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庚辛年間列強對華軍事進攻與中外議和談判
——以“懲辦禍首”為中心

2021-11-30 02:03
關鍵詞:清政府聯(lián)軍李鴻章

劉 宏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所,河北 石家莊 050051)

1900年8月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慈禧太后一行出逃。他們在逃亡途中,任命李鴻章、奕劻為議和全權大臣,并添派張之洞、劉坤一等督撫為議和全權代表,以便與各國停戰(zhàn)議和。在中外議和談判的整個過程中,列強始終以武力為后盾,如果談判出現不順利的局面,便以軍事打擊相威脅,迫使清政府屈服就范,這在“懲辦禍首”談判中表現得尤為典型。關于庚辛之際“懲兇”問題是學界的研究熱點①,雖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庚辛中外議和談判中的“懲兇”問題,但較少將列強對直隸、山西等地的軍事進攻②與中外議和談判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察,更未見有通過“懲辦禍首”這個特定環(huán)節(jié)來具體論析和展示兩者間的關系。有鑒于此,本文擬就中外談判“懲辦禍首”的全過程做一專門探討,看看列強是如何施展其軍事打擊手段逼迫清政府就范的,以略補庚辛中外議和談判研究方面的缺失。

一、 德國提出以“懲辦禍首”為議和的先決條件

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繼位,積極推行帶有強烈殖民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的世界政策。其“世界政策”包括兩大內容:大力擴建海軍和搶占海外殖民地。因此,當聯(lián)軍總司令瓦德西前往中國任職時,德皇囑咐他“務必向中國人索取盡可能多的戰(zhàn)爭賠款”,因為德皇“急需此筆款項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1]9。德國在大力擴建海軍的同時,還大力推行殖民擴張政策,在亞洲的中國、非洲、太平洋、拉美等地強占殖民地。當1900年春夏義和團運動進入高潮之際,威廉二世便以外國公使館被中國人圍困并受到威脅為借口,積極參與列強對華軍事遠征,行侵略中國之實。德皇崇尚武力,主張對中國實施嚴厲的軍事制裁。1900年9月21日,威廉皇帝命令已經到達上海的瓦德西:“當前你的職責是,動用你屬下的列強武裝部隊,采取軍事行動,制止中國一切繼續(xù)反抗的行為,迫使中國全盤接受各項贖罪要求。”[1]17

鑒于德國公使克林德在義和團運動期間被殺,是遇害者中官階最高的外國人,各國同意德皇提議,由德國元帥瓦德西出任聯(lián)軍總司令一職。瓦德西與威廉二世一樣,崇尚武力征服中國,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德皇對華軍事打擊政策。當時,俄國公使格爾思曾向瓦德西提出停止敵視中國人的建議,他不予采納:“我對于此項建議決難接受,倘若最終竟被其他列強采納,我仍將不予理會。凡我認為必要的敵視行動,皆將繼續(xù)下去?!盵1]60-61

德國對華實施軍事打擊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肅清義和團以及聯(lián)軍占領區(qū)內的中國軍隊,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配合議和談判,以便逼迫清政府完全接受列強條件。除德國外,其他國家也贊成適當保持對華軍事壓力。例如:日本政府認為,“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xù)聯(lián)合施展各國在直隸的軍事壓力,以便恢復該省的平靜和秩序,這對列強說來是明智的”[2]210;美國公使康格則完全贊同對華保持軍事壓力,直到議和談判結束為止[3]36。

