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國
學術史一直認為《歸藏》為“殷易”,《周禮》“太卜”之職為“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鄭玄注:“名曰《連山》,似山出內(nèi)氣也;《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于其中。杜子春云:《連山》,伏羲;《歸藏》,黃帝?!保?]杜子春受業(yè)于西漢末大儒劉歆,其說當有根源。相傳黃帝為大舜之祖,大舜為商朝之高祖帝俊,說明《歸藏》為商代占筮寶典。與劉歆、杜子春同一時代的桓譚《新論》云:
《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哆B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2]578
《新論》又云:“《古文尚書》舊有四十五卷,為十八篇。古帙《禮記》有四十六卷,《古論語》二十一卷,《古孝經(jīng)》八卷二十章,千八百七十二字,今異者四百余字,嘉論之林藪,文義之淵海也?!保?]578這些先秦古書俱流傳至今,卷數(shù)、字數(shù)若合符節(jié),可推知桓譚論《歸藏》字數(shù)可信?!吨芤住吩谥芮貪h時代屬于官學系統(tǒng),而《歸藏》為民間傳習,難免散佚。易占之書包括卦畫、卦名以及卦爻辭,相須為用,但輯佚本《歸藏》卦畫、卦名基本沒有著錄,因此卦辭失去了“附麗”,喪失了整體性?!稘h書·藝文志》未有明確著錄。西晉張華《博物志》卷九《雜說上》引《歸藏》數(shù)條,見第302—304 條[3]105?!端鍟そ?jīng)籍志一》著錄“《歸藏》十三卷,晉太尉參軍薛貞注”,又云:
《歸藏》,漢初已亡,案晉《中經(jīng)》有之,唯載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貫于《周易》之首,以備《殷易》之缺。[4]
《唐書·藝文志》卷同?!端鍟氛J為晉荀勖《中經(jīng)新簿》是最早著錄《歸藏》之書。但至宋代只剩三篇,宋王堯臣《崇文總目》卷一《易類》著錄《歸藏》三卷,“晉太尉參軍薛正注。《隋書》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經(jīng)》《齊母》《本蓍》三篇,文多闕亂,不可詳解”[5]。南宋王應麟《玉?!?、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記載同。但《歸藏》一些內(nèi)容保存在《初學記》《北堂書鈔》《太平御覽》等類書中。王應麟《漢志考證》搜錄18 條,清儒朱彝尊、馬國翰、洪頤煊、王謨均有輯佚,整理保存了珍貴傳世資料①。除此3 篇之外,馬國翰輯出《鄭母》《啟筮》兩篇,共5 篇,難以確定是否為《歸藏》全部篇數(shù)。古今學者對《歸藏》年代多有爭議,甚至認為是“偽書”[6],有學者僅根據(jù)《歸藏》流傳史上的一些問題就判斷《歸藏》產(chǎn)生于漢代②,方法多少簡單了些。隨著秦簡《歸藏》出土,有些疑古派所謂“偽書”說法就沒必要列入了。
《歸藏》已見于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出土秦簡。據(jù)王明欽《王家臺秦墓竹簡概述》(以下簡稱《王家臺秦簡概述》)介紹,王家臺位于楚故都紀南城東南五公里,出土秦簡文字分為三種:《日書》《效律》《政事之常》為秦隸;《災異占》為秦小篆體;《歸藏》“接近楚簡文字,應為戰(zhàn)國末年的抄本”[7]28,包括兩種抄本,無一枚整簡,編號164 支,未編號殘簡230 支,共計394 支,總字數(shù)約4000 字,輯錄卦畫、卦名53 條。湖北江陵即故楚郢都地區(qū),早在秦昭王時就已為秦所攻占,為南郡。王家臺秦簡《歸藏》就是這一時期由楚人抄寫,故其文字具有楚文字特點,因此引起學界研究興趣,發(fā)表了一些文章③。因為出土時秦簡狀況不是很好,幾乎全為斷簡,重見天日以后相繼朽爛,所以到目前為止,只有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王輝《王家臺秦簡〈歸藏〉校釋(28 則)》(以下簡稱《校釋》)[8]174可作為研究底稿。
《歸藏》早在先秦既已流傳,傳至后世已散亂不堪,馬國翰雖然輯出57 條卦名,卻沒有卦畫。出土秦簡《歸藏》保存一些卦畫符號,經(jīng)與《周易》比對,卦畫相同,卦名則有同有異。《歸藏》卦畫符號不僅屬于算卦占筮等巫術性操作層面的問題,也具有幫助儲存神話傳說等文化記憶的功能,但傳世《歸藏》幾乎全部失去了這些卦畫符號,其命運與汲?!吨駮o年》一樣,東一句西一句,失去了具體語境,散落在《北堂書鈔》《初學記》《太平御覽》等古代類書里。通過出土秦簡,明確《歸藏》本來是一部具有六十四卦的完整占卜書,并保存了相應卦畫④,與先秦典籍《山海經(jīng)》《世本》《竹書紀年》之間存在明顯互文性,彼此參稽,互相驗證,來源悠久,是非常寶貴的殷商神話傳說寶典。這部寶典存在一些待解之謎,如《歸藏》五篇名義及其神話傳說性質(zhì)、流傳附益等問題,涉及殷商占筮與祭祀傳統(tǒng)、神話與儀式關系等理論問題。
