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何博士備論》版本考

2021-12-14 02:16
圖書情報研究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四庫抄本歷代

錢 超

(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yè)學校 南通 226001;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南通分院 南通 226001)

《何博士備論》是北宋時期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何去非,浦城人,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授右班殿值、武學教授。其人飽讀兵書,又擅長文章,大文豪蘇軾十分欣賞他,曾在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的正月和五年十月兩次向朝廷舉薦賢才,第二次上書時將何去非所寫備論二十八篇附錄其后[1],這就是今天的《何博士備論》。此書既是軍事著作又似史評,自問世以來頗受重視,歷代目錄著作時有著錄。

目前,對《何博士備論》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其進行注解和翻譯,并作初步研究,主要有貢安南《何博士備論譯注》(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6月版)、馮東禮《何博士備論注譯》(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白話何博士備論》(毛元佑1997年6月版)等。

二是通史性著作中的研究,如《中國歷代軍事思想》(中國軍事史編寫組著,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1月第2 版)第五篇第十章第三節(jié)《何博士備論》,高銳《中國軍事史略》(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3月),于汝波《中國歷代軍事思想教程》(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等著作均有所涉及,這些著作基本上注重對何去非軍事思想的分析和評價。

三是對專人專書的研究,陳峰《何去非的選擇與宋朝社會時尚》(《尋根》2006年第6 期)、王軍營《北宋文人論兵與<何博士備論>諸問題研究》(西北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都是將專人專書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結(jié)合起來,較深刻地考察作者與著作。另外王軍營《<何博士備論>特色與局限分析》(《軍事歷史研究》2011年第1期)則是對其學位論文的一個延續(xù),其主要內(nèi)容仍舊是對《何博士備論》蘊含的軍事思想的研究與分析。河秉埈《何去非〈何博士備論〉研究》(延世大學2019年博士學位論文)則有專門的一章介紹《備論》的主要版本以及它們的異同,是目前關(guān)于《備論》版本的最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近年來對《何博士備論》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的版本目錄情況研究不多,河秉埈《何去非〈何博士備論〉研究》中雖有專門的章節(jié)來探討這個問題,但仍有一些問題。首先其只列舉了一些主要的版本,還有部分沒有提及,其次雖然探討了各版的異同,但沒有形成版本源流體系,因此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間。

1 《何博士備論》的基本情況

1.1 《何博士備論》現(xiàn)存篇數(shù)

依蘇軾所說,《何博士備論》應為二十八篇,現(xiàn)流行的各版本多為二十六篇,分別為六國論、秦論、楚漢論、晁錯論、漢武帝論、李廣論、李陵論、霍去病論、劉伯升論、漢光武論、魏論上、魏論下、司馬仲達論、鄧艾論、吳論、蜀論、陸機論、晉論上、晉論下、苻堅論上、苻堅論下、宋武帝論、楊素論、唐論、郭崇韜論、五代論。但在部分版本中出現(xiàn)了第二十七篇,名為鄧禹論。張金吾在《愛日精廬讀書志》中是這樣記載的:“《何博士備論》一篇,述古堂鈔本。原二十八篇,此本止二十六篇。從陳君子準藏舊抄本補錄鄧禹論一篇?!盵2]陳君子準即清代著名藏書家陳揆,張金吾當時已經(jīng)注意到陳揆處舊抄本比錢曾述古堂本多了一篇,故而特意將《鄧禹錄》一篇補錄下來。

1.2 《何博士備論》的卷數(shù)

蘇軾在給朝廷的薦狀中并未提到《何博士備論》的卷數(shù),而在南宋初年的《直齋書錄解題》中,陳振孫將其標為四卷,之后的《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和《宋史·藝文志》都采用了這種說法。此書元明時傳刻較少,現(xiàn)存最早的也只不過是明代抄本,然而在明清諸版本中,只有未分卷與分二卷兩種情況,并未有四卷本行世。