早在1900年8月7日,清政府即任命李鴻章為談判全權大臣。此時,慈禧急切地希望與列強議和,以便阻止其軍事進攻。但是,列強并不急于與清政府談判。德國政府從其自身利益考慮,有意拖延談判。8月19日,當瓦德西率領龐大的德國遠征軍前往中國時,北京已被英、日、俄、美、法等國聯(lián)軍侵占,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積極謀求與各國議和。但是,德國政府反對與李鴻章談判,甚至想逮捕李鴻章,后來考慮到這樣做將與俄國發(fā)生沖突,便盡量拖延談判,希望在瓦德西到達北京之前,中國不能與其他國家談判,因為德國政府“企圖并向往在結束亂事和勒索賠款所必要的軍事和外交行動中取得一個領袖的地位”[4]329。為了拖延談判,德國外交大臣布洛夫提出設置談判“先決條件”的辦法,即以“懲辦禍首”作為談判的先決條件,他說:“由于德國使節(jié)被戕,……為了此項特別侵犯我們尊嚴與光榮的行為,我們有權利亦有義務要求合理的賠罪?!覀儽仨氁赃@個懲罰作為一切繼續(xù)談判的先決條件?!盵5]122布洛夫還建議德皇授權他向其它7國拍發(fā)電報,“請他們駐北京代表指出那些中國領導人物”,這一建議得到威廉二世“贊同”[5]123。于是, 9月18日,德國照會英、法、俄、美、日、意、奧7國,宣告上述內容,建議將“懲辦禍首”作為與中國談判的先決條件。

各國對德國照會態(tài)度不一,但大體上都同意“懲兇”為談判的首要問題。最終,列強在與中國首先談判“懲辦禍首”問題上達成一致。

二、 瓦德西進兵直、晉與“懲辦禍首”談判

慈禧害怕列強將其列為“禍首”,因而將一切責任歸咎于諸王大臣。各國也認為如果他們拋棄慈禧,很可能會造成混亂,甚至導致清政府垮臺,這樣他們就失去了訛詐中國的機會和可能。于是,各國達成一致,他們要懲辦的“禍首”是以端王載漪為首的諸王公大臣。

為了博得各國好感,慈禧不得不答應他們“懲辦禍首”的要求,但又不愿意給予嚴厲懲處。1900年9月25日,清廷就“懲兇”問題發(fā)布第一道上諭:莊親王載勛、怡親王溥靜,貝勒載濂、載瀅,均著革去爵職;端郡王載漪,著從寬撤去一切差使,交宗人府嚴加議處,并著停俸;輔國公載瀾、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均著交該衙門嚴加議處;協(xié)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刑部尚書趙舒翹,著交都察院、吏部議處,以示懲儆[6]。

對于這個懲罰措施,各國普遍不滿。美國公使康格在致國務卿約翰·海的信中說:“上諭中所提到的懲罰太輕了。貴族的爵位很容易恢復。對一個中國官員來說,革職后不久又復職,或者又高升,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巡撫毓賢和董福祥將軍是除端王以外的首惡分子,在上諭中卻沒有提到他們。”[3]42經過充分協(xié)商,列強一致決定要求對11名官員處以死刑,他們是:載漪、載勛、溥靜、載濂、載瀅、載瀾、董福祥、毓賢、剛毅、趙舒翹和英年[4]358。

