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自然博物館中家長手冊的設計與實踐

2021-09-08 05:49鄧卓舒琛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學前兒童博物館

鄧卓 舒琛

摘? 要:隨著博物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兒童及家庭在博物館觀眾群體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博物館教育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為了幫助家長更科學地陪伴孩子“玩”在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結(jié)合3~6歲孩子的發(fā)展特點,基于國內(nèi)外優(yōu)秀博物館的實踐案例開發(fā)了《野孩子的實用家長手冊》。該文詳細介紹了手冊的形成過程,包括經(jīng)驗依據(jù),目標定位,內(nèi)容的選擇、組織和呈現(xiàn)形式等。最后對手冊的開發(fā)過程進行了反思,認為后續(xù)可加強對家庭觀眾群體參觀行為和需求的實踐研究,一方面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參觀特點,積累實踐案例,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家長反饋,針對其需求豐富完善手冊內(nèi)容,更為精準化地服務于家庭觀眾群體。

關鍵詞:博物館;學前兒童;家長手冊

一、背景介紹

隨著博物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兒童及家庭在博物館觀眾群體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博物館教育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1]。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家庭將博物館作為他們自愿學習的機構和“間接的學習場所”[2][3]。博物館為家庭提供了與其他活動場所不同的休閑活動,讓家庭有機會在有益身心的環(huán)境中共度親子時光[4]。同時,相比于學校組織的博物館參觀,兒童更希望與父母一起,按照自己的興趣參觀并分享體驗[5]。因此,作為非正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為家庭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成為博物館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參觀人群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參觀群體人數(shù)占總參觀人數(shù)的70%,1.3米以下的免票兒童數(shù)占參觀總?cè)藬?shù)的18%,可見,家庭和學齡前兒童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年來,上海自然博物館逐步開發(fā)并實施了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等“分眾化”的博物館活動課程。全齡段教育體系的形成離不開幼兒教育,因此,上海自然博物館于2019年6月1日正式推出館內(nèi)原創(chuàng)幼兒教育活動品牌“野孩子”(yeah kids)——希望孩子在自然博物館能收獲快樂、驚喜,并回歸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野趣。我們整合已有課程,新增原創(chuàng)開發(fā)課程,將探究式學習與原有的“自主導覽酷玩學習單”、表演秀、親子互動展覽、兒童戶外活動等活動類型,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為3~6歲幼兒及家庭打造了一個完整的課程系列。同時,為了使孩子能夠在博物館獲得更積極的參觀體驗,通過探究路線、“標本故事”、互動討論等方式,為親子家庭設計了博物館主題參觀方案——“野孩子主題參觀路線”;最后,為了幫助家長更科學地陪伴孩子“玩”在博物館,我們結(jié)合3~6歲孩子的特點,基于國內(nèi)外優(yōu)秀博物館的實踐案例,推出了《野孩子的實用家長手冊》(以下簡稱《家長手冊》)。

在為家庭觀眾提供服務方面,《家長手冊》致力于為家長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在策劃階段,通過針對學齡前兒童家長的簡單訪談發(fā)現(xiàn),家長在帶兒童參觀博物館時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對博物館已有的資源了解不足;對孩子的興趣、特征把握不夠準確;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參觀等。為了更好地幫助家長帶領學齡前兒童參觀博物館,項目團隊從教育理論和實踐案例兩方面內(nèi)容出發(fā),梳理內(nèi)容框架,采用對話式的敘述方式、生動活潑的語言呈現(xiàn)手冊內(nèi)容。

二、設計理念

《家長手冊》的整體設計包括理論論述部分和活動與案例部分,整體思路是先通過閱讀和梳理文獻搭建理論框架,再利用有關的活動和案例豐富框架內(nèi)容。

(一)理論部分

《家長手冊》的理論論述部分參考了國內(nèi)外研究文獻中有關博物館的特點和優(yōu)勢、兒童在博物館的學習特點和效果、博物館中的親子互動等內(nèi)容的論述和相關研究案例,從中梳理出家長手冊的基本框架。

