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順藝,高 婷,駱榮雙,劉春江,柴慧芳*,趙春深*
(1. 貴州大學 藥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 貴州省合成藥物工程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 3.貴州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咪唑并[1,2-a]吡啶類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含氮稠雜環(huán)化合物[1],因其特殊的生物活性并與吲哚、氮雜吲哚等結構上的類似性,已成為當前藥物及材料研究的熱點[2]。含咪唑并[1,2-a]吡啶結構的藥物在抗病毒、抗炎、鎮(zhèn)靜催眠、抗?jié)円约捌渌矫娑季哂辛己玫淖饔肹3-4]。如特異性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劑Olprinone[5],抗焦慮及安眠藥物Alpidem[6]、Saripidem[7],抗?jié)僑oraprazan[8]、Zolimidine[9],治療骨質疏松Minodronic acid[10]以及治療艾滋病毒(HIV)感染的光學活性藥物GSK812397[11]等。咪唑并[1,2-a]吡啶類化合物還顯示出激發(fā)態(tài)的分子內質子轉移性質,這使其易于用于熒光傳感器、激光染料和分子開關[12]。
本文設計了一條目標化合物的合成路線,見圖1,以2-氨基-5-甲基吡啶為起始原料經(jīng)溴代反應得到2-氨基-3-溴-5-甲基吡啶(1),化合物1經(jīng)環(huán)合反應得到8-溴-6-甲基咪唑并[1,2-a]吡啶-2-羧酸乙酯(2),化合物2經(jīng)水解反應得到8-溴-6-甲基咪唑并[1,2-a]吡啶-2-羧酸(3),化合物3經(jīng)酰胺化反應得到標題化合物8-溴-6-甲基-2-(1-吡咯烷基羰基)咪唑并[1,2-a]吡啶(4),總收率為32.82%,其結構經(jīng)1H-NMR、MS和X-射線單晶衍射確證。
圖1 目標化合物的合成路線
試劑: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純,上?;瘜W試劑總廠;甲基叔丁基醚,分析純,貴陽益大化學試劑公司;氫氧化鈉,分析純,上海博景化工有限公司;碳酸鉀,分析純,廊坊鵬彩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四氫吡咯,分析純,貴陽天利和化工有限公司;濃鹽酸,分析純,勞爾吉實業(yè)有限公司;石油醚,貴陽天利和化工有限公司;乙酸乙酯,貴陽天利和化工有限公司;3-溴丙酮酸乙酯,分析純,上海相輝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三乙胺,分析純,貴陽益大化學試劑公司;PyBOP,分析純,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分析純,貴陽益大化學試劑公司。
儀器:DF-101S型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DB30型電子天平(上海臺衡儀器儀表有限公司);Bruker Advance DMX 400 MHz型核磁共振儀(TMS為內標);N1200型旋轉蒸發(fā)儀(東京理化器械株式會社);1100 LC/MS型質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Bruker APEX-II CCD 型 X-射線衍射儀。
1.2.1 2-氨基-3-溴-5-甲基吡啶(1)的合成
在500 mL單口瓶中,將2-氨基-5-甲基吡啶20 g(184.9 mmol)溶于150 mL DMF,冰浴下加入NBS 32.92 g(185.0 mmol),0℃攪拌反應3 h,反應完畢。將反應混合物倒入150 mL冰水中,用甲基叔丁基醚(100 mL×4)萃取,合并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濃縮后得到棕黃色固體30.98 g,收率89.56%;1H-NMR(400 MHz,DMSO-d6)δ 8.15(d,J=1.1 Hz,1H),7.61(d,J=1.1 Hz,1H),6.42(s,2H),2.22(s,3H)。
1.2.2 8-溴-6-甲基咪唑并[1,2-a]吡啶-2-羧酸乙酯(2)的合成
在100 mL單口瓶中,將2-氨基-3-溴-5-甲基吡啶7 g(37.42 mmol)溶于50 mL無水乙醇中,加入3-溴丙酮酸乙酯9.12 g(47.77 mmol),82℃攪拌反應4 h,反應完畢,冷卻,將反應液減壓濃縮后得到棕紅色固體,用少量丙酮打漿得到淺黃色固體6.62 g,收率66.74%;1H-NMR(400 MHz,DMSO-d6)δ 8.46(d,J=1.5 Hz,1H),7.98(d,J=1.5 Hz,1H),7.72(s,1H),4.19(q,J=8.0 Hz,2H),2.50(s,3H),1.31 (t,J=8.1 Hz,3H);ESI-MS,m/z:281.3 [M+H]+。
1.2.3 8-溴-6-甲基咪唑并[1,2-a]吡啶-2-羧酸(3)的合成