關(guān)于這個情況,錢天樹在給此書作跋時曾提到“此本為芙川張君所藏,不分卷第,是明時抄錄合異耳。就余所見,如《奉天錄》及足本《霏學錄》皆不分卷,明人每坐此病,不獨抄本為。然刻本亦間有之,使人不得見原書面目為恨,倘得古本,頓還舊觀,豈非一大快事乎?!盵3]他認為造成明清諸版分卷的原因就是明人在制作抄本時習慣不分卷,因此導致了宋時四卷的情況變成了明清時的一卷。這一分析是有道理的,不過統(tǒng)觀《何博士備論》一書,仍舊以四庫本為例,現(xiàn)存二十六篇共三萬余字,并非長篇巨制,分為一卷或兩卷也是可以的,故明人在書寫時也就不分卷了。

2 諸版本概況

《何博士備論》在明代及以前版本稀少,只有穴硯齋等一些抄本,清中后期開始不斷有新版本涌現(xiàn),四庫本、《浦城遺書》本、《指?!繁镜燃娂娒媸?。

2.1 穴研齋抄本(一作穴硯齋)

此本為《備論》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現(xiàn)藏于國家圖書館。此本載文二十六篇,不分卷,十二行二十字,版心下書“穴硯齋繕寫”字樣,前附蘇軾的兩篇薦狀,又有清人黃丕烈、錢天樹、黃廷鑒所寫的四則跋。此書在清代流傳較廣,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都對其有記載,傅增湘在書中還說上有何焯、翁方綱、王芑孫、張蓉鏡、麟見亭、章綬銜、胡季堂的印,可謂流通廣泛。

此本另有一疑問,即關(guān)于其成書時間。黃丕烈在跋中寫道“故宦家有賈人知其由來,謂出于康熙朝明相國家,是亦古物?!盵4]依此言則此本成書時間當在清朝,然據(jù)錢天樹跋,則此本風格為明代抄寫風格,后經(jīng)學者多方考證,此書應成于明萬歷間無錫秦氏之手:“錢萼孫輯近人沈增植《海日樓札叢》八卷、《海日樓題跋》三卷,《題跋》卷三有‘穴硯齋藏王雅宜小楷千文真跡冊后’一條,云:‘ 《無錫縣志》秦柱字汝立,秦金之孫,工書,師歐陽率更,草師孫虔禮,以薦授中書舍人。《士禮居藏書記》屢稱穴硯齋鈔本,而不知其時代先后,觀此則汝立印也 ’?!盵5]122則此本應該出自秦柱而非清人,后或被明珠家收藏,賈人無知,誤以為是明相家制作的。

穴硯齋抄本在諸版本中時間最早,沒有經(jīng)過清人的刪改,又不同于一般明代版本的粗制濫造,繕寫較為精妙,“穴硯齋抄本之勝于他本,由蕘翁跋語,可以知其梗概”[5]118因此較好地保存了此書的原貌,是《何博士備論》最為重要的版本之一。

黃廷鑒在給穴硯齋本作跋時曾提到其將這一明代抄本與清代浦城遺書本做了對照,發(fā)現(xiàn)“新刻所異者多在夷、虜、戎、狄等字及晉論下中‘夫先王之制夷狄也’一段文字五十余字不同,此皆出自館臣刪潤于?!盵3]黃廷鑒雖是用浦城遺書本來對校,但此本源于四庫副本,因此也可以看成是四庫本與明本的對校,它們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明本多用“夷”、“狄”這樣對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和多“夫先王之制”等幾十字,盡管這些特征是在比對浦城遺書本和明抄本,但也可以說這是明本和清本的主要區(qū)別之一。

2.2 其他抄本

《備論》另有抄本行世,現(xiàn)藏于國家圖書館,清代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中詳細提到了這一抄本的情況:

