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蘭
摘要: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迎來了信息化發(fā)展,信息化教學逐漸成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學使原本枯燥單一的傳統(tǒng)課堂變得充滿生機和活力,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理解教學內(nèi)容,從而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初中得到與法治課堂信息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信息化教學
1.初中道德與法治實施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1.1 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通常憑借一張口一支筆來為學生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枯燥的知識內(nèi)容,單向灌輸?shù)慕虒W方式很容易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給學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同時將靜態(tài)的文字描述以生動直觀的動態(tài)影像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1.2 提供了多元化信息傳遞方式。隨著信息化發(fā)展,學生獲取知識的載體更加廣泛,學生能夠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傳遞方式來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比如老師在信息化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課件、微課、網(wǎng)絡在線學習平臺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學中得到了知識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2.初中道德與法治信息化教學策略
2.1 優(yōu)化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初中道德與法制信息化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微課來優(yōu)化課堂結構,通過巧妙設計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來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在微課的輔助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知識探究。比如學習“秩序與規(guī)則”這課時,老師利用微課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老師為學生制作了“生活中秩序與規(guī)則”的教學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人們中常見的秩序和規(guī)則,乘車先下后上的乘車秩序,影響人們生命安全的交通規(guī)則等等,引導學生結合微課內(nèi)容去思考究竟什么是規(guī)則,規(guī)則與秩序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帶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做好了鋪墊,使興趣和求知欲成為了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活動的不竭內(nèi)動力,進而在思考和探究中輕松的完成了本課學習,增強了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2 延伸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也被廣泛應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可以依靠信息技術帶來無限的活力,并且可以為老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積極的研究每一個教學問題或者生活實例,展開生動的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活動,去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延伸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道德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2課“人類的命運共同體”這一課的時候,我利用了網(wǎng)絡平臺向學生展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還給學生講解了巴以沖突升級帶給我們的啟示。最終落實到了實際生活當中,和平與發(fā)展早已成為了時代的主題,戰(zhàn)爭必然會導致落后,所以霸權主義、民族問題、宗教沖突,都會造成社會動蕩不安,與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馳的理念,是萬萬不能夠作為一個國家的治理方針的。最終,我和學生又談論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也要秉持著和諧共贏的原則,這樣既延伸了學生的視野,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3 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學習當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學生如果能夠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充滿興趣,就可以以一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加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相反,如果學生缺乏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導致教學效果下降。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理論性很強,知識點也很復雜,很難直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那么,營造一個合適的信息化教學情境,就是教師需要探討的問題,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在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當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科學的應用信息化手段,構建合適的、有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2單元第4課“中國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這部分的時候,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視頻短片,讓學生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分別是什么。例如,我播放了我國一系列“制造業(yè)”的成就,之后,學生就會知道我國在這一方面的機遇是“制造出口”的百分點上漲,但是“創(chuàng)造”的挑戰(zhàn)仍然存在,要向“創(chuàng)造強國”進行轉化,通過這樣視頻實例的片段,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加上步步引導的教學問題,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夠集中注意力,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積極性,提高了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同時學生也對我國的國情及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總結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搭建起橋梁,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中增強了知識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在生活案例、生活場景中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內(nèi)化,充分的發(fā)揮信息的作用,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構建出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
參考文獻
[1] 張國全.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情感讀本,2019(33).
[2] 楊燦明.信息化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1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