為了配合外交談判,列強決定以武力壓迫清政府就范。10月3日,楊儒等6國駐外使節(jié)來電,轉達各國對于懲辦禍首要求,有“若不嚴辦,未便休兵等語”;并說現在德統(tǒng)帥瓦德西已到華,各國軍隊均歸其統(tǒng)制,其意在“非開議不停兵,非懲惡不開議”,如不滿足其要求,其結果將是“不特占據都城,且將肆擾北省,牽動東南,甚或大舉西向”[7]330-331。果然,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抵達天津后,即下達了進攻直隸保定府的命令,全軍由一萬名英、法、德、意等國士兵組成[2]379。10月13日,聯(lián)軍進駐保定,大有追拿諸王大臣禍首之勢。聯(lián)軍還從保定兵分三路,直逼山西省境。其中一路聯(lián)軍向北,10月24日,德、法兵三四千人,英、意兵數百人,來至直隸易州清西陵,縱兵掠取皇陵陳設,騷擾至11月6日,英、德、意兵始行撤退,而法兵仍盤踞該處。瓦德西認為占領清皇陵將對慈禧等人心理上造成重創(chuàng),消磨其抵抗意志,因為這種占領“引起了中國皇室的無限憂慮”,令他們深感“恐懼”,“倘若皇陵被人侮辱,該朝皇室將無顏以見其臣民,威信自將喪失殆盡”。因此,瓦德西對占領皇陵之舉“能夠逼使中國皇室選擇妥協(xié)屈服”深信不疑[1]82。另有一路聯(lián)軍向南,于10月25日到達直隸新樂、正定縣境,并擬出兵獲鹿,而獲鹿是入晉門戶。早在聯(lián)軍到達正定之前,李鴻章曾有“瓦帥來京,恐有詭計,若再往正定,意在生擒毓賢”[7]344等語。聯(lián)軍尚未到達獲鹿的11月2日,李鴻章又對形勢作出判斷:“聯(lián)軍前隊未至獲鹿,然十一人不殺三四,勢所必至?!盵7]377因此,他多次勸說清廷“務請嚴懲禍首諸人,俾及早開議,止兵西行”[7]357。

聯(lián)軍向直、晉邊境追擊,令慈禧大為恐懼。她既“亟思回鑾”,又“往往無端驚惶”[8]328,就是害怕列強將她作為禍首處置。11月13日,為了阻止聯(lián)軍繼續(xù)西進,她急忙發(fā)布第二道“懲兇”上諭,除將載漪等人加以處置外,名單中增加了山西巡撫毓賢,有“已革山西巡撫毓賢,縱容拳匪,戕害教士教民,任性妄為,情節(jié)尤重,著發(fā)往極邊充當苦差,永不釋回”等語[9]772。但諭旨未提及董福祥,清廷認為“惟董福祥礙難驟撤兵柄,遽予處分”,希望李鴻章等“婉告各使,務釋其疑,免致朝廷為難”[9]771。

如此處罰,與列強要求相去甚遠,因而他們仍是十分不滿,特別是董福祥、毓賢二人,最為各國所痛恨,法、德、英國領事及軍事官員曾向劉坤一、張之洞表示“毓賢、董福祥情罪尤重,必須駢誅”[9]786。而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則主張以武力解決問題。繼進兵保定之后,他又向聯(lián)軍下達了進攻直隸張家口的命令。11月12日,德、意、奧聯(lián)軍一千余人并攜帶4門大炮,由北京出發(fā)向北進犯,越過居庸關,侵入宣化,最終占領了張家口,直到23日始滿載返京。就在聯(lián)軍出兵張家口的同時,瓦德西會晤了奕劻和李鴻章。據瓦氏記述:“談話期間,李氏多次詢及聯(lián)軍出兵張家口一事,我從中清楚地看出來,此次軍事行動頗令李氏憂慮,從而更加證明了我的出兵之舉適得其道?!盵1]73李鴻章憂慮、害怕的表現讓瓦德西甚為自得,他要征服中國人的目的已經達到,無論是占領保定還是進攻張家口,在他看來,都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事實證明了該兩項軍事行動均極富成效”[1]77。

就各國公使而言,盡管他們對瓦德西策劃的軍事行動態(tài)度不一,但大都同意嚴懲禍首,尤其是英、德兩國,態(tài)度更為堅決。12月24日,列強將議和大綱草案交與奕劻,轉達已逃到西安的慈禧等人。大綱共有12條款,“懲辦禍首”列為第2款,規(guī)定:“西歷九月二十五日,即中歷閏八月初二日上諭內及日后各國駐京大臣指出之人等,皆須照應得之罪,分別輕重,盡法嚴懲,以蔽其辜”[9]839。為了確保清政府能夠完全接受其條款,列強仍以武力相要挾,在英國公使堅持下,大綱末段赫然寫道:“以上各款,在中國政府遵照執(zhí)行并足以使各國滿意之前,下列簽字者難以預料能否結束聯(lián)軍對北京和直隸省的占領?!盵3]641901年1月24日,各國公使“轉交李鴻章一份措辭強硬的照會”,聲稱如要聯(lián)軍從直隸等地撤兵,“必須先將罪魁禍首處死之后始能談及”[1]119。

