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靜
摘 要:“少教多學”是最近教學改革中比較常出現的模式,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課堂的主動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有課堂的針對性。所以,以下研究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角度思考“少教多學”模式應用的問題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少教多學
所謂“少教多學”,顧名思義就是教育部分少、學習部分多的一種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弱化了課堂上教師教學的比重,強化了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是一種能滿足當下教育“以人為本”精神的模式。在最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少教多學”開始被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中,提高了這一內容教學的效果,也暴露了過去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的不足
(一)課堂“少教多學”應用得比較老套
相對其他教學模式而言,“少教多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時間比較短,很多教師對這一模式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這不僅會對“少教多學”的應用造成困難,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主動參與“少教多學”的興趣。
(二)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少
“少教多學”作為一種考驗學生主動學習力的模式,當學生自主學習、探索能力不足時,這一模式的應用也很難獲得最佳效果。這時,如果教師不能深化與學生的溝通,那么教師就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參與“少教多學”的實際情況,致使語文課堂與學生需求脫節(jié),嚴重的更會引發(fā)學生語文學困等問題。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的應用
(一)創(chuàng)新課堂“少教多學”應用的方法
“少教多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如果教師獲得最佳的“少教多學”模式應用效果,那么教師就需要將自己從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育的思維中剝離出來,創(chuàng)設更有時代感、更符合“少教多學”要求的課堂,以此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提高“少教多學”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首先,教師可從學生興趣出發(fā),為學生營造能夠沉浸其中并展開自主探究的氛圍,憑借這一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少教多學”的興趣,從中收獲比較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以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閱讀為例,在基于此課程應用“少教多學”時,教師可以圍繞文章中提及的“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為學生營造具備一定沉浸感的閱讀氛圍,以此增強學生參與“少教多學”的興趣,優(yōu)化模式應用效果。
其次,教師可以從現代技術手段出發(fā),為學生呈現更豐富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在綜合、系統(tǒng)學習這些語文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深化對文章的理解,達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少教多學”的目標。以初中語文《錢塘湖春行》閱讀為例,教師則可以利用現代微課技術將有關“景物描寫”的知識更多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實現對《錢塘湖春行》文章的自主學習。
(二)強化語文課上各主體間的良性互動
良性的互動能幫助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少教多學”中來,保障這一模式應用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筆者認為這一環(huán)節(jié)互動不應僅局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應體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只有實現了課堂多方主體的聯動,這一“少教多學”模式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首先,在優(yōu)化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時,建議教師可以突破以往師生互動的思維,設計更貼合閱讀文本、更生活化的問題,借助這些問題帶動學生自主展開語文閱讀,實現“少教多學”的目的。以初中語文《回憶我的母親》為例,在設計引導問題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學生與母親的點滴入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這一閱讀內容時的代入感,以此深化學生對問題的了解,實現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少教多學”的應用。
其次,在優(yōu)化學生與學生間互動時,建議教師可以將“任務驅動”思路運用到“少教多學”中,讓學生以學習小組探究的方式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更多地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中來,收獲預期的“少教多學”效果。以初中語文《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閱讀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分小組圍繞這一閱讀展開討論探究,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并實現“少教多學”在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綜上,“少教多學”作為未來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結合教育中發(fā)現的不足,更有針對性地運用“少教多學”模式勢必能優(yōu)化教育的成效。所以,本文圍繞上述內容分別進行闡述,希望能對后續(xù)教育中“少教多學”模式的普及、優(yōu)化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程致禮.芻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構建[J].中外交流,2019(8):232-233.
[2]吳雯娟.初中語文閱讀“少教多學”模式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4):174.
[3]柳國進.試論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