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重新認識價值論的性質

2021-09-25 10:39:34左家輝
關鍵詞:價值論價值體系倫理學

江 暢 左家輝

(湖北大學 哲學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2)

《學術月刊》1980年第10期上發(fā)表的杜汝楫《馬克思主義論事實的認識和價值的認識及其聯(lián)系》一文,開啟了新中國成立后價值問題的哲學研究。李連科的《世界的意義——價值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尤其是李德順的《價值論——一種主體性的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的出版,使我國開始有了價值論名義的哲學分支學科。但哲學界一直對哲學價值論這個學科的性質較少給予關注。筆者先后在《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和《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發(fā)表的《以價值論為中心重構哲學》和《哲學價值論:地位及意義》兩文中專門討論了價值論的性質問題。雖然這兩篇文章提出的價值論是哲學的主干學科和基本研究領域的觀點得到越來越多的哲學家的認同,但由于價值論與一般價值論、倫理學特別是其中的價值論、政治哲學、美學、宗教哲學等哲學的有關價值問題的學科糾纏在一起,因而關于它的學科性質仍然沒有形成多少共識。鑒于此,筆者想借我國當代哲學價值論研究走過四十年的今天,對筆者二十年前的有關觀點進行重視審視和完善,以供學界同仁參考和討論。

一、價值論的界定

根據(jù)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價值論在哲學學科中的地位,筆者對價值論做出如下界定:價值論作為哲學的一個主干學科,研究自然和社會的價值現(xiàn)象和價值問題,揭示價值的本性、本質,以及人類認識和實現(xiàn)價值的規(guī)律,闡明價值世界的規(guī)定性及其對于人類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提供理想的社會價值體系及其構建方案,回答人類生活中的重大價值問題,為人類過上好生活提供價值論原則。對于價值論的這一內(nèi)涵豐富的界定,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闡述。

第一,價值論研究的對象是價值,包括價值現(xiàn)象和價值問題。價值現(xiàn)象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由宇宙萬事萬物之間的價值關系呈現(xiàn)出來的自然價值現(xiàn)象。宇宙萬物無論是個體還是系統(tǒng)都處于普遍的相互聯(lián)系之中,它們與外界存在著復雜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這種交換關系也是一種價值關系,即事物之間存在著利害關系。因此,價值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價值論要從哲學的角度研究宇宙中的這種價值現(xiàn)象。人類是宇宙中一類事物,不僅像宇宙中萬事萬物一樣與其他種類的事物存在著價值關系,而且人類自身還存在著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社會與社會之間的價值關系。另一種類型是人類特有的從價值認識到價值實現(xiàn)的社會價值現(xiàn)象。人類經(jīng)過約三百萬年的進化,已經(jīng)不像宇宙萬物那樣完全依賴外物提供給自己的價值,而要自己創(chuàng)造和生產(chǎn)價值。為此,在人類這里就有許多自然界原本沒有的價值現(xiàn)象,如價值認識和選擇、價值生產(chǎn)和交換、價值儲存與分配、價值消費與浪費等。從價值認識到價值實現(xiàn)的過程是在社會條件下進行的,為了保證這個過程得以順利實現(xiàn),社會還有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所有這些自然價值現(xiàn)象和社會價值現(xiàn)象都是價值論研究的對象。

人是具有主體性的主體,從價值認識到價值實現(xiàn)的過程也是人追求價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價值問題,比如,饑餓問題、疾病問題、交通問題、戰(zhàn)爭問題等。在當代還有許多重大的人類問題,如生態(tài)失衡、環(huán)境污染、公共衛(wèi)生事件、恐怖主義等。這些問題也許會在其他事物特別是生物那里發(fā)生,但人類對所有這些問題能夠有所意識,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加以解決。這些價值問題雖然也可歸結為價值現(xiàn)象,但它們是一類特殊的現(xiàn)象,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人類自身引起的,它們有可能對人類整體產(chǎn)生危害,甚至會導致人類毀滅。因此,人類通常不會只將這些價值問題作為一般價值現(xiàn)象加以對待,而是將其作為重大問題努力加以解決。所以,價值論對這些問題也給予特別的關注。

第二,價值論揭示價值的本性或應然本質(體現(xiàn)其本性的本質),以及人類從價值認識到價值實現(xiàn)過程的規(guī)律,闡明價值世界的規(guī)定性及其對于人類的意義。價值論對事物價值現(xiàn)象的描述只是出發(fā)點,它還要透過價值現(xiàn)象探討價值的本性或應然本質。價值現(xiàn)象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它有共同的本性,即那種使事物具有價值性的東西。價值的本性是使所有事物具有價值性并成為價值物的那種根本性質。價值的本性是價值物的共同性質,但不是一般的共同性質,而是根本性質,事物缺乏這種性質就不具有價值性。當然,這種價值性只是相對于某一事物而言的,它對這一事物沒有價值性,但可能會對其他事物有價值性。價值的本性也就是價值的應然本質,這種本質在具體事物中得到體現(xiàn)就是事物現(xiàn)實的價值本質。例如,陽光是有利于莊稼生長的,這就是陽光相對于莊稼的價值本性。這種價值本性在莊稼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也就是莊稼得到了陽光照耀,陽光的價值本性就轉變成了它的價值本質,成為了它的規(guī)定性。價值本性與價值本質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講的“道”與“德”的關系。由于事物價值所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價值關系,而對其他事物具有價值性的一方(價值主體)和其他事物對自身有價值的一方(價值對象)都是變化的,因而它們之間的價值關系也是變化的,這種變化具有某種規(guī)律性。

