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婧
◆摘? 要:社交網絡是新時期信息溝通的主要途徑,為信息交流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矛盾。本文主要論述了社交網絡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根據高職院校的思想特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社交網絡;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交網絡的發(fā)展,改變了傳統的生活與互動模式,使學生之間的溝通更為便利,思維也更加開闊,學生的言行舉止會受到社交網絡的影響,社交網絡同思政教育相融合,開拓了思政教育新思路,創(chuàng)新方法理念,使高職學生形成高尚的品格。
一、社交網絡的概念與特點
社交網絡是依靠移動終端設備而產生的新興網絡,人們逐漸將相關信息轉移到網絡平臺中進行低成本管理,慢慢發(fā)展為較大規(guī)模的虛擬社交,移動終端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種元素之間建立緊密聯系,讓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進行深度融合,有著開放性的特點。
在互聯網興起的前期,人們在網絡中溝通需要借助電子郵件、論壇等,網絡用戶相互之間并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這種虛擬性導致很多網絡倫理問題產生。社交網絡的發(fā)展起源于朋友之間的交流,需要用戶以真實身份進行溝通,同傳統網絡相比,社交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網絡社交的可信度,有效避免了社交風險,深受學生喜愛。社交網絡擁有很好的便捷性。比如,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很多人借助這一功能找到了多年不聯系的老朋友,因為注冊信息中有真實的電話號碼。社交軟件還讓交際活動更為高效,拓展了交際范圍。
二、社交網絡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1.加強學生責任意識
幾乎所有的社交軟件都采用了實名認證,用戶在網絡中的個人信息都是真實的,有效杜絕了網絡用戶言行道德失范情況,一些網絡平臺中的用戶群體是實際生活中的好友或同學,所以可以很好對社交行為進行約束。另外,多數社交軟件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有詳細的規(guī)則,需要在交流過程中保證用戶能夠遵守相關規(guī)定,這種方式對加強大學生自律意識有很好的推進作用,讓其認識到遵守規(guī)則的意義,能夠為自身言行負責。
2.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的社交網絡中有老師、同學、父母,這些人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梢栽谏缃卉浖吓e辦在線探討活動,在線下組織志愿者服務等各種文體活動,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得到師長們的諄諄教誨,受到朋輩中優(yōu)秀成員的鼓勵,讓學生主動將社交網絡軟件當做解決自身思想問題的工具,是得到多方認同的有效渠道。高職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有所欠缺,社交網絡是新時期溝通交流的方式,為教師與學生學習交流提供了平臺,使得思政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思政教學工作進行規(guī)劃,當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要突破傳統教育發(fā)展束縛,將社交網絡工具引入到課程教育系統之中,營造優(yōu)質的信息交互環(huán)境。
3.轉變思政工作結構
傳統的人際互動模式是主體和客體間的單方面交流,在社交網絡中,互動行為是主體和主體的形式,可以很好的淡化中心權威,具有明顯的去中心化特點,對具有較強個性特點的高職學生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社交網絡是廣大用戶聯系的紐帶,形成扁平結構,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傳遞著和使用者。例如在人人網中,學生可以在上面編寫日志、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還可以對特定話題進行投票,發(fā)表建議。這些行為都是以用戶同等參與權利為基礎的,很好的維護了用戶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樹立廣大用戶的平等意識與訴求,學生與思政教師也能夠以平等的身份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可以互相毫無保留的提出意見,接納與否取決于建議是否合理,要轉變教師的理念,一朋友的角度看待學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改變師生互動結構。網絡平臺為學生學習思想政治內容提供廣闊的空間,提升網絡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負面影響
1.易導致學生出現社交障礙
社交網絡中的互動,是真實互動關系的衍生,不能替代現實生活的互動關系,虛擬世界最終要歸于現實生活。社交網絡中的溝通方式,使部分高職學生無法認識到個人性格與能力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變成了社交達人。但在現實生活中,這部分學生往往沒有很好的人際關系。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家庭、成績等各方面因素,使之將自己完全封閉在非常狹窄的朋友圈中,不愿主動擴大社交范圍,不想結識新朋友,長此以往,導致其社交能力逐漸喪失,形成社交障礙。網絡中的信息內容良莠不齊,真假難辨,信息多來自于自媒體平臺和營銷賬號,高職學生多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蠱惑,出現錯誤的政治思想,阻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
2.易使學生出現網絡軟癮癥狀
一些人會經常不知不覺登陸社交網站,頻繁查看信息,習慣性的刷新頁面,上述情況即網絡軟癮癥狀,相比于酒癮和毒癮,這種癥狀不具有明顯的危害,但會導致學生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沒有意義的網絡行為中,擾亂了正常生活秩序。社交網絡的特點使學生更容易患上網絡軟癮,豐富多彩的信息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使學生不自覺的瀏覽各種熱點新聞,這種沒有意義的行為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讓學生在獲得短暫滿足后便陷入了自我責備的情緒中,對個人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三、結論
社交網絡有助于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但其畢竟與真實生活存在較大差距,若不及時加以引導,會影響正常成長,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交網絡的優(yōu)勢,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爭奪網絡思政話語權,為高職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帥.社交網絡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文教資料,2020(28):66-68.
[2]孫一昕.社交網絡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