1901年2月5日,各國公使再次開會討論“懲辦禍首”并邀請中國全權大臣參加。會議期間,列強恃其武力恫嚇威脅,毫不讓步。據李鴻章報告談判情形:“十七(2月5日)專議此事③至三點鐘之久,舌敝唇焦?!恋葟娫~奪理,毫不為動,……會議時,英、法、德爭之尤力,三國兵數最眾,蓋有挾而求,德有殺使之辱,尤所痛心?!盵9]9306日,李鴻章等收到列強一份照會,要求對載漪、載瀾判處斬監(jiān)候,如皇帝愿開恩保全其性命,可將他們流放到新疆,終身監(jiān)禁,但以后不得再施恩減刑;接受清廷有關董福祥的承諾;接受對載勛自盡的處置;要求對英年、趙舒翹、毓賢、啟秀、徐承煜處以死刑,對已死的剛毅、李秉衡、徐桐,須追奪官職[3]84。

對此照會,清廷頗不認同,稱其“變本加厲”“故作刁難,意存叵測”[7]562;又說“懲辦禍首分別輕重,原約載明④,業(yè)經畫押?!窈龈淖h,一概從重,并追咎已死之員,又添指兩人⑤,明系與朝廷為難”,清廷堅持懲辦禍首“必須分別輕重”[7]563。但是,由于法、德聯(lián)軍在直、晉邊境仍然不時滋擾挑釁,傷斃清兵及平民,令慈禧十分忌憚,迫切希望其早日撤兵;再者,此時中外談判已陷入僵局,難有轉圜余地,據盛宣懷稱:“禍首始終難寬,王爺、中堂與各使磋磨,至無可再減之處,必須請朝廷速斷,以免緩則生變?!盵7]5642月11日,李鴻章等又將談判情形電告清廷,并勸其痛下決心:“總之,此事⑥不即辦結,和局必敗,聯(lián)軍亦必不撤,決裂將在旦夕?!盵7]565無奈之下,慈禧不得不于13日發(fā)布第三道“懲兇”上諭,部分地答應列強要求:賜令載勛自盡;載漪和載瀾,均著發(fā)往新疆永遠監(jiān)禁;將毓賢即行正法;剛毅,因已病故,著追奪原官,即行革職;將董福祥革職;大學士徐桐、降調前四川總督李秉衡,均已殉難身故,均著革職,并將恤典撤銷。但并沒有如列強所愿,將英年、趙舒翹、啟秀、徐承煜全部處死,而是將英年、趙舒翹定為斬監(jiān)候罪名[9]939-940。同日發(fā)布的另一道上諭,將禮部尚書啟秀、前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均著先行革職”,并“著奕劻、李鴻章查明所犯確據,即行奏明,從嚴懲辦”[9]940。

對此諭旨列強大為不滿。2月14日,英國公使薩道義派員面告奕劻、李鴻章,聲稱“朝廷若再護庇,必將決裂”[7]573。康格也說:“它(指上諭)很不使人滿意。它絲毫沒有提到我們的要求?!麄儧]有對端郡王和輔國公載瀾處以斬監(jiān)候,沒有如我們要求的并曾由中國全權大臣私下表示可以辦到的那樣去做。對趙舒翹和英年僅僅宣判監(jiān)禁而不是死刑。對啟秀和徐承煜,他們宣布等慶親王和李鴻章查報其所犯罪行的充分證據后,再行嚴懲?!庇终f:“這些都是中國人慣用的手法,我們一致認為必須堅決抵制?!盵3]96-97