《何博士備論》一卷,舊鈔本。宋何去非撰。卷首有蘇文忠《薦狀》,稱二十八篇,此本祗二十六篇,核錢氏也是園藏本,多《漢武論》、《唐論》二篇;而此本中《鄧禹論》,又錢本所無,參合兩本,可還二十八篇之舊。又兩本題有互異者,如此本首篇《戰(zhàn)守論》,錢本作“《秦論》”,《七國論》作“《六國》”,《世祖論》作“《漢光武論》”,《孫堅攻董卓論》作“《吳論》”,《曹操攻袁紹吳蜀論》作“《魏論》上”,《韓信曹操論》作“《魏論》下”,《司馬懿論》作“《司馬仲達論》”,《諸葛亮論》作“《蜀論》”,《孫氏保全江東論》則連上《孫堅攻董卓論》為一篇,題曰“《吳論》”,《淮淝之戰(zhàn)論》作“《苻堅論》上”,《慕容垂叛苻堅論》作“《苻堅論》下”,《五代通論》無“通”字,皆篇名之異。字句亦多異同[6]。

可以看出此本不但多了《鄧禹論》一篇,而且部分篇名、文字也不一樣。書中提到抄錄者為蕭飛濤,其名江聲,一字白沙,以詩畫篆刻擅名邑中。

瞿鏞手上的舊抄本多了鄧禹一篇,并且篇章有異,不過他們并未糾結(jié)這些不同的來源。又錢熙祚在給《何博士備論》撰寫跋時指出“《何博士備論》二十六篇,全載?!稓v代名賢確論》其苻堅二論與此并同。歸震川謂有脫誤,非也?!洞_論》第五卷何去非《鄧禹論》一篇當亦在二十八篇之內(nèi),其一篇則不可考矣?!盵7]從中可以看出,在《歷代名賢確論》中記載了何去非的文章,其中大部分與《備論》暗合,因此錢熙祚推測剩下的一篇《鄧禹論》也應是二十八篇之一??上У氖清X氏可能不知道還有這一部抄本傳世,因此在當時無法進一步探究這一問題。

而今我們沿襲前人之思路,將此本與《歷代名賢確論》相比較?!稓v代名賢確論》中共載何去非文二十六篇,觀其內(nèi)容,正是《備論》所述,且其篇名為《戰(zhàn)守》《七國論》《攻袁紹吳蜀論》《諸葛亮論》等,與瞿鏞所記舊抄本相互吻合,則此抄本的來源應該是《歷代名賢確論》。蕭飛濤從《歷代名賢確論》中將何氏文字輯出,重新合成一書,冠以《何博士備論》之名,不過《確論》本身就屬于二手抄錄,再加上《確論》流傳中文字變異等情況,所以才會出現(xiàn)兩個抄本字句多有異同的情況。

另外馮東禮《何博士備論注譯》中提到“經(jīng)查對,佛朗塞爾(瑞典社會學家)所說的《歷代名賢確論》就是《唐宋名賢歷代確論》,現(xiàn)存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刊本。該書確有《鄧禹》一篇,但作者署名是溫公(司馬光)、子由(蘇轍)和何去非三人,實際上作者卻只是溫公一人?!盵8]如果以較為通行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歷代名賢確論》來看,則此論甚為不妥。首先第一個認識到《鄧禹論》來源問題的并非佛朗塞爾,事實上清代學者已經(jīng)對此有所懷疑了。其次《歷代名賢確論》本就是輯錄唐宋諸人言論的書,其體例就是以某人某事為主題,輯錄唐宋之人與其相關(guān)的言論,所以《鄧禹》才會出現(xiàn)三個作者,而其中司馬光的言論正是來自《資治通鑒》卷四十“臣光曰”的部分,總共只有約60 個字,剩下數(shù)千字全是蘇轍和何去非的言論,且每段之前分別以“溫公論光武以馮異代禹討關(guān)中曰”、“子由曰”、“何去非曰”加以區(qū)別[9],雖未能見到《歷代名賢確論》的明刊本,但差別應該也不會太大,四庫館臣在進行抄錄時也不會故意將一人的言論分為三人,且司馬光的這段話是可以在《資治通鑒》中找到原文,不知為何會得出實際作者只是溫公一人的說法,所以這一論斷是不合適的。