學術史上一直認為《歸藏》為殷《易》?!抖Y記·禮運》記孔子曰:“吾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编嵶ⅲ骸暗靡箨庩栔畷?,存者有《歸藏》?!笨资枰苁显唬骸耙蟆兑住芬岳槭祝氏壤ず笄?。”[9]306“4坤乾”即《歸藏》。宋國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于西周初年所建國,居商故地商丘,王國維《說商》謂“商人即宋人”[10]374,自然承襲了殷商文化。在《歸藏》保存和流傳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附益一些內(nèi)容。秦簡《歸藏》著錄2 條“宋君”“平公”筮例,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18 條:
卦畫與《周易·鼎卦》相同。又如“平公”筮例,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13 條:“(乾下□上)右(有)。曰:昔者平公卜其邦尚無【有】咎而攴(枚)占神=老=占曰:吉?!蓖踺x《校釋》認為此卦在《周易》為《大有》,“平公”當為宋平公(公元前575年—公元前532年)[8]168。以上兩例不見各種輯本《歸藏》。宋人精于卜筮,郭店楚簡《緇衣》簡45-47 記“子曰”:
宋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為卜筮也?!逼涔胖z言歟?龜筮猶弗知,而況于人乎?寺(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猷。”[11]20
今本《禮記·緇衣》作“南人有言”?!墩撜Z·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竹添光鴻《會箋》以“南人”為“南國之人”[12]884。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一致的情況,傳本《緇衣》或因《論語》“南人有言”而改?!毒l衣》與《表記》《坊記》《中庸》均為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孔叢子·記問》多載子思問學孔子之語[12]95-96,其文章多采孔子語錄?!渡虾2┪镳^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中《緇衣》簡23:“子曰:宋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保?3]與郭店《緇衣》一致,說明上古竹書就是“宋人有言”。凡此均可證明孔子所謂宋國保存《坤乾》即《歸藏》之說并非蹈虛之詞。
《歸藏》記載了武王伐紂以及穆王西征等筮例,馬輯本《歸藏·鄭母經(jīng)》云:“武王伐紂,枚占耆老,耆老曰:吉。”出土秦簡作:
“老考”傳世文獻作“耆老”。夏含夷《汲冢書大發(fā)現(xiàn)和編輯》在汲冢書《穆天子傳》中找到一則與《歸藏》有關的筮例:
夏含夷認為該卦卦文與《周易》毫無共同之處,但與《歸藏》在很多方面相似[14]130。《歸藏》記載以周穆王為內(nèi)容的筮例,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莊子音義上》釋《大宗師》“禺強”,引《歸藏》“昔穆王子筮封(卦)于禺強”[15],見于出土秦簡,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6 條:
秦簡多有闕文,王輝《校釋》據(jù)傳世本將其補充完整,作:“師。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師而枚占禺強(439)龍降于天,而道里修遠,飛而中(沖)天,蒼蒼其羽?!保?]165禺強為海神,《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黃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處東海,是為海神?!惫弊ⅲ骸凹簇畯娨??!保?6]21“4京”“強”上古音陽韻相通?!渡胶=?jīng)·海外北經(jīng)》:“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惫弊ⅲ骸白中?,水神也。莊周曰:禺強立于北極,一曰禺京。一本云: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一。”[16]179《淮南子·墬形訓》:“隅強,不周風之所生也?!保?7]370不周風為西北風,禺強為北海之神,故穆王以出師之事問卜于他。