1.博物館的特點和優(yōu)勢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給學前教師的建議中曾提到為兒童提供實物的建議,根據(jù)皮亞杰的教育理論,許多學前教育工作者強調(diào)提供實物讓兒童動手去操作, 強調(diào)在活動中鼓勵兒童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反省抽象[6]。博物館恰恰提供了一個讓兒童充分與實物接觸的機會,能夠調(diào)動兒童的多感官體驗。根據(jù)另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理論,兒童的學習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實現(xiàn)的,學習是在兒童與成人相互合作時出現(xiàn)的[7]。博物館提供了交往的環(huán)境,兒童能夠與家長和同伴合作學習,在這種社會交往中進行學習。家庭觀眾在博物館中的學習是非正式、出于自愿的。家長扮演的角色與學校教師有所不同,他們對兒童了如指掌,可以滿足兒童的依附關系,同時承擔專家和情感支持的角色。家長在非正式場所的參觀學習中更能夠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興趣,由兒童決定參觀的模式和速度[8][9]。這說明了博物館是適合兒童和家庭觀眾學習的地方。

我們基于相關理論總結(jié)了博物館對于兒童所具有的提供實物體驗、鼓勵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提供多感官體驗、創(chuàng)造自我發(fā)展和自我表達的機會、促進整合式學習、鼓勵協(xié)助和團隊合作六個方面優(yōu)勢并進行了擴展,在為什么要走進博物館參觀主題中詳細論述了這些特點和優(yōu)勢。

2.兒童在博物館的學習特點和效果

關于學齡前兒童的特點參考了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書籍中對于兒童學習方式等的論述。3~6歲的幼兒喜歡觀察模仿學習、操作學習、語言理解學習、交往中的學習、游戲活動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10],這些方式在博物館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實踐。教育部發(fā)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了兒童的學習和發(fā)展的目標,對 3~4 歲、4~5 歲、5~6 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fā)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方向[11],這些目標也為分析兒童在博物館中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水平提供了依據(jù)和指導。史密森早教中心關于兒童在博物館的學習習慣的文章中還指出幼兒喜歡看到真實的物品、能夠建立與熟悉事物的聯(lián)系、喜歡聽故事、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等[8]。這說明兒童在博物館的學習多依賴于博物館中的展品和環(huán)境,這能夠激發(fā)和滿足兒童的想象力。而且,兒童能從參觀博物館的經(jīng)歷中獲取有趣的信息,建立展品與熟悉事物的聯(lián)系,收獲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家長手冊》在兒童體驗和收獲中借鑒上述研究提出了兒童發(fā)揮想象力、注意到展覽中的實物、感受展覽傳遞出的情感信息等內(nèi)容。在論述兒童在博物館具體活動中能夠達到的發(fā)展水平時,我們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和特點進行了擴展和總結(jié)。

3.兒童與家長在博物館的互動

斯海恩德爾(Schijndel)和法蘭斯(Franse)等人在研究家長對于學齡前兒童在科技館互動展品前的指導行為時,對三種不同的指導方式進行了對比:給孩子提供支架(以開放性問題引導)、直接解釋(介紹展品背后的物理知識、聯(lián)系兒童的已有經(jīng)驗)和最低程度的干預(不提供解釋指導),結(jié)果顯示家長的陪伴對學齡前兒童理解展品非常重要。提前觀看了如何引導兒童探究的視頻的家長,在指導孩子探究的過程中會更具有目的性,他們的孩子在操作展品時會表現(xiàn)出更高的探究性[12]?;谏鲜鲅芯?,如果能提前給予家長一些關于如何幫助兒童參觀和探究的引導,會使他們在指導孩子探究時更具有目的性,也更適合兒童參觀博物館的習慣。

因此,《家長手冊》在給予家長的建議中從如何更好地“陪伴”兒童出發(fā),提出了制定參觀計劃,參觀中的引導、資源利用等內(nèi)容。

(二)實踐案例

《家長手冊》的活動和案例部分參考了相關書籍、國內(nèi)外博物館網(wǎng)站的資源以及之前在實地參觀、考察其他博物館過程中積累的展覽、教育活動案例。比如,《讓孩子愛上博物館》一書中提到基于早期兒童的學習策略設計的教學活動:主題體驗、學會觀察、探究、游戲、感官體驗、講故事,這些活動同樣適用于家長帶兒童的參觀[13]。在《家長手冊》中介紹引導兒童觀察的主題時,以英國大英博物館的探究學習單作為參考,告訴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觀察;介紹多感官展覽的案例時,引入了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臨展中一個關于香料的展項,該展項的圖片由項目組成員參觀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時拍攝。

