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會話沉默的意義:基于體認語言觀的多模態(tài)解析*

2021-12-06 09:09黃萍蔡可陽
外語學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會話語言學語料庫

黃萍 蔡可陽

(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哈爾濱 150080)

提 要:對會話沉默意義的研究在語言學領域中經(jīng)歷會話分析、經(jīng)典語用學、認知語用學等多維視角。 體認語言學及其哲學觀的轉(zhuǎn)向可以為會話沉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體認語言學以后現(xiàn)代哲學和體驗哲學為基礎,秉持唯物主義語言觀和人本加工觀,強調(diào)人類語言的“互動體驗”和“認知加工”屬性。 體認語言觀決定會話沉默意義的多模態(tài)研究視角。 多模態(tài)互動體驗是會話沉默意義識解的前提,認知加工是重要環(huán)節(jié)。 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可以為研究沉默的意義乃至人類其它交際行為和話語活動提供互動體驗和認知加工的多模態(tài)數(shù)據(jù),確保體認語言觀從哲學層面到實證層面的實現(xiàn)。

1 引言

會話沉默是人類社會交往行為中普遍存在的一種交際現(xiàn)象,有學者認為它屬于非言語交際行為(Robbins et al. 1978:38 -46);有學者認為它屬于副語言特征(Crystal, Davy 1969; Taylor,Taylor 1990);有學者認為它就是一種特殊的言語行為(Kurzon 2007:1673 -1688),是位于臨界位置的言語形式(Jaworski 1993:95),即一種字面意義完全缺省卻具有話語意義的間接言語行為;還有學者認為要做靈活處理,有些沉默屬于非言語交際形式,有些沉默屬于言語交際形式(Saville-Troike 1982:227)。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待該現(xiàn)象,會話沉默具有意義,發(fā)揮著重要的交際功能是達成共識的。 對會話沉默意義的研究具有多元理論視角,涵蓋運用會話分析、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的語用視角解讀以及運用關聯(lián)理論的認知語用視角解讀,等等。 然而,隨著后現(xiàn)代哲學和認知語言學兩種學術思潮的發(fā)展與融合,體認語言學得以建構(王寅2015:2 -11),突破索喬二氏的語言觀,融合辯證唯物論和人本觀,形成體認語言觀。 基于后現(xiàn)代思潮影響下的體認語言觀,對會話沉默的意義進行再解讀尤為必要。

2 會話沉默的界定

2.1 什么是會話沉默

會話沉默,即在會話過程中“不發(fā)聲”(the absence of vocalization)或“不說話”(period of nonspeech)(Levinson 1983:299,326)。 但是,是誰不說話, 是在什么時候不說話?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1998)認為沉默可以分為“聽話人的沉默”和“說話人的沉默”。 “聽話人沉默是聽話人的角色義務和禮貌合作行為,并且發(fā)出自己參與交際的言語和非言語信號……以此來確認自己對于交際的關注與理解。 說話人沉默則屬于說話人的角色,當聽話人等待他的話語反應時,他卻一言不發(fā),其語言符號呈零位狀態(tài)?!保ɡ铠P琴2010:56 -59)。本文所指的會話沉默是說話人角色的沉默,可以分為不同類型。

說話人角色的沉默指在什么時候不說話呢。會話由話輪(turn)組成,話輪是會話的基本構成單位。 自然會話中,參與者根據(jù)話輪轉(zhuǎn)換規(guī)則(turn-taking rules)輪番說話,也正是“話輪轉(zhuǎn)換規(guī)則本身賦予給會話沉默以不同的值”(Value),“沉默所處的結構位置”(structural location)決定帶有不同意義的沉默類型(Levinson 1983:326)。左巖(1996) 綜合 Fasold (1990:108)、 Tannen(1984:30)以及Levinson(1983:326)等人的界定,將會話沉默分類為:(1)話輪內(nèi)沉默又稱停頓,發(fā)生于話輪之內(nèi);(2)話輪間,發(fā)生在兩個相鄰話輪之間,分為“空隔”(gap)和“間斷”(lapse);(3)話輪沉默又稱意義或可歸屬沉默(attributable silence)(Schegloff, Sacks 1973),是指單獨充當一個話輪的沉默,該沉默屬于被選定的下一個說話人,有主可歸,具有豐富的意義,故曰“意義沉默”。 (左巖1996:13 -21)會話沉默依存于話語,是伴隨著話語而產(chǎn)生的一種交際行為。 沉默發(fā)生于會話中不同的結構位置,可以通過話輪、話輪轉(zhuǎn)換規(guī)則等概念從形式上進行清晰地界定。

