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數(shù)學試題的研究是教師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通過研究可以總結(jié)出處理問題常用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提煉出復(fù)雜圖形中隱藏的基本圖形,從而使學生“知一形,曉一類”. 筆者通過對一道幾何題的解法研究,總結(jié)出利用不同的基本圖形而衍生出的5種解法,并且對這些解法進行比較,從而引發(fā)對一題多解的幾點思考.
關(guān)鍵詞:角平分線;基本圖形;思想方法
筆者曾經(jīng)在一次區(qū)級教研活動中聽了一節(jié)“一題一課”中考復(fù)習課. 該節(jié)課的執(zhí)教教師主要講解了一道關(guān)于圓的幾何題的多種解法. 題目如下.
題目? 如圖1,半圓O的直徑[AB=5,] 弦[AC=3,] 將半圓O沿著AD折疊后弦AC恰好落在AB上,則折痕AD的長為????? .
在聽課后,筆者也對此題進行了研究,認為如果能夠準確識別和構(gòu)造出適當?shù)幕緢D形,不但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甚至還可以一題多解. 于是,筆者繼續(xù)研究此題中隱藏的基本圖形及對應(yīng)的解法,與同行分享,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解法分析
此題屬于求線段長問題. 求線段長的方法有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 如果將折痕AD看作是半圓O的一條弦,則還可以利用垂徑定理求解. 但對于此題,無論運用哪種方法,都不太容易求解. 筆者曾經(jīng)利用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仔細聚焦此題條件“有什么”,并不斷將條件重組,從而獲得了不同的解法. 但是當筆者在課堂上講解時,只有小部分學生能根據(jù)提示想出一種解法,再想引導(dǎo)學生提出其他解法時發(fā)現(xiàn)很困難,一度出現(xiàn)了臺上教師著急而臺下學生茫然的局面. 究其原因,是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加上圓中隱藏的條件比較零散. 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條件重組的能力,而提高這種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積累基本圖形. 林崇德在《學習與發(fā)展:中小學生心理能力發(fā)展與培養(yǎng)》一書中就用三個水平等級來劃分數(shù)學空間想象能力,其中第二等級就是能夠由較復(fù)雜的圖形分解出簡單的、基本圖形,在基本圖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關(guān)系,并能夠?qū)D形及其特征聯(lián)系起來.
接下來,筆者將從基本圖形的角度來談?wù)劥祟}的幾種解法.
1. 角平分線性質(zhì)定理
此題屬于折疊問題. 由折疊可以得出AD是[∠CAB]的角平分線. 關(guān)于角平分線,最為常見的就是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定理. 由此,如圖2,連接CB,交AD于點E,過點E作[EF⊥AB,] 垂足為點F,從而可以求出[△ACE]和[△AFE]的各邊邊長,最后通過三角形相似即可求出AD的長.
解法1:如圖2,連接BD,CB,交AD于點E,過點E作[EF⊥AB,] 垂足為點F.
由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定理,得[CE=FE.]
易證得[△ACE≌△AFE.]
所以[CE=FE,AC=AF=3.]
所以[BF=AB-][AF=2.]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
設(shè)[CE=x,] 則[FE=][x,] [BE=4-x.]
在[Rt△EFB]中,由勾股定理,得[EF2+BF2=BE2,]
即[x2+][22=4-x2.]
解得[x=32.]
在[Rt△ACE]中,由勾股定理,得[AE=][325.]
由[∠CAD=∠BAD,∠ACE=∠ADB=90°],
得[△ACE∽△ADB.]
所以[ACAD=AEAB,]
即[3AD=3255.]
解得[AD=25.]
對于角平分線性質(zhì)定理,也可以過點D向[∠CAB]的兩邊分別作垂線DE,DF,如圖3所示,再通過[△DEB]求出AE的長,最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相似(射影定理)求出AD的長.
解法2:如圖3,連接DB,CD,過點D作[DE⊥AB]于點E,過點D作[DF⊥AC,] 交AC的延長線于點F.
由角平分線性質(zhì)定理,得[DF=DE.]
由已知條件,易證得[CD=DB.]
從而可證得[Rt△CDF ≌ Rt△BDE.]
所以[BE=CF.]
設(shè)[BE=CF=x,]
則[AF=3+x,AE=5-x.]
由已知條件,易證得[AF=AE,]
即[5-x=][3+x.]
解得[x=1.]
所以[AE=4.]
由[∠EAD=∠DAB,∠DEA=∠BDA=90°,]
得[Rt△DAE∽Rt△BAD.]
所以[ADAB=AEAD,]
即[AD5=4AD.]
解得[AD=25].