三、內(nèi)容開發(fā)

(一)目標定位

《家長手冊》的目標群體是3~6歲學齡前兒童的家長,旨在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如何將博物館的教育資源應用于孩子的學習,更新家長理念,幫助親子家庭最大化地利用博物館資源。目前,很多博物館已經(jīng)為親子家庭提供了導覽手冊、學習單等參觀指南,主要是基于實踐的角度在參觀特定博物館過程中提供輔助資源?!都议L手冊》是一份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指導手冊,在理論層面,目標是幫助家長了解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從理念上了解為什么來參觀以及如何參觀;在實踐層面,則利用豐富的案例為家長提供普適性的參觀指南,即引導家長了解如何針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選擇恰當?shù)膶в[策略、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引導兒童參觀等問題。

(二)內(nèi)容的選擇

基于《家長手冊》的目標定位,手冊內(nèi)容的選擇從家長的視角出發(fā),以博物館參觀過程規(guī)劃為主線,包括參觀前的選擇和規(guī)劃、參觀中的互動和體驗,參觀后的收獲和拓展等內(nèi)容?!都议L手冊》包括六個主題內(nèi)容:

1.為什么要帶孩子參觀博物館

2.孩子在博物館會有哪些體驗和收獲?

3.如何制定參觀計劃?

4.參觀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

5.參觀中可以進行哪些有趣的互動活動?

6.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培育孩子的探究能力?

“為什么要帶孩子參觀博物館”主要闡述了博物館對學齡前兒童學習體驗的價值,包括提供實物體驗、鼓勵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提供多感官體驗、創(chuàng)造自我發(fā)展和自我表達的機會、促進整合式學習、鼓勵協(xié)助和團隊合作六個方面。這一主題的目的是讓家長充分了解博物館學習體驗的價值,能夠帶孩子走進博物館來感受和體驗。

“孩子在博物館會有哪些體驗和收獲”通過案例的形式呈現(xiàn)了孩子在博物館中的學習體驗和收獲,比如孩子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閃閃發(fā)光的礦物想象成“童話之家”;孩子會特別注意展覽當中的實物,他們喜歡那些“大尺寸”的物品和真實場景中的實物;孩子能夠感受到展覽傳遞的情感層面的信息,認為海龜?shù)臍と绱碎W亮、如此珍貴等。通過這一主題的內(nèi)容的闡釋,希望家長能夠關注兒童在博物館中的表現(xiàn),給予更多的引導,感受他們的情感體驗。

“如何制定參觀計劃”通過理論闡述和實踐操作介紹了如何制定一份博物館參觀計劃。理論部分包括“一逛,二聊,三擬”:“逛”博物館的微博、微信、官網(wǎng)、官方APP獲取信息;與孩子一起 “聊一聊”參觀計劃;按照一定的順序 “擬定”一份參觀計劃。實踐操作部分則提供了一張參觀計劃表,幫助家長確定參觀主題,進行參觀前、參觀中和參觀后的規(guī)劃。希望通過該主題的介紹幫助家長了解制定參觀計劃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在參觀前有目的性地做計劃。

“參觀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聚焦于博物館參觀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有效引導,主要是從理念的層面給家長一些建議,比如給孩子選擇的自由、根據(jù)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給予指導、和孩子建立共同注意、引入專業(yè)的詞語、有效利用提問、分享參觀收獲等。這一主題的目的是讓家長能夠在參觀過程中更科學地指導孩子。

“參觀中可以進行哪些有趣的互動活動”結(jié)合學齡前兒童的學習特點和博物館的資源,從實踐操作的層面列舉參觀過程中可以進行的親子互動活動,比如觀察表演、講故事、“尋寶”活動、想象力游戲等。通過該內(nèi)容的分析與舉例,希望家長在參觀過程中可以與孩子一起實施這些活動,能夠使參觀過程更有趣且更有收獲。

“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培育孩子的探究能力”根據(jù)美國《學前科學探究活動網(wǎng)絡系列資源的教師指南》中提到的兒童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框架包括觀察、預測、調(diào)查、分類、交流五個方面[14],該主題從上述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出發(fā),結(jié)合博物館的資源和案例,概述了家長如何利用好博物館這個“資源寶庫”培養(yǎng)孩子在觀察、預測、調(diào)查、分類及交流方面的科學探究能力。希望家長能夠結(ji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更好地予以引導,更科學地參觀博物館。