2.2 會話沉默的意義

目前人類交際理論廣泛接受的假設之一是“人不能不交流”(a person cannot not communicate)(Watzlawick et al. 1967:48 -49)。 沉默也是一種交流,無論做出沉默的人是否愿意,聽者或者觀察者都會假定沉默時思維過程正在發(fā)生并賦予沉默以意義。 Johannesen(1974)據(jù)此將沉默可能被賦予的意義歸納概括為如下20 點:(1)此人缺乏足夠的信息來談論這個話題。 (2)此人對說話沒有任何緊迫感。 (3)此人正在仔細考慮接下來該說什么。 (4)此沉默可能只是反映了此人的正常思維速度。 (5)此人出于恐懼而避免討論一個有爭議的或敏感的問題。 (6)此沉默表示同意。 (7)此沉默表示不同意。 (8)此人心懷疑慮或優(yōu)柔寡斷。 (9)此人很無聊。 (10)此人不確定他人的意思。 (11)此人心懷敬畏,全神貫注,或情緒上克制。 (12)此人很傲慢或無禮。 (13)此人的沉默是一種懲罰他人的手段,通過將他人排除在語言交流之外,從而象征性地消滅他人。(14)此人的沉默標志著一種典型的人格障礙。(15)盡管此人渴望溝通,但他還是感覺難以表達;也許主題更適合于直觀的感知,而不是口頭討論。 (16)此人的沉默反映了他不想說任何話來傷害他人的善意。 (17)此人在做白日夢或?qū)W⒂谄渌虑椤?(18)此人利用沉默來增強自己的孤立、獨立和自我獨特感。 (19)此沉默標志著憤怒。 (20)此人的沉默反映了共情的交流,是一種分享情緒或洞見的陪伴。

然而,上述關于沉默的意義又是怎么生成和理解的呢;說話人在會話過程中做出的沉默,聽者是如何感知和識解的呢;不同的理論視角有不同的認識和解析。

3 會話沉默意義已有研究的理論視角

會話沉默作為日常會話中普遍存在的交際現(xiàn)象,以一種語音形式缺省的方式出現(xiàn)在會話中,帶著說話人的意圖,具有豐富的會話含義。 對會話沉默意義的研究呈現(xiàn)出多元理論視角,涵蓋運用會話分析、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經(jīng)典語用視角解讀以及運用關聯(lián)理論的認知語用視角解讀等。

3.1 關于會話沉默意義的語用解讀

會話沉默是一種會話現(xiàn)象,自然就成為會話分析者關注的對象。 會話分析是研究如何通過互動對話(talk-in-interaction)來完成社會行動的方法(Schegloff 1996:161 - 261)。 薩克斯(Harvey Sacks 1974)、謝格洛夫(Emanuel Schegloff 1974)、杰斐遜(Gail Jefferson 1974)、萊文森(Levinson 1974)等會話分析者主要從序列結構(sequence organization)和偏好結構(preference organization)維度研究會話沉默。 根據(jù)話輪轉(zhuǎn)換規(guī)則,沉默在會話序列結構中出現(xiàn)的位置決定了沉默的類型,正如前文(2. 1 小節(jié))對沉默的分類。 Levinson(1983)認為,相鄰對的前輪與后輪之間,存在很強的過渡關聯(lián)(transition relevance),該“過渡關聯(lián)”賦予相鄰語對的后輪部分很高的“結構期望值”,從而使位于其處的沉默由于“關聯(lián)缺省”(relevant absence)而含義豐富(左巖1996:13 -21)。

