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化認同是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之基*

2021-11-30 04:15木拉提黑尼亞提
關鍵詞:精神家園中華文化中華民族

木拉提·黑尼亞提

(新疆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新疆 烏魯木齊830011)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構建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fā),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yè)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從長遠和根本上,就是要增強各民族中華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就要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作為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我國各民族團結和和睦的根與魂①參見人民日報評論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人民日報》,2014年10月10日,第1版。。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傳承的文化,同時也是維系我國民族大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紐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深融入新疆各民族的血液、骨髓和靈魂,鍛造了堅如磐石的“中國根”和中國魂”,成為新疆各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和強大精神力量。凝聚各民族共識和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認同,對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集聚力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多維視角,較為系統(tǒng)闡釋了新疆各民族在歷史文化發(fā)展演變中形成的中華文化認同傳統(tǒng)奠定了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根基,成為維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牢固紐帶。開展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分裂斗爭是新疆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保證,文化認同是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關鍵。

一、悠久的中華文化是維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牢固紐帶

中華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由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56個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各民族通過在自己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獨特文化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添磚加瓦,增添新鮮血液,通過把自己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與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過程中融入到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基本內核之中,形成了我國各民族共同認同的偉大民族精神并成為維系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牢固紐帶。

(一)各民族共同開拓和書寫的遼闊疆域與悠久歷史,成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根本物質基礎和歷史認同傳統(tǒng)

繁衍生息在我國大地中的各民族在數千年歷史演進中通過不斷的文化交流與借鑒,在制度和文化心態(tài)等方面各民族形成了較高的一致性。

1.各民族共同締造的遼闊疆域奠定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物質基礎。中華民族是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繁衍發(fā)展與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實體,費孝通先生指出,作為一個自覺民族實體的中華民族的形成,是在近百年來我國各民族共同抗擊西方列強的斗爭中形成的。但是,作為歷史上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中華民族則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和演變中形成的。①參見萬明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使命》,《西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第8頁。作為歷史悠久和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從秦漢開始歷經了三國、兩晉及南北朝的民族遷徙與交融,到隋唐時期國家再次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經濟社會發(fā)展空前繁榮和進步。其后,統(tǒng)一的局面雖被五代十國的裂變而打破,但經歷了遼宋夏金的歷史演變和民族間不斷整合,特別是元明清幾個歷史發(fā)展階段確立并形成了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格局。秦代時期就設置了南??ず凸鹆挚す芾韽V大的嶺南地區(qū),漢代在新疆通過設立西域都護府進行統(tǒng)轄,唐代邊疆經略則是創(chuàng)設了800多個羈縻州府,元代在管理西藏上設立了宣政院,明代和清代通過廢除西南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土司制實施改土歸流,“歷朝歷代的各族人民都對今日中國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1]。我國各民族間在歷史上雖然有過競爭,甚至也有過沖突,但各民族在中華大地上繁衍共處、命運與共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發(fā)展的見證。各民族消長有其民族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我國各民族在歷史演變中始終是交往交流與借鑒吸收,始終是守望相助與共存共榮,這是我國各民族發(fā)展的主流。歷經我國各民族數千年的共同守護和建設,作為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中華大地成為了我們構筑中國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根本物質基礎。②參見丹珠昂奔《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民族論壇》,2015年第8期,第22頁。