學界尚有《歸藏》出于“汲?!敝f。據(jù)《隋志》記載,《歸藏》著錄在西晉荀勖《中經(jīng)新簿》、南朝阮孝緒《七錄》等書中,而未見于《漢志》[18]。郭璞《山海經(jīng)注》經(jīng)常征引《歸藏》,如“羲和之子出于旸谷”見于《啟筮》;“夏后啟筮御飛龍登于天”見于《鄭母經(jīng)》等。孫猛認為西晉汲冢曾出土《易卦》,荀勖等《中經(jīng)新簿》已經(jīng)取名為《歸藏》,晉太尉參軍薛貞加注,郭璞所見很可能是汲冢版《歸藏》[19]。郭璞《注山海經(jīng)敘》提到用《汲郡竹書》及《穆天子傳》證明昆侖及西王母之事,但未提所謂“汲冢”版的《歸藏》。有證據(jù)顯示郭璞注引《歸藏》就是西漢初年以來傳抄文本,如《歸藏》“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郭璞注《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洪水滔天”章引作“《開筮》曰”,與《山海經(jīng)》稱“夏后啟”為“夏后開”一樣,“開筮”即“啟筮”,為避漢景帝劉啟諱而改。又如馬國翰輯本:
《節(jié)》:殷王其國,常毋若谷。羅萍《路史注》引作“常毋谷月”。王應麟《漢志考證》作“殷王其國,常母谷”。[20]38
傳本訛誤太甚,已無法解釋。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據(jù)出土秦簡《歸藏》認為是“殷王筮其邦,尚毋有吝”之句,“國”原應作“邦”,漢代為避劉邦諱而改;“殷王”之后脫一“筮”字,“?!碑敒椤吧小保肮取迸c“吝”訛,“月”與“有”訛,類似句例又見秦簡《漸卦》:“昔者殷王貞卜其邦,尚毋有咎?!保?]35除諱“邦”“啟”外,傳世《歸藏》也諱“恒”,如“常娥”(嫦娥)本作“姮娥”,《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17]501王應麟《漢志考證》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41 卦“歸妹”作“恒我”,漢初避文帝劉恒諱而改為“常娥”。從上文所引傳世《歸藏》避諱“邦”“恒”“啟”等字來看,證明其文本并非亡于漢代,兩漢人物如杜子春、桓譚、張衡都提到《歸藏》,郭璞引據(jù)也是西漢初年傳來的本子。因為《周易》為官學,而《歸藏》民間所習,難免散佚。
《歸藏》是占卜之書,其本來面目主要是由卦畫、卦名、卦辭三部分組成,而卦辭主體部分來自商代神話傳說或史傳中的神秘部分,絕大部分與先秦古籍《山海經(jīng)》《周易》《世本》《竹書紀年》相表里。下面對《歸藏》卦辭中神話傳說的時代屬性進行分析。
目前《歸藏》文本存在兩種形態(tài):一是輯佚而來的傳世文本,包括南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清代朱彝尊《經(jīng)義考》、洪頤煊《經(jīng)典集林·歸藏》、王謨《漢魏遺書鈔》,而以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歸藏》搜集較為全面;二是出土秦簡《歸藏》,因為自出土之日起至今未出版,已經(jīng)朽壞,因此本文以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王輝《校釋》為主要依據(jù)。在這兩種文本材料基礎上,分析《歸藏》神話傳說母題。
據(jù)王應麟《玉海》,《歸藏》又稱為“黃帝《歸藏》”。黃帝為虞夏商周四代共祖,也是帝舜之祖,《世本》:“黃帝生玄囂,玄囂生僑極,僑極生帝嚳?!保?1]7帝嚳即帝舜、帝俊,為商人祖先。輯佚本《歸藏》及秦簡《歸藏》輯錄5 條關于黃帝、炎帝(赤帝)、少昊、蚩尤等部族戰(zhàn)爭的神話傳說。馬輯本“逸文類”收錄:“昔黃帝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zhàn),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贝藯l見于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12 條,為“同人”卦辭?!妒辣尽ぷ髌罚骸拔紫套黧??!睆那睾唩砜?,輯佚本黃神、炎神即黃帝、炎帝。黃、炎之戰(zhàn)在傳世史書中有相應記載,《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晉文公勤王,使卜偃占卜,“吉,遇黃帝戰(zhàn)于阪泉之兆”[22]?!洞蟠鞫Y·五帝德》中記載宰予問于孔子,講授五帝之德時提及黃、炎阪泉之戰(zhàn),“黃帝與赤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23],《史記·五帝本紀》以赤帝為神農(nóng)氏之后,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東北,與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東南五十里,本黃帝所都也?!稌x太康地理志》云: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黃帝祠?!保?4]6《世本·居篇》:“黃帝都涿鹿?!保?1]30涿鹿之戰(zhàn)即阪泉之戰(zhàn)。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赤帝(炎帝)之戰(zhàn),“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之后,“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24]4。