價值論還要研究人類從價值認識到價值實現(xiàn)過程(簡稱為人類價值過程)的規(guī)律,以及人類的價值世界及其意義。社會價值現(xiàn)象更為復雜,包括價值認識、價值選擇、價值沖突、價值思維,以及價值的利用、創(chuàng)造、生產(chǎn)、積累、分配,價值追求與價值理想等問題。所有這些社會價值現(xiàn)象背后也有其規(guī)律性,研究這些現(xiàn)象是要揭示其規(guī)律性。在此基礎上,價值論還要研究基于本體世界、知識世界的價值世界,探討其應然本質及其與現(xiàn)實世界、理想世界的關系,以及它對于人類的重要意義。

第三,價值論為社會提供價值體系及其構建方案,從而為理想社會構建服務。構建社會價值體系是價值論研究的重要實踐任務。價值論研究自然和社會的價值現(xiàn)象,歸根到底是為了人類,是通過對價值本性、本質、規(guī)律的揭示給構建人類價值體系提供依據(jù)和論證。價值論最重要的使命是為人類社會構建理想的價值體系,為人類構建理想社會提供總體方案。在哲學體系中,本體論是通過思辨構想給人類提供本體世界,展示世界的本來面目;知識論在此基礎上給人類提供多種可能世界,展示世界的可能面目;價值論則在本體論和知識論的基礎上給人類提供理想世界,展示世界的理想面目。價值論提供的理想世界就是它所構想的社會價值體系,這種價值體系現(xiàn)實化了,就是理想的現(xiàn)實世界。當然,政治家常常不接受哲學家的價值體系,或者接受了但在構建過程中大打折扣。不過,哲學家提供的方案常常會成為人們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批評的依據(jù),因而總會不同程度地對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影響。這正是哲學的意義之所在。

第四,價值論著眼于社會價值體系構建參與人類生活中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研究并提供對策。近代以來,伴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資本逐漸向全世界擴張,今天的世界幾乎已經(jīng)成為資本統(tǒng)治的世界。資本的全球化帶來了人類的全球化、現(xiàn)代化、科技化、信息化,也導致了許多此前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全球性重大問題,如世界性戰(zhàn)爭、恐怖主義、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以及許多高科技問題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人類的安全和福祉,甚至會對人類的生存產(chǎn)生威脅,因而為全人類普遍關注。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類現(xiàn)有的各種學科特別是哲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幾乎都參與了這些問題的研究。作為哲學與現(xiàn)實最為接近的主干學科,價值論當然也必須參與這些問題的研究,從哲學價值論的角度為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提供自己的方案。比如,價值論可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資本滲透使社會和人生物化、平面化或單向度化等問題。這種研究屬于價值論的應用研究,它必須借助價值論的理論、理念、原則和方法等進行研究,進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二、價值論的結構

價值論作為學科出現(xiàn)的時候關注的是基礎性價值問題,即一般價值論,主要研究價值的本性、本質、規(guī)律、形式等問題。在價值論作為學科出現(xiàn)之前,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等價值學科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它們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價值論,而是獨立的哲學分支學科。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價值論出現(xiàn)后,這些價值學科并沒有歸屬于價值論,它們?nèi)匀华氉园l(fā)展,同時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哲學價值學科。從可以預見的未來看,這些學科將來也不可能納入價值論,它們?nèi)匀粫毩l(fā)展。當然,有了價值論這一哲學的主干學科之后,這些學科可能會越來越朝著哲學的應用學科發(fā)展。

那么,價值論作為哲學的相對獨立的主干學科,它的結構應該怎樣?或者說,我們應當怎樣來構建價值論?可以肯定的是,價值論如果僅僅局限于價值的基礎性問題研究是沒有出路的。一般價值論興起已有一百多年,但它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一直到今天,人們談到哲學時仍然很少想到哲學中有個價值論這個內(nèi)在主干學科,大多想到的只是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等哲學價值學科。因此,價值論要真正成為有影響力的哲學學科,必須在一般價值論的基礎上進行擴展,使之成為像本體論、知識論一樣有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有自己豐富的學科內(nèi)涵、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學科。

從整個哲學學科內(nèi)在主干學科的結構布局來看,本體論研究世界的本體,知識論研究世界的知識,價值論則在本體論和知識論的基礎上構想理想世界。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世界”并不是傳統(tǒng)哲學意義上的宇宙,而是以人為中心觀看的宇宙,其范圍就是以地球為中心的日地月系統(tǒng)。對于人類來說,這個世界實際上所直接涉及的就是社會和生態(tài),因為只有這兩個系統(tǒng)才是人可以作用的,對于宇宙其他的領域人類基本上不能起什么作用。因此,價值論所研究的主要領域也就是社會和生態(tài),它所關注的終極問題還是個人、個人的生活。本體論也好,知識論和價值論也好,它們不以人為中心,不為解決人的問題來展開研究,就是沒有意義的,而價值論更是如此,它要給人類提供理想世界的方案。