2.源遠流長的“大一統(tǒng)”傳統(tǒng)奠定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思想基礎?!按笠唤y(tǒng)”即“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是指文化和地域的統(tǒng)一。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就逐漸形成。特別是秦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對開啟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歷程產生了重要意義。此后,無論是哪個少數民族,他們在入主中原后都把統(tǒng)一天下作為己任并以中華文化正統(tǒng)而自居?!胺至⑷缒媳背?,都自詡中華正統(tǒng);對峙如宋遼夏金,都被稱為‘桃花石’;統(tǒng)一如秦漢、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風,九州共貫’。”[1]我國古代“大一統(tǒng)”思想萌芽于先秦,形成于西漢武帝,隋唐兩朝是積極的實踐者,地處邊疆尤其是游牧民族的繼承和發(fā)展則使其成為了締造多民族國家的積極主導者。而興起于東北地區(qū)的清王朝則更加繼承和發(fā)展了“大一統(tǒng)”思想,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中國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③參見李元暉、李大龍《大一統(tǒng)思想的形成與實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第49頁??v觀五千多年中國史,無論是疆域領土層面,還是民心和制度層面,中國的歷史演變中始終體現(xiàn)著“大一統(tǒng)”思想傳統(tǒng)?!对娊洝分械摹颁咛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④參見《毛詩注疏》卷十三《小雅·谷風之什·北山》,載[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463頁。是我國古代各民族地理觀念上“大一統(tǒng)”思想的最生動的體現(xiàn)。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郡縣制為基礎的,由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起的中央集權制多民族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這種政治建構奠定了此后兩千多年我國封建王朝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基本政治格局。公元前202年,歷經“楚漢之爭”后漢高祖劉邦再次建立漢朝這個統(tǒng)一的、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封建王朝。由此,多民族大一統(tǒng)格局歷經秦漢時期的長期實踐成為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脈。特別是秦王朝在維護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社會治理中所采取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等治國理念和舉措,不僅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根基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層面上得以奠定,而且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推進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統(tǒng)一和各民族形成共有精神家園產生了重要積極影響。

3.我國古代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歷史認同觀促進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形成?!渡袝贰对娊洝贰洞呵铩贰蹲髠鳌返任覈缙诠糯鷼v史文獻記述了先秦時期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面貌,這些歷史文獻真實地展現(xiàn)了古代各民族共同的歷史認同觀?!妒酚洝分械娜A夷諸族共為“炎黃子孫”的記述成為了中華民族不可分離,并走向融合的依據與前提。司馬遷稱:“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盵2]《周書》稱:“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雹輩⒁奫唐]令狐德棻等《周書》卷五十《異域傳下》,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第907頁。鮮卑、契丹自認為是黃帝和炎帝之后,匈奴則認定夏后氏之苗裔為其先祖。這是我國古代各民族在血緣觀念上認同都是同為炎黃子孫的生動體現(xiàn)。同時,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多元一體民族關系分布格局成為各民族歷史認同的物質基礎,而這一歷史認同思想觀念又推動著多元一體民族關系格局的鞏固和發(fā)展,進而成為推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fā)展的精神力量。①參見瞿東林主編《歷史文化認同與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卷一,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2頁。如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征服東突厥之后,漠北草原鐵勒等游牧勢力開始歸順唐朝,共同尊奉太宗為“天可汗”,出現(xiàn)了“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懼。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②柳宗元《李靖滅高昌為高昌第十一》,載[唐]柳宗元《柳柳州全集》卷一,上海:大東書局,1936年,第6頁。的景象,明確承認唐朝的皇帝就是他們自己最高君主。

從漢唐時期“大一統(tǒng)”民族觀、政治觀,到元代史官們撰寫的宋遼金三朝“正史”中所體現(xiàn)的民族觀和正統(tǒng)觀;從明清各朝所修《元史》《明史》及其清朝諸帝祭奠黃帝和炎帝祭文中所體現(xiàn)的治統(tǒng)、道統(tǒng)觀念,反映了不同朝代共同的歷史認同觀。清順治八年,順治皇帝祭告黃帝,在其祭文中就寫道“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繼道統(tǒng)而新治統(tǒng)。圣賢代起,先后一揆。功德載籍,炳若日星”③參見劉于義、沈青峰《陜西通志》卷八十五《藝文一·祭告橋凌文》,復印本,四庫館,1868年。。康熙七年,康熙皇帝“御制”祭炎帝的文中也表達了我國傳統(tǒng)的治統(tǒng)、道統(tǒng)觀念:“帝王繼天立級,功德并隆,治統(tǒng)道統(tǒng),昭垂奕世?!雹軈⒁娎詈舱?、曾國荃《湖南通志》卷七十三《典禮志三·祭告炎帝陵舜陵文》,載《光緒湖南通志》,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點校,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表明大清皇帝入主中原繼承的不僅僅是炎黃以來的政治統(tǒng)治,同時也在道統(tǒng)上繼承了周公、孔子延續(xù)和傳承下來的思想傳統(tǒng)。中華大地上的古代各民族歷經數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并傳承了我國各民族共有的歷史文化認同傳統(tǒng)。而近代中華民族這一偉大的民族認同、民族稱號的提出自然而然成為必然的歷史趨勢,對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也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偉大精神力量。⑤參見瞿東林主編《歷史文化認同與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卷一,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5頁。