在100 mL單口瓶中,將8-溴-6-甲基咪唑并[1,2-a]吡啶-2-羧酸乙酯10 g(37.16 mmol)溶于50 mL無水乙醇中,向反應液中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15 mL,使反應液pH≈11,并將反應移至82℃下攪拌反應3 h,反應完畢,冷卻,將反應液減壓濃縮除去溶劑,用1 mol/L的稀鹽酸5 mL調節(jié)pH≈3,析出固體,過濾,濾餅干燥得淺黃色固體7.03 g,收率74.23%;1H-NMR(400 MHz,DMSO-d6)δ 8.56(s,1H),8.44 (s,1H),7.68(s,1H),2.31(s,3H);ESI-MS,m/z:253.7[M+H]+。 1.2.4 8-溴-6-甲基-2-(1-吡咯烷基羰基)咪唑并[1,2-a]吡啶(4)的合成
在100 mL單口瓶中,將8-溴-6-甲基咪唑并[1,2-a]吡啶-2-羧酸7 g(27.44 mmol),在室溫下加入50 mL DMF,使其充分溶解后,依次加入四氫吡咯4.30 g(60.46 mmol),三乙胺5.56 g(54.95 mmol)和PyBOP 17.14 g(32.94 mmol)。反應液室溫攪拌1 h。反應完畢,析出固體,過濾,濾餅干燥得到白色固體6.25 g,產(chǎn)率73.97%;1H-NMR(400 MHz,DMSO-d6)δ 8.42(s,1H),8.41(s,1H),7.61(s,1H),4.04(t,J=6.6 Hz,2H),3.53(t,J=6.8 Hz,2H),2.31(s,3H),1.97~1.92(m,2H),1.88~1.82(m,2H);ESI-MS,m/z:306.9[M+H]+。
稱取干燥的化合物(4)0.5 g,加入適量丙酮,充分溶解,濾除不溶物,置于干凈試管中,自然揮發(fā)三天得無色透明的塊狀晶體a。
將單晶a(0.15 mm×0.08 mm×0.05 mm)置于衍射儀上,用經(jīng)石墨單色化的Mo-Kα射線(λ=0.710 73 ?),于150.0 K以ω/2θ掃描方式收集,掃描范圍為4.738o≤2θ≤52.886o,-7≤h≤7,-10≤k≤10,-14≤l≤14,共收集衍射點7095個,其中獨立衍射點2512個(Rint=0.030 1)。使用Olex2[13]和本征相的ShelXT[14]結構解決方案程序對結構進行求解,并使用ShelXL改進包對其進行精修。a的CCDC號為2039002。
如圖1,化合物3與四氫吡咯酰胺化得到標題化合物8-溴-6-甲基-2-(1-吡咯烷基羰基)咪唑并[1,2-a]吡啶(4),目前該化合物的合成尚未有文獻報道,為提高產(chǎn)率,分別對縮合劑和縛酸劑的投料比進行單因素考察。
2.2.1 縮合劑PyBOP的摩爾量對化合物4產(chǎn)率的影響
保持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反應溶劑和縛酸劑投料比不變,對縮合劑PyBOP投料量進行單一變量考察對反應收率的影響。結果如表1。
表1 縮合劑PyBOP摩爾比對化合物4產(chǎn)率的影響
由表可見,隨著化合物3與縮合劑PyBOP的配比增加時,產(chǎn)品收率逐漸增加,當化合物3與縮合劑PyBOP的配比增加到1.0∶1.2時,產(chǎn)品收率達到最高接近73.97%,繼續(xù)增加投料量,產(chǎn)率變化不大,從節(jié)約成本的情況考慮,選擇化合物3與縮合劑PyBOP的摩爾比為1.0∶1.2時反應效果最好,為最佳的工藝條件。
2.1.2 縛酸劑的摩爾量對化合物4產(chǎn)率的影響
保持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反應溶劑和縮合劑投料比不變,對縛酸劑三乙胺投料量進行單一變量考察對化合物4產(chǎn)率的影響,結果如表2。
表2 縛酸劑三乙胺的摩爾比對化合物4產(chǎn)率的影響
由表可見,隨著化合物3與縛酸劑三乙胺的配比增加,產(chǎn)品收率逐漸增高,當化合物3與縛酸劑三乙胺的配比增加到1.0∶2.0時,產(chǎn)品收率達到最高接近73.8%,繼續(xù)增加投料量,產(chǎn)率變化不大,從節(jié)約成本的情況考慮,選擇化合物3與縛酸劑三乙胺的配比達1.0∶2.0時反應結果最好,確定其為最佳工藝。
a的晶體結構見圖2,a的晶體學數(shù)據(jù)見表3,a的部分鍵長和鍵角數(shù)據(jù)見表4,a的晶體分數(shù)原子坐標和各向同性或等效的各向同性位移參數(shù)見表5。a通過光譜法和X-射線衍射闡明了標題化合物的結構。該結構由一個甲基、一個溴原子和咪唑并[1,2-a]吡啶經(jīng)一個羰基連接到四氫吡咯環(huán)組成。晶體結構中所有鍵的長度和角度均在正常范圍內,且晶體結構表明分子間的堆積通過范德華力得以穩(wěn)定。
表 4 a的主要鍵長和鍵角
表5 分數(shù)原子坐標和各向同性位移參數(shù)
圖2 a的分子結構
表3 a的晶體學參數(shù)
(續(xù)表5)
本研究以2-氨基-5-甲基吡啶為原料,經(jīng)溴代、環(huán)合、水解及酰胺化反應合成了目標化合物,通過光譜法和X射線衍射闡明了標題化合物的結構并研究了其晶體結構。結果表明,a 屬三斜晶系,空間群P-1,晶胞參數(shù)a=6.344 7(2) ?,b=8.625 1(3) ?,c=11.455 3(4) ?,β=88.230 0(10)o,V=624.47(4) ?3,Z=2,Rgt(F)=0.026 1,ωRref(F2)=0.063 7,F(000)=314,μ=3.283 mm-1。晶體結構中所有鍵的長度和角度均在正常范圍內,其晶體結構表明分子間的堆積通過范德華力得以穩(wěn)定。此化合物目前并無文獻報道,且合成該化合物的路線具有反應條件溫和、后處理簡便及收率較高等優(yōu)點,適合工業(yè)化生產(chǎn)。