對于這種由沉默產(chǎn)生的“關聯(lián)缺省”,如果從經(jīng)典語用學的“會話含義理論”視角來看,則被視為是對“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的“量準則”(Quantity)或者“關聯(lián)準則”(Relevance)的違反(Ephratt 2012:62 -79),由此產(chǎn)生會話含義。而作為表層意義完全缺失的會話沉默,是如何在深層上表達意義,而聽話人又是如何成功而準確地解讀會話沉默的含義,單從違反合作原則的各個準則方面來解析,似乎并不能充分說明問題,需要聽話人根據(jù)語境、共有知識、背景信息、沉默人的反應等諸多要素去推導沉默者的意圖,即會話沉默的意義。

會話沉默還被看作是禮貌的一個重要特征,引起諸多學者的關注(Salille-Troike 1985:3 -18)。 Sifianou(1997)認為沉默可以被用來實現(xiàn)Brown 和Levinson(1987)所指出的禮貌策略。 他從積極面子、消極面子以及積極禮貌和消極禮貌等維度闡述沉默在日常交際中發(fā)揮的交際功能,作為維護面子的策略手段, 規(guī)避言語交際形式可能帶給對方的壓迫和尷尬。 會話沉默作為表達禮貌意義的方式之一, 常以其間接性和含蓄性來維持交際雙方的和諧關系, 實現(xiàn)人際的禮貌互動。當然,會話沉默具有文化差異。 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沉默被賦予敬意、同意、謙讓、友好的語用含義,而在另外一個文化背景下,沉默卻可以就被理解為無禮、冒犯、漠不關心等不禮貌的含義。 運用禮貌原則,可以從語用策略和人際意義的角度解析會話沉默的含義,但是在文化視野中,無法做出普適性的解釋,具有一定的局限。

總之,會話分析從語言形式的角度將會話沉默放置在會話結構的框架內(nèi)進行分析,對于識別沉默和區(qū)分沉默類型具有重要的操作價值,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語用學相關原則可以用來推導沉默的意義,但是除了社會和文化因素,沉默意義的理解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具有多元推導的性質(zhì),是一個推理認知的過程。

3.2 關于會話沉默意義的認知語用解讀

會話沉默意義的解讀涉及推理認知過程,而關聯(lián)理論不同于會話含義理論、禮貌原則等經(jīng)典語用學之處就在于它更為關注交際中的認知加工。 因此運用關聯(lián)理論,從認知語用學視角解析會話沉默的意義似乎更為合適。

斯波伯(D. Sperber)和威爾遜(D. Wilson)的關聯(lián)理論認為交際就是個明示—推理的過程(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認為交際是否成功不在于聽話人能否分辨出話語的語義之時,即識解出說話人的信息意圖,而在于能否從話語中推斷出說話人意義,即交際意圖(Sperber,Wilson 1986:23)。 會話沉默盡管以“非言語化”(non-verbalization)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交際中,但卻是符號化的(rather than non-symbolization)(Johannesen 1974:25 -35),因此并不影響交際對方對其所傳達的交際意圖的識別和解讀。 “人類的認知本質(zhì)上是關聯(lián)導向” (relevance-oriented) 的(Perkins 2007:20),當說話人選擇沉默,沉默在那一刻就是交際者的“明示交際行為”,被認為具有關聯(lián)性,該關聯(lián)系保證值得聽者付出努力的語境效果,同時聽者不用付出為實現(xiàn)該語境效果的不當努力。 “信息推導實際上就是聽話人對認知語境內(nèi)容自覺或不自覺的搜索或找尋過程?!保ㄐ軐W亮1999:101) 因此,對會話沉默含義的推導過程就是聽話人對相應認知語境的搜索過程。

然而,這樣的認知加工過程實際上是以加工主體與會話對方的互動乃至整個語境的互動為前提的。 對于會話沉默這種較為特殊的交際行為的意義理解,則更加依賴于會話雙方的“互動體驗”的過程。

4 會話沉默意義的體認語言觀解讀

4.1 體認語言觀的哲學基礎

“體認語言學”(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是對國內(nèi)外主流語言研究學派“認知語言學”的修補。 這不僅僅是命名問題,而是語言研究立場的轉(zhuǎn)變,是哲學觀的轉(zhuǎn)變。 體認語言觀不同于結構主義、轉(zhuǎn)換生成語法和社會功能主義等經(jīng)典語言觀。