(二)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培育的燦爛文化與民族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和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

博大精深和豐富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歷史的長河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形成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和特有民族性格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成為了我國56個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精神記憶和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共有精神家園。

1.新疆早期文化的形成表明中原文化是較早進入新疆的文化之一。新疆的地形地貌使新疆同祖國各地區(qū)處于同一個大地理單元,自然地鑄成了自古以來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東傾性”和對中原地區(qū)的“向心性”。在我國古代文獻,如《山海經》中有關于昆侖山、阿爾泰山的記載,說明中華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已經在此地活動?!赌绿熳觽鳌返戎幸灿嘘P于周穆王和西王母相會于昆侖山、瑤池的記載,周穆王“巡游四海,登昆侖山,起宮室于其上”[3],還一度居“軒轅之丘”并與“西陵氏女”嫘祖結為百年之好⑥參見司馬遷《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0頁。。新疆考古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刃石器、彩陶、漆器、海貝和銅鏡、絲等物品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新疆早期文化圈的居民就已經與中原地區(qū)居民發(fā)生過密切聯(lián)系。⑦參見尚衍斌《西域文化》,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45頁??脊刨Y料也表明,產在昆侖山北麓和田的玉石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被中原王朝大量使用并延續(xù)為歷代王朝的主流用玉制度。

2.中華文化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發(fā)展與進步的根與魂。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離不開文化支撐。在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歷史格局演變過程中,特別是在明中期以前,我國是世界上經濟文化最為發(fā)達和先進的國家。比較先進的華夏文化在向周邊輻射傳遞過程中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形成發(fā)揮了引領和紐帶作用。對于中央治統(tǒng)的認可,對于先進文化的向往,特別是對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高度發(fā)達的禮樂文明的傾慕,成為邊疆少數民族和地方政權慕義歸化并向往和歸附中央政權的主要思想出發(fā)點。

新疆地處世界幾大文明交匯和東西文化交流薈萃之地,但各種文明對新疆影響力度與廣度而言首推古代產生于中原地區(qū)的華夏文明。對生活在中原地區(qū)的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先進文化的向往成為新疆各民族認同與歸向這個偉大民族的標尺⑧參見木拉提·黑尼亞提《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西部蒙古論壇》,2018年第5期,第11頁。。特別是西漢時期“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于四?!盵4]3166,少數民族和民族地方政權“思漢威德,咸樂內屬”正是這種向心傾向的反映?!逗鬂h書》載白狼王所作詩歌:“大漢是治,與天合意。吏譯平端,不從我來。聞風向化,所見奇異。多賜繒布,甘美酒食。昌樂肉飛,屈申悉備。蠻夷鎖薄,無所報嗣。愿主長壽,子孫昌熾?!盵5]表達了少數民族民眾向往漢中央政權的心聲。司馬遷《史記》中也大量記載了西域各地方政權和少數民族對漢朝政權的強大、富庶和先進文化的仰慕:“烏孫使既見漢人眾富厚,歸報其國,其國乃益重漢。其后歲余,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于是西北國始通于漢矣。”漢武帝“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4]3173。司馬遷的“西極遠蠻,引領內鄉(xiāng)”表達了西域諸地方政權向往漢廷的心情。11世紀前后的喀喇汗王朝統(tǒng)治者自稱為“桃花石汗”?!疤一ㄊ痹凇锻回收Z大詞典》條目中也是意有所指的,“桃花石,此乃馬秦國之名。上秦,地處東方,被稱之為‘桃花石’;中秦,被稱之為契丹;下秦,被稱之為巴爾罕,也就是喀什噶爾”[6]。新疆各民族對于先進的中原文化的向心性和認同感,促進了各民族對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認同。