(三)內(nèi)容的組織與呈現(xiàn)

在確定了《家長手冊》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如何以恰當?shù)男问竭M行組織,以最有利于家長閱讀和使用的方式呈現(xiàn)內(nèi)容,是《家長手冊》開發(fā)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家長手冊》的主要框架和內(nèi)容來源于已有文獻中關于親子參觀等相關內(nèi)容的論述,整體特點是學術性較強,用詞較專業(yè)。經(jīng)過文獻梳理和案例收集,《家長手冊》主題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含以下基本要素:理論觀點的呈現(xiàn)和解析,相關研究案例、數(shù)據(jù)等的分析和解讀,博物館活動資源舉例。

首先,《家長手冊》呈現(xiàn)、解析了理論觀點。不同于普通的參觀導覽手冊,《家長手冊》的內(nèi)容中融入了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專有名稱或概念,以此來解釋現(xiàn)象或回答家長關心的問題。比如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將人的智能表述為7種: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15]。每個人都有相對而言的優(yōu)勢領域,要充分發(fā)掘不同個體的潛能優(yōu)勢。在家長手冊中,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來解釋兒童在博物館中表現(xiàn)出的興趣、參觀學習方式差異,說明博物館的優(yōu)勢在于不同的孩子都能夠找到喜愛的內(nèi)容,引導家長了解兒童的特點。這些理論的內(nèi)容也以名詞解釋的方式在文章的結(jié)尾呈現(xiàn),方便家長查閱。

其次,《家長手冊》分析和解讀了相關研究案例、數(shù)據(jù)等的?!都议L手冊》梳理了國內(nèi)外有關“兒童學習”“博物館兒童教育”“博物館中的家庭群體”等主題的書籍、研究論文、政策文件中的相關研究案例和數(shù)據(jù),在文中利用這些案例和數(shù)據(jù)佐證觀點,更具說服力。比如在闡述如何增進親子互動時引入了賓夕法尼亞匹茲堡自然博物館的研究案例。研究人員在家庭觀眾參觀展覽的過程中調(diào)暗了展廳燈光,為孩子們提供了手電筒,希望借助于手電筒的中介作用能夠使家長和兒童的目光共同集中在那些他們感興趣的展品上,起到共同探索的目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使用手電筒探索有助于家庭觀眾建立共同注意,他們會放慢參觀腳步、增加探索時間、產(chǎn)生更多有趣的對話[16]。根據(jù)案例中的研究結(jié)果我們在《家長手冊》中建議家長放慢腳步參觀,密切關注兒童的需求;在兒童尋求幫助時,及時給予回應;當他們主動發(fā)起話題時,積極交流。在論述兒童觀察力的特點時,引入了相關研究中對于兒童注意力時間的研究,3~4歲兒童持續(xù)觀察某一事物的時間大致為6分鐘,隨年齡增加會有所延長,6歲時可達12分鐘[17]。用注意力的時間數(shù)據(jù)提醒家長利用博物館提供的學習資源,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兒童觀察展品,有意識地鍛煉兒童的注意力。

最后,利用實踐案例“手把手”教家長如何帶兒童參觀博物館。《家長手冊》在闡述觀點的同時不僅列舉了不同博物館的展示手段、具體的展品展項案例,還將家長在博物館中可以利用的教育活動資源進行了總結(jié)。比如在介紹如何制定參觀計劃時,以“恐龍”主題為例,參觀前可以玩一玩博物館網(wǎng)站上的相關小游戲,參觀中可以利用博物館的恐龍學習單玩搜尋游戲、模仿恐龍模型的姿態(tài),參觀后可以動手搭建一座恐龍博物館。

為了增強《家長手冊》內(nèi)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在整體的語言風格和圖片內(nèi)容呈現(xiàn)上也進行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文中與家長的對話采取了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利用一些過渡性語言,以對話式的方式呈現(xiàn),增加親切感,拉近與家長的距離。比如“你有沒有觀察過你的孩子是怎么學習的”“在參觀前,你有制定周密的博物館參觀計劃嗎”等類似的表達和敘述。同時,增加圖片、漫畫等內(nèi)容,項目團隊一方面從不同博物館的網(wǎng)站上搜索符合文章中案例的展品、教育活動圖片;另一方面構思用漫畫的形式呈現(xiàn)文章中的一些概念和現(xiàn)象。通過這樣圖文相結(jié)合的方式使一些比較枯燥的理論、概念等更容易被家長理解。