對于這一系版本,其價值不宜過分高估,因為雖然補充了《鄧禹論》,但其屬于輯錄之作而非原版流傳,中間文字變遷甚多,恐與何去非原書有一定異同,可作??敝?,用于考據(jù)則稍顯不合適。

2.3 四庫全書本

乾隆修《四庫全書》,也將《何博士備論》收錄,歸于子部兵家類。一卷,二十六篇,前有提要及蘇軾兩篇薦狀,后附歸有光跋。根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此本抄源出于鮑氏知不足齋,但《知不足齋叢書》未曾收錄。此書在進行抄錄時由于有些犯清人避諱的字詞,所以對其進行了一定的改動,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書籍的原貌,但此本是清代諸多版本的源頭,又可以通過這些改動來研究《四庫全書》刪改書籍的規(guī)則,故而仍有價值。

2.4 浦城遺書本

《浦城遺書》為清祝昌泰編,是書收浦城先達著述,開雕于嘉慶辛未(公元1811年)以來。其中收宋人著作十五種,《何博士備論》是其中的一種。二十六篇,未分卷,十行二十三字,版心下有“留香室開雕”字樣,書后有祖之望跋。此書因地方偏僻,當時流傳較少,日本在咸豐年間曾翻刻過一次,到了道光、同治間才通過書商逐漸流傳至外地。祖之望跋曰“乃從翰林院所藏四庫副本借鈔而歸”[10],黃丕烈在道光丁丑(公元1817年)曾得到一本,與四庫副本相比較,大段相同,字句間偶爾不同,則此書應當是源于四庫本。此書在道光后流傳較廣,不管是黃丕烈所居江浙還是余肇均所居長沙,均有商人販賣此書,穴硯齋抄本為私人珍藏,四庫全書本又為官府所收,故這個版本是當時民間流傳的主要版本。

2.5 指海本

叢書名。清代錢熙祚輯,其子錢培讓、錢培杰續(xù)輯。20 集,144 種。錢氏得清人張海鵬《借月山房匯鈔》與《墨海金壺》殘版,加以增補校訂,遂成此集。《何博士備論》收于第6 集,由錢熙祚親自校梓,二十六篇,未分卷,九行二十一字,前有《四庫總目提要》與蘇軾二薦狀,后有明人歸有光跋與錢熙祚自己的跋。此本刊刻較為精良,張海鵬所使用的原版應是宋版,所以這一版較好地保留了書籍的原貌,故民國修《叢書集成初編》,就是選擇了這個版本。

從文字方面來說,在指海本《晉論下》中赫然出現(xiàn)了“夫先王之制”[7]等字樣,并且僅就這一篇中,夷、虜、戎、狄等字也是多次出現(xiàn),可見指海本的來源當是明代本而非當時常見的清代四庫系。

2.6 長恩書室本

長恩書室本,《長恩書室叢書》為清莊肇麟所集叢書,共19 種,有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過客軒刻本,該本有十一行二十三字,現(xiàn)存于一些國內(nèi)圖書館。莊肇麟,江西宜豐人,字木生,“僑居南昌,不求功名,托跡于書賈中。藏書極富,鑒別甚精,見未見之書,輒手自抄錄?!盵11]此人以書商行世,與清廷大員曾國藩頗為交好,手上的資金較為充裕,所以其書多從自家書坊刊刻,本文所提《長恩書室叢書》即是這種情況。長恩書室本從其收錄的書目看亦與四庫一系有所關(guān)聯(lián)。其甲集篇目依次為《神機制敵太白陰經(jīng)》十卷、《何博士備論》一卷、《守城錄》四卷、《歷代兵制》八卷、《陣紀》四卷,幾乎與四庫全書中這幾部書的排列順序相同。并且書中所用也是契丹等中性詞匯,并沒有夷、狄等字樣,其歸入四庫一系問題不大。

