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棕云
摘 要: 教育部課標研制專家李力加教授提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可見“美”是語文教學(xué)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xué)中必須全面提高學(xué)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文章從語言文字美、篇章構(gòu)思美、留白含蓄美、思辨能力美等幾個方面對“美”進行全方面解讀,深入尋找文學(xué)作品的審美支點,培養(yǎng)學(xué)生的審美能力,引導(dǎo)學(xué)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提高學(xué)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 多元解讀;語言文字美;篇章構(gòu)思美;留白含蓄美;思辨能力美
一、 引言
很多文學(xué)作品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產(chǎn)物,有文學(xué)的美感,有歷史的積淀,有繪畫的色彩、線條的美,寫得灑脫,極其雅致,或者筆墨疏淡,言辭婉約,或者古樸殘破,含蓄蘊藉,集多種美于一身。因而教學(xué)時,一定要關(guān)注其美,“以美立教”,將美進行到底。
一、 語言文字美
(一)字詞有生命
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既要有理性的分析,也需要有感性的表達,這種感性主要是指要善于想象、善于聯(lián)想,使讀者能夠通過文本的閱讀與個人的情感產(chǎn)生沖突、碰撞、交流,從而使讀者有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得到更多的感官享受。例如,鑒賞品味白居易的《池鶴》時,揣摩這兩句綺麗精工、猶如神助的詩句的含義:“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睂⑿撵`最溫柔的一隅交付這兩句詩,任那鳥中極品丹頂鶴款款走近,它那么“仙”,自然可以仿效了古人的叫法,喚它“仙鶴”。詩人說,仙鶴低頭的時候,會擔心頭頂?shù)闹焐暗袈?曬翅的時候,會害怕太陽曬化了白雪般的翅膀。一個“乍”字,寫盡了仙鶴低頭瞬間的微妙錯覺;一個“常”字則繪盡了仙鶴顧惜白羽的自護心態(tài)。這只鶴,為美而生,為美而活。它的“恐”與“疑”,無不是在為自我的姿容動著可愛的小心眼。它頂上那一點天賜的朱砂,那么嬌俏,那么招眼,所以它才會在低頭的剎那生出無謂的擔憂;它那為飛舞而生的雙翼,玉嬌雪寵,不染纖塵,所以它才會在晾翅的時刻生出多余的顧慮。這只鶴帶來的審美快感與精神教化,只要用心品讀,真的不亞于一本教科書,充滿了文學(xué)味、審美味和精氣神。
(二)語言知冷暖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痹S多經(jīng)典的文本,語言可能非常平實,甚至是不起眼,但傳達出的感情卻更加真摯,這是那些華麗辭藻所達不到的。再如《社戲》,文中“我”的語言很少,作者這樣選擇讓“我”的話“淡出”讀者的視線,用意何在?彰顯其他人物。在買豆?jié){一事中,當“我”的話逐漸被“淡出”之后,那么就會顯得桂生的話很抓人耳。同時桂生本身只要告訴“我”“沒有”就能夠完成交待的事情,但桂生卻陸續(xù)說了很多。“日里倒有,我還喝了兩碗呢”這說明了的確是買不到,也費心找了;“現(xiàn)在去舀一瓢水來給你喝罷”則就是安慰沒有喝到豆?jié){的“我”。這些話很瑣碎,甚至是有點兒啰唆,可也就是這幾句非常家常的話傳達出了一種真切的情意,體現(xiàn)出了桂生這個小伙伴的體貼、細心,將桂生的形象生動傳神地描繪出來。
三、 篇章構(gòu)思美
錢夢龍先生曾說過:“碧波深處有珍奇?!钡拇_,語文教學(xué)只有向文本更深處漫溯,才能切實體會到語文的奇妙之處。賈平凹先生的散文兼具數(shù)美,獨具“鬼才”魅力。散文《一棵小桃樹》自然雋永、樸素傳神,是心之聲,也是意之向往,是散文的一種非常好的音響。這是來自作者的巧妙構(gòu)思,是作者對于文字的把控,也是作者文字所富有的靈性。
(一)丑的生靈:一棵孱弱的小桃樹
〖JP2〗這棵丑桃長得很委屈,樣子也極猥瑣。卑微、瘦弱、貧乏和孤單造就了小桃樹的丑,可是“我”深深地愛憐著“我”的小桃樹。在賈平凹的筆下,丑的事物都有一種動人的品質(zhì)。作者審丑處理的背后巧妙隱喻著一個和小桃樹一樣丑的“我”。羅森克蘭茲說:“吸收丑是為了美而不是為了丑?!彼约幢闶浅筇?,對于作者來講,也一定有其特殊的美,有不一樣的意義,這在另外一個追求卓越的“我”的人格中就有體現(xiàn)出來。
(二)夢的精靈:一個追求優(yōu)越的“我”
是奶奶帶來了精靈的種子:“誰夢見桃花開了,就會幸福一生?!毙√覙淦D難破土,長得也不怎么美麗,但是“我”充滿希望——因為夢想開始生長了。有的人可能已經(jīng)忘記了最初的夢想,忘記了一定要幸福的夢想,“我”卻始終相信“我的夢是綠色的”,是富有生命的,將來一定會開花,“我”會幸福呢。在上學(xué)時,賈平凹篤志好學(xué),勤勉努力,課業(yè)優(yōu)異。之后家庭敗落,在多重重壓下,他提醒自己還有夢想,還有卓越的目標沒有實現(xiàn)。作者將自己掙扎努力、不甘平凡、追求卓越,并一步一步向美好生活前行的歷程,非常巧妙地化為文字,并最終寄于一棵小桃樹,通過一棵小桃樹的成長軌跡,化身成為“夢的精靈”。無論人生多曲折,賈平凹的文章是剛健的,是明亮的,是飽滿的,生命依然是能夠滋養(yǎng)的。這就表明,個人生命的能量,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穿越的。
(三)暖了心靈:三份簡淡的真情
感情到了,才能自然而然地寫出好的文字,并得到共鳴。《一棵小桃樹》就是在行文中充斥著三份淡淡的、悠遠的真情,作者本身得到了溫馨慰藉,同時也讓讀者感同身受。第一份真情——作者對自己以往生活的懷念;第二份真情——對奶奶的懷念;第三份真情——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一棵孱弱瑟縮的小桃樹卻非常真實而誠摯地映射出作者內(nèi)心的所感、所想,作者把他主觀的情感投射到小桃樹上,給讀者帶來濃烈的情感沖擊。整篇文章構(gòu)思唯美,力求心靈的共鳴,讓讀者體會到文字之外的美。
四、 留白含蓄美
所謂的“留白”原是國畫創(chuàng)作中一種計白當黑的構(gòu)圖方法。如只畫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漁翁坐在船上垂釣,四周除寥寥幾筆微波外,幾乎全是空白。即使如此,卻給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深遠的意境,讓欣賞者去思考,去補充發(fā)揮,讓欣賞者和作者共同完成對作品美學(xué)價值的再創(chuàng)造。
很多文學(xué)作品也是如此。“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毖圆槐M意,意生言外的含蓄蘊藉之美,給讀者無盡自由馳騁的想象。留白暫停,留給讀者具細填補的故事,給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給人余味無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