2.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zhì)
由題目中給出的角平分線,學生還會想到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zhì). 如圖4,構(gòu)造等腰三角形EAB,得到[DE=DB,] 以及線段AE和CE的長. 再通過三角形相似求出DB的長,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長.
解法3:如圖4,連接BD并延長,交AC的延長線于點E,連接CB.
則[∠EDA=∠BDA=90°.]
因為[∠EAD=∠BAD,AD=AD,]
所以[△ADE≌△ADB.]
所以[ED=BD,] [AE=AB=5.]
所以[CE=2.]
由[∠E=∠E,∠ADE=∠BCE=90°,]
得[△ADE∽△BCE.]
所以[EDEC=AEBE,]
即[BD2=52BD.]
解得[BD=5.]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D=25.]
3. 利用角平分線和平行關(guān)系得到等腰三角形
在初中幾何學習中,學生需要熟練掌握一些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圖形構(gòu)成的圖形. 如圖5,AF為[∠CAB]的平分線,[AC∥BF],由此可以得到[BF=AB.]
解法4:如圖6,連接BC,BD,過點B作[AC]的平行線交AD的延長線于點F.
由“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以及AD是[∠CAB]的平分線,得[∠F=∠DAB.]
所以[BF=AB=5.]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BC=4.]
設(shè)[CE=x,則BE=4-x.]
由[AC∥BF],得[△ACE∽△FBE.]
所以[CEBE=ACFB,]
即[x4-x=35.]
解得[x=32.]
以下步驟同解法1.
4. 通過角平分線和圓,利用垂徑定理求解
垂徑定理是圓這部分的重要定理之一. 與垂徑定理相關(guān)的基本圖形也有很多,其中任意一個圓周角被平分時出現(xiàn)垂徑定理的基本圖形較為常用. 如圖7,連接OD,BC,CD,BD,OD與BC交于點E. 由點D是[BC]的中點,易證得OD垂直平分BC. 所以O(shè)E是[△ABC]的中位線. 從而易求得OE的長,進而得到DE的長. 在[Rt△DEB]中,易求得DB的長. 最后,在[Rt△ADB]中通過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D的長.
解法5:如圖7,連接OD,BC,CD,DB,OD交BC于點E.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BC=4.]
由已知條件得[∠CAD=∠DAB.]
所以[CD=DB.]
易得OD垂直平分BC.
所以[EC=EB.]
因為[OA=OB,]
所以O(shè)E是[△ABC]的中位線.
所以[OE=12AC=][32,BE=12BC=2.]
所以[DE=OD-OE=1.]
在[Rt△DEB]中,由勾股定理,得[BD=5.]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D=][25.]
二、幾點思考
1. 抓住解題關(guān)鍵,建構(gòu)方法體系
以上5種解法各具特點,又殊途同歸,找到相應(yīng)的基本圖形是解題的關(guān)鍵. 有的解法根據(jù)基本圖形可以直接獲得解題思路,有的解法需要適當添加輔助線,將多個基本圖形組合來求解. 例如,在解法2和解法3中,除了先分析出角平分線性質(zhì)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外,計算線段的長時還要借助直角三角形相似. 在遇到難度稍大的幾何題時,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仔細分析題目條件,識別隱藏在其中的常見的基本圖形,進而建構(gòu)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體系.
2. 辨析解法優(yōu)劣,優(yōu)化解題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鍛煉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一題多解練習一定要適當. 前面給出的5種解法中,前3種解法是學生容易掌握的,而解法4需要作平行線來獲得基本圖形,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 解題后優(yōu)化解法也是很重要的,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一方面,教師在講解之前要認真?zhèn)湔n,不僅備題目,更要備學生;另一方面,在師生共同探究出題目的多種解法后,教師一定要引導(dǎo)學生及時思考,從而提升解題能力.
3. 尋求方法本質(zhì),滲透數(shù)學思想
教師要具備整合、歸類的能力,尋求題目的本質(zhì),指導(dǎo)學生“知一形,曉一類”. 對于這道幾何題,獲得多種解法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重要的是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尋找這些解法的本質(zhì),即隱藏在其中的基本圖形. 學生若理解了圖形的本質(zhì),便能領(lǐng)悟到其中蘊涵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從而揭開難題的神秘面紗,不再對幾何難題望而卻步. 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基本圖形就是求解幾何問題的“腳手架”. 學生通過加深對不同基本圖形的認識,就能在無形中提升幾何直觀能力,從而養(yǎng)成一題多思、一題多解的習慣,最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崇德. 學習與發(fā)展:中小學生心理能力發(fā)展與培養(yǎng)[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郭新俊. 例談波利亞解題理論中的“弄清問題”[J]. 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2016(7):35-37.
[3]林遂香.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基本圖形法的案例分析[J]. 數(shù)理化學習,201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