3.各民族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文化對形成和維系我國各民族團結統(tǒng)一政治局面,鞏固融合相處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特別是在培育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和激勵中華各民族兒女維護祖國統(tǒng)一與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精神引領作用。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是推動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①參見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9月28日,第1版。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心靈皈依,是中華民族歷盡滄桑不變的守望,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在新疆歷史上,各族民眾對祖國的認同感和強烈的愛,對我國抵御外敵入侵和維護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利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同治四年(1865)到光緒三年(1878)的長達十余年反對浩罕阿古柏侵略軍的斗爭中,新疆各族人民更是作出了重大犧牲??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新疆各族人民表現(xiàn)出了高漲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行動,各族各界捐款、捐物等活動在天山南北此起彼伏,涌現(xiàn)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事跡。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意志,充分體現(xiàn)了捍衛(wèi)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

二、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關鍵在于中華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認同既為多民族統(tǒng)一事業(yè)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礎,也成為連接和形成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紐帶。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56個民族可以共同依托、愿意共同傳承、樂于共同發(fā)揚的文化精神、價值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財富,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②參見向玉喬《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構成與特征》,《光明日報》,2008年4月1日,第9版。千百年來,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雖然歷史上王朝不斷更迭,但中華各民族始終能夠緊密團結、榮辱與共,其原因正是因為有著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擁有這樣一個超越各民族之上的共有精神家園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力量。

(一)文化認同是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礎

形成和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認同是其核心要義。有學者認為,文化認同影響到的不僅是個人對自己身份和在社會群體中的角色的認定,實際上文化認同也會影響到民族、民族文化的保持以及國家意識形態(tài)維持和強化,甚至會影響到不同宗教與文明形態(tài)之間的理解和當代國際政治格局。③參見鄭曉云《文化認同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8月,第4頁。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應注重在個性中凝聚共識、在多元中強化主流、在求同中存異。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需要正確認識到中華文化是“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底色。④參見李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三個基本途徑探析》,《滿族研究》,2019年第3期,第14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克服把漢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而忽略少數民族文化,或者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缺乏認同的兩種不利于我們構筑共有精神家園的錯誤傾向。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了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系:一是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要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賞和學習。二是各民族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都要讓孩子們樹立起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要讓孩子首先知道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不要讓孩子們只知道自己是哪個民族的人。⑤參見陳先達《文化自信中的政治與學術》,《光明日報》,2017年6月12日,第15版。這種月亮和星星的關系就是我們對待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系的基本出發(fā)點。強調“多元”特色而忽視“一體”對各民族的凝聚作用,會造成不同民族間文化融入困難,不利于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解決了文化認同問題,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盵7]因此,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解決中華文化認同是根本舉措。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文化認同,也就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家園,不僅社會陷入一盤散沙而且國家自身安全也無法保障。中華文化從形成到當代之所以一脈相連而沒有像其他幾個文明古國那樣,歷經了帝國滅亡、國家走向分裂和文化碎片化的命運,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華文化通過各民族文化交融而形成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與多元一體中華文化。其中,一體是主線,是方向,多元是要素,是動力,二者相互辯證統(tǒng)一。①參見李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三個基本途徑探析》,《滿族研究》,2019年第3期,第12頁。同時一體也是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的思想文化黏合劑。