這段傳說之起因見諸《歸藏》“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空?!币幻案F?!?,乃東夷部族少昊氏居地(今山東曲阜),“帝”即少昊氏;《歸藏》又云“勞。曰:昔者蚩尤卜鑄五兵而枚占赤(帝?)”,王輝《校釋》認為“勞”為卦名,傳本作“犖”,《說文》“犖,駁牛也,從牛,勞聲”,勞、犖通;“赤”后一字殆為“帝”[8]172。引文意為蚩尤向赤帝(炎帝)卜問鑄造“五兵”,打算討伐“空桑”少昊氏,因此引發(fā)黃帝與蚩尤的戰(zhàn)爭。《歸藏·啟筮篇》記黃帝殺蚩尤之事: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邱,作掆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驚,二曰猛虎駭,三曰鷙鳥擊,四曰龍媒蹀,五曰靈夔吼,六曰雕鶚爭,七曰壯士奮,八曰熊羆哮,九曰石蕩崖,十曰波蕩壑。[20]40
黃帝、赤帝(炎帝)與蚩尤戰(zhàn)事起因與少昊氏有關?!兑葜軙L麥解》記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夏四月,初嘗麥”,之后發(fā)布誥命,講述上古史中的這段往事:
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臨四方,司□□上天末成之慶。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河,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zhí)蚩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乃命少昊請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zhì)。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亂。[25]784
少昊氏本來居住東方“空桑”(今山東曲阜),《歸藏》“蚩尤伐空?!碑斒欠タ丈I訇皇?,而“枚占赤帝”?!膀坑饶酥鸬邸敝暗邸币彩巧訇皇?,因此使“赤帝大懾”,與黃帝聯(lián)手殺了蚩尤?!澳嗣訇徽埶抉R鳥師”之“請”諸本作“清”,為少昊之名。孫詒讓釋“馬(馬)”為“爲(為)”之誤,“司”為“始”,聲近假借,言少昊清始為鳥師以鳥名官[25]784?!蹲髠鳌ふ压吣辍酚涊d少昊氏之后郯國國君曾詳細講述“以鳥名官”的情節(jié)。殷末周初少昊部族嬴姓西遷,即秦人祖先,其祖神少昊亦隨之西遷而成為西方白帝,而其故地封給周公,即《世本·居篇》所謂“周公居少昊之虛”[21]31。
神話史上嫦娥奔月神話就出自《歸藏》,來自商代月母神話?!独m(xù)漢書·天文志上》劉昭注引東漢張衡《靈憲》,云:
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其大昌?!保?6]3216
《靈憲》在繇詞后有“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26]3216,為后人所加。引文遺失了卦畫與卦名,因此也就不完整了。此卦已見出土王家臺秦簡307、201,王輝《校釋》:
歸妹。曰:昔者恒我竊毋死之【藥】(307)□□□奔月,而枚占□□(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8]174
貞:御子央豕于娥。(《合集》3006)[31]536貞:惟娥王。貞:不惟娥王(《合集》5477 正)[31]791
“娥”可能是月神姮娥或娥皇?!昂恪保墩f文》:“古文恒,從月。《詩》曰:如月之恒。”段玉裁注:“月上弦而就盈,于是有恒久之義?!保?2]68“7恒”“姮”諧聲相通。娥、義、羲俱從“我”聲,古音諧聲相通。而在神話中,姮娥即月母,《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有女和月母之國”,郝懿行《箋疏》:“女和月母即羲和、常儀(儀)之屬也?!保?3]7相傳姮娥為古帝王帝俊之妻,《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保?4]367帝俊即帝舜、帝嚳。《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有女子方浴月??∑蕹t耍率卸?,此始浴之。”[34]405“常羲”即姮娥、常儀(儀)以及《歸藏》“恒我”,均從“我”聲,諧聲相通。常羲“生月十有二”即殷商歷法每歲十二月之神話來源,伊藤道治認為:“月的盈虧是生命的復活,在未開化的社會里同時聯(lián)想到婦女的月經(jīng)和生產(chǎn),或者月是作為其象征而被意識到的?!保?5]商代已經(jīng)確立了太陰歷十二月的名稱,胡厚宣《殷代之天神崇拜》論述卜辭中月食作為災害象征,“則其必以月為天空之神”[36]。卜辭中占卜“娥”是否有害,與月食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嫦娥奔月神話源于商代月神崇拜,將月亮神話與部族祖先以及陰歷十二月結合起來,不斷在后世審美觀照中有所發(fā)展。