這時,瓦德西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要按照德皇旨令行事。早在1月19日,威廉二世曾致函瓦德西,鑒于中國全權代表已經無條件地接受了各國議和條款,“今春恐怕不會再有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但是,軍事打擊的任務并沒有完全終了,“為了迫使中國從速履行各項議和條款,以及值此討論議和細節(jié)問題之際,對中國人最慣常玩弄的拖延戰(zhàn)術予以有效的應對,皆需要保持一分未減的軍事壓力”[1]135。為了促使久拖未決的“懲兇”問題早日得到解決,2月初,瓦德西“多次宣言,至遲不出14日之內,我將采取規(guī)模較大的軍事行動。我計劃出兵山東,同時指令法軍進軍山西”[1]127。果然,2月15日,瓦德西發(fā)布了一個軍方通令,“要求各國部隊從速做好一切準備,務必于本月底左右即可發(fā)起攻擊,……擬直接進軍山西”,他“還特意令人設法使李鴻章知曉此事”[1]130-131。顯然,瓦德西此舉是向清政府施壓。而李鴻章聞聽此信,一日三次奏報西安軍機處。19日,李鴻章等又以瓦德西“西進”為由,勸說清廷“忍辱負重”“各國兵已預備啟行,事勢危急,似不得不曲徇所請”[9]965,即全部答應列強要求。而在直、晉邊境,德軍執(zhí)行瓦帥命令,于20日早“忽分三路來撲廣昌”“槍炮齊施,傷我弁協(xié)數百人”,清兵被迫退守艾河。21日,德軍又來撲安子嶺,“槍炮如雨,士卒民團死傷大半”,清軍不得不退至山西五臺縣境之長城嶺。山西巡撫錫良驚呼:“查此次洋兵分道而至,恐系銳意西趨?!盵9]969

至此,慈禧已完全喪失了與列強抗衡的意志,就在瓦德西宣稱“西進”僅僅數日后,她下達了第四道“懲兇”上諭,被迫完全答應了列強要求:除載勛已賜令自盡,毓賢已飭即行正法;載漪、載瀾均定為斬監(jiān)候罪名,發(fā)往極邊新疆永遠監(jiān)禁;剛毅情罪較重,應定為斬立決,業(yè)經病故,免其置議;英年、趙舒翹已定為斬監(jiān)候,著即賜令自盡;啟秀、徐承煜,即行正法;徐桐、李秉衡,業(yè)經革職,撤銷恤典,應免再議[9]967。

列強不分輕重,對“肇禍諸臣”一律處以死刑,實是有失允當,清政府據理力爭,自在情理之中。但由于列強恃其武力、一意孤行,特別是德國有著強烈的復仇心理,清政府無法與諸列強抗爭,最終也只得妥協(xié)退讓,全部答應其殘忍、苛刻的要求。據當時曾協(xié)助奕劻、李鴻章議和的陳夔龍記述,在被處決的諸王大臣中,冤死者大有人在,“莊王、毓賢誠有罪,總兵英年當時并無仇洋實據,不過聯(lián)銜出有告示,原難辭咎,但詎能正法?至重不過斬監(jiān)候罪名。至趙尚書舒翹,僅隨剛相⑦往近畿調查情形一次,所居地位亦無仇洋之舉,更無罪之可科?!n可重論?!屎缶鐏碚辙k理,罰如其罪者固多,而含冤任咎、舍身報國者,不得謂無其人,只有委之劫數而已?!盵10]42-43

三、 結語

庚辛議和中國飽受列強欺凌之苦,即如上述“懲辦禍首”一事,直到清政府完全答應列強要求,瓦德西才下令暫停對直、晉邊境的軍事進攻。但是,法、德聯(lián)軍并沒有從直隸撤軍,1901年3—4月,侵略軍又以壓迫清政府同意加重懲罰地方官員以及賠款等議和問題,在直、晉邊境繼續(xù)發(fā)動新的攻勢,并多次闌入晉境;又在從直隸和北京撤兵等問題上與清廷爭論不休,以此為要挾之計。正是在列強的武力逼迫下,清政府與各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條款之酷,賠償之巨,為亙古所未有”[10]38,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傷害,充分暴露出列強對華政策的侵略性和強權特征。