以索緒爾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哲學基礎為“分析哲學”,他深受理想語言學派的影響,專注于分析理想化、抽象化的“語言系統(tǒng)”,且將其定位于語言內(nèi)部的形式關系”(王寅2001:7)。喬姆斯基于上個世紀50 年代發(fā)起一場針對結構主義語言學的革命,創(chuàng)建“轉(zhuǎn)換生成語言學(TG Linguistics)”。 根據(jù)王寅(2015)的梳理和分析,TG 學派的哲學基礎主要受到笛卡爾(Descartes)的天賦論和二元觀的影響以及流行于美國的邏輯實證論、科學主義等的影響。 社會功能主義語言學派的發(fā)展,從Malinowski,到Firth,再到Halliday建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其語言觀蘊含著語境論、結構功能觀、系統(tǒng)觀。 這些觀點分別受到Frege 的“語境論”、 Durkheim 的“社會環(huán)境”和Wittgenstein 的“用法論”的影響,并且同時受到索緒爾的語言系統(tǒng)論影響。

不同于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轉(zhuǎn)換生成語言學的哲學觀,體認語言觀以后現(xiàn)代哲學和體驗哲學為基礎,大力倡導唯物主義語言觀,認為語言既不具有先驗性,也不具有天賦性,認同Chomsky 的“語言是認知加工結果”的觀點,但更強調(diào)“互動體驗”這一基本要素,當循物質(zhì)決定精神的唯物史觀。 體認語言學提出的核心原則主要含3 個要素“現(xiàn)實—認知—語言”,解讀為語言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進行互動體驗(體)和認知加工(認)的基礎上形成的。 (王寅2014:61 -67, 2017:1 -6)所謂的“體”指“體驗(embodied experience)”,指人的身體(主要是感官系統(tǒng))與世界互動獲得的直接經(jīng)驗;“認”是“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指人類通過認知系統(tǒng)(包括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大腦)形成的概念結構,以體驗為基礎并受其限制。(林正軍唐瑋2019:462 -474) 正是這種“互動體驗(Interactive Embodiment)” 和“認知加工(Cognitive Processing)”的高度融合,人之所以為人,有別于其它動物,體現(xiàn)出“人本加工觀”。

學界也有人倡導將“現(xiàn)實—認知—語言”原則修補為“現(xiàn)實?體認者?語言”,認為“把‘體’補充包括進來,就和原有的‘認知’構成體認;其次,把進行‘體’和‘認’的‘人’也包括進來,就有‘體認者’;最后,再把其中的橫線改為雙向箭頭,就可揭示現(xiàn)實、體認者和語言三者的互動性”(張克定,2019)。 當然,無論核心原則的表現(xiàn)形式如何,體認語言觀堅持后現(xiàn)代思潮,“體”強調(diào)語言的客觀性,倡導回歸“生活世界”,反映唯物主義語言觀,糾正了唯理論語言研究方向;“認”承認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觀性、差異性,基于不同的“識解”,產(chǎn)生語言使用的差異,突顯“社會體驗性、認知功能性、人本加工觀”(王寅2014:61 -67)。 人類通過“體認”感知世界和使用語言。(林正軍張宇2020:261 -272)

4.2 會話沉默意義的“體認”:多模態(tài)解析

體認語言觀的形成為會話沉默的意義研究帶來重要的指導作用。 綜觀以往對會話沉默意義的研究,無論是基于經(jīng)典語用原則的推導,還是基于認知語用原則的解析,都聚焦于對沉默意義的“認知加工”過程,卻忽視“互動體驗”過程。 而理解會話沉默這種缺失語音形式的交際行為更需要調(diào)動聽話人的視覺感官以及其它感官,與對方互動,與語境互動,通過“互動體驗”,捕捉與沉默協(xié)同發(fā)生的視覺以及其它模態(tài)信息還有語境信息,然后進行認知加工,進而理解沉默所表達的意義。

4.21 體認語言觀與多模態(tài)研究

體認的人本觀決定體認的多模態(tài)本質(zhì)。 體認的主體是人,“互動體驗”是人與世界的多模態(tài)互動,無論是物質(zhì)世界、社會世界還是心理世界。 這里所說的“多模態(tài)”是指人的多個感覺器官加上處理各自信號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統(tǒng)稱為“多模態(tài)感官系統(tǒng)”①(顧曰國2015:448 -469)。 “多模態(tài)感官系統(tǒng)”和“認知系統(tǒng)”正是“體”與“認”的物質(zhì)基礎。 體認語言觀所倡導的“體認”是基于“多模態(tài)感官系統(tǒng)”和“認知系統(tǒng)”的“體認”。 語言的產(chǎn)生和使用是基于“多模態(tài)感官系統(tǒng)”的“互動體驗”與基于“認知系統(tǒng)”的“認知加工”進行互動的結果。

“人類在正常情況下跟外部世界(包括人際之間)的互動都是多模態(tài)的?!保櫾粐?013:1 -19) 會話作為人類最為普遍的交際互動行為,其本質(zhì)也是多模態(tài)的,即會話雙方不是通過語音一種模態(tài)傳遞信息,進行互動,而是協(xié)同多種模態(tài),調(diào)動多感官在其共同作用下進行交際。 因此,從多模態(tài)的視角進行語言研究是體認語言學人本觀得以實現(xiàn)的必要途徑。

4.22 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的貼真建模

語言的多模態(tài)研究有幾種范式,其中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是多模態(tài)研究的重要路徑。 多模態(tài)語料庫是指“把文字語料、音頻語料和靜、動態(tài)圖像語料進行集成處理,用戶可以通過多模態(tài)方式進行檢索、統(tǒng)計等操作的語料庫”(顧曰國2013:1 -19)。這種集成處理為研究人類交際活動的一系列詞匯、韻律和手勢的對話特征提供了有效的平臺,以便探究這些特征在真實的日常交往中的相互作用方式(Knight 2009:15)。

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是貼真建模(simulative modeling),即通過建模來貼近人類多模態(tài)話語活動的充盈意義狀態(tài)。 簡要地說,貼真建模是面向?qū)ο蟮慕7椒?,在操作上? 個階段:概念建模、數(shù)據(jù)建模和實際操作與評估。 在概念建模階段,建模者根據(jù)對建模對象的認識制定概念模型,就是在理論上勾畫出建模者對建模對象的認識與把握。 這一階段是多模態(tài)語料庫建設的基礎理論階段,沒有概念模型,也就沒有理論視角,后續(xù)的數(shù)據(jù)模型無從建構,因為完全貼真是做不到的,能做到的就是建模者從特定視角對建模對象的認識和把握。 數(shù)據(jù)建模是針對概念模型建立相應的數(shù)據(jù)類型。 數(shù)據(jù)類型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完全取決于研究問題以及概念模型。 最后是實際操作與評估階段,是利用先進的數(shù)字化技術根據(jù)數(shù)據(jù)模型對建模對象進行模擬操作。 這3 個階段對建設多模態(tài)語料庫的實際操作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運用多模態(tài)語料庫貼真建模的方法考察語言的使用,需要通過各種技術盡可能地對會話相關信息進行記錄,使用多媒體介質(zhì)承載會話中交際者的多模態(tài)內(nèi)容,即“充盈體驗下的充盈意義”(Gu 2009:433 -466),從而為研究者呈現(xiàn)他們多模態(tài)互動過程。

4.23 會話沉默意義的多模態(tài)解析

對于會話沉默的意義解讀,如果運用多模態(tài)語料庫貼真建模的方法,以說話人為對象進行建模,然后提取多模態(tài)數(shù)據(jù)進行多模態(tài)解析,可以從根本上闡釋沉默意義的“體認”。 下面的兩個關于會話沉默的例子來自筆者建設的偵查訊問多模態(tài)語料庫(MCPSI)②。

①偵查員:什么時候關押的?

嫌疑人:五月十六號。

偵查員:因為什么?

嫌疑人:【沉默】

偵查員:嗯?說?。?/p>

嫌疑人:因為殺人。

②T1 偵查員:你反省的怎么樣了?王**

T2 嫌疑人:【沉默】

T3 偵查員:?。?/p>

T4 嫌疑人:【沉默】

T5 偵查員:問你呢!

T6 嫌疑人:【沉默】

T7 偵查員:反省的怎么樣?

T8 嫌疑人:啊

T9 偵查員:“啊”是啥呀?

T10 嫌疑人:就-是-是

T11 偵查員:想好沒想好?

T12 嫌疑人:想好了。

上述兩例中,如果只看轉(zhuǎn)寫文字的話,研究者很難通過會話序列的上下文闡釋話輪沉默意味著什么,以及兩個序列中的沉默所意有何差別。 但是以多模態(tài)語料庫貼真建模的方法對會話人進行建模,貼真模擬會話人鮮活的多模態(tài)活動狀況,在“充盈體驗”下闡釋“充盈意義”就更為可行。MCPSI 運用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貼真建模的方法,采用層次范疇化取樣方法,采集我國真實的偵查訊問錄音錄像文件,以多模態(tài)文本分析框架(同上2006:127 -167)、言語行為八位組模型(同上2013:309 -358)和言思情貌整一原則(顧曰國2013:1 -19)為理論基礎構建MCPSI 概念模型。以此為基礎進行數(shù)據(jù)建模,制定MCPSI 標注體系,包括言己、思己、情己、貌己4 個維度的12 個層次的標簽集。 然后根據(jù)已經(jīng)確定的標注體系和標簽集以音視頻轉(zhuǎn)寫和標注工具Elan 和Praat 對語料進行深度加工③。 正是基于這樣的多模態(tài)深加工,才能確保研究者捕捉會話者互動體驗的過程,多維度地推導(認知加工)言語亦或其它交際行為的意義。

兩段偵查員與嫌疑人互動的會話序列中都出現(xiàn)話輪沉默。 構成話輪的沉默是有意義的。 如何解析沉默的意義? 根據(jù)概念模型中的“言思情貌”4 個維度,從說話人說出話語產(chǎn)生意義的驅(qū)動鏈角度來說,應為思→情→言→貌,即從實內(nèi)到形外;對于聽話人而言,研究模型則為言→貌→情→思,即從形外追溯到實內(nèi)。 (顧曰國2013)據(jù)此,對話輪沉默意義的解析則需要按照言→貌→情→思的思維過程,通過多模態(tài)互動體驗捕捉多模態(tài)信息,進行認知加工,方可追溯到實內(nèi),理解沉默的意義。

例①中,根據(jù)多模態(tài)語料庫中的標注(參見圖1),嫌疑人沉默時“言己_話語”自然是“沉默”,語音形式缺省。 與此同時,他的“貌己_臉部表情”層所標注的是“哭泣”,其“情己_基本情感狀態(tài)”層標注的是“悲傷”,“情己_體況情感狀態(tài)”是“負面”的,“情己_社會情感狀態(tài)”是“對自己的負面情感—懊悔”,聽話人即偵查員(包括研究者)通過由“貌”及“情”的多模態(tài)互動體驗,可以推導(認知加工)出嫌疑人此刻的沉默是由于強烈的情感引發(fā)哭泣而說不出話語。 結合該案件的背景信息:嫌疑人是初犯,行車過程中與街邊擺攤商販因剮蹭發(fā)生爭吵,操刀傷人,搶救無效死亡。 所以當被問及“為什么(被關押)?”的時候,說話人沉默了,哭泣了,該沉默表達了因為傷人致人死亡而難以附加的懊悔之意以及面對公安機關偵查人員和即將發(fā)生的法律制裁而產(chǎn)生的恐懼之意。 此種意義類似于前文(2.2 小節(jié))Johannesen(1974)所歸納的20 種沉默意義的第(5)種“此人出于恐懼(這里除了恐懼還有懊悔)而避免討論一個有爭議的或敏感的問題”。 當然迫于偵查員的追問“嗯?說??!”,嫌疑人不再沉默,回答了問題,給出答案“因為殺人”。

圖1

例②中,根據(jù)多模態(tài)語料庫中的標注(參見圖2),伴隨著嫌疑人沉默時的“貌己_臉部表情”層是“傲慢”,其“情己_基本情感狀態(tài)”層標注的是“抵觸”,“情己_體況情感狀態(tài)”是“負面”的,“情己_社會情感狀態(tài)”是“對他人的負面情感—抵觸”,由此可以推導(認知加工)出嫌疑人此刻的沉默所表征的“思己”層的意圖是不愿說,不想說。 結合該案件的背景信息:嫌疑人是販毒慣犯,已經(jīng)是第三次因涉嫌販毒被逮捕關押。 此序列中連續(xù)3 個沉默(見話輪T2、T4、T6)以及零信息的“啊”(見話輪T8)和“就-是-是”(見話輪T10)表達出嫌疑人對偵查員的抵觸和抗拒之意,屬于Johannesen(1974)所歸納的20 種沉默意義的第(12)種“此人很傲慢或無禮”。 會話序列中偵查員利用6 個話輪,變換6 種問話方式(見話輪T1、T3、T5、T7、T9、T11),才得到嫌疑人的正面回答“想好了”。 這從會話形式上也說明沉默者的無禮程度之高以及抗拒意義之強。

圖2

上述兩例中沉默的意義差距很大。 從會話參與者的視角看,偵查員在嫌疑人做出沉默之時,如果不觀察嫌疑人的臉部表情,不通過表情和體態(tài)判斷其情感狀態(tài)就無法識解嫌疑人做出沉默的意圖,而無法理解沉默的意義。 從研究者的視角來看,如若沒有多模態(tài)語料庫提供的多模態(tài)數(shù)據(jù),單憑會話序列的形式和內(nèi)容同樣無法準確識解其中沉默的意義。 由此可見,現(xiàn)有的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 多模態(tài)互動體驗是會話沉默意義識解的前提條件,多模態(tài)認知加工是會話沉默意義理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的貼真建模研究方法則是實現(xiàn)多模態(tài)體認的有效途徑。

5 結束語

對于會話沉默的研究經(jīng)歷會話分析、經(jīng)典語用學、認知語用學等多維視角。 但是體認語言學的提出及其哲學觀轉(zhuǎn)向為會話沉默提供突破性研究思路。 體認語言學的人本觀決定會話沉默意義研究的多模態(tài)本質(zhì),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為研究沉默的意義乃至人類其它的交際行為和話語活動提供互動體驗和認知加工的多模態(tài)數(shù)據(jù),確保體認語言觀從哲學層面到實證層面的實施。 當然基于體認語言觀對人類交際行為的多模態(tài)識解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形成理論框架,以提高其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注釋

①其實“感官模態(tài)”除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這“五覺”,還包括體覺、痛覺、癢覺、溫覺、內(nèi)臟覺、前庭覺等,詳見顧曰國(2019)“多模態(tài)感官系統(tǒng):天官、仿人機器人、‘修辭即做人’新釋”一文。

②筆者自建的“偵查訊問話語多模態(tài)語料庫”(MCPSI)是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7 批面上資助項目(2015 M571213)的研究成果。

③關于“偵查訊問多模態(tài)語料庫”(MCPSI)的建設將另文撰述。

猜你喜歡
會話語言學語料庫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有意冒犯性言語的會話含義分析
漢語教材中的會話結構特征及其語用功能呈現(xiàn)——基于85個會話片段的個案研究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fā)與實現(xiàn)
沖突語的會話分析研究
對外漢語課堂英語通用語的會話調(diào)整功能
社會語言學名詞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fā)展趨勢
基于認知語言學的“認知修辭學”——從認知語言學與修辭學的兼容、互補看認知修辭學的可行性
松原市| 河源市| 井陉县| 苏尼特左旗| 肥乡县| 丽水市| 富源县| 天祝| 辽阳县| 平陆县| 泰来县| 保康县| 江陵县| 张家港市| 同江市| 观塘区| 平塘县| 资阳市| 昭平县| 绩溪县| 栾城县| 光山县| 同心县| 正阳县| 翁牛特旗| 清河县| 万安县| 延安市| 鹿泉市| 金华市| 宣武区| 德惠市| 丹江口市| 玛多县| 平乡县| 涿鹿县| 图木舒克市| 花莲市| 吉隆县| 株洲市|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