(二)文化認同是新疆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取得矚目成就的重要因素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和帶領各族人民群眾,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chuàng)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著我國少數民族社會的向前發(fā)展和不斷進步。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文化從普及到提高、從服務中國人民到走向世界的翻天覆地變化。在社會主義實踐創(chuàng)造中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xiàn)文化進步,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和進步的步伐。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和關心新疆文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政策、資金、項目和人才等方面,對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qū)給予了特殊的傾斜和支持,文化建設事業(yè)取得歷史性進步:改革開放前30年奠定了新疆社會主義文化基礎,文化普及惠及廣大各民族群眾;改革開放以來從普及到提高,立足于提升各民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新疆借力中央對西部地區(qū)文化建設傾斜政策建立起了新疆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基地、國家級生態(tài)村建設等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步入發(fā)展快車道。新疆文化建設成就,各民族的文化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文化思想基礎。在繁榮各民族文化事業(yè)的同時,自治區(qū)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新疆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倡導文化認同,通過開展“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和馬克思主義“五觀”等教育增強了新疆各民族群眾的團結;特別是近年來大力開展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既是提高各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有助于加強文化認同和民族團結的基礎措施,是新疆結合邊疆多民族地區(qū)實際而開展的文化認同重要舉措,推動了新疆各民族的文化繁榮,民族關系得到鞏固,各族人民群眾和諧相處。

歷史表明,只有實現(xiàn)了文化上的認同,才能使各民族在感情上產生認同并形成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礎。建設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新疆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來增進相互理解,在促進文化認同中培育共有精神。要注重塑造多民族國家的公民身份認同,通過增強各民族群眾的國家公民意識塑造起各族人民在心理和文化上認同的國民精神。特別是在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情感中,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一個國家或民族,失去了文化認同,也就失去了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根基和底蘊。我國各民族在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演變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其因就在于我國各民族有著強烈的文化認同,擁有中華文化這種超越各少數民族文化的共有的精神家園。75年前的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2020年的新冠病毒抗疫中體現(xiàn)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磅礴力量。

三、開展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分裂斗爭是新疆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保證

作為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的新疆各民族,其命運始終與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然而,境內外敵對勢力特別是“三股勢力”圖謀分裂和肢解中國,不斷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進行滲透,蓄意歪曲歷史與我爭奪陣地、爭奪群眾、爭奪人心。