著眼于以人為中心的日地月系統(tǒng)來構建理想世界,價值論可以劃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理論研究,大致上相當于一般價值論,這部分可稱為理論價值論;第二部分為價值體系研究,包括好生活、好人格、好社會和好生態(tài)等主要方面,這部分可稱為實踐價值論;第三部分為價值語言研究,包括價值論所使用的概念、判斷(命題)、推理、理論體系等,這部分可稱為元價值論。這三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基礎理論是價值體系的前提和基礎,對價值體系的構建具有規(guī)導作用;價值體系研究則以好生活為中心,分別向個人和向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向展開。在好生活、好人格、好社會和好生態(tài)中,好生活是中心,好人格是好生活的主觀條件,好社會和好生態(tài)則是好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或客觀條件。價值語言研究是為基礎理論和價值體系研究服務的,其目的是要使作為一種哲學知識的價值論建立在確實可靠的基礎之上,使之得到理論上的充分論證。從知識標準的角度看,它大致上屬于價值論作為知識體系得到充分確證或論證所要求的。

理論價值論主要研究回答從價值本性到價值世界的一系列價值基礎性問題。具體而言,這部分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問題:一是通過研究宇宙萬物包括人類的價值現(xiàn)象來揭示價值的一般本性、本質和變化規(guī)律以及相關問題,主要有價值性質與價值載體的關系、正面價值與負面價值的區(qū)分、價值的向度和類型、至善及其與幸福的關系、價值主體與價值客體、價值可能的條件、價值思維等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回答價值是什么的問題。二是通過研究社會價值現(xiàn)象回答價值的認識和選擇、生產(chǎn)和交換、分配與積累、消費與浪費,以及價值的追求與理想實現(xiàn)等問題。這部分主要回答如何實現(xiàn)價值。三是通過研究與本體世界、知識世界的相互關系揭示價值世界的真實面目,包括價值世界的結構與構建、價值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及理想世界的關系、價值世界與價值體系的關系,以及價值世界的語言表達。這部分主要回答價值世界是怎樣的以及它是怎樣呈現(xiàn)給人的。

實踐價值論主要研究回答人類社會以好生活為中心的價值體系構建問題。具體而言,這部分主要研究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價值觀和價值體系,主要包括一般意義的價值觀及其與價值體系的關系、個人價值觀的確立、社會價值體系的構建、不同價值體系之間的協(xié)調(diào)等問題。這個層次的研究主要回答人類應該構建什么樣的價值體系的問題。二是理想的社會價值體系體現(xiàn)的主要領域,即以好生活為中心的好人格、好社會和好生態(tài),以及好家庭、好學校、好職場等。這個層次的研究主要回答什么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好生活。這是整個價值論的落腳點,任何一種價值論都必須對這一問題做出回答,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的價值論。價值論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在本體論提供的世界本來面目、知識論提供的世界可能面目的基礎上構建世界理想面目即理想世界。人類能夠構建的理想世界只可能是在日地月系統(tǒng)或人天系統(tǒng)的范圍內(nèi),主要是在力所能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范圍內(nèi)。因此,對于人類來說,理想的世界實際上就是以好生活為中心的好人格、好家庭、好學校、好職場、好社會和好生態(tài)。

元價值論主要研究回答基礎理論和價值體系兩個部分所使用的語言的意義、功能、證明等問題。就研究對象而言,主要包括價值論所使用的概念、判斷或命題、推理、理論體系等方面。就研究任務而言,主要是弄清楚價值論所使用語言的意義、功能、確證等問題。例如,價值論會使用大量的價值論概念或術語,如價值、評價、價值選擇、價值體系、好生活、好人格、好社會、好生態(tài)等,元價值論要研究這些概念的意義。比如,它要研究“好生活”這個概念中的“好”是不是真正的概念,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其含義是什么,它與非價值論概念有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在哪里等問題。元價值論還要著重研究價值判斷或命題的意義,比如它是否像事實判斷那樣具有認識意義,如果不具有認識意義,那么它具有什么意義,它是不是真理,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什么功能,是具有描述功能還是具有規(guī)范功能等。元價值論還要研究價值推理或實踐推理,研究價值命題、價值推理、價值理論體系的合理性確證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在哲學的三個主干學科之中,價值論有研究價值語言的部分,而其他兩個分支沒有相應部分。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價值論比其他兩個學科復雜得多,所使用的概念、判斷和推理多得多,因而更需要從語言的角度對它們進行分析,以使價值論更具有理論力量和說服力。其二,價值論中所使用的價值語言與事實語言確實存在著差別,需要闡明它們之間的差別何在。對價值論的語言做分析必定會討論它與事實語言的區(qū)別以及與本體論語言、知識論語言的關系,因而只需要有價值論討論哲學的語言就夠了。其三,20世紀上半葉分析哲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已經(jīng)開辟了研究價值語言(包括倫理學和美學語言)的領域,事實證明這個領域的開辟有助于哲學學科的自身完善。因此,價值論應該保留這個研究領域。

三、價值論的使命和意義

價值論作為哲學的主干學科之一,肩負著其他哲學學科所不能肩負也不能替代的重要使命。價值論只有不辱使命,才能為從根本上克服當代世界的種種危機和難題,為人類生活不斷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前進提供依據(jù)和指導。因此,價值論研究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價值論的使命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在不斷深化研究價值現(xiàn)象和價值問題的基礎上告訴人類什么是真正的價值、什么是最高價值即至善,以及如何實現(xiàn)價值并進而逐漸趨近至善。具體而言,價值論要履行以下主要使命:

第一,它研究回答價值的本性、應然本質、意義及人類認識、選擇、利用、生產(chǎn)、交換、積累、分配、消費價值的一般規(guī)律性,闡明價值的本性及其應然本質和規(guī)律在價值實現(xiàn)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領域中的體現(xiàn),構建哲學價值論知識體系,確立哲學的價值論原則,使之與哲學的本體論原則、知識論原則相一致、相協(xié)調(diào),并為人們樹立正確價值觀提供依據(jù)和滋養(yǎng)。