四、實踐反思

《家長手冊》于2020年7~9月共完成8篇微信文章推送,總閱讀量10萬左右。針對《家長手冊》中的案例,有家長以留言的形式分享自己孩子在博物館里的表現(xiàn)。目前《家長手冊》以線上形式推廣,如若增加線下場館內(nèi)手冊自取,受眾量會有所擴大。

回憶在《家長手冊》的策劃時,采用的是教育理論引領實踐案例,教育理論與實踐案例相結(jié)合的思路。因而,在最后《家長手冊》的呈現(xiàn)上,提及了許多教育理論和博物館教育的內(nèi)容。盡管在每一期《家長手冊》的結(jié)尾,會對提及的理論名詞進行名詞解釋,但內(nèi)容的偏學術性使得《家長手冊》的閱讀和使用對家長的要求相對較高。

在內(nèi)容上,對理論資料的整理時,發(fā)現(xiàn)之前的論文和經(jīng)驗中,對博物館中兒童行為與學習的研究較多,對家長和家庭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外博物館家庭觀眾的研究較多,國內(nèi)家庭觀眾的研究較少。因而,《家長手冊》在內(nèi)容上只能主要關注兒童的參觀行為、學習行為等;對實踐案例的選擇時,盡管項目團隊成員長期關注博物館中兒童觀眾的行為,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整理記錄,一時難以全部使用自有場館中的案例。因此,在撰寫上也查閱借鑒了其他場館的案例。這也提醒我們博物館教育人員在工作中要多觀察并做好記錄,若從實踐中總結(jié)出本土經(jīng)驗,或可對家長更為直接有效。

在形式上,《家長手冊》是一份單向輸出的指導手冊,至于家長理解和接受了多少、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指導不得而知。后期可以考慮配合家長工作坊,邀請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思考,收集家長反饋,在實踐過程中,讓《家長手冊》和家長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江雪,劉麗,李曉丹.博物館兒童教育活動設計初探——以大連自然博物館“古獸傳奇” 特展教育活動為例[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 2019 (4): 9.

[2] BOLLES R C, UHL C N, WOLFE M, et al. Stimulus learning versus response learning in a discriminated punishment situation [J].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1975, 6(4): 439-447.

[3] [美]安·列文-貝納姆.兒童博物館:家庭學習的地方[J].于雯,譯.博物院,2019(03):12-18.

[4] 郭子葉.科技類博物館參觀中親子家庭學習對話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5] JENSEN N.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museum experiences: A contextual perspective [J]. Children's Environments, 1994: 300-324.

[6] 朱家雄.從皮亞杰到維果茨基——論兩位心理學家對學前教育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 1999(6):21-23.

[7] 劉暢,祝高波.維果斯基社會文化歷史理論視域下的兒童文化及其教育啟示[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9, 35(7):13-16.

[8] 侯天麗.博物館學習的再發(fā)現(xiàn):家庭學習研究[J].博物館學季刊,2009,23(2):41-59.

[9] 李惠文.家庭觀眾的博物館學習[J].博物館學季刊,1992,6(2):7-12.

[10] 陳幗眉,姜勇.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78-81.

[11] 李季湄,馬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30-331.

[12] SCHIJNDEL T J P, FRANSE R K, RAIJMAKERS M E J. The Exploratory Behavior Scale: Assessing young visitors' hands-on behavior in science museums [J]. Science Education, 2010, 94(5):794–809.

[13] [美]莎倫·E·謝弗.讓孩子愛上博物館[M].于雯,劉鑫,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6:98-112.

[14] 李慧,嚴仲連. 美國學前兒童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框架,策略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 2019, 041(011):88-95.

[15] 張玲.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 21(1):44-52.

[16] POVIS K T, CROWLEY K. Family Learning in Object-Based Museums: The Role of Joint Attention [J]. Visitor Studies, 2015, 18(2):168-182.

[17] 薛俊楠,馬璐.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9:29-32.

猜你喜歡
學前兒童博物館
博物館
開展球類游戲的防范措施
農(nóng)民工家庭兒童入學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進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初探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露天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