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詞學正變論研究綜述

2021-11-28 12:57謝淑芬
安順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詞學風雅詩學

謝淑芬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蘇州215123)

“正變”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批評的重要范疇。有關(guān)正變說的來源在當代學界呈現(xiàn)出眾說紛紜的復雜狀況,但多認同其源于漢儒釋《詩》:“至于王道衰,禮儀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盵1]如譚德興認為“正變論是漢儒在新的社會政治形勢下的一種創(chuàng)造”[2]。孫克強稱“正變之分最早產(chǎn)生于漢儒對《詩經(jīng)》的詮釋”[3]。陳水云論“‘正變’原是漢儒對《詩經(jīng)》的類型分析”[4]。楊柏嶺談到“正變說源于漢儒說《詩》”[5]。其他不同的看法如楊暉認為兵書中的“奇正”是“正變”的濫觴[6],等?!罢儭眱?nèi)涵的系統(tǒng)闡述見于《正變·通變·新變》[7],其上編就以時間為脈絡(luò),結(jié)合歷史文化背景,綜合探討了美學與文學視角下“正變”范疇的演變情況。1980 年以來的詞學正變論研究成果,目前搜集到三十余篇論著。從研究數(shù)量來看,相關(guān)研究呈逐年上升趨勢;研究范圍和內(nèi)容在逐漸擴大;研究者繼起,研究隊伍越為壯大。文章通過整合這些研究成果,以求對現(xiàn)階段的研究情況作整體把握。

詩史上,“變風變雅”的提出對詩學正變論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而隨著詩學正變論探討的深入,“正變”被引入詞學領(lǐng)域。因而,詞學正變論所討論的范疇又與詩學極為相似。如詩家好論“風雅正變”振詩學于千秋,清代常州詞派便以上溯風雅振響詞壇;詩家求正存變,善于體悟通變之勢,詞家亦有“第當分正變,不當論優(yōu)劣”(王士禛《香祖筆記》)或“正變斯備”(吳錫麒《董琴南楚香山館詞鈔序》)等宏通之言。詩學、詞學正變論兩者又往往相提并論。如邱美瓊、胡建次《正變批評在明代文學批評中的展開》[8]、《正變批評在清代文學批評中的展開》[9],前文便揭示了明人詩學、詞學正變批評對“體之正變”問題均有重視。后文茲以例證說明清詩學正變批評進入深化期,詞學正變批評出現(xiàn)繁榮景象。古人嘗論詩詞雖異軌但并行久矣,故前者正變論的長足發(fā)展,可為后者的正變論探究提供寶貴經(jīng)驗。

2000年以來,詩學正變論研究的相關(guān)論著不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相關(guān)研究的思路與方法豐富多元,研究程度亦由淺入深。譬如學者對“風雅正變”說不乏深究。朱自清《詩言志辯·正變》[10]、陳桐生《“風雅正變說”溯源--從朱自清〈詩言志辯〉說起》[11]及其《論正變》[12],分別探討了“風雅正變”的來源及理論價值,對詩學正變論的研究有極大的啟發(fā)。李冬梅《宋代〈詩經(jīng)〉學專題研究》[13]之《正變說》,文史結(jié)合展現(xiàn)了宋人對“風雅正變”說的不同程度接受?!吨袊膶W史學史》[14]之《風雅正變論》,從文史角度回顧了“風雅正變”的生發(fā)過程。張鴻愷的《從詩教傳統(tǒng)論〈詩經(jīng)〉“風雅正變”》[15],認為“風雅正變”說更能發(fā)揮儒家的教化功能。王衛(wèi)星《〈毛詩序〉風雅正變論辨析》[16],則提出風雅正變論是崇正推源的。