《楚帛書·四時乙篇》圖版第4—5 行記載“千又百歲,日月夋生”,第6—7 行記載“帝夋乃為日月之行”[37],“帝夋”即帝俊,即帝嚳、帝舜,為商代祖先,而日神羲和、月神姮娥皆為其妻。秦簡《歸藏》又載“赤烏”神話,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39:
卦名為“陵”,卦畫與《周易·謙卦》一致。王輝《校釋》認為“赤烏”即太陽,“木”即扶桑,“啻”(帝)后一字疑為“俊”。對“赤烏”神話比較詳細的記載見于《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薄皽卦垂取奔慈諡跛≈皽┕取?,文獻或?qū)懽鳌皶〞D)谷”,“湯(湯)”“暘(旸)”諧聲相通?!胺瞿尽奔捶錾?,為日烏所棲止?!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薄渡胶=?jīng)·大荒南經(jīng)》:“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歸藏·啟筮篇》也保存了日母羲和神話: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旸谷(郭璞《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注引)??丈Vn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洪輯本有“職”)出入以為晦明(《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注。羅泌《路史·前記三》引)。[20]39
在商代神話中,十日均為羲和之子,羲和這位太陽母親在甘淵為十日洗浴,羲和之名雖未見于卜辭,但卜辭中有“東母”之名,如武丁時期卜辭有:
壬申卜,貞:侑于東母、西母,若。(《合集》14335)
貞:燎于東母三牛。(《合集》14338,14339)
貞:燎于東母,三豕。(《合集》14340)[31]2054
陳夢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認為“掌日月之神,既為二女,故稱日月神為東母、西母”[38]34-35。郭沫若《釋支干》認為商代十天干紀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即源自十日神話,而“十日”神話必為殷人所創(chuàng)生而以之屬于其祖者也[28]191。艾蘭《商代神話和圖騰體系的重建》確立太陽神話的基本“母型因素”為:扶桑位處東方,下有太陽谷、咸池;若木位處西方,下面也有水流;有水貫穿地下;羲和為太陽之母,其子有十個,即十個日烏。羲和與月神常娥(或稱為常羲、娥皇)都是帝俊(或稱為帝嚳、帝舜)之妻。商代太陽神話主要體現(xiàn)為扶桑神話以及十日神話,后世以“天干”著稱的十個漢字是十個太陽的名字,一旬十天,商的先祖則分別被劃分在十個太陽的名下,并在相應的日子接受祭祀,商人祖先與太陽之間存在一種圖騰認同關系。而“后羿射日”將十個太陽射落了九個,隱含商朝為周人滅亡以后,一個太陽的信仰取代了十個太陽的信仰而成了正統(tǒng)信仰[39]。這個說法很有魅力。劉勰《文心雕龍·諸子》:“《歸藏》之經(jīng),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常娥奔月。”馬輯本《歸藏·鄭母經(jīng)》:“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濒嗌涫丈裨捙c商代十日神話密切相關。殷商神話認為天有十日,羲和為十日之母,故稱東母;殷代以后認為天上有一個太陽,故稱東君,而有“射日”神話,改朝換代以后,圍繞太陽的宗教解釋也會發(fā)生本質(zhì)性改變。
以儒家為主導的上古史觀對堯、舜禪讓描述得充滿溫情,以大舜為中心,是上古神話傳說歷史化的經(jīng)典范例。大舜為商朝郊祀之上帝,即《山海經(jīng)》“帝俊”以及《禮記》“帝嚳”?!稓w藏·啟筮篇》“帝堯降二女為舜妃”,“二女”即傳說中娥皇、女英,娥皇即日母羲和。馬輯本《歸藏·鄭母經(jīng)》:“昔舜筮登天為神,枚占有黃龍神曰:不吉。”“有黃”又見前引姮娥奔月神話。大舜在位時期正是洪水時代,于是大舜命鯀治水。張華《博物志》卷九引《歸藏》:
昔鯀莖注洪水,而牧占大明曰:“不吉,有初無后?!保?]105
“莖”當為“筮”,“牧”當作“枚”。洪輯本“鯀筮之于《歸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見《路史·后紀》十二[40]143,略有差異?!按竺鳌庇忠娪诔鐾燎睾啞稓w藏·豐卦》,王輝《校釋》:“豐。曰:昔者上帝卜處□□而枚占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保?]169卦畫與《周易·豐卦》一致。馬輯本云:
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鯀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刃,化為黃能(一作龍)。大副之吳刀,是用生禹。[20]39