(一)民族分裂主義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大敵

受境外滲透和歷史上“雙泛”思潮蔓延時間長、范圍廣、程度深的影響,新疆成為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暴力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三股勢力”為了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而大肆歪曲、編造、篡改新疆歷史,夸大文化差異,煽動民族隔閡和仇恨,企圖通過虛構歷史搞亂新疆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搞亂人們的思想觀念。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族分裂勢力通過出版書刊、文藝演出、講經布道、聚眾演說、制售音像制品和利用互聯(lián)網等多種手段,對新疆思想、文化、輿論、教育、宗教等進行滲透,企圖在歷史文化領域消解新疆少數民族的中華民族歷史記憶。他們打著民族、宗教的旗號散布各種煽動性的言論,惡毒攻擊黨和政府在民族宗教、資源開發(fā)、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政策,挑動民族仇恨。通過否定新疆地區(qū)伊斯蘭教地域化、民族化和中國化的歷程,從而達到否定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新疆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祖國的向心力;通過否定新疆歷史上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多種宗教事實,打著伊斯蘭教的旗號要求只認同極端主義主張,排斥傳統(tǒng)信仰、習俗和現(xiàn)代文明,擯棄現(xiàn)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開歷史的倒車;通過否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愛國愛教、公平正義、和平和諧等精神,圖謀割裂新疆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和新疆少數民族與中華民族之間的血脈聯(lián)系,為他們炮制的所謂“東突獨”文化認同奠定基礎。反分裂斗爭的實踐表明了我們同“三股勢力”斗爭的根子和焦點就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因此,加強新疆意識形態(tài)反分裂斗爭對爭取人心和筑牢長治久安的根基具有決定性作用①參見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委員會宣傳部《正確認識新疆若干歷史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頁。。新疆始終面臨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分裂與反分裂的復雜、尖銳政治斗爭,這是由“三股勢力”圖謀分裂祖國的反動本質所決定的,而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二)不斷深化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分裂斗爭是新疆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擺在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關乎旗幟、道路和國家政治安全的極端重要的工作,關系到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問題。蘇東劇變和西亞、北非所發(fā)生的“顏色革命”證明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是一個國家和政黨衰亡的起始。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絲毫不能有任何妥協(xié)和退讓。必須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②參見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年5月,第213頁。。因此,爭取人心和筑牢新疆長治久安根基,對加強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分裂斗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③參見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委員會宣傳部《正確認識新疆若干歷史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頁。自治區(qū)黨委全面認識和把握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這個新疆工作總目標的精神實質,把抵御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作為最為重要的工作,堅決清理意識形態(tài)領域“兩面人”和“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錯誤思潮,通過深入開展去極端化斗爭構建起了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根本扭轉了新疆意識形態(tài)陣地一度失守的局面,促進了新疆意識形態(tài)工作由正本清源到守正創(chuàng)新的轉變。解決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現(xiàn)實問題,特別是解決好歷史領域的現(xiàn)實問題,對于統(tǒng)一各族群眾對新疆歷史問題的認識和有效回擊外界敵對勢力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干擾,對于推進依法治疆、團結穩(wěn)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各項工作具有決定性作用。④參見王翰林《新疆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應把握“四個關鍵”》,《兵團日報》,2018年6月26日,第6版。因此,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既是新疆各族人民群眾團結一心、不斷走向繁榮與進步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也是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根本基礎。

四、建設新時代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牢牢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時代命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寫入中國共產黨的章程,表明了夯實中華文化認同根基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于各民族群眾心靈深處,不斷地鞏固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⑤參見特稿《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wěn)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當代兵團》,2020年10月10日,第19期,第6頁。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新疆各民族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自于中華文化的豐厚滋養(yǎng)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是對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的吸收借鑒。只有促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接納與認同,這既是強化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思想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多民族大家庭和諧相處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根基。①參見黃小?!稙闆Q勝全面小康凝聚強大正能量——2016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新華社,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02/c_1120231745.htm,訪問日期2020年11月15日。文化認同最根本的標志在于構建起一個被國民普遍接受、認同的核心價值觀,這既是衡量文化認同度的一個重要尺度,也是區(qū)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本質屬性。②參見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2頁。作為中華文化組成部分的新疆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當前新疆社會面臨重大抉擇的歷史關頭、關鍵時刻就需要回答要建設什么樣的新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等重大問題。因此,在各民族文化建設過程中,要通過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來充分展現(xiàn)核心價值觀的道義力量與真理力量,強化核心價值觀對事關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重大問題的導向與引領,在各民族中凝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力量。當前,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滲透和反滲透、顛覆和反顛覆、分裂和反分裂斗爭形勢依然異常嚴峻復雜,只有做好“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才能引領和整合各民族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為各民族人民增強“五個認同”找到最大公約數,夯實各族人民群眾共同團結、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思想基礎。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建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匹配的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和公民價值準則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為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最終價值依托和良好輿論氛圍。特別是對各民族群眾抵御民族分裂思想的侵蝕,增強政治鑒別力和免疫力,為國家安全統(tǒng)一筑牢思想防線,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中華文化認同的“精神之基”“思想之根”“情感之源”的問題。③參見翟治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理論導刊》,2016年第5期,第75頁。