第二,它立足于對自然和社會價值現(xiàn)象和價值問題的研究,著眼于人類生存得更好,根據(jù)價值的本性并在批判地繼承人類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礎上,揭示人類美好價值世界構建的歷史必然性、基本原則和主要路徑,為構建真善美和諧的價值世界提供基本遵循。

第三,它根據(jù)價值的本性、應然本質和規(guī)律,以及美好價值世界構建的要求,為人類根據(jù)現(xiàn)實社會的歷史文化和現(xiàn)實構建理想社會提供價值體系及其構建方案,并依據(jù)這種方案批評現(xiàn)實社會,為推動現(xiàn)實社會不斷趨近理想社會提供動力和依據(jù)。

第四,它依據(jù)所提供的價值體系及其構建方案闡明以好生活為中心的好人格、好家庭、好學校、好職場、好社會、好生態(tài)的美好生活世界的內(nèi)涵、意義、圖景及其構建,給人們和社會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指明方向和提供指導。

第五,它從人類生存得更好的哲學視角,根據(jù)其觀念、原理、原則、思維方式、方法論研究回答人類現(xiàn)實生活的重大問題,為現(xiàn)實生活重大問題的解決確定立場、揭露根源、指明方向。

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哲學家所面臨的時代精神和問題不同,因而價值論像本體論和知識論一樣具有歷史性,但價值論著眼人生、社會、世界或宇宙及其相互關系研究價值問題,所形成的理論具有共時和歷時的普遍性。隨著文明的進步,關于哲學總的走向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共識,不會像以前那樣世界各地的哲學研究完全處于彼此隔離和無組織狀態(tài)。

19世紀一般價值論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哲學發(fā)展的歷史性跨越,由此開啟了人類對價值現(xiàn)象和問題自覺認識的歷史。但是,價值論在興起后的一百多年里主要局限于一般價值論,雖然促進了人們對價值的意識和認識,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在哲學中尚缺乏應有的地位,也不能給社會提供系統(tǒng)的價值體系理論作為理想社會構建的依據(jù)。今天,我們意識到這一問題,并致力于構建完整系統(tǒng)的價值論,就是要確立它在哲學體系中的應有地位,增強它對人們和社會的指導力和規(guī)范力??傮w上看,價值論對于哲學和現(xiàn)實生活至少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首先,它是哲學體系的兩大支柱或主干之一。哲學的主體包括一個根基和兩大支柱,根基就是本體論,而兩大支柱是知識論和價值論。本體論雖然在20世紀遭到了邏輯實證主義的重創(chuàng),至今元氣仍然沒有得到恢復,但這個哲學的根基是人們普遍承認的,至少人們?nèi)匀淮罅康剡\用以前的本體論知識、觀念和原則。產(chǎn)生于近代西方的知識論自20世紀中葉也日漸式微,但人們都承認它是哲學的一個分支,而且不會將它與心理學、認知科學以及心靈哲學相混淆。然而,價值論的情形與它們都不同,它不僅產(chǎn)生得最晚,而且它在哲學中的地位仍未得到普遍公認。除了美國、中國少數(shù)國家外,西歐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學者大多不怎么談價值論,他們更愿意談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等價值學科,尤其是倫理學。他們寧可將倫理學的基本概念“善”和“正當”的適用范圍擴大,也不愿在倫理學之外再建立一個價值論。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局面,其重要原因是價值論長期只討論一些基礎性的價值問題,而不考慮價值實現(xiàn)問題,與生活世界脫離。如果我們從根本上改變價值論的現(xiàn)狀,使之成為一種與人性和社會對接的有解釋力和指導力的哲學理論,它的作用就會顯現(xiàn)出來,它在哲學中的支柱地位也就能得到人們尤其是哲學家的承認。如此一來,價值論無疑也可以為哲學走出目前無根基、無主干(或大本營)而只有倫理學等研究價值的學科的現(xiàn)狀貢獻力量。

其次,它給人們提供至善信念。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西方古代,思想家們都十分重視至善問題,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至善。中國古代文獻《大學》中就談到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也明確把作為至善的幸福確定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中西古代所說的至善并不是指外在善,而是指人自身的至善。中國古代的至善指的是讓人稟賦的“道”最充分地得到發(fā)揚光大,達到最高境界,這種最高境界就是修身成人、經(jīng)邦濟世的“內(nèi)圣外王”的圣人。用今天的話說,至善就是自我得到最充分的實現(xiàn)。在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那里,至善主要是指靈魂所達到的最高的善,也就是人的作為本性的理性得到了最好的實現(xiàn),因而也大致上相當于人的自我實現(xiàn)。古代的這種觀點在現(xiàn)代心理學家馬斯洛那里得到了科學上的回應,他的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xiàn)論和頂峰經(jīng)驗論,從科學上為把自我實現(xiàn)作為至善的傳統(tǒng)觀點提供了系統(tǒng)的論證。價值論則要在現(xiàn)代背景下重建至善論以給人們追求至善提供指導,這種至善是最高層次的人生整體性目標。雖然許多思想家把至善與幸福等同起來,然而兩者并不完全相同。大致上說,至善是幸福的最高層次,是人性得到超常的開發(fā)和發(fā)揮,而幸福是包括至善的好生活整體。

