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祥
這幾年,我一直關注對教案的研究,結合日常的一些觀察,形成了一點想法和認識。
無論是對于中老年教師還是青年教師,我都不主張寫“電子教案”,我也不主張青年教師就要寫“詳案”,其他老教師可以寫“簡案”。我主張“教案”還是要“手寫”,至于“詳”還是“簡”,不應以教師的教齡和年齡來確定和劃分,而應取決于這節(jié)“課”本身。備課是教師結合所教學生實際、結合課程標準、結合教師個人風格的更具個性化的工作。我們強調教研組的集體教研,實則是強調智慧分享、拓寬視野、新老傳承,強調教師個體在集體中成長,而不是為了搞“一刀切”和“齊步走”。
有些學校對不管是教案還是學案的內容,都要求絕對統一。我們不能簡單地指責這樣的管理“機械”“一刀切”,因為這些地方有其具體情況,如師資水平不理想、難以達到基本的教學質量要求等。但當學校的師資達到一定水準后,我們就應因時因校制宜做出相應改變。假設我們25歲開始工作,55歲退休,工作時長是30年,目前很多學校師資安排已經基本實現了學段循環(huán),這樣一來初中、高中我們可以分別教10輪,小學也就教5輪。因此,對待同一個教學內容,我們最多“教授”10遍,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每一輪的備課、教案撰寫,都是作為教師個體生命的新一輪升華。每一輪,我們都面臨著生源的變化、課標的變化、教材的變化、教育教學觀念的變化,尤其是我們自身年齡的變化、專業(yè)水平的變化,我們的教案無疑也應該是變化的,而教案的變化就是我們成長歷程的外顯,是工作足跡、成長足跡的最真實記錄。最終,這10輪教案、5輪教案就是我們工作一輩子的物質財富,而蘊含其中的“變化”就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寫好教案尤其需要教師的全局觀。一般而言,教案是一課時教學的方案,是一課時教學的預案。每一節(jié)課都是一場小型戰(zhàn)役,都是一項“小型工程”;但每一節(jié)課都不是獨立的“戰(zhàn)役”或“工程”。備好一節(jié)課,需要教師的全局觀,需要教師有通過“運籌于帷幄之中”讓學生“決勝于千里之外”的能力。做好一個教師非常不容易。一個老教師之所以經驗豐富,是因為他至少清晰地知道這節(jié)課目標的實現,是為下一個“在哪個地方”進行的“什么戰(zhàn)役”做準備的。如果“方案”“預案”不周全,就會出現“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局面。
寫教案要遵循基本教育教學規(guī)律。有的教師的教案只有一個教學流程,沒有“教學重點難點”的定位分析,甚至連“教學目標”都沒有,這是違背基本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F在我們備課、撰寫教案的基本程序是經過多少年多少代教師總結和驗證出來的普適性的規(guī)律,不管怎么推進教學改革、怎么開展教學研究、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不管一節(jié)課是40分鐘還是一個小時,都是要指導學生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而絕不是憑我們本人的感覺和喜惡,“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這也正是教學的任務性、計劃性、科學性之所在。教學目標確定后,為達成這個目標,我們首先就要考慮哪些知識的學習是重點、哪些是難點,這樣我們在下一步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才能夠針對重點突出筆墨,針對難點設計突破的臺階。
“教案”作為課前準備的終端,一定不是可有可無的。盡管實際的課堂上,會有新的生成、會有不可知的事情發(fā)生,但“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備課作保證,很難說課堂教學能有效、高效。重讀上一輪教案、查閱資料、閱讀課標、分析學情、撰寫教案、設計作業(yè)等都是我們備課時所要經歷的,這顯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名教師能否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首先在于持之以恒的備課積累,而積累的水平會從我們撰寫的教案中體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在備課上下功夫,沉下心來備課,把課“備”好是上“好”課的基礎。
(編輯 孫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