2.7 半畝園叢書本

《半畝園叢書》為清吳坤修所編,有同治新建吳氏皖城刻本,該本十一行二十三字,版心下有“半畝園藏書”字樣,現(xiàn)存于國內(nèi)一些圖書館。吳坤修,字石厚,號竹莊,晚清名臣,其人能文能武,與曾國藩交情深厚,因家僅有園半畝,所以命名為《半畝園叢書》。叢書共三十種,所收以軍事、民生、宗教類為主。此版與長恩書室本則是《備論》在江西地區(qū)流傳的代表。

另外在丁仁《八千卷樓書目》中《何博士備論》還有一個版本,是為兵法匯編本。然考查諸目錄,惟丁氏《八千卷樓書目》有關(guān)于兵法匯編本記載11 條與《遼海叢書》記載1 條。丁氏所載11 條分別是六韜六卷、孫子一卷、吳子一卷、司馬法一卷、神機制敵太白陰經(jīng)十卷、歷代兵制八卷、守城錄四卷、何博士備論一卷、陣紀四卷、九邊圖論一卷、海防圖論一卷[12],《遼?!匪d為守城錄四卷[13],正好就是《半畝園叢書》中有關(guān)軍事的十一種著作,書名完全相同。而丁氏緊接著在病假類中又記載了“《兵法匯編》不分卷,不著編輯者名氏,半畝園刊本”[12]一條,但查閱《半畝園叢書》則并沒有《兵法匯編》一書之名。今考半畝園本11 種曾以《兵法匯編十一種》之名單行于世,考《中國古籍總目》其中《兵法匯編》一條條正是由吳坤修在《半畝園叢書》中所編輯的這十一部書[14],而《八千卷樓書目》中記載的《兵法匯編》一書正是只有半畝園的刊刻本,因此基本可以確定這一神秘的“兵法匯編本”是《半畝園叢書》兵法類單行本。

《半畝園叢書》與《長恩書室叢書》關(guān)系密切,長恩本編者莊肇麟與曾國藩交往密切,而半畝園本編者吳坤修則是曾的幕僚。毛靜認為《半畝園叢書》的輯刻思想明顯受莊的影響,莊氏之書集軍、政、醫(yī)、農(nóng)等類別,吳刻則多有關(guān)吏治民生,史學、兵法、算法、地輿、醫(yī)術(shù)均有涉及,二者多有重復內(nèi)容[15],并且半畝園本諸書的書名與卷數(shù)與長恩書室本基本相同,傳承關(guān)系明顯。

2.8 其他版本

明辨齋叢書本,由清余肇均輯于同治間,此本將《李忠定公輔政本末》與《何博士備論》合為一冊,又將《備論》分為二卷,仍舊只收二十六篇,前有余氏之序及《四庫總目提要》、蘇軾二薦狀,九行二十一字,版心下有“余氏家塾校本”字樣。余肇均,字蘋皋,湖南長沙人,大致活動在咸、同間,聲名不顯,記載也頗為缺失。余肇均在給《備論》作序時說道“惜其書自元明迄今,坊鮮???,傳世日稀。雖以均之性喜涉獵,家有儲藏,然于博士文僅從《宋文鑒》中得讀秦論、西晉論兩篇……等則亦未立見,蓋往來于心者數(shù)十年所矣。咸豐戊午(公元1858年)春偶于省垣書肆購得《浦城遺書》,始獲讀《何博士備論》全本……念二書流傳之不廣而獲購之難,不揣固陋,重為刊行?!盵16]從中可知,余氏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努力才從浦城遺書本中讀到《備論》全文,之后也沒有提到其它版本,因此明辨齋本源出于浦城遺書本應是肯定的。