研究者也注重詮釋重要詩家的正變觀。如劉書剛《鄭玄〈詩經(jīng)〉正變說考論》[17],深度闡釋了鄭玄《詩序》正變說的詩學價值。黃若舜《“德化”與“禮制”——鄭玄〈詩學〉對于〈詩序〉“正變”論的因革》[18],通過比較與分析,揭示鄭玄《詩學》融入美刺功能,重“禮制”。楊暉《“正變系乎時”——論葉燮對漢儒“風雅正變”的原創(chuàng)性闡釋》[19]《“正變系乎詩”——試論葉燮對“詩體代變”的原創(chuàng)性闡釋》[20]《試論葉燮正變觀念批判性的思想淵源》[21]〈原詩〉正變思想研究的追溯與反思》[22],從不同角度細釋了葉燮的“主變存正”是對傳統(tǒng)正變觀的消解與顛覆。楊暉《許學夷〈詩源辨體〉的正變觀念》[23]汪泓、《許學夷詩體正變論之再評價》[24],用不同視角闡釋許學夷正變觀的內(nèi)涵及討論范疇,利于糾正學界對其正變論的認識偏差。另還有師雅惠《錢謙益的詩體“正變”觀》[25]郭青林《方東樹的詩體正變論》[26]胡寧、《吳敬梓〈風〉〈雅〉正變二重論辨義》[27]等個案研究。此外,王少良《說“風雅正變”與“質(zhì)文代變”》[28];胡建次《中國古典詩學中的正變批評》[29]《中國古典詩學中正變批評的發(fā)展及其特征》[30];孫學堂《元明唐詩正變說述論》[31];陳伯?!夺尅霸婓w正變”——中國詩學之詩史觀》[32];鄭偉、王子君《儒者之思與毛詩“正變”說[33]》;胡吉星《論魏晉南北朝詩歌“正變”批評的審美化轉(zhuǎn)向》[34]《四重理論維度下的“正變”詩學范疇探究》[35]等,均從不同角度闡發(fā)詩學正變論的基本內(nèi)涵與價值。

總之,研究者從各方面深入探討詩學正變論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對后續(xù)的研究、詞學領(lǐng)域的正變論研究具指導意義。

詞史上,正變論于宋開了先河,蘇軾“以詩為詞”創(chuàng)新填詞方式,李清照批評蘇詞“句讀不茸之詩爾”(《詞論》),持論詞“別是一家”,而由此引發(fā)了正變之爭。至明代,傳統(tǒng)詞學正變論逐漸發(fā)展。如明人在尊尚婉約詞體的基礎(chǔ)上,有了尊婉抑豪之論?!霸~須宛轉(zhuǎn)綿麗,淺至儇俏……一語之艷,令人魂絕,一字之工,令人色飛,乃為貴耳。至于慷慨磊落,縱橫豪爽,抑亦其次,不作可耳?!?王世貞《藝苑卮言》)到清代,詞學正變討論更為激烈,各家暢所欲言,為該領(lǐng)域的研究奠基。而詞家或從詞體風格立論,或從詞派宗法立論,或從詞史淵源立論,所產(chǎn)生的各類詞學正變觀念,又代表著不同的審美取向。從詞體風格分正變,指詞家以詞之體性特征來區(qū)分何種風格為正、何種風格為變。如清康熙時期,浙派為迎合盛世升平的政治趨勢,以雅詞為準則,一時雅正風格的詞體則獨占鰲頭。孫克強《清代詞學正變論》[36],便把清代詞體正變論分為以婉約為正、以清雅為正、以風雅為正,揭示了“正變論不僅涉及風格形態(tài)、創(chuàng)作的價值評判,而且關(guān)乎詞學的走向,是清代詞學具有普遍意義的論題”。劉乃昌《宋詞的剛?cè)崤c正變》[37],提出詞體風格分剛、柔二種,兩者各有優(yōu)點又相互滲透,正變之論不囿軒輊。該文論證詳實,對剛?cè)?、婉豪兩類詞體風格做了仔細的區(qū)分與界定。從詞史源流分正變,指詞家依照詞史的演變來探尋動態(tài)的正變概念。如清廣陵詞壇領(lǐng)袖王士禛論“詩余者,古詩之苗裔也。語其正,則景煜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極盛,高史其大成也。語其變,則眉山導其源,至稼軒、放翁而盡其變,陳劉其余波也?!?《倚聲初集序》),為詞溯源,由此推論婉約詞體為正宗。清代浙派先賢朱彝尊論“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詞綜·發(fā)凡》),從詞的流變情況入手,推尊南宋詞。邵明珍《試論詞體正變說的歷史發(fā)展》[38],便以詞史的發(fā)展為線索,明辨了宋至清詞家圍繞婉、豪兩詞體風格而展開的正變討論。而詞家以門派宗法分正變,涉及不同詞派不同的論詞標準。如清常派詞學大家譚獻對“正變”有深刻認識,認為“文字無大小,必有正變,必有家數(shù)”(《篋中詞》五),而接續(xù)派內(nèi)宗法,以風雅為正,求“意內(nèi)言外”。王衛(wèi)星《浙西詞派的詞體正變觀與宗法門徑考辨》[39],便認為浙派宗法門徑是以詞體正變觀為支柱:“集成盡變”,進而提出該派的詞體正變觀是從“小令慢詞分宗說”發(fā)展為“南北宗說”,而“呈現(xiàn)出浙派與常派二派合流的趨向”。由此可見,研究者關(guān)注詞學正變論的本體內(nèi)涵,對于我們深入了解詞學正變論爭的真實狀態(tài)有重要意義。