列強之所以要求對庚子肇禍諸臣進行嚴厲懲處,其目的就是對中國人進行一種心理征服,這在德國元帥、聯(lián)軍總司令瓦德西的表述中暴露無遺(前已述及)。不僅是瓦德西,美國公使康格也說:“從速從嚴懲處極少數應負首要責任的王公大臣,在中國人中所產生的影響,要比懲辦成百名次要罪犯更為廣泛。”[3]77

在清政府方面,按照列強旨意懲辦“肇禍諸臣”,是一個極為屈辱的過程。就負責與列強談判的全權大臣李鴻章等人來說,“當時主款議者,幾為眾矢之的。旁觀不諒,責備之嚴,誠不足怪。庸詎知當局之負詬忍尤、艱難應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10]38。而逃到西安的慈禧等人,更是驚恐萬狀,“皆恃慶王、李相為泰山,望電報如饑渴。太后曰:‘我一日不見京電,便覺無措。然每一見電,喜少驚多,實令膽怯’”[8]328。這些話道出了她恐懼、虛弱的心理。

從庚辛“懲辦禍首”的議和談判中可以看出,列強的軍事進攻導致了清政府的屈服,由此產生“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不僅是清朝統(tǒng)治者的心理發(fā)生了變化,在士大夫階層以及下層社會中,這種對洋人的“奴顏和諛態(tài)”也是隨處可見[11]。與此心理變化相伴隨的是《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半殖民制度的確立”[11],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而這些均可看作是列強武力震懾下的變化。

注釋:

① 已發(fā)表的論文如:鄧雨:《庚子事變后中外關于“懲兇”問題的爭論與交涉》,《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研究》2016年第2期;張曉宇:《庚子事變后“懲兇”問題的國際法分析》,《暨南學報》2015年第4期;郭曉勇:《庚子、辛丑之際的“懲兇”問題探析》,《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等等。

② 本文所謂“列強對華軍事進攻”不包括對天津、北京等地的軍事進攻和占領,而是特指中外議和期間列強對直隸、山西省的軍事侵略行動。

③⑥ 此事指懲辦禍首。

④ 此處文字系按照漢譯版本,內有“分別輕重”字樣,見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下冊第839頁。按照英國公使薩道義的說法,條款洋文議定,“如有辯論之處,應以法文為憑”。而在議和大綱法文版中,“并無分別輕重字樣”。因此李鴻章奏報清廷,漢譯版本“系由譯漢錯誤,以致臣等皆已誤會”,參見顧廷龍、戴逸主編:《李鴻章全集》27冊,第564—565頁。顯然,清廷所收到的議和大綱漢譯版本與法文版本的記載并不一致,這是列強慣用的欺騙伎倆。

⑤ 兩人指啟秀和徐承煜。

⑦ 剛相即剛毅。

猜你喜歡
清政府聯(lián)軍李鴻章
李鴻章的尷尬
李鴻章
英法聯(lián)軍為何不燒紫禁城?
李鴻章的崛起
新軍:清政府的掘墓人
盧漢鐵路籌款問題探析
李鴻章挨一槍,中國少賠一億兩
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圖與困境
荆门市| 威远县| 奉化市| 大英县| 罗山县| 昔阳县| 黔江区| 象山县| 平利县| 惠东县| 泽州县| 长乐市| 福州市| 新余市| 响水县| 连江县| 崇阳县| 洛宁县| 泗水县| 连城县| 卓资县| 兴隆县| 峨边| 工布江达县| 和林格尔县| 凉城县| 会理县| 虞城县| 哈密市| 沁阳市| 天峻县| 南昌市| 凌云县| 松滋市| 南宫市| 鹤壁市| 凯里市| 阳山县| 冷水江市| 临澧县|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