鯀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治水失敗以后,為帝舜誅殺。其尸體三年不腐,于是帝命“剖之以吳刃”(引文“剖”作“副”,之職對轉(zhuǎn)),而生下大禹,最后大禹治水成功。鯀禹治水的完整故事見于《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最后一章:“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薄暗邸奔吹鬯础9弊⒁稓w藏》稱“《開筮》曰”,“開筮”避漢景帝劉啟諱,可見郭璞引據(jù)乃西漢初年傳來的本子。
夏啟故事主要載于《歸藏·啟筮篇》,首先體現(xiàn)為夏后啟登天以及《九歌》神話,見馬輯本《歸藏·鄭母經(jīng)》:
明夷曰:“昔夏后啟筮乘飛龍以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保ü薄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注引)[20]37
《開筮》曰:“昔彼九冥,是與帝辨同宮之序,是為《九歌》?!庇衷唬骸安坏酶`《辨》與《九歌》以國于下?!绷x俱見于《歸藏》。(郭璞《大荒西經(jīng)》注引)[20]39
《路史·后紀》“帝啟曰會,一曰建”下,羅萍注引“《歸藏·鄭母經(jīng)》:明夷。曰:夏后啟筮御飛龍升于天?!渡胶=?jīng)》《楚辭》等引作夏后開,避漢諱也”[40]149。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44:“明夷。曰昔者夏后啟卜乘飛龍以登于天而枚占□□。”王輝《校釋》在“枚占”后補充殘文“于皋陶”。
夏啟登天神話與《九歌》傳說密切,《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后開。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郭璞云:“《竹書》曰:夏后開舞《九招》也。”袁珂注“九招”,明藏本均作“韶”[34]415?!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儛九代;乘兩龍,云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huán),佩玉璜。在大運山北。一曰大遺之野?!焙萝残小豆{疏》引《今本竹書紀年》云:“夏帝啟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33]10a與夏后啟“賓帝”神話相關,《歸藏·啟筮篇》收錄夏啟享神神話:“昔者夏后享神于晉之墟,作為璇臺,于水之陽?!币姵鐾燎睾?,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43:
王輝《校釋》據(jù)傳世《歸藏》補足闕文“璇臺,于水之陽”,認為晉虛在“水之陽”,殆即晉陽,最先是夏人的活動區(qū)域。《史記·夏本紀》:“禹于是遂即天子位。”《集解》皇甫謐曰:“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馬輯本:“昔夏后啟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鈞臺,枚占皋陶,曰不吉?!币姟侗碧脮n》八十二“享于大陵”下引文。王輝《校釋》認為傳本“大陵”“鈞臺”“璇臺”均在夏人活動范圍內(nèi),《史記·趙世家》“肅侯游大陵,出于鹿門”,正義引《括地志》:“大陵城在并州文水縣北十三里,漢大陵縣城。”《左傳·昭公四年》:“夏后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杜預注:“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陂,蓋啟享諸侯于此璇臺?!标柕约唇裼碇?,在禹都陽城附近?!拌_”也見于《竹書紀年》:“帝啟元年癸亥……大享諸侯于璇臺?!辫癁槊烙裰?。
《歸藏》保存了夏末殷初夏桀、商湯、伊尹一些傳說故事。《御覽》卷八十二“夏桀”條:“昔桀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處。彼為貍,我為鼠,勿用作事,恐傷其父也?!保?]782“唐”即商湯。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第20:“大過。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枚占中=虺=占之曰:不吉。過其門,言者□。(523)”[7]31卦畫與《周易·小過》一致?!靶〕肌鼻瓣I字為“殷”或“商”?!秴问洗呵铩ぷ饚煛贰皽珟熜〕肌?,高誘注:“小臣謂伊尹?!?/p>
這些《歸藏》筮例與《山海經(jīng)》《世本》《竹書紀年》以及甲骨文材料互證,來源悠久。夏世即商部族之先公時代,因此在《歸藏》中記載夏代事跡是很正常的。夏含夷論述中國古代文獻的起源在某種程度上也追溯到占卜的習慣上,“詩人、占卜家以及預言家通常會把話放在神的嘴巴里”[41]19,這種原始思維性質(zhì)的興象模式使人受到啟發(fā)和影響,作為商代占筮寶典在《歸藏》篇名中也有體現(xiàn)。