(二)推動新疆各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文化創(chuàng)新是各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動力,是每一個民族得以前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今日之傳統(tǒng)必將為明日之現(xiàn)代所取代,而明日之現(xiàn)代又必然淪為未來之傳統(tǒng),放眼世界,概莫能外。文化只有歷經不斷創(chuàng)新后才能以經久不衰的魅力扎根于社會,根植于人們的心靈之中。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要求新疆各民族不僅要善于學習現(xiàn)代一切文明,還要依據自身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經驗創(chuàng)造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各民族文化。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只有在融入中華文化大家庭過程中與其他文化的交流,才能不斷通過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yǎng)使本民族文化根深葉茂,永葆發(fā)展活力。

一是培育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公民是社會成員的法律身份,是個人對所屬國家隸屬關系的認可?,F(xiàn)當代國家公民身份既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授予個人的政治與法律身份,也是聯(lián)結社會成員與國家的紐帶。但擁有公民身份并不必然具有公民意識,公民意識需要培育,以實現(xiàn)公民對國家制度的理性認同。法治是實現(xiàn)新疆民族團結與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的重要保證④參見王翰林《新疆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應把握“四個關鍵”》,《兵團日報》,2018年6月26日,第6版。。民族文化的轉化和創(chuàng)新要求將法治觀念逐漸融入新疆各族人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轉變之中,逐漸融入多元一體、融合開放、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建設進程之中,實現(xiàn)各族人民對法律權威的嚴格遵守和真誠信仰。

二是培育開放、創(chuàng)新理念,加強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改造。民族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僅需要弘揚開放精神和吸收、借鑒世界文化,更需要同我國主流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文化進行比較與借鑒,把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同日益增長的群眾文化需求、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進行比較,科學認識自身文化發(fā)展差距,自覺加強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改造。⑤參見木拉提·黑尼亞提《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西部蒙古論壇》,2018年第5期,第13頁。

(三)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wěn)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8]。“文化潤疆”工程是黨中央根據新疆的區(qū)情而開展的一項以中華文化滋養(yǎng)和培育新疆各民族群眾,通過以文化人、育人和以文培元的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文化潤疆”工程潤物細無聲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和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構建起新疆各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通過“文化潤疆”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夢深入人心,鞏固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通過“文化潤疆”在各民族群眾中形成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廣泛敬仰尊崇和認知踐行,確保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全社會中廣泛樹立和傳播,從而使新疆文化安全得到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五觀”深入人心,“五個認同”成為社會共識,增強各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動新疆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fā)展?!拔幕瘽櫧标P系到各族干部群眾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關系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因此,大力推進“文化潤疆”工作,對鑄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四)加強和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

語言是文化認同的重要標志。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積聚起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粹,了解和掌握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有利于提升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增強了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在幫助新疆的少數民族提升科學文化素質、正確認識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歷史,增強對“雙泛”錯誤思潮認識的鑒別力,對提升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認同,了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和融入到國家大發(fā)展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是打開心靈、溝通情感、促進交流的鑰匙,而且對于國家治理、發(fā)展和安全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實踐證明,少數民族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少數民族公民意識培養(yǎng)以及民族團結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強和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僅是實現(xiàn)各民族文化互鑒互賞互融的橋梁和紐帶,更對促進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猜你喜歡
精神家園中華文化中華民族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失樂園
華僑圖書館將建海外漂流站 讓中華文化傳播海外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園
——評《湘鄂渝黔邊區(qū)少數民族藝術研究》
以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路徑思考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甘肃省| 柘荣县| 邵东县| 靖江市| 高邑县| 贵州省| 蚌埠市| 通河县| 博野县| 广南县| 阿瓦提县| 枣阳市| 汶川县| 车致| 桦甸市| 建德市| 寻乌县| 肇东市| 香港| 张掖市| 永嘉县| 龙游县| 永登县| 灌阳县| 上蔡县| 通州区| 临漳县| 壤塘县| 凤台县| 咸阳市| 讷河市| 邻水| 元氏县| 福鼎市| 聂荣县| 呼图壁县| 徐州市| 安吉县| 平山县| 依兰县|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