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 丘明盛
摘要:高中散文寫作教學的痛點有三:一是受記敘文寫作經(jīng)驗的限制;二是散文閱讀能力無法轉(zhuǎn)化為散文寫作能力;三是找不到寫作切入點。以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三篇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節(jié)選)》為范本,梳理其立體化的構(gòu)思圖式,并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建構(gòu)、內(nèi)化、運用其構(gòu)思圖式,實現(xiàn)高中散文寫作教學的新突破。
關(guān)鍵詞:高中散文寫作教學;問題;立體化;構(gòu)思圖式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是散文學習單元,其中學習任務之一是借鑒這些文章的寫法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由此可見,散文單元的教學要有閱讀,也要有寫作,并且是先閱讀后寫作,以達成學習目標。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節(jié)選)》為范本,梳理出文本的行文邏輯,以認知散文構(gòu)思參考圖式。高一學生有初中階段記敘文寫作的經(jīng)驗,但記敘文和散文分屬兩種文體范疇,二者有聯(lián)系,但也有區(qū)別,在一定程度上,記敘文的寫作經(jīng)驗還會對散文寫作形成前攝抑制,尤其體現(xiàn)在構(gòu)思上。初中記敘文寫作構(gòu)思線條相對單一,而高中散文寫作構(gòu)思呈現(xiàn)立體化。立體化構(gòu)思圖式是在時空線索的基礎(chǔ)上,融入意象、事件、人、情感、思想等線索,使結(jié)構(gòu)立體,表達豐富。擬通過探討高中散文寫作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立體化構(gòu)思圖式實施路徑。
一、高中散文寫作存在的問題
(一)記敘文寫作經(jīng)驗的抑制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名家的散文集,但卻找不到名家的記敘文集。因為記敘文是教學文體,而散文是文學體裁。就表達方式而言,記敘文重記敘,遷移到散文寫作上,如果記敘過多,便會削弱散文的描寫、議論、抒情功能,文章缺乏情感、思想的變化,記敘也就成為了一種流水賬,寡然無味。
(二)取材生活卻未能挖掘意義
高中生的生活以校園生活為主。很多時候,學生提起筆寫,寫下的只是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很少分析事件背后的意義,或是自己的思索、自己的追問、自己的領(lǐng)悟、自己的反思、自己的成長等。其原因和學生的年齡、閱歷有關(guān),也和沒有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習慣有關(guān)。散文取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
(三)閱讀難以轉(zhuǎn)化為寫作指導
學生在課堂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細讀課文。課后,輔以選擇題、問答題進行練習測試。因此,散文教學很多時候只停留在文本解讀層面,沒有充分指導寫作的實踐。閱讀和寫作的橋梁無法搭建,充分的細讀也無法有效指導寫作的開展。
二、立體化構(gòu)思圖式實施路徑
(一)梳理課文立體化構(gòu)思圖式
《故都的秋》的寫法相當于學生熟悉的“總分總”結(jié)構(gòu)。第一段“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然后通過五幅圖的描繪,凸顯了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有意思的是,文章不是每幅圖都體現(xiàn)這三個特點,藍朵圖(清、靜),落蕊圖(清、靜、悲涼),秋蟬圖(悲涼),秋雨圖(靜、悲涼),秋果圖(清、靜),五幅圖不是“清、靜、悲涼”三個特點的并列,而是有錯落的美感。五幅圖在并列的基礎(chǔ)上,將特點分散在不同的場景中,又不是同等數(shù)量的分散,而是因圖而定,錯落有致。最后一段深情表白對故都的秋的熱愛“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將“地點、時間、意象或人、感官角度、秋味”作為梳理指標,梳理出文本的時空、意象、情感等線索,明確其立體化構(gòu)思圖式。
地點(庭院/庭院/樹上、屋子/橋頭樹底/果樹)→時間(秋天早晨/秋天/秋雨后/秋天)→意象或人(天色、馴鴿飛聲、日光、藍朵牽?;ā⑶锊?槐樹落蕊/蟬聲/都市閑人/棗子樹、杮子、葡萄)→感官角度(視覺、聽覺/視覺、觸覺/聽覺/視覺、聽覺、觸覺/視覺)→秋味(清、靜/清、靜、悲涼/悲涼/靜、悲涼/清、靜)。
《荷塘月色》一文開篇寫到“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既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也開啟了一段情感變化的歷程。而情感是隨時空所想到的、看到的變化而變化的。與《故都的秋》不同,梳理《荷塘月色》時需增加“情感”指標梳理,該文的特色是情隨景動。
地點(屋里/小煤屑路/荷塘/荷塘/荷塘四面/江南/家中)→時間(夜晚/夜晚/夜晚/滿月/夜晚/六朝/深夜)→意象或事件(妻兒/楊柳樹/荷葉、荷花/月光、樹影/樹、燈光、蟬聲、蛙聲/采蓮/妻子)→心情(不寧靜/自由/興奮/喜悅/落寞/悵然若失/寧靜)。