縱觀相關(guān)研究成果,論文方面較早見于洪申我《試論“婉約是正宗”的合理性--兼談宋詞的婉約基調(diào)》[40]、劉石《蘇軾詞“正變”之爭的是與非》[41]、高健中《婉約、豪放與正變》[42]。洪文嘗試從詞的起源、宋詞的生發(fā)等角度闡釋詞體正變,即從歷史維度來判定婉約詞體為正宗。劉文則以詞的成熟階段來判定詞統(tǒng),接受婉約詞體為正體,而蘇軾詞理屬變體。高文主要辨明了一些詞家對婉、豪兩詞體風格的態(tài)度。三文嘗試從不同角度明晰婉約、豪放與正變的關(guān)聯(lián),對詞家如何以詞體風格分正變有了清楚的認識。一些詞學專著對詞學正變問題也有所涉及。如周明秀《詞學審美范疇研究》[43]之《正變:詞體源流論范疇》,以宏觀視野,回顧了宋、明、清、近一些重要詞家的正變之論,論及多數(shù)詞家堅持以婉約為正,豪放為變。梁榮基《詞學理論綜考》[44]之《正與變》,從先入為主、詞的本質(zhì)與數(shù)量等考察詞以婉為正、以豪為變的原因,并說明詞家主要以時間先后與風格兩要素來劃分正變,最后論者提出詞可分正變,但不定優(yōu)劣?!吨袊诺湓~學理論史》[45]之《論詞的正變》,認為詞家的正變討論集中在對婉約與豪放兩詞體風格的評判上,提出明詞家張綖等人堅持由宋以來推崇婉約的傳統(tǒng)。下面分述詞學正變論具體的研究情況:

(一)關(guān)于詞學正變論的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是詞學正變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主要針對詞家獨特的正變思想進行深入探討。王衛(wèi)星《張炎詞體正變觀新探》[46],以“縱”“橫”兩大正變體系探討張炎的正變理念。論者提出“縱向正變論探討的是詞體在各文體演變中的源流情況,正始首推風騷, 被賦予雅正的內(nèi)涵;而橫向正變論探討的是詞獨立成體后,體制內(nèi)部的源流情況,以詞體定型的初始特征為正始”,進而推論張炎的正變觀以清空為宗,重格律、重意格,能揭示質(zhì)實、俗艷之弊,是追“橫”立“縱”的。其《立“縱”尊“橫”與陰陽正變——劉熙載詞體正變觀研究》[47],以“縱”“橫”視角分析劉熙載詞體正變觀的宗旨:“以詞體縱向正源《詩》、《騷》的悲世、宏雅特征為依據(jù),將詞橫向正體特征定位為聲情悲壯,以契合于縱向正宗;從而顛覆僅尊婉約為正體的詞學傳統(tǒng)”,并以剛?cè)岫w的離合建構(gòu)陰陽正變說。其《集大成棄“橫”從“縱”類正變觀——〈碧雞漫志〉的詞體正變觀》[48],認為《碧雞漫志》的正變支柱是棄“橫”從“縱”,并從以柔為宗轉(zhuǎn)向以雅為宗。而有關(guān)“縱”“橫”兩大正變體系的界定與分類,在《論詞體正變觀的基本類型》[49]一文已有闡明,這種論述方式顯然也給研究者提供了參考。趙紅衛(wèi)《詞體“正變”觀的再確認--清初王士禛對李清照詞的接受與批評》[50],論述了王士禛在詞、詞創(chuàng)、評詞方面接受以易安詞為宗,并提出“正變無有優(yōu)劣”的思想,對清初詞風胚變意義重大。朱紹秦、徐楓《清代詞學“正變觀”的新立論--論周濟正變觀與張惠言的異同》[51],立足于文本《詞辨》《宋四家詞選》,審視張惠言、周濟正變觀的六點異同:“選目與張惠言略有出入而大致相同”“其說多主張氏之言,大旨不離常派”“意乃張氏,力徵時俗猖狂雕琢之習”“‘變’乃正聲之次,標準更為通達”“變重質(zhì)輕文為文質(zhì)并重”“藝術(shù)視野更為開闊”,集中展現(xiàn)周濟正變觀對詞壇、詞派的價值貢獻。傅宇斌《論譚獻詞學“正變”觀及其對常州詞派的推進》[52],從詞的功能、詞選《復堂詞錄》《篋中詞》探尋譚獻的正變觀,認為其持以折中柔厚的態(tài)度,以言志為正聲,言情為變聲,推進了常派的詞學理論。因此,對于個案的研究,可以較為深入地剖釋不同詞家正變觀的內(nèi)涵與特色,而挖掘出深層的詞學價值。