子書百家本,又名《百子全書》,清光緒間湖北崇文書局輯刻。收集先秦至明代的子部著作100 種,但是該書為了湊齊百家,往往收錄了很多偽書,許多書的底本選擇亦不甚精良,使其價值大打折扣。此本將一卷分卷上、下,只有篇目,序跋俱無,十二行二十四字。其亦是與《李忠定公輔政本末》兩書合刊,且在分卷設(shè)置上與明辨齋本相同,只不過一個分為兩卷而另一個用卷上卷下來代替而已,又其在條目中說明鄧禹論缺失的情況,文字完全一樣,基本可以確定是傳承自明辨齋本。

曾氏叢書本,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曾樸編纂,錫山文苑閣木活字刊刻?!栋饲Ь順菚俊分羞€記載了《備論》的另一個版本曾氏叢書本,然關(guān)于此本之信息甚少,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只有晚清學者曾樸在光緒二十一年刊刻了一套“常熟曾氏叢書”,然該書現(xiàn)并無《備論》的實物書流傳。從保留下來的另外書籍來看,其書開本闊朗,字體方體規(guī)整,版心下方記“常熟曾氏叢書”,卷末有牌記“長洲陳伯玉讎校,錫山文苑閣擺印”,費念慈題簽。這套叢書成書時八千卷樓尚在,且其成書于蘇南,與藏書樓所在地浙江相近,《書目》中所記,應該就是這套叢書。根據(jù)《書目》所載,曾氏叢書本的情況和兵法匯編本一樣,出現(xiàn)的八種書都是半畝園叢書中收錄之書,并且橫跨兵、醫(yī)兩類書,因此其來源也應是半畝園叢書。

3 結(jié)語

《何博士備論》宋元本至今未見,其版本源流只能追溯到明代,根據(jù)上文分析,可以大致推測出其大致的流傳可以分為三種體系,見圖1。

圖1 《何博士備論》流傳版本

總體來說《何博士備論》諸版的變動并不是很大,其最大的區(qū)別一是四庫館臣在進行抄錄時將“夷”、“狄”等對少數(shù)民族不友好的稱呼進行了修改,并且《晉論下》中有五十余字的不同,二是部分版本多了《鄧禹論》一篇,并且部分篇名及字句有一些改動。前者在四庫系中屬于較為常見的改動,其修改對于全文來說也沒有造成很大的破壞,后者則應是一個輯佚之作,其歷經(jīng)多次流傳,與傳世的版本已經(jīng)多有異同了,因此雖然多了一篇《鄧禹論》,但其他部分的價值不是太高。在進行點校時仍需注意這兩個問題,盡量利用善本以做出更好的成果。另外針對學者在研究此書版本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歷代的目錄還是書序書跋,都是能幫助我們解決版本問題的,不能輕易棄之不看。

猜你喜歡
四庫抄本歷代
修護靈渠的歷代先賢錄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終南捷徑,帝王心事
簡論安大簡《詩經(jīng)》抄本中的訛誤等問題
浙江圖書館藏《三朝北盟會編》明清抄本考論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歷代畫譜類編》
四庫學研究專輯
歷代名人與股市的淵源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
闸北区| 得荣县| 南陵县| 简阳市| 延津县| 孟津县| 教育| 娱乐| 肥城市| 晋州市| 遂平县| 礼泉县| 德兴市| 芒康县| 射洪县| 余庆县| 洪洞县| 忻州市| 教育| 高州市| 铜梁县| 中江县| 肥东县| 灌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鱼台县| 五大连池市| 临西县| 乐业县| 含山县| 德阳市| 阿克陶县| 环江| 武宁县| 天峨县| 奎屯市| 清流县| 平邑县| 梅河口市| 宣化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