助于在今后學習成長中,特別是進入大學之后,將民俗體育、民俗文化帶出去,促進民俗體育文化交流。
以地方特色體育文化活動為載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民俗體育項目與文化內涵,將挖掘的民俗體育項目適當融入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地方體育文化活動,通過民俗體育與體育課堂的結合,促進民俗體育發(fā)展。將民俗體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融入中學體育,促成地方特色、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模式,建立并推廣“民俗體育+校本體育課程開發(fā)”模式,對促進特色學校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民俗體育文化是先輩世代的智慧結晶,反映著先輩們從狩獵到遷徙到開疆拓土再到捍衛(wèi)民族團結的歷史積淀。隨著城鎮(zhèn)化、現(xiàn)代化的建設深入,傳統(tǒng)生活生產方式發(fā)生改變,娛樂方式豐富,生活環(huán)境改善,民俗體育文化的生存空間面臨挑戰(zhàn),民族文化呈現(xiàn)出多樣性、流變性和斷裂性,村落民俗體育文化資源正在減少或逐漸喪失自身的民族特征。因此,對民俗體育進行系統(tǒng)研究能進一步挖掘整理各項民俗體育項目,并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具體實踐,使得民俗體育能夠傳承并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利于實現(xiàn)當?shù)孛袼左w育與全民健身有機融合。
民族體育類型多樣,并非每一種類型民俗體育都適宜在中學校園開展。以瀘州市為例,有群眾喜愛的蘆笙舞、瀘縣雨壇彩龍、水潦草把龍、古藺花燈舞蹈等民俗體育活動。盡管擁有豐富的民俗體育文化,但是哪些可以融入中學體育教學之中卻并未深層次挖掘和利用。因此,對民俗體育文化的挖掘、整理,統(tǒng)計分析哪些可以融入中學體育教學之中,才能為豐富學校體育內容提供堅實基礎。
在新時代環(huán)境成長的中學生對民俗體育的認同感直接影響其參與程度。分析中學生對民俗體育的認同和接受程度,選取中學生認同度高的項目進行教學,并明確校園民俗體育發(fā)展定位,民俗體育進校園才切實可行。通過調查作為主要教學對象的學生發(fā)現(xiàn),對民俗體育的態(tài)度方面,有58.4%的學生表示了解民俗體育,有62.5%的學生表示喜歡民俗體育,有68.8%的學生希望將民俗體育融入學校體育活動或體育課堂。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中學生對民俗體育不僅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而且能發(fā)自內心地接受民俗體育。
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受體育教學大綱的限制,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體育教師要按照學校確定的體育校本課程開展教學。因此,學校的支持也是影響民俗體育在中學開展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瀘州市所調查的中學全部都能支持體育教師將地方民俗體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有了民俗體育師資、學生喜歡、學校支持后,民俗體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具備較強的現(xiàn)實性。
體育教師是中學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和主要評價者,明確體育教師在民俗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推進民俗體育進校園的重要前提。在具體實踐上,體育教師首先要開展實地調查,前往民俗體育活動豐富、具有代表性的村鎮(zhèn)進行實地調研,同時走訪中學、小學,了解民俗體育在中小學體育活動中的開展情況、傳承現(xiàn)狀等,根據(jù)調研內容和結果,將調研內容整理成為文本形式。其次,體育教師要結合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通過嘗試性融入民俗體育活動,傳播民俗體育文化,對中學生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進行觀察和分析,如果中學生接受程度高,就進一步豐富民俗體育活動內容,如果中學生接受程度一般,就要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策略。
目前民俗體育文化共享、傳承與保護已經成為文化發(fā)展的共識,民俗體育文化作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與發(fā)展民俗體育文化是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必要之舉。受中學體育教學大綱的影響,民俗體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實踐還非常少。探索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民俗體育活動的具體實踐方法與策略,使民俗體育進校園不斷改進完善,既是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是民俗體育傳承的方法創(chuàng)新。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這也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相一致。體育教師要發(fā)揮好組織者的角色,指導學生制作民俗體育項目的器材,同時,要首選一些充滿趣味性又比較容易掌握的民俗體育項目,以游戲的方式滲透到體育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到民俗體育活動的樂趣。
民俗體育文化作為當?shù)厣鐣顒?、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的歷史積淀,在當今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發(fā)展中具有極大的開發(fā)價值。中小學是推動青少年教育的關鍵,同時青少年時期也是民族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中小學校是民俗體育傳承發(fā)展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