(二)關(guān)于詞學正變論的發(fā)展與演變的研究

此類研究關(guān)注詞學正變論在詞史上的源流趨向,以突出其發(fā)展脈絡(luò)與演變特征。張再林《詞史正變說檢討》[53],以“唐宋詞”為例,回顧了宋至清詞史正變說的發(fā)展演變過程,提出“詞史正變說在明代主要是沿著李之儀所奠定的理論發(fā)展,而在清代則融入新的時代內(nèi)容”,而劉熙載從新角度闡釋正變,代表詞史正變說完成了其理論進程。胡建次、周逸樹《清代詞學批評視野中的正變論》[54],著重探討了清代詞學正變論的展開與提升問題,即是“由從門戶立論發(fā)展到立足詞性審美而以具體時代判分正變”。胡建次《中國古典詞學批評中的正變論》[55]《承傳與融通:古典詞學批評中的正變論》[56],兩文整體梳理了宋至晚清詞學正變論大致的演變過程。前文講述詞學正變論從本色論到以詞的審美意境論正變,歷經(jīng)了漫長的消解過程。后文論述宋元明清代表著詞學正變論的不同發(fā)展過程:承轉(zhuǎn)、轉(zhuǎn)替、融通、消解。其《清代詞學批評中正變論的嬗變及其特征》[57]《清代詞學批評正變之論的承衍》[58],亦突出展現(xiàn)清代詞學正變論的整體發(fā)展趨勢。譬如前文提出清代詞學正變批評呈螺旋上升趨勢,認為其理論內(nèi)涵在不斷深化,最終落實到審美批評上。顯然,著力探討詞學正變論內(nèi)在的變化軌跡,以反觀詞史的發(fā)展與建構(gòu),是此類研究重點所在。

(三)關(guān)于正變論與詞學闡釋學的關(guān)系研究

針對詞學正變論與詞學闡釋學之間關(guān)系的探討,應是深化詞學理論的關(guān)鍵。傳統(tǒng)意義上,詞之本色,風格婉約綺靡而柔美協(xié)律。宋人普遍認同婉約詞為本色,“故東坡少游今之詞手;后山評東坡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張綖《詩余圖譜》)。而正變論范疇內(nèi)通常帶有詞體風格的判定,即詞家從詞體風格分正變時,譬如以婉約、豪放風格論正變,則很大程度上夾雜著本色意識。辨體,主要界定詞體本質(zhì)特征,以便與詩、曲相區(qū)別。辨體與正變論相互關(guān)聯(lián),兩者都關(guān)注詞體內(nèi)在的審美品格,都對詞之體性有不同角度的探索。尊體,旨在抬高詞體地位,以改變詞為小道的傳統(tǒng)觀念。而正變論、本色、辨體,都強調(diào)展現(xiàn)詞體的審美價值與抒情特質(zhì),關(guān)注詞體內(nèi)部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實質(zhì)則在有意或無意地推尊詞體。詞史觀,則側(cè)重關(guān)注詞的生發(fā)、流變情況。而各家各派正變觀的衍變與詞史的發(fā)展又息息相關(guān)。因此,詞學正變論常與本色論、辨體、尊體觀、詞史論等闡釋學概念相關(guān)聯(lián)。

學界探討詞學理論的相關(guān)問題時,往往將正變、本色、辨體等概念并為一談。如劉桂華《論清代詞學的三大主題》[59],提出辨體和尊體、“正變”批評、比興與寄托為清代詞學理論主題,整體討論了它們的功能與價值及對詞學理論的推進。余意《明代詞學之建構(gòu)》[60]之《尊體、辨體與本色、正變》,在詳談明代中后期的詞學問題時,以正變、本色論為主,展開討論了明人的尊體與辨體意識,提出正變是互補的,而真情勃發(fā)是本色的依據(jù),又從文體角度論述詩詞曲的區(qū)別,從音樂、句式、品性辨析詞體,說明詞家的正變、本色論與尊體、辨體意識息息相關(guān)。

