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美
第一次去他家,迎接我的陣仗,是十幾口人忙著為一場見面,準備一種不朽的味道。三十年來,我一直都覺得,那是我命里的親人們舉辦的一場儀式。不是儀式還能是什么?
桌子上的銻盆里有大半盆米粒,茶幾上的瓷盆里有切好的火腿丁,鐵爐子邊的長板凳上是半盆豌豆粒和半盆茴香菜,地上,隨處是豌豆殼跟茴香菜桿。他母親在剝圍腰里的豌豆,他大姐二姐在廚房熬大骨湯,準備晚上的伙食,他哥他姐夫在院子里劈柴生火,他父親端著茶杯,顯然是這場儀式的組織者,是總指揮。幾個娃娃跑出跑進,過大年一樣高興。本來,面對陌生的一大家人,我不知道我應(yīng)該呆頭呆腦坐著,還是想出幾句話來掩飾一下我毫無用處的害羞感。好在,他家這滿屋子不合常理的凌亂救了我。很奇怪,在這樣凌亂的環(huán)境里,我能從容那么一點點。我跟他母親剝豌豆、弄一下茴香菜,聽她母親和姐姐們講做渣面粑粑的道道。
在我看來,那些道道過于嚴苛,渣面粑,恐怕是世上最難做最復(fù)雜的粑粑了。梗米與糯米如何配比,泡米時間長短如何把控,如何使得做出來的粑粑要軟糯也要松散,要體現(xiàn)“渣”的感覺來,這些要領(lǐng),憑的是人對食材性能的理解,更多的是憑經(jīng)驗。火腿要陳年的本地老火腿,要聞著香氣正的,吃著咸味正好合適的。豌豆,要本地的新下市的嫩豌豆。豌豆多了影響粑粑的品質(zhì),太少了稀稀拉拉的也一樣影響。當(dāng)時,我怎么能記住那么多的講究呢,我一頭霧水地聽著,只覺得茴香菜、火腿、糯米、梗米交合在一起的香氣,囊括了那個春天所有的所無的一切味道。
在此之前,我聽說過世上有渣面粑這種東西,只是沒有吃過。在他家,我見識了做渣面粑要動用如此之多的家什,要費那么大的工夫。如果是要我自己做,我寧可不吃。可是,當(dāng)我看見、聞見剛剛出爐的渣面粑的成品的時候,我又突然覺得,所有的麻煩都是值得的了。翡翠一樣的豌豆,乳白軟糯的米渣,紅紅亮亮的火腿丁,墨綠色的絲絲明媚的茴香菜,它們你我不分地待在一起,待在一個更能襯托姿色的白瓷碗里。端著碗,那熱氣和香氣直抵腦門。真正的,在我還沒有動筷子之前,如果我不感到幸福,如果我不咽清口水,就必定不是正常之人了。吃上第一口,我就覺得來到世上一趟,僅此一項就是千值萬值的了。我吃得無比細致,一顆豌豆,一丁火腿,絲絲繞繞的茴香菜,一粒米渣,沒有一樣不值得我過細。
世上最值得一提的,還有這結(jié)下的緣分。我源源不斷地從這個大家庭里獲得恩情。別的暫且不說,單單是從彼年至此年三十年的春秋歲月里,總有一個家人,每年趕幾十公里的路送渣面粑來給我這件事,不是恩情還能是什么?