再次,它規(guī)范和指導人類的價值活動。整個人生都是一個認識、選擇、生產(chǎn)、交換、積累、分配、消費價值的價值過程,社會也是如此。但這種司空見慣的價值過程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無意識的過程,另一種則是有意識的過程。這里所說的“無意識”、“有意識”不是指某個環(huán)節(jié),而是整個價值過程。有的人可能非常自覺地進行價值認識,但是他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認識活動是整個價值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對價值過程缺乏意識。因此,他們的價值過程整體上是盲目的,其間容易發(fā)生迷失方向、誤入歧途的問題。與這種情形不同,如果一個人的價值過程整體上是有意識的,而且有正確的價值論加以規(guī)導,他就會方向明確,不僅不會犯大的錯誤,還會獲得最佳的效果??v觀幾千年的文明史,人類之所以遭受過許多苦難和痛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類的活動缺乏價值論的規(guī)導。有了完整系統(tǒng)的價值論,就可以從根本上改寫人類歷史,人類從此會在價值論的規(guī)導下逐漸遠離災難和危機,走向和平和幸福的美好明天。

最后,它給社會提供價值體系及其構建方案,指導人類不斷追求和構建美好生活世界。自軸心時代開始,社會的構建和運行開始選用某種理論作為依據(jù),在所能夠選擇的理論中雖然隱含著某種價值觀或觀念的價值體系,但這種價值觀都不是自覺構建的,因而或者不完整系統(tǒng),或者不具有可操作性。比較典型的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儒家思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所選擇的實際上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漢儒將儒學改造成了儒術的儒家思想,但即便是這樣的儒家思想仍然既缺乏完整系統(tǒng)的價值觀,也缺乏現(xiàn)實的可行性。因此,儒家思想統(tǒng)治兩千多年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大多是血淚史。與傳統(tǒng)社會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世界各國所選擇的大多是思想家專門為新社會構建提供的完整系統(tǒng)方案,以這種價值體系為依據(jù)構建的當代社會整體狀況相對較好。今天,我們構建的價值論將會比以往的價值思想更有針對性、更為完整系統(tǒng),因而對新社會的構建也更具有指導力和規(guī)范力。

四、價值論的研究方法

價值論自19世紀問世以來盡管未能形成系統(tǒng)的體系,但伴隨現(xiàn)代文明繁榮導致的許多價值問題的出現(xiàn),關于價值問題的研究十分興盛。哲學家在研究價值問題時運用了不少不同于傳統(tǒng)哲學研究的方法。筆者曾經(jīng)在《當代中西價值哲學研究方法之比較與反思》②一文中對現(xiàn)代西方哲學家研究價值的方法做出過歸納總結,這些方法對于今天和今后的價值論研究仍然具有價值。但是,我們不能用這些方法取代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思辨方法,而且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也有值得吸取的方法。我們討論價值論的方法必須考慮哲學思辨的方法,同時也要考慮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方法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方法以及一些科學方法,并且將它們?nèi)诤掀饋恚_立價值論的一般方法論。

就現(xiàn)代西方而言,關于價值問題研究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理性主義的研究方法。這是關于價值問題研究的一種傳統(tǒng)方法,今天哲學所使用的思辨方法也大多屬于理性主義方法。理性主義方法的主要特點是把人作為不言而喻的認識主體,而把宇宙萬物作為認識對象,認識主體運用自己具有的理性去認知和評價,從而對事物做出價值判斷。這種方法強調(diào)理性在認識價值過程中的作用,認為理性自身具有一些天賦的觀念、范疇或方法(如演繹法),而且可以運用這些天賦的東西去加工處理感性材料從而獲得價值方面的知識(真理),或者運用理性的實踐力量產(chǎn)生有價值的道德行為。

二是非理性主義的研究方法。這是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西方流行的一種研究價值問題的方法,它是對理性主義研究方法的反叛,其典型代表是意志主義和生命哲學。這種方法一般訴諸人的非理性因素(如情感、意志、生命、意識流等),或者訴諸非理性的途徑(如直覺或直觀等)研究價值問題。比較重要的有以G. E.摩爾為代表的價值論直覺主義方法、以胡塞爾為代表的現(xiàn)象學方法和以艾耶爾為代表的情緒主義的非認識主義方法。不過,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們似乎已經(jīng)不太使用這些方法。

中國傳統(tǒng)社會研究價值問題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種:

一種是哲學想象的方法。這種方法源自《易經(jīng)》,《易經(jīng)》原本是一本卜筮之書,但蘊涵深刻的哲理,而且它本身就是想象的產(chǎn)物,因為當時人們無法經(jīng)驗到整個天地萬物。后來的儒家和道家基本上都是以這部經(jīng)典為依據(jù)來構想萬物的本原(道)及其與天地萬物的關系(德),并由此引申出人的價值,但它們采取了不同的路向。儒家認為人性稟賦了道,但要使道發(fā)揚光大而成為德則需要人的作為,人的價值就在于通過這種作為實現(xiàn)人性稟賦道的程度,即德的大小。人性得到最充分實現(xiàn)的人是圣人,其次是君子,最差的是小人。道家則認為道本身就是具有最高價值的本根,人像萬物一樣由道所生,稟賦道作為本性,但因為貪欲、文明等原因而喪失了本性,因而只有“返璞歸真”才能實現(xiàn)人的價值。做到了這一點,就是圣人、至人、真人、神人等。儒道兩家都是根據(jù)《易經(jīng)》的思想構想天地萬物之本體作為價值根基或終極價值。道家的方法與古希臘蘇格拉底的價值研究方法有些類似,蘇格拉底也把價值(善)作為世界的本體,只不過他更強調(diào)理性認識對于人復歸本體的意義。