研究者也會考察辨體、尊體、正變論的相互作用。陳水云《康熙年間詞學的辨體與尊體》[61],在整體探討了康熙時期各詞派、詞家的尊體意向的同時,認為該時期“開啟了清代詞學正變之爭的先聲,為近代詞學尊體觀的最終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逼な銎健肚宕~學的“尊體”觀》[62],以辨詞體和立詞統(tǒng)、本色與正變兩方面探討尊體觀對詞學發(fā)展的建樹。王衛(wèi)星《詞學辨體與審美的風向標--評王世貞“南唐二主”為正始,溫韋為變體”的論斷及影響》[63],認為王世貞以“南唐二主”為正始,溫韋為變體”的正變觀,“涉及了詞體起源、正變、審美等詞學熱點”,“使得詞體特征及價值、詞統(tǒng)源流、詞家特色等重要詞學問題越辯越明”。

正變論與詞史觀掛鉤是常見現(xiàn)象。楊柏嶺《正變說與晚清詞家的詞史觀念》[64],從宏觀與微觀視角細述正變說在晚清前后的變化,并探討了正變說對詞學史觀的構(gòu)建價值與其“復古”情結(jié)。丁建東〈花間集〉批評與詞史觀的構(gòu)建》[65],以陳子龍、汪森等人對《花間集》的批評來考察他們的正變思想,借此推論他們對詞史的認識。論者認為陳廷焯“以溫、韋為詞體正宗的確立,以沉郁說為理論依據(jù)構(gòu)建獨特的詞史觀”是值得贊賞的。同時,也揭示了詞家們未能“真正依時間順序?qū)υ~史的發(fā)展演變作出客觀準確而符合邏輯的闡述”。彭玉平《中國分體文學學史·詞學卷下》[66]之《詞史意識與正變觀念》,指出陳氏以沉郁、大雅論正變,而詞史的發(fā)展是從正到變再歸于正的過程,也是“沉郁頓挫”之說的盛衰史。

研究者探討詞家的詞學觀時,除析其正變論外,還結(jié)合尊體、辨體等進行交叉研究。劉紅紅《試論譚獻的詞體觀》[67],就以尊體、辨體、正變幾方面探討譚獻的詞體觀:以上溯風騷、多文體并論等方式尊體;從詩詞表現(xiàn)方式的差異等方面辨體;其正變觀則是傳承常派以風雅為正的傳統(tǒng)。王小恒《厲鶚與浙西詞派詞學理論的建構(gòu)》[68],關(guān)鍵談到厲鶚對浙西詞派理論體系的完善,如探尋詞體來源及詞史的發(fā)展、推尊詞體、推崇周、姜、張等,其詞學架構(gòu)表現(xiàn)出鮮明的尊體意識與正變意識等。此外,岳淑珍《明代詞體正變論》[69],提出明代詞體正變論的確立離不開與詩學正變論的積極互動。劉貴華《明清詞學中的正變批評觀》[70],嚴明區(qū)分了明清時期的詞學正變觀與非正變觀的討論范疇。兩文從不同視角展開討論詞學正變論的相關(guān)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綜上,詞學正變論的研究呈現(xiàn)出多元化與具體化趨勢。目前來看,本論題雖進行得有聲有色,但重復建設(shè)較多,創(chuàng)新較少;個案研究雖成果顯著,但尚不完善,僅側(cè)重探討張炎、劉熙載等少數(shù)詞家的正變之見;縱橫向研究、對比研究、交叉研究等較為薄弱,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研究深度和廣度也有待拓展。詞學正變論體系龐大,內(nèi)容龐雜,不能只求單一的研究方式與方法,有必要展開更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探究,重視新材料的運用、新方法的實施,為詞學正變論的轉(zhuǎn)型研究提供便利。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定將推動詞學正變論研究的日趨完善。

猜你喜歡
詞學風雅詩學
江順詒《詞學集成》的特點和意義
背詩學寫話
視域宏大 立論允當
——評《民國時期詞學理論批評衍化與展開研究》
追溯千年風雅,盡享文化的醇厚與回甘
月相表解讀腕上的陰晴圓缺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詞學勝境
風雅起來
說風雅
現(xiàn)代詞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
吕梁市| 南汇区| 高阳县| 承德县| 益阳市| 黄骅市| 洛隆县| 德阳市| 延寿县| 盐亭县| 偏关县| 竹山县| 西充县| 西贡区| 淅川县| 驻马店市| 韶山市| 剑阁县| 南雄市| 咸阳市| 宣威市| 饶平县| 秭归县| 密山市| 秀山| 曲松县| 陆河县| 漳平市| 沭阳县| 晋城| 改则县| 永定县| 西安市| 连江县| 同仁县| 于都县| 澄城县| 高雄市| 兰州市| 会宁县|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