從上文可見,帝舜崇拜是《歸藏》的中心,幾乎所有神話傳說及事件都與其有關。帝舜即帝俊,見于甲骨文,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考證商人之高祖“”“蓋即夋字”,對其祭祀采用燎祭方式?!妒酚洝の宓郾炯o》索隱引皇甫謐曰:“帝嚳名夋?!薄冻鯇W記》九引《帝王世紀》曰:“帝嚳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夋?!薄渡胶=?jīng)》“凡言帝俊者十有二,帝俊當即帝夋”,同書又考“帝俊”又稱“帝嚳”,“嚳為契父,乃商人所自出之帝,故商人祀之”[10]264。郭沫若《釋祖妣》基本采用了王國維的考證結果:
王國維作《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xù)考》發(fā)現(xiàn)卜辭有高祖,王初釋為夋謂即帝俊,后又改釋為夒,字讀納告反,與嚳同告音,謂即嚳之本字。知帝俊與帝嚳為一人,則帝舜與帝嚳亦當為一人。見《禮記·祭法》《魯語上》。蓋同一或讀為嚳,或讀為夋,或讀為舜,或讀為俊,故夋遂為嚳之名,而舜與嚳遂由后世儒家分化為二帝也。[28]25-26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認為王國維考證帝嚳、帝俊即大舜,為商人所自出之帝;認為“帝嚳子名商,而舜子曰商均,商、商均一人”,是商族名所由來,“族名之商實本于人名之商”[38]57-121。《世本·居篇》:“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與《竹書紀年》“禹都陽城”相合。《甲骨文編》卷五·二五收錄“夒”41 條,本文選擇4 條:
上引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特點,或讀為“夋”,或讀為“夒”,具有多義性。商朝源于商族,商族以大舜之子商或商均命名?!妒酚洝ひ蟊炯o》記簡狄吞燕卵生契,《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是契與商相同。據(jù)《禮記·祭法》《國語·魯語上》,大舜(帝俊、帝嚳)也是殷人郊祀對象。以上這些結論在《歸藏》中都有相應佐證。在此基礎上,筆者依據(jù)傳世史料與出土文獻,結合時下學者之論,對《歸藏》五篇篇名初步做出解釋。
第一,《初經(jīng)》:馬輯本搜錄一些《初經(jīng)》卦辭中的片言只語,如《初乾》“其爭言”、《初奭》“榮犖之華”、《初狠》“徼徼鳴狐”、《初兌》“其言語敦”、《初犖》“為慶身不動”、《初離》“離監(jiān)監(jiān)”、《初厘》“燂若雷之聲”、《初巽》“有鳥將至而垂翼”等,并引朱震《漢上易》曰:“《歸藏》之《易》,其《初經(jīng)》者庖犧氏之本旨也?!薄冻踅?jīng)》主要保存了《歸藏》卦名。
第二,《本蓍》:《歸藏》與《周易》原理一樣,通過揲蓍獲得卦畫,以附著繇辭,這些繇辭內(nèi)容非常古老?!渡袝ず榉丁酚涊d箕子陳“洪范八政”,其七即“稽疑”,“擇建立卜筮人”,遇到難以決定之事要“謀及卜筮”。張華《博物志》云:“蓍二千歲而三百莖,其本以老故知吉兇?!薄绑弑劂逶↓S戒,食香,每日望浴蓍,必五浴之。浴筮亦然?!保?]10《5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七《方術部》:
《歸藏》曰:蓍,末大于本為上吉;蒿,末大于本,次吉;荊,末大于本,次吉;箭,末大于本,次吉;竹,末大于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荊,三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明皆聚焉。[42]
引文說明商代對蓍筮與龜卜同樣看重。前人認為周文王在伏羲八卦基礎上重卦為六十四卦,從《歸藏》與《周易》卦畫基本相同這一點上看,兩者關系密切;而《歸藏》中神話傳說遠早于《周易》,其先后關系也是很顯明的。文王演《周易》很可能受了《歸藏》的影響。
第三,《齊母經(jīng)》:馬輯本云“齊母不知何意”,古書亦未有相應解釋。“齊”與齋通,莊、敬之義?!墩f文》:“齊(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倍巫ⅲ骸耙嗉贋辇S(齋)字,徂兮切?!保?2]32《0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齋(齋)、戰(zhàn)、疾?!敝裉砉怿櫋稌{》:“齋之為言齊也,人心散漫不齊,故將接神,先自寧靜,變食遷坐以自齊潔也,祭者竭其誠敬而已矣。”[12]425齋訓戒、潔、敬等義?!豆辍ぞl衣》簡38-39:“故君子多聞,齊而獸(守)之;多志,齊而親之?!保?1]2“0齊”,敬義?!稓w藏》又稱為“坤乾”,以純坤為首,“坤”在卦畫中代表地,殷商盛行地母崇拜。秦簡《歸藏》第1 條云:
坤(溪紐真部)寅(喻紐文部)音近,卦畫與《周易·坤卦》一致?!耙庇柧?,《尚書·堯典》“寅賓出日”,注:“寅,敬。”[43]除地母之外,羲和為日母,“恒我”(姮娥)為月母,“齊母”為“敬母”之義。
第四,《鄭母經(jīng)》:馬輯本收錄16 條,包括大舜、后羿、鯀、夏啟、夏桀伐唐(湯)等神話傳說。廖名春《王家臺秦簡〈歸藏〉管窺》對“鄭母”做了出色的解說,“鄭(鄭)”當讀為“奠”,“奠”與“尊”通;“奠”又通作“帝”,《周禮·瞽蒙》“世奠系”,鄭玄注:“故書奠或為帝”,引杜子春云:“帝讀為定,其字為奠,書亦或為奠?!赖煜怠^帝系,諸侯卿大夫《世本》之屬是也?!庇纱丝芍?,“鄭(鄭)母”即奠母、尊母、帝母,即以母為尊、以母為主。出土竹書“鄭(鄭)”多寫作“奠”,如《郭店·性自命出》27“奠衛(wèi)之樂則非其聲而從之也”,《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六)》中《平王問鄭壽》簡1“景平王就奠壽”,“奠”即“鄭(鄭)”;奠(定紐文部)、尊(精紐文部)音近相通;“奠”與“帝”通,廖名春先生所論極是⑤?!吨芤住は缔o》“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馬王堆帛書作“天奠地庳,鍵川定矣”,尊寫作奠?!班崳ㄠ崳┠浮迸c“齊母”意思相近。
第五,《啟筮》:馬輯本收錄14 條,包括羲和、常儀日月神話,鯀禹治水,夏啟賓帝竊《九歌》及享神神話,也包括共工、羽民、羽蒙等神話。連劭名《江陵王家臺秦簡與〈歸藏〉》認為《啟筮》“也許是以‘夏后啟占筮’命名的篇題”?!稓w藏》“明夷曰:昔夏后啟筮乘飛龍以登于天”,郭璞引作“《開筮》”[44]。從上節(jié)可知,《歸藏》中遠古著名神話傳說多出自《啟筮》。
這5 篇篇名主要來自輯佚本,不見于出土秦簡《歸藏》,說明兩種文本必須相待為用。從《齊母》《鄭母》以及《歸藏》首坤之義來看,體現(xiàn)了地母崇拜的觀念。更重要的是,在《歸藏》卦辭中體現(xiàn)了日母(卜辭中稱“東母”)羲和、月母姮娥(或稱為嫦娥、常儀)崇拜觀念,與上古郊祀儀式關系至為密切?!稓w藏》記載主要對象集中在虞、夏、商、周四代王朝建立初期古帝王,以有虞氏大舜崇拜為中心,與《山海經(jīng)》以及《史記·五帝本紀》相表里,是國家祭祀的主要對象。《禮記·祭法》:
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9]3444
從《祭法》來看,黃帝為虞、夏、商、周四代共祖,嚳即大舜,除夏后氏外,為有虞氏、殷商與周代共同祖先,禘、郊、祖、宗涵蓋了古代國家祭祀之郊祀、宗廟兩種形態(tài)。這些部族先王尤其是大舜神話傳說幾乎都在《歸藏》中有記載,充分說明了作為遠古占筮書的《歸藏》與古代祭祀的深刻淵源,是探討神話傳說及祭祀儀式的最佳范本。
注釋
①詳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二十五史補編》(第2冊),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1390 頁;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三《易·歸藏》,中國書店2009年版,第29-34 頁;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經(jīng)編易類》,廣陵書社2005年版,第32-45 頁;洪頤煊:《洪頤煊集》第五冊《經(jīng)典集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2299-2304 頁;王謨:《增訂漢魏叢書 漢魏遺書鈔》第六冊,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東方出版社2011年版,第12-16 頁。②程二行、彭公璞著文認為《漢書·藝文志》“六藝略”中著錄《易經(jīng)十二篇》,又在《術數(shù)略》“蓍龜家”著錄“《周易》三十八卷”,“三十八卷”中可能包含了《連山》《歸藏》之類。但文章認為當時尚未有《連山》《歸藏》等“三易”之名,“三易”之說始于杜子春。該文沒有對《歸藏》內(nèi)容做進一步研究。③如荊州地區(qū)博物館:《江陵王家臺第15 號秦墓》,《文物》1995年第1 期;連劭名:《江陵王家臺秦簡與〈歸藏〉》,《江漢考古》1996年第4 期;廖名春:《王家臺秦簡〈歸藏〉管窺》,《周易研究》2001年第2 期;艾蘭、邢文編:《新出簡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其中收錄了王明欽《王家臺秦簡概述》保存了迄今為止唯一關于秦簡《歸藏》的記錄,還收錄王葆玹《從秦簡〈歸藏〉看易象說及卦德說的起源》、柯鶴立《兆與傳說:關于新出〈歸藏〉的幾點思考》、田笠(Stephen Field)“Some Observations on Mifioil Divination”、邢文《〈歸藏〉的分類及其學派》等。④荊州地區(qū)博物館(劉德銀執(zhí)筆):《江陵王家臺15 號秦墓》,《文物》1995年第1 期。⑤參見廖名春:《王家臺秦簡〈歸藏〉管窺》,《周易研究》2001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