另一種是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的見性成佛的宗教方法。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價值是達到涅槃境界而成佛。佛教不同教派有不同的成佛方式,佛教中國化后產(chǎn)生的禪宗則講究頓悟,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說,眾生本有佛性,自心即是佛性,所以只要頓然發(fā)現(xiàn)(體悟到)自心佛性,便能進入成佛境界,而不必經(jīng)過長期的煩瑣修行階段。這種方法與當代西方的直覺主義有某種相似之處。

以上所述的中外價值問題的研究方法并不都是價值論的研究方法,但價值論可以從中吸取合理內(nèi)容。價值論作為哲學的主干學科,其研究方法主要還是哲學的思辨方法,即反思、批判和構建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不過也應該借鑒哲學史上研究價值問題的方法,從中吸取合理內(nèi)容,使研究價值論的思辨方法兼收并蓄,與時俱進。

價值論研究的入口像本體論和知識論一樣也是反思,即換方向、換角度、換位置對研究對象進行再審視、再認識、再思考。當然,并不是每一位研究者都會對價值論所涉及的問題做完整體系的研究,很多研究者可能終生只研究某一個方面的問題,即便是做整體研究的學者,其入口和路徑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者反思的對象不會相同,甚至很不相同。但大致上說,價值論研究的反思入口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一是現(xiàn)實社會的價值現(xiàn)象,特別是人們的價值觀狀況、社會價值觀及其社會效應;二是現(xiàn)實的價值問題,比如當代的環(huán)境問題、生態(tài)問題、高科技問題;三是歷史上的價值現(xiàn)象,根據(jù)歷史記載的價值思想來反思現(xiàn)實社會的價值現(xiàn)象;四是自然的價值現(xiàn)象,這方面的研究常常與自然科學研究相關;五是價值語言,包括價值概念、價值判斷、價值理論體系等。不論研究者的反思入口是什么,價值論反思的都不是相關對象,而是對這方面的已有成果、觀念或問題的反思,反思的目的是考察所有這一切是否對人類更好生存有利。

在反思的基礎上,價值論還要對所反思的對象進行檢視,并進行批判。價值論的批判通常是有依據(jù)或根據(jù)的。研究者可能依據(jù)某種價值論的觀念、原理、原則或方法來尋求所反思的對象是否存在違背價值論的問題。對于存在的問題,研究者會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尋求問題的癥結和所導致的消極后果或危害。當然,研究者也可能不是依據(jù)某一種價值論,而是依據(jù)多種價值論對反思的對象進行批判。由于價值論尚處于構建的過程中,對于很多反思的對象,研究者并無可以依據(jù)的價值論,而只能從哲學的視野、立場、觀點、思維方式或方法論對反思的對象進行批判。價值論所采取的批判方法通常是將反思的對象置于是否有利于人類整體而不是某一國家來加以審視,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和已經(jīng)導致和可能導致的后果。

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礎上,價值論還要對所反思和批判的對象進行重新構建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案。價值論像本體論、知識論一樣,它對對象進行反思和批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或者構建新的價值論或價值論的某個分支,或者提出關于某一對象的新觀點、新原則、新原理、新方法,或者對某個重大問題提出哲學的對策。價值論的構建通常體現(xiàn)在其研究成果之中。一個研究者可能終生都在價值論領域耕耘,不僅對許多價值問題有深入研究,有創(chuàng)建,有建樹,而且還有可能構建一種新的價值論體系。這當然是對于一個人來說最充分的構建,但有的人也許只是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只是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但這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構建。例如,英國哲學家安斯庫姆1958年發(fā)表的《現(xiàn)代道德哲學》一文只是提出了倫理學要關注人的品質問題,由此拉開了當代德性倫理學復興的序幕。當然,還有一種情況,研究者所撰寫的文字和理論闡述不多,但它表達了某種價值體系。老子的《道德經(jīng)》就是這樣一部價值論著作。它實際上就是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對西周的德治禮制,以及中華最古老的經(jīng)典《周易》反思批判的結果。價值論的終極指向是構建,但并非要求每一個研究者都如此,有些情況下批判性的著作的意義也許更大,如同安斯庫姆的《現(xiàn)代道德哲學》。

五、價值論與倫理學、政治哲學和美學

價值現(xiàn)象十分復雜,在人類的知識學科形態(tài)中有不少學科研究價值現(xiàn)象。例如,經(jīng)濟學研究經(jīng)濟價值,政治學研究政治價值,法學研究法律價值,自然科學從不同角度研究自然不同方面或不同層次的事物的價值。價值論與其他關涉價值現(xiàn)象的學科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它是從根本上總體上研究價值現(xiàn)象,以揭示其本性、本質、規(guī)律等問題,為人們提供總體價值體系和基本價值原則。它雖然也像其他關涉價值現(xiàn)象的學科一樣研究人類不同生活領域的價值現(xiàn)象,但主要是著眼于價值的本性、本質進行研究,確立與總體價值體系和基本價值原則相一致的不同生活領域的價值體系和價值原則。因此,價值論對于關涉價值現(xiàn)象的學科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規(guī)范作用。缺乏價值論的規(guī)導作用,不同生活領域的價值可能會過分膨脹或過分萎縮。例如,在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由于沒有或脫離了價值論的規(guī)導,其價值成為全世界最受熱捧的價值。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必定破壞人類價值世界的正常秩序,導致各種社會問題。