我覺著,只有重情重義的人和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發(fā)明出渣面粑這種奇美的圓東西。可惜的是,除了知道渣面粑還有一個名字叫清明粑之外,我從來就沒有弄清楚過渣面粑的身世,即使是它在盤州老城出現(xiàn)的大致年代,我也無從得知。有人說,有可能是明朝“調(diào)北征南”將士從江南到此駐軍,建造普安城的時期開始出現(xiàn)的。最敷衍的一種說法是:“渣面粑自古以來就有的,是人們?yōu)榱撕彻?jié)禁火冷食的需要,為了方便帶到山上祭祀祖先而發(fā)明的。”渣面粑的歷史,就像它本身一樣,是一個圓圓的謎團。事到如今,或許是,它的生世已經(jīng)沒有深挖考證的必要了。反正,一輩輩人畢竟是將它傳承了下來,并且,完完整整地保留了濃濃的家的味道,最好的傳承模式,莫過于此了。
在貴陽我也見過有人賣渣面粑。我不知道它們是貴陽本地產(chǎn)的還是從盤州過來的。我敢說,即使是貴陽人也做渣面粑賣,對于我來說味道也一定是欠缺的。我固執(zhí)地認為,唯有盤州老城的人才能做出真正的渣面粑來。并且,在盤州老城能做得好渣面粑的人,年齡得在四十歲以上。這樣的年紀,才懂何為生活,才能領(lǐng)會一種味道的誕生,食材,只是一半的先決條件,另外一半的要領(lǐng),是用心用情、至情至理。
在有關(guān)渣面粑的記憶里,回到過往,只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
我們結(jié)婚半年后,我公公突發(fā)疾病不幸去世。之后,婆婆依舊延續(xù)著年年做渣面粑,趁機將兒女們都喊回家來聚一聚的老習(xí)慣。從另一個方面講,那大概是她讓我們回去看望她最最充足的理由了?!澳锵雰郝烽L長,兒想娘扁擔(dān)長”,大概,就是這種款式了。捏好的渣面粑整整擺滿一個大簸箕,很是浩瀚。粑粑涼透,婆婆一個個地碼放在六個塑料袋里。吃過晚飯,六個兒女各回各家的時候,大圓里面的小圓就被婆婆分得只剩下十個八個的了。簸箕空了,屋子里也只剩下婆婆一個人了。她站在高坎上目送我們,撩起圍腰來擦眼淚。
婆婆去世后,我家那個他不大愿意回盤州老城了。他說父母都不在了,從一街到九街,他走哪條街都難過。從此,大姑姐和二姑姐變成了一盤石磨的磨板心,這個大家庭又有了主心骨。大事小情的,姊妹們總少不掉要磋磨兩個姐姐。即使是婆婆做渣面粑分給六個兒女的老傳統(tǒng),也被姑姐們擔(dān)承延續(xù)了下來。渣面粑做好后,姑姐們打發(fā)二姐夫送到干溝橋來給我們。時間是算好了的,我們剛剛下班,坐了四十多分鐘車的渣面粑也正好趕到我們家樓下。渣面粑只是姑姐們送來的東西的其中之一,干霉豆、水豆豉、甜酒、香腸,南瓜子等等都是被送之物。有姑姐們寵著,溫暖一個接一個的,行路艱辛的事兒,就不值得一提了。
如果人間的美味,只被一二十個人品嘗到,是一種可惜。更主要的是,這種寓意人間團圓幸福的粑粑,如果沒有幫襯一個或多個家庭走出生活的困境,也一定是一種遺憾。世上所有的粑粑,都是有博大情懷的。十五年前,大姑姐和大姐夫都退休在家,有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啥媒闼诘墓╀N社不復(fù)存在了,二姐夫所在的機械廠也被時代淘汰,于是,二姑姐家的日子突然艱難起來。艱辛的日子,往往要為俗常的物事創(chuàng)造一個出眾的機會。于是,諸如渣面粑、面蒿粑之類的跟團圓美滿有關(guān)的美食,就被二姑姐搬至了六街的街口。早些年,渣面粑只在春天有新豌豆時,才可一做?,F(xiàn)在一年四季都有大棚豌豆,雖然不及本地土豌豆那么可口,但總也是可用的。也因此,二姑姐從渣面粑這圓圓的塵世里,求到了一家四口人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纳?。比渣面粑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五年下來,大姑姐時常惦記著去幫二姑姐做粑粑,就像那是她每天必須要盡到的義務(wù)一樣。
大姑姐實在是盡到了姊妹情義,二姑姐也贏得了粑粑西施的好名聲。很多搬到紅果新城居住的人,每次下老城,總要在二姑姐那里買上一二十個粑粑帶回新城去。吃老城的渣面粑、面蒿粑,成了新城人緩解鄉(xiāng)愁、懷念故園的一種方式。
世道,何曾虧待過飽含深情的物事?2012年,渣面粑所用的食材盤縣火腿,被批準為地理標志產(chǎn)品,成為繼浙江金華火腿、云南宣威火腿之后,躋身前三甲的中國火腿。渣面粑也實至名歸,2014年的時候,被貴州省黔菜美食文化節(jié)評定為盤縣十大名優(yōu)小吃,變成了電商爭做的搶手生意。
隨著年歲漸老,我的姑姐們越來越愛嘮叨了。說小輩人不用心學(xué),如果有一天她們動不起了,渣面粑也就跟著老了。我不知道老去的渣面粑會是什么樣子,我只是看見,我的姑姐們青絲染雪,目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