《我與地壇(節(jié)選)》與前兩篇的構(gòu)思都不同,文章鎖定“地壇”這個意象,重在記錄作者思想的變化,對生與死的掙扎,對母親的漠視與理解。
第一節(jié)作者重在敘述地壇成為安放自己心靈的一片凈地,第二節(jié)重在敘述“我”對母親從漠視到理解的心路歷程。時間、情緒或思索有一個遞進的過程,“地壇”在變,“我”也在變。 “地壇”見證了“我”的命運,“我”的消沉,“我”的通透等。
第一節(jié):時間(四百年前/五十年間/十五年間/《我之舞》/當下)→思索(緣分/緣分/緣分/荒蕪地壇里有生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怎么活)。第二節(jié):時間(當年/獲獎后/《合歡樹》/領(lǐng)悟后)→情緒或思索(拋下母親,一個人去地壇,無法得知母親的心神不定、痛苦、驚恐/仇恨和厭惡世界上天不公,讓母親早逝/上天不忍心再讓母親在世間受苦/深刻領(lǐng)悟母親的苦難與偉大;不要跟母親來倔強和羞澀這套;銘記母親艱難的命運、堅韌的意志、毫不張揚的愛)。
(二)在寫作實踐中建構(gòu)、內(nèi)化、運用立體化構(gòu)思圖式
1.認知散文的類型及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散文可以單純寫景,成為寫景散文;可以偏重抒情,成為抒情散文;可以寫景抒情并重成為寫景抒情散文;可以偏重議論,成為哲理散文;可以偏重寫人和事,成為敘事散文。寫景固然重在描寫,抒情重在選擇抒情的方式,記人記事重在記敘,闡發(fā)哲理重在議論,在散文寫作中在側(cè)重某種表達方式使用時,也可以有意識地根據(jù)行文需要增加多種表達方式,這樣就可以豐富散文的內(nèi)容。
2.學會從平凡事件中挖掘深意
筆者以校服為例。深圳中小學校服是全市統(tǒng)一的,這在全國范圍內(nèi)很少見,而且深圳校服因設(shè)計有美感,2015年被英國一個博物館永久收藏。這樣的校服雖有特色,但上學天天穿,天天見,容易產(chǎn)生審美疲勞。在一次散文命題作文《生活的顏色》中,有學生提到了校服的顏色,但沒有很好展開并加以提煉。教師在肯定學生取材生活的眼光后,加以點撥:
校服的黑藍白代表一種學習狀態(tài),學習的狀態(tài)就是一種生活的狀態(tài)。和單一的校服顏色相比,學生周末穿的是自己個性化的衣服,五顏六色,這又是另一種生活狀態(tài)。
教師提示借鑒課文的立體化構(gòu)思,安排多種線索并列或遞進。學生構(gòu)思如下:
時空:小學的藍白→初中的黑藍白→高中的黑藍白;情感、思想:天真無邪→中考壓力山大→三點一線生活的速度與激情。
3.錘煉辯證思維,寫出思想深度
如何從初中記敘文寫作中零星的情感、思想過渡到高中散文寫作中更豐富的情感,這就需要辯證思維的參與。如《這樣,也美》命題作文,題目蘊含的邏輯是“雖然這樣,但也美”,引導學生從一些平時可能看起來很普通或沒有什么特色的景、事、人中發(fā)現(xiàn)美。教師列出例子供學生思考:深圳梧桐山飄的一朵云有什么美?深圳人才公園的一座普通人才形象的雕塑有什么意義?同學今天幫你打了一次飯有什么感悟?今天勞動值日任務完成得很好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地方?周五放學回家坐地鐵給一個老人讓了座有什么欣喜的地方?高中生活單調(diào)的三點一線有什么好的?故都的秋令人向往,但四季不分明的深圳有什么值得期待?學生運用辯證思維進行構(gòu)思,如:
對象:高中生活;生活階段:汗流浹背的軍訓→擁擠的宿舍生活→三點一線的單調(diào)生活;情感、思索:烈日的灼燒,激情的洋溢→各區(qū)朋友,其樂融融→感受到奮斗與拼搏,突破自我的節(jié)奏”。
4.學會多種抒情表達
我們一般都知道抒情方式分兩種:間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但具體怎么用語言去表達,學生通常不夠明確。三篇課文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豆识嫉那铩酚煤x色彩意義的詞(飽嘗一嘗),夸張的表達(用三分二壽命留住北國的秋天),對比的手法(和混混沌沌、半開半醉狀態(tài)的南國之秋對比),表達了對北國之秋的熱愛。《荷塘月色》開篇第一句話“頗不寧靜”直白表達,中間用一系列的形容詞描寫荷葉、荷花和月色,思緒再回到南朝梁代《采蓮賦》,美好可望不可即的悵然若失,最后回到家中,一切又歸于寧靜?!段遗c地壇(節(jié)選)》將地壇擬人化,覺得地壇“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用平實的話語表達對母親的深情懷念“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都有過母親的腳印”。因此,學生在具體抒情表達時,可以從直白、詞語感情色彩、手法(對比、夸張、擬人等)、句式(整句、散句)等方面選擇,使抒情可視化。
總之,梳理散文立體化的構(gòu)思圖式,并鼓勵學生在散文寫作實踐中建構(gòu)、內(nèi)化、運用,肯定會提高學生的散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劍暉.論散文結(jié)構(gòu)[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5(2).
[2]鄭桂華.散文寫作中的抒情[J].中學語文教學,2016(5).
[3]葉黎明,林婷婷. 散文:寫作教學的問題紐結(jié)[J].語文學習,2011(1).
[4]郭蘭.提升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三個維度[J].語文教學之友,2021(3).
作者簡介:鄭瑩(1985— ),女,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布吉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