在今天的哲學家族中,有一些研究不同領域的常態(tài)價值問題的分支學科,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倫理學、政治哲學和美學,而且人們通常把這三個學科視為價值學科,甚至將它們歸為價值論的范疇。其實,這三個學科雖然都屬于價值學科,但它們并不是價值論的構成部分。屬于哲學價值學科的并不止這三個學科,還有不少其他學科,如經(jīng)濟哲學、宗教哲學、藝術哲學等。這里,有必要對價值論與上述三個公認的價值學科的關系著重做一些闡述,其中的一些觀點也適用于其他價值學科。

首先看看倫理學(Ethics)。倫理學作為學科是由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的,他有以倫理學命名的著作《尼各馬科倫理學》,但古希臘比較系統(tǒng)的倫理思想或理論出現(xiàn)得更早一些。在西方,蘇格拉底和弟子柏拉圖都有系統(tǒng)的倫理思想,這就是今天倫理學界周知的系統(tǒng)德性倫理思想,所以蘇格拉底被公認為西方道德哲學的鼻祖。在中國,倫理學一詞雖然在20世紀初才出現(xiàn),但先秦儒、道、墨家都有比較系統(tǒng)的倫理思想,以儒家最為完整??鬃拥摹墩撜Z》和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典型的倫理學著作。兩千多年來,倫理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道德,研究的領域是道德現(xiàn)象,而關注的中心問題是好生活或善生活,通常也被理解為幸福生活。盡管不同倫理學家研究的重點不同,但總體上看主要研究了道德價值即善惡問題、道德品質即德性惡性問題、道德情感即德情惡情問題、道德行為即正當不正當問題,以及道德體系問題。其中善惡問題是每一位倫理學家都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直接關系到對好生活的構想。

其次看看政治哲學(Philosophy of Politics)?!罢握軐W”一詞可能是20世紀下半葉才開始出現(xiàn)的,但政治哲學與倫理學一樣古老,只不過從古代到近代政治哲學與政治學未加區(qū)分。在西方,柏拉圖對話集中的《國家篇》《政治家篇》《法篇》、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都是政治哲學著作。在中國,儒家思想中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哲學思想,《論語》《孟子》《荀子》《禮記》都既是倫理學著作,也是政治哲學著作,《韓非子》更是典型的政治哲學著作。《大學》系統(tǒng)表達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及其實現(xiàn)途徑,這就是“三綱領”(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政治哲學關注的中心問題是什么樣的社會是好社會。圍繞這一問題,政治哲學重點關注社會的起源、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好社會的規(guī)定性、好社會的結構等問題。由于進入文明社會后,世界文明地區(qū)的人民生活在國家之中,因而歷史上政治哲學所談的好社會實質上都是指國家范圍內(nèi)的社會,而不是指的整個人類的社會。

最后看看美學(Aesthetics)。美學的概念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來的,他認為需要在哲學體系中給美學一個恰當?shù)奈恢茫谑蔷徒⒘艘婚T學科美學。他把美學對象看作感性的認識,而美學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所以他稱其為“Aesthetic”(感性學)。美學思想也同樣古老,柏拉圖對話集中的《大希庇阿斯篇》、亞里士多德的《詩學》都被認為是美學著作??鬃与m然沒有美學著作,但十分重視詩教。他教誨弟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不過,一般認為,中國美學的真正起點是老子,他提出和闡發(fā)的一系列概念,“道”、“氣”、“象”、“無”、“虛”、“實”、“虛靜”、“玄鑒”等等,對中國古典美學產(chǎn)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美學主要研究什么是美的,包括自然美和藝術美、優(yōu)美與壯美、審美體驗與審美經(jīng)驗、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鑒賞等問題。

上述三個價值學科也都是從哲學的角度研究相關領域的價值問題,但與價值論存在著四個區(qū)別。

其一,價值學科比價值論出現(xiàn)得早,它們都是哲學家獨自創(chuàng)立的,而價值論則是為了哲學體系本身完善而自覺構建的。倫理學等價值學科是在軸心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古老學科,它們的出現(xiàn)都不是構建哲學學科的需要,而是因為相關領域重要或人們普遍關心而引起了學者興趣,于是他們進行研究或建立學科。所以,它們的產(chǎn)生不僅比價值論早很多,而且與哲學學科的自覺構建沒有多少聯(lián)系。與它們不同,把價值論明確作為哲學主干學科甚至等同于哲學(洛采和新康德主義的“價值哲學”可視為價值論的一種極端形式)是在19世紀,比上述價值學科晚兩千多年。而且,它們的出現(xiàn)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為了使哲學學科完善,或者說,是在哲學不適應時代的新需要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當時有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原因推動哲學必須建立價值論:一是經(jīng)過近代幾百年的發(fā)展,一些原本屬于哲學的學科紛紛獨立出來,作為科學母體的哲學已經(jīng)越來越空虛,需要找到新的研究對象和領域。二是隨著近代市場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以及實證主義、功利主義盛行,人的物化越來越嚴重,人自身的尊嚴和價值幾乎淹沒在物質利益之中,人的尊嚴和價值問題成為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時代問題。三是傳統(tǒng)社會把一切價值都歸結為道德價值的觀念受到嚴重沖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日益分化導致各領域的價值問題凸顯出來,需要研究各個不同領域價值的共同本質問題。正是這些原因,使構建價值論成為哲學維護其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舉措。

其二,價值學科是彼此獨立的學科,對它們各自涵蓋的領域的研究比較全面、具體、深入,而價值論研究則把這些領域的研究作為整個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部分,研究得比較宏觀,同時也會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進行系統(tǒng)研究。上述三個價值學科都是獨立的學科,它們有彼此不同的研究對象、范圍、范式、方法,也有它們的學科體系。例如,倫理學的研究對象一般來說是道德,而道德是一個復雜現(xiàn)象,因此倫理學也形成了比較復雜的學科結構。具體來說,有研究道德語言的元倫理學,有研究幾類基本道德現(xiàn)象的價值論、德性論、德情論、正當論等,還有許多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如生命倫理學、醫(yī)學倫理學等。與倫理學不同,價值論也要研究道德現(xiàn)象,但它不是把它作為獨立的對象加以研究,而是把它與好生活以及好生活所必需的好人格、好社會、好生態(tài)等聯(lián)系起來,研究其中恒常性的重要問題,如善惡、正當不正當、德性惡性、德情與惡情、公正不公正、富裕貧窮等。價值論涉及這些價值學科領域的研究要參考倫理學等學科的資料,而這些學科則要以價值論為規(guī)導。

其三,價值學科在今天有比較明顯的朝應用化方向發(fā)展的跡象,但價值論作為哲學的主干學科,不可能變成應用型學科。隨著當代人類重大現(xiàn)實問題日益突出,倫理學正在變成道德哲學,有些類似經(jīng)濟哲學、法律哲學等應用型哲學一樣,已經(jīng)有了不少應用學科,如經(jīng)濟倫理學、生命倫理學、環(huán)境倫理學等。政治哲學的名稱就像應用哲學,美學也正在變成藝術哲學和實用美學。與哲學的應用性價值學科不同,價值論所研究的問題主要是社會生活不同領域的常態(tài)性價值問題。這里所說的社會生活不同領域是指社會結構中的主要維度,如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狹義)、生態(tài)五大領域③。所謂常態(tài)性問題,是指對這些領域中持續(xù)存在的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核心問題,如政治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價值論研究這些問題,是要從哲學的角度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當這些答案為社會普遍接受時,就會成為這些領域的具有哲學意義的核心價值理念。比如,西方近代啟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觀念,后來成為了得到西方各國普遍認同的現(xiàn)代政治領域的基本價值理念。當然,價值論也可以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環(huán)境污染、科技濫用等非常態(tài)性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從未來發(fā)展趨勢來看,哲學的價值學科都將會成為哲學的應用學科,甚至成為社會科學學科。例如,倫理學將來有可能成為一個社會科學的分支,即道德學。

其四,哲學的價值學科,無論是成為哲學的應用學科還是成為社會科學的學科,都必須接受價值論的規(guī)導。價值論作為一個獨立的哲學主干學科建立,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給哲學中有關價值的分支學科以及其他所有有關價值的學科進行規(guī)導。亞里士多德那里就開始有了倫理學和政治哲學,美學著作也已問世,中世紀宗教哲學高度繁榮,近代以來先后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哲學、藝術哲學等哲學的價值學科。所有這些價值學科長期各說各話、各行其是,不同價值學科之間,甚至同一價值學科內(nèi)部價值取向迥異甚至彼此沖突,一直到今天,各學科彼此之間的關系仍然十分混亂。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哲學學科的統(tǒng)一性和聲譽,而且導致了現(xiàn)實生活的諸多矛盾和沖突。邁農(nóng)、培里等人建立一般價值論的初衷就是試圖將哲學的價值學科以及其他價值學科統(tǒng)一起來。今天看來,將這些學科統(tǒng)一起來不太可能,它們都已經(jīng)成為獨立學科,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對象和學科范式。但是,它們要分工合作,從不同學科研究人類的不同價值領域,彼此協(xié)調(diào)一致地為人類更好生存服務,就需要價值論來發(fā)揮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作用。價值論的重要意義就在于為哲學的價值學科以及其他所有價值學科確立學科方位,規(guī)定它們對于人類過上美好生活的使命擔當,為所有具體價值學科提供規(guī)導。價值論對所有具體價值學科都具有規(guī)導意義,同時也要不斷從各門價值學科中汲取滋養(yǎng),以使自身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注釋

①參見Gerald Runkle,TheoryandPractice:AnIntroductiontoPhilosophy,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 1985.

②該文發(fā)表于《哲學動態(tài)》2009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09年第11期轉載。

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道德領域是一個特殊的領域,按上述劃分可以歸入文化領域,像宗教一樣。但我國實行以德治國,所以道德也可以劃入政治領域。

猜你喜歡
價值論價值體系倫理學
重要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價值體系研究
開拓·前沿·創(chuàng)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y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倫理學研究(2021年1期)2021-03-11 05:19:36
《青花瓷藝術品價值體系建構》摘要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論防衛(wèi)限度一一基于結果無價值論角度
被害人承諾表示之反思——以行為無價值論為基礎
《回疆通志》史學價值論析
陳洪音樂教育思想及當代價值論評
“蟻族現(xiàn)象”的倫理學思考
冕宁县| 凌海市| 苍山县| 永胜县| 嘉鱼县| 定南县| 和硕县| 类乌齐县| 邻水| 麻阳| 犍为县| 金秀| 体育| 枞阳县| 青州市| 潮州市| 璧山县| 荔波县| 兴宁市| 资兴市| 田东县| 永城市| 中山市| 利川市| 衡山县| 台东市| 陇川县| 洞口县| 新民市| 平罗县| 松溪县| 上杭县| 连南| 潍坊市| 榆林市| 靖江市| 旺苍县| 玉田县